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果愛因斯坦要念弟子規:科技要強大,先看你的社會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數學是各種科技發展的基礎學科,所以有些人對美國的科技發展感到疑惑,因為在很多人印象裡,美國人連購物結帳都要用計算機。但其實,這只是算數,而數學不是算數,實際上美國的數學並不弱。美國的科技強大,另一方面也很重要的是,科技發展並不是單憑一兩個能力特別強的人,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環境。

其實亞洲文明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東方是否沒有厲害的科學家還是工程師?絕對是有的。例如課本上幾乎都會提到的張衡,明朝寫出《天工開物》的宋應星。這些人都是很有天賦的科學與技術人才。

《天工開物》被歐洲漢學家稱為「技術的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被歐洲漢學家稱為「技術的百科全書」

東方王朝統治者,更在乎社會穩定

但是這些人有沒有改變社會?沒有,他們在科學與科技上的成就,並不是他們在生時主要的事業,而只是一個輔助。張衡並不是因為他懂科學,所以才會當官,而是當官了,他的科學才能有機會發揮並流傳下去。如果不是近代開始提倡科學,宋應星就只是歷史上名不經傳的一個小人物,他寫《天工開物》的時候,在朝廷也沒甚麼重要性,只是一個在地方的老師。

在中原王朝之下,他們就算有科學才能與興趣,但他們的事業是無法在這裡建立的。張衡要入朝廷當官,宋應星要考科舉,他們的才能都要分散在官場、政治、五經這些地方,窮其一生,也難以專心的從事發明研究的事情。

更不要說,這幾千年來,可能還有更多有這樣天賦的人,就這樣直接埋沒在歷史裡消失。他們可能改善了農作物,改善了耕作工具,發現了一些東西,但卻沒有名留青史。

因為社會從沒有適合的環境,給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成就也沒有被重視;唯一的朝廷政府也只會視為個人的興趣,或者是很有趣的玩意,壓根兒沒想過推廣。

甚至在大統一王朝之下,為了維持統治天下的方便與穩定,科技與制度,是有意識地「倒退」的。東方的統治者,他們都意識到新思想和技術,會帶來社會不穩。康熙自己喜愛西學,卻不讓西學傳播出自己的皇宮外。德川幕府謹慎的把蘭學和西方人困在出島,不讓他們影響江戶社會。

這樣的話,你數學再好、科技才能再怎樣,那也只會淪為屠龍之技,不會為你帶來甚麼,也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

技術要進步,就要有人承擔風險

技術的進步,本身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去到今天也一樣。AI取代勞工,使人失業;Uber影響計程車的生計;Airbnb影響旅館業;紡織工廠會破壞農村的紡織作坊產業;網絡使傳統紙上媒體開始沒落。這些全部都會變成政治問題。

當年伽利略支持「地球環繞太陽」的地動說,因為挑戰了教會對世界的解釋,就被判刑了。教會想殺他,並不一定是因為愚昧,更可能是因為維持其權威的政治需要。科技發展,從來都有很重的政治經濟因素。

現代人對科技的想像,可能是無機質的機器或數碼,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一直息息相關。

現代人對科技的想像,可能是無機質的機器或數碼,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一直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發展科技,需要實驗、製作、發明,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做實驗成本高昂甚至十分危險,過去不知發生過多少次實驗室爆炸,如果沒有錢,你怎樣去承擔這些成本?

所以就算存在有才能的人,得不到資本也做不了多少事,這往往需要資助或投資的風氣,就像今天的眾籌一樣。而且資助與投資者,必須接受這風險非常高,很可能一去無歸,如果追求要穩穩有回報,那科技甚麼的就不想了。

科技的友善環境,並不單靠科學家

美國有的是一個適合科技發展的環境,發展科技的人,不僅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有充足的機會,社會比起其他國家更有實驗的勇氣,更願意投資一些其實很容易血本無歸的計劃。資本與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富裕,使他們能夠得到非常充足的研究經費,可以專心做研究,而且更可能藉研究的成功而名成利就,而且社會也比較能接受科技變化的震盪。

這些,比起數學考試能不能高別人一兩分,要重要太多了。要形成一個科技的友善環境,並不單靠科學家,而是社會每一個崗位導致的,不論是政治家、立法者、商人、投資者,去到販夫走卒,都有影響。

如果愛因斯坦生在你的國家,但是他在家搞個實驗,第一天就被父母罵不務正業,然後就是老師拿弟子規出來勸,跟著就是傳媒來把事情弄成小丑戲,網民群起嘲笑,最後政府說他構成公共危險,抓他去法庭……那就算你有一千個愛因斯坦,他們要在這樣的社會生存下去,也只能乖乖的順應社會,然後丟棄才能。

想想看,愛因斯坦從小念弟子規會怎樣?

想想看,愛因斯坦從小念弟子規會怎樣?

美國當然不是完美的,妨礙進步的力量與法律皆是有的,但是進步的力量也不時有進展,而且足以抗衡,至少比我們好得多了。

撫心自問,看這篇文章的人,應該也多少有這樣的人。也許這裡有個人能開發核融合,但為了養自己家人,正在賣雞排,做傳銷?又或者誰開發了甚麼好的東西,但沒有後續投資,被拖了一會兒就不了了之。

我們追求分數,還是真理與卓越?

我們的社會花心力去追求怎樣不用計算機可以心算,把字寫得很漂亮,或者數學怎樣多拿人家幾分,成為地球第一,怎樣快點結婚生子。我們也很常追求一些能人所不能的東西,作為我們自己的成就,好像雜耍一樣,賣弄難度,全民驚嘆,登峰造極。

之後求仁得仁,我們得到了地球上最高的分數,也僅此而已。你追求甚麼,就得回甚麼,我們追求的是更多的真理與卓越嗎?不,我們追求的是「怎樣競爭贏了別人」,真理與成就並不那麼重要,而別人就只是沒我們那麼在意最頂那幾分。但為了那一丁點的完美,我們犧牲了所有的平衡,甚至是那件事本身的意義。

所以,如果有人要扯成是「文組」把推動科技進展,也不能說是錯,雖然我認為人類要發展,根本無分文理,讀科學的人一樣要讀歷史、讀歷史的人一樣要通數學,把科技看成只靠工程師與科學家的事情,那是不對的。科技是全民形成的成果,工程師和科學家,只是這件事的前線代表而已。

會有「我是文組,所以這件事跟我無關」、「我是商人我不管這種事」或者「我是醫生我不懂政治」的想法,就已經是科技落後的敗因了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沙龍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鄭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Thumbnail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Thumbnail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Thumbnail
每次說起我這個傳教工作者大學讀的是地球科學系,都會有人傻眼。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科學與宗教難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嗎?
Thumbnail
每次說起我這個傳教工作者大學讀的是地球科學系,都會有人傻眼。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科學與宗教難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