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該怎麼教?

2018/12/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來能工巧匠都是尋思如何巧妙地使用石材從事創作,米開朗基羅卻說他雕刻的作品本來就在那裡,他的工作只是將雕像從石頭中解放出來。
如果教師的自我期許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一種教學的主動,學生是被動,那我們該如何看待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更直球對決的說,如果自學是可以教給的能力,那還叫做「自學」嗎?
有一說是我們應該陪伴、等待,讓孩子的能力自己長出來;又有一說,法天地陰陽道理,我們該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讓天地為師,萬物為母,為孩子蘊釀學習動機;更多人則主張自學力的養成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基礎,在生活經驗的互動中,大人做為孩子的模範,可藉由基本能力的拆解和重組、堆疊,教孩子模仿、複製大人的經驗,最終再統合、內化成為一個適性的行為模式。
在論定好壞之前,各位爸媽可以先靜心分析,相對於慣行教育的套裝規格,這些實驗性的做法有理性也有感性,只是比例大不相同。

實驗教育所說的不加干預、天生天養,其實就已經是創造烏托邦、桃花源的人為干預,這是不用爭辯的事實。我們就算因為沒有辦法接受學校的教育品質而出走,也不會改變自學孩子總有參與學校課程或活動的時候,他們終究還是社會的一員,ㄧ樣要參與社會、達成共識、承受競爭、培養抗壓能力及發展人際關係。這都不會是只有自己想怎麼做就可以怎麼做,不然要是在溫室久了失去免疫力,小孩以後一定會恨爸媽的。
而所謂的等待或陪伴,因爸媽具備的人文素養、家庭的環境氛圍、軟硬設施的供給和刺激⋯等顯然不同,其實也不是純然的不作為,大人給孩子的知識多元程度不同,長出來的能力就會大不相同。檯面上的學習樣本可以參考看看,但這絕對不意味著簡單套用模式就可以複製成功經驗。
至於用理性來解析學習方法,看起來非常有道理,也很有可行性,但好說歹說,為什麼我的小孩還是不能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把握時間積極學習、勇敢活出自己呢?時間一天天在流逝!不能不做出一點進度的焦慮,真是急壞了爸媽⋯
自學能力究竟該怎麼給、怎麼教?眾說紛紜!我覺得不管小孩具備什麼樣的特質,爸媽預作什麼樣的準備,自我覺察和自主意識才是自學的核心價值。
我想,從學習動機來看我家小孩的自我覺察和自主意識是非常清晰的,但自我控制性就相對薄弱,因為我們完全不是從紀律或規範來(想學的理性)入手,而是從遊戲的本能(想玩的感性)來延伸至學習,所以對我們家而言,學習方法的拆解和重組這樣的拼圖模式從來就不太能用來做為日用的方法。

為什麼不這麼做呢?大概是跟姊姊從小交手無數次,我們的規定除了讓她產生反感,似乎都沒有辦法改變她的天性。反而是沒有教過的事,姊姊都會有意無意的翻版複製,教人又好氣又好笑。

還是那句話,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耳濡目染才是教育的真相,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爸媽寧可易子而教,也不想整天對著自己的小孩找氣受的原因⋯他怎麼可以好的不學淨學我們這些有的沒的壞習慣哪!
但自從進入中學階段,升學的事實擺在眼前,就算我們的準備是持續自學,也不會準備升學考試,終究還是進入責任能力的培養,這樣才會是全人的完整教育。爸爸還是堅持從完全放手讓小孩自己來做,一方面又有參加外部團體課程進度的壓力,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雖然自學那麼久,要小孩長出自律的規範能力,就像青春小鳥一去不復返的令人感到無力。也許他本來就是拖拖拉拉的人,也許是爸媽讓小孩習慣了沒有時間觀念的作息,也許單純是青春期的荷爾蒙風暴,也許只是因為萬事起頭難⋯原因有很多,還是必須親子一起坐下來好好檢視,懇切的看見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實行學習者自主的缺點是就算讓小孩寫些作息規劃,常常都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完全沒有計畫可言,學習偏食得很嚴重;優點則是小孩完全順心的做自己,學得快樂就一帆風順、日進千里,他自己嗨到都停不下來,我們也不用去教、去管,親子關係才能常保和樂融融。
想要讓自主的孩子擁有規劃能力,爸媽還是得從認知孩子的極限開始看見問題;相信孩子、放手讓他去做並不是在設陷阱,證明他就是做不到、就是天生墮落。相反的,就是因為做不到才是人性的真實寫照,家人的陪伴才會是那麼重要。

外在的規範不見得就是侵犯孩子的主權,實話實說,我們大人也是一樣會有做不到的時候啊!我們也都需要有人來包容、來提醒、來拉我們一把。聽到這樣同理的話,小孩不用再遮遮掩掩的偷玩手機遊戲,終於可以放心接受自己的樣子,才原諒自己,不再陷入‘我是不是好孩子’的糾結。
從感性去貼近孩子的心,也從感性一起去開始理性的生活作息,其實早睡早起只是很簡單的堅持,有賞有罰的紀律目的則在養成習慣,跟強制執行的差別在於當事人的明白,不再為反對而反對,也不再為了想玩的內心交戰而虛度時間,這樣爸媽才不會落入兩面不是人的窘境。

至於一天到底要做什麼、做多少、做多久,孩子還是可以自己彈性調整的,這樣的自主空間和計畫進度才會適性而合理,才會因而累積成果。

親子都可以是凡夫俗子,都是會犯錯的人,也都需要被包容、被原諒的空間。當我們彼此都誠實說出自己的壓力來源,也提出希望對方有所回應的方向,我們才能因為確認這是有效溝通,而彼此感到安心。
這段過程整理起來好像是簡短的文字,實際上卻花了中學一年左右去實踐。也許這就是實驗的代價,也可能修行本來就是一步一腳印的事,不可能一個筋斗就飛越千山萬水。我說出來更不是為了自揭瘡疤取暖,而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樸實不加掩飾的真相,若是有相同徵狀的家庭也不用驚慌⋯停滯的學習、沒有作為的散漫,真的是‘非常正常’的自學日常。
最後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感性和理性的交戰不僅僅是人生的課題,也是編織每個孩子學習歷程錦緞上的獨特花紋,究竟該從哪邊開始抽絲剝繭,還是需要親子一起來反求自學的初心。爸媽千萬不要只有感性的浪漫,這種以自由為名放養的小孩,可能真的會淪成自生自滅⋯至於天平另一端的虎爸虎媽也不一定就能持續地感覺良好,小孩總會長大,而自主的成長不會是一蹴而就,樹木沒有日積月累的匝根,風起之時是很容易被拔地而起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王翠儷
    王翠儷
    我們家是申請自學之後才學習如何自學,我試著去捕捉和孩子互動曾經的剎那,就像汲取儲思盆中的回憶,點點滴滴形塑成文字,慢慢的為您說一個,生命長河的故事,也許才會比較完整呈現我們不是最好,但可以更好的自學生活點滴,希望能夠鼓勵像我們一樣在學習中迷惘的親子,一起勇敢樂觀地面對這場成長戰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