「在家教育」有感1-校長篇(11.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蘇格拉底

前言

今天很有意思,這幾天手機上一直看到一則新聞,有對美國夫婦,十個小孩全部在家自學,結果個個成就非凡,每個孩子都在13歲前考取大學入學資格,11歲的么子也在2020年通過大學入學考試,目前家裡的小孩已經有8名兄弟姐妹在16歲左右的年紀從大學畢業。

這些孩子不僅學業表現優異,事業上更是獲得非凡成就,兄弟姐妹中的六子在去年就考取律師資格,以19歲年紀成為阿拉巴馬州最年輕的律師,其他兄弟姐妹職業也令人稱羨,如醫生、建築師、火箭設計師等。(吳哲宜,2021)

夫妻兩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採取「在家自學」的方式,並認為在家自學效率高,成就好,而且人人都可做到,夫妻兩人現在正在賣力推廣此法中。


raw-image

隨便搜尋也有訊息

因為是手機的新聞,因此我上網時,只記得13,因此也只打上13兩字,結果竟然也有與之有關的訊息吔,例如13 reasons,談的是一個青少女為何自殺的13個理由?(要找機會來看一下);再一則是13個掌控潛意識的方法;另一是13個記憶的方法等等…當然更多的廣告,尤其是ipone 13。原來,隨便打個數字,都可以有很多的聯結,長知識了-以往沒想過,也沒試過-。

在家教育

但今天想談的還是「在家教育」。我之前提過所謂的「你的夢想不是你的夢想」。意思是你以為的「夢想」,很可能只是你把別人的看法或者夢想,當成了是自己想出來的,自已擬訂的「夢想」了。但,真的是這樣嗎?同樣的道理,我們認為的,大家都視為理所當然的「學校教育」,真的是我們理想中的「教育」嗎?我們爭破頭皮去掙去搶去擠的所謂的「明星學校」,真的是我們的孩子所要的「學校」嗎?有沒有可能:我們被大家的說詞給迷惑了,因而,把人家的「明星」當成了自己的「明星」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直覺認為「在家自學」是反常的,是不可能的,有沒有可能乃源於我們自我設限,還沒有開始去了解,去見識,就已經告訴自己:那是我們不可能做到的…那些孩子是不太正常的…然後再以之做為藉口,閉目不看,關耳不聽,只因為我們怕沒有從眾就會被疏離,被視為離經叛道的不合群人物呢?

事實上,此則新聞,我應該在近十年前就曾看過-但我不確定是否同個人-,因為孩子多,所以他們是早上時間,孩子在規定時間-例如八點半到十二點-坐在長排的課桌上-兄弟姐妹全部在一起,自己學自己的,不會的相互協助,大的指導小的…下午時間則是自由活動及學習技能課程的時間。

那,為何他們可以在13歲前就進大學,而國內在家自學者似乎沒有此種成就呢?很簡單,我們的國小是附在國小,國中是附在國中…所以呢?你只能配合著國小,國中年限…,換言之,如果我們有不限年齡的學力鑑定或入學報考機會,我相信我們在家自學的孩子,也會馬上出現類似的13歲入大學的學生。

我們很難直接論斷在家自學或者學校升學孰優孰劣,然而,教改之後,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公立高中學生人數逐年減少-這當然與少子化有關-,然而私立高中學生人數卻不減反增;再者補習班數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且增額驚人。根據教育部委託調查統計,截至2017年1月止,全國的補習班有18,492間,不僅比15年前成長3倍,更是目前全國超商總數量的1.8倍(陳信佑,2017)。18,492間補習班是什麼概念呢?我們目前的行政區我算了一下,總共368個行政單位,每個單位平均約略有50間補習班。

教改為何造成升學更嚴重

當年轟轟烈烈推行的教改不是希望學生不再受到升學主義的影響,能夠快樂上學嗎?為何公立學校學生日益減少,而仍以升學為主的私立學校,學生不減反增;而完全以升學為主的補習班,竟然成長3倍以上?我們是否可以說:公立學校的教育似乎不符合家長及學生的期望和需求?

公立學校教育為何不符合家長及學生的期待和需求?因為教改之後的學校運作,教材,教法,教師等等,都出了問題,而且很難-甚至無法挽回-。什麼意思呢?

學校運作的校長問題

以學校運作來說:原本的主任、校長是有積分制的,需要多久的年資,加上多少獎懲,取得多少積分,才能參加甄試取得主任資格,再憑成績挑選適合的學校去擔任主任;主任又需多久年資,多少獎懲,取得多少積分才能參加甄試取得校長資格,然後再由縣府依據學校出缺狀況,挑選合適的校長從,遠小校開始,逐步調往市區大校,到大校時,已接近退休年齡…這個制度使得有意擔任校長者,必須先為學校做出貢獻,爭取榮耀,才有資格獲取主任資格…然而,這個制度在教改後被毁棄了,教改後只要擔任多久的教師經歷,即可參加校長甄選,此種校長,甚至連行政經歷都沒有,連各處室業務都不熟悉…,再加上,取得校長資格後,需再參加校長遴選,此種遴選制度宛若坊間的選舉,其惡質程度甚至比坊間的選舉更加不堪。

取得校長資格後,必須再參加校長遴選,選前必須到處拜請遴選委員的支持,我曾有一比:首先遴選委員你不見得熟悉,因此必須多方託請熟人介紹或美言,我把它稱之為「攀親搭故」階段-此階段你已經欠下不少人情了,這個人情需不需還呢?-,然後呢?見到了遴選委員,你與他非親非故,只能任人消遣,還得唯諾稱是,我把它稱之為「脅肩謟笑」階段;最後你總要說出你的目的,可是又不能說得太白,但目的很清楚,所以不管怎麼樣你都希望對方能支持你-你又欠下多少人情了呢?-我把它稱之為「搖尾乞憐」階段。

求人擔任行政工作,又沒有指導能力

還沒有當上校長,就已經如此不堪了;再加上想當校長不一定要曾擔任過主任(即使擔任過,也只是過過場,擔任其中的一種-最多兩種-而已),而老師有寒暑假,行政人員沒有,再加上行政加給沒有導師加給多,所以你當上校長之後,很可能找不到人願意擔任主任,所以呢?你只好再三請託,請問再三請託的結果,你如何要求績效?又如何指揮領導?又因為校長不見得需要主任資格,所以很可能此位校長沒有擔任過行政工作,沒有處理過行政業務,即令主任或組長有什麼樣的狀況或問題,他也沒有辦法協助或指導。你想想看,行政業務校長必須請託老師幫忙;而老師處理業務有了問題你又無能協助或解決,在教師的心目中,你算什麼?除了逢迎巴結外,你會什麼?想想看,此種念頭會不會油然而生?

教師會的對立和爭權

不止如此,教改之後,規定每個學校都需成立「教師會」-小的學校還可以數校聯合成立-,號稱教師是弱勢團體,因此需要成立此民間團體以爭取及保障自己權益。然後呢?除了校長之外,其他成員-包括學校的主任、組長-,以及所有教師,都是「教師會」的成員,他們的決議學校必須予以尊重並遵行。你在自己學校成立了一個學校的「教師會」;請問:這個「教師會」會做出對自己不利的決議嗎?也因此,校長的任何較為積極的措施,或者革新的意圖,還沒有提出就已經胎死腹中了。

校長有責無權的怪異現象

再加上教師的甄選,教師的考核等等,都有專責委員會…校長只是其中一員。可是校長卻必須身負辦校成敗之責,校長有責但卻無權…又因為目前的制度下,流浪教師一大堆,教師不敢輕易調動,也無處調動,於是每個學校,除了校長之外,其他老師都將久在其位,形成除了校長需異動之外,其他老師都不能動的狀況;老師們有必要為了一個會異動的校長,與其他同事不合嗎?

結論:制度下,校長一職已變質

沒錯,在快速且劇烈變革的時代,教育應該是改革的先鋒或動力,但,在如此制度下的,出現了這樣子的-也只能這樣子了,因為你撼動不了這個制度了,這個制度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了,不照著走,就請自便吧-的學校領導者-(經歷惡質不堪的遴選;需請託教師擔任行政,又無能協助;面對對立爭權的教師會;有責無權的困境;已動師不動的慘況)-,改革動力?你算了吧!

陳信佑(2017):教改推動20年,補習班反而增加三倍?2021.11.23.摘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36384 (遠見35)

吳哲宜(2021): 10孩全都13歲前上大學 美國父母稱「不是天才」分享超強教養術。2021.11.23摘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10%E5%AD%A9%E5%85%A8%E9%83%BD13%E6%AD%B2%E5%89%8D%E4%B8%8A%E5%A4%A7%E5%AD%B8-%E7%BE%8E%E5%9C%8B%E7%88%B6%E6%AF%8D%E7%A8%B1-%E4%B8%8D%E6%98%AF%E5%A4%A9%E6%89%8D-%E5%88%86%E4%BA%AB%E8%B6%85%E5%BC%B7%E6%95%99%E9%A4%8A%E8%A1%93-143630929.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74會員
938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部分的國中小家長會希望孩子可以跳級或是免修........ 不要急,不要緊張到了高中機會多得是,基本上會考成績5A9+以上的成績都有機會申請免修(PR97) 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都可以 這時候又會很猶豫要申請嗎??? 申請應該不是問題,問題是要提“自主學習“計畫...... 到了
Thumbnail
有部分的國中小家長會希望孩子可以跳級或是免修........ 不要急,不要緊張到了高中機會多得是,基本上會考成績5A9+以上的成績都有機會申請免修(PR97) 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都可以 這時候又會很猶豫要申請嗎??? 申請應該不是問題,問題是要提“自主學習“計畫...... 到了
Thumbnail
等待收成的開始—關心 上國中之後,課程都是一整天,有上補習班的到家都九點後,沒上的回家作業寫寫也七八點,還能堅持每日讀書的節奏嗎? 可以,但要視情況調整,筆者的建議要分三種家庭狀況。
Thumbnail
等待收成的開始—關心 上國中之後,課程都是一整天,有上補習班的到家都九點後,沒上的回家作業寫寫也七八點,還能堅持每日讀書的節奏嗎? 可以,但要視情況調整,筆者的建議要分三種家庭狀況。
Thumbnail
這邊要給家長們一個觀念,安親顧名思義就是顧小孩,幫你管好功課,並沒有包含加強的意思,因為現實而言,到中高年級後的時間,真的不多。除非你有打算把孩子留到七八點以後,不然「補習」的效果很難出現。
Thumbnail
這邊要給家長們一個觀念,安親顧名思義就是顧小孩,幫你管好功課,並沒有包含加強的意思,因為現實而言,到中高年級後的時間,真的不多。除非你有打算把孩子留到七八點以後,不然「補習」的效果很難出現。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企劃書寫法,按照孩子所在區的教育局提供的版本,依照標題內容撰寫,能夠取得設籍學校的協助與配合,較容易可以申請通過,另外與學校密切配合,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Thumbnail
企劃書寫法,按照孩子所在區的教育局提供的版本,依照標題內容撰寫,能夠取得設籍學校的協助與配合,較容易可以申請通過,另外與學校密切配合,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