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引導孩子還是操控他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引導與操控不同,引導有三個原則,首先是不講大道理,只講真實的故事。第二個原則是不「灌輸」任何想法,只「中性的引導」,首先是從這個故事刺激思考,然後各自表達想法,一方面聆聽他的意見,同時也修正自己的想法,最後也許可以找到答案,或者浮現更多問題,展開新一輪的思考與追尋。
是的,引導就是沒有預設答案,以平等的態度一起思考,而操控就是事先已有標準答案,然後讓對方一步一步走入那個答案。
當然,在陪伴孩子時,不見得操控就不好。教育訓練分兩種,一重是功能性的,比如教英文鋼琴……等,另一種是觀念性的,如成長或策略……等,功能性的功課可以用操控或灌輸的方式,但是觀念性的不同。
往往「操控」是用某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說服別人做某件事,但真正的原因,完全是另一個。

從學才藝到發展孩子興趣與天賦

教改已二十多年,理論上透過各種政策與規定為孩子鬆綁升學壓力,但是從各種升學補習數量劇增的情況看來,壓力不減反增,大多數孩子每天要到處趕場去上課,往往比大人行程還滿,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多元入學的關係,可以透過才藝比賽加分的規定,許多家長就把學才藝當作智育考試般來要求,讓原本是陶冶孩子性情與發展孩子興趣的才藝,反而成了升學競技的比賽。
根據統計,絕大多數孩子學才藝是由爸爸媽媽建議與決定的,因此,身為家長的大人,就要反省我們讓孩子學習才藝的動機。我覺得所謂才藝,目的是在提供孩子豐富的生活與開拓生命視野的機會,同時透過多元的嚐試,引導孩子發掘潛能,培養出一生的興趣,在各種活動中,提供他們自我探索的機會。孩子學才藝若只是被當成升學加分的管道或父母炫耀親友的方式,實在是太可惜了,況且若太重視分數與學習成果,往往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反而得不嚐失。
同樣學才藝,有可能變成技術的反覆操練與孩子的夢魘,也有機會成為陪伴孩子終生的興趣,讓他們更能品味生活,成為生命的活水源頭,其間的差別或許只是家長的態度與孩子自己的感覺。
因此,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不過,也要注意到當孩子想放棄時,是否有其他非興趣或學習上的原因,也許是孩子不喜歡老師,或者老師教法孩子不適應,甚至只是才藝班某個孩子會欺負他….等等,若確定不是這些因素,再看他學習的狀況來協助。
假如孩子對某種才藝屬於高度興趣也具高度能力,那麼注意他學習的瓶頸以及晉階師資的選擇;若是高興趣低能力,那就當做是興趣的培養,重點在孩子的欣賞能力即可;若是低興趣但卻高能力,就要想辦法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若是低興趣又低能力,也就不要勉強孩子,可以放棄做其他的嚐試。
相對於讓孩子到才藝班學才藝,我反而比較喜歡鼓勵孩子從參加不同的社團中學習各種才藝。不管是學校裏的社團,民間團體的兒童團隊或社區裏的共學玩伴,因為社團活動幾乎是不花錢,(與才藝班一堂課數百元近千玩的學費相差非常多),所以在社團裏沒有家長或老師那種必須時時檢視進度與成效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在社團裏多了很多人際互動,彼此之間是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伙伴,而不是互相競爭的同學。
當孩子沒有壓力的在社團中,很高興地玩了一學期又一學期,這時候再視情況協助他們突破技術上的瓶頸,幫忙找專業的老師輔導學習,到了這階段,因為孩子產生真正的興趣之後,再花大錢才有效果,也比較值得。
如果孩子在求學階段,沒有特定的偏好或傑出的表現,這時候父母親有機會就盡量讓孩子接觸更多不同的活動與多元學習,然後有耐心地從旁觀察。
若是一時還想不出真正喜歡做什麼,也沒關係,很多人甚至要到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好一段時間後,才慢慢顯露出自己的天賦。不知想做什麼事時,只要把手邊該做的事確實地做好,把這個階段接觸到的技術或能力好好掌握即可。
我認為人不要太功利,壓縮了正常成長的歷程,太匆忙地跳過該有的經歷。有時候,跌跌撞撞反而比抄捷徑更能活出生命的精彩與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專家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常常覺得壓力很大,人生空轉,主要是因為太忙碌,總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從早醒來忙到半夜,躺在床上還不放心地刷手機,太多訊息佔據腦海,事情似乎永遠做不完,手機的藍光刺激加上心情煩悶,導致睡覺品質不良。久而久之,心理壓力會連帶影響到生理健康,整個人似乎被隱形的網子給罩住
二O一八年八月初,到雲林參加荒野第四屆環境行動論壇,除了擔任專題主講人之外,也擔任成人組競賽的評審。 很多年來,因為行程較多,所以應邀參加的活動都是必須出現的前一刻才抵達,然後講完之後就離開趕下一個活動,但是這一年我打算慢下腳步,盡可能不再匆匆來去,多花一點時間跟主辦的伙伴聊聊。 於是週六下午在斗六
最近大部分的朋友都跑到日本去賞櫻了,來不及排假的人也唸著明年不要錯過了。 日本人著迷櫻花以最盛開狀態飄落的「物哀」美感,習慣於此時邀宴於櫻花樹下,因此在冬末初春之際,全民都密切關注櫻花何時盛開,所有媒體也都會將列島南端開始一路往北開花的時間公告,好讓大家不要錯過花期,因為每個地區的櫻花花開到花謝大約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人類一個小動作,都與大自然環境息息相關。經過數千年演化,人類運用科技的力量大到能改變世界面貌、改變動物天性,然而,地球資源卻無法支撐科技所帶來的消耗,如今,人類逐漸承擔過度開發對地球造成的種種危機與浩劫。隨著各國環境保護意識抬頭,當前的環境問題,不再只是過去道德訴求下的產物,而是「關於人類生存的迫切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專家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常常覺得壓力很大,人生空轉,主要是因為太忙碌,總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從早醒來忙到半夜,躺在床上還不放心地刷手機,太多訊息佔據腦海,事情似乎永遠做不完,手機的藍光刺激加上心情煩悶,導致睡覺品質不良。久而久之,心理壓力會連帶影響到生理健康,整個人似乎被隱形的網子給罩住
二O一八年八月初,到雲林參加荒野第四屆環境行動論壇,除了擔任專題主講人之外,也擔任成人組競賽的評審。 很多年來,因為行程較多,所以應邀參加的活動都是必須出現的前一刻才抵達,然後講完之後就離開趕下一個活動,但是這一年我打算慢下腳步,盡可能不再匆匆來去,多花一點時間跟主辦的伙伴聊聊。 於是週六下午在斗六
最近大部分的朋友都跑到日本去賞櫻了,來不及排假的人也唸著明年不要錯過了。 日本人著迷櫻花以最盛開狀態飄落的「物哀」美感,習慣於此時邀宴於櫻花樹下,因此在冬末初春之際,全民都密切關注櫻花何時盛開,所有媒體也都會將列島南端開始一路往北開花的時間公告,好讓大家不要錯過花期,因為每個地區的櫻花花開到花謝大約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人類一個小動作,都與大自然環境息息相關。經過數千年演化,人類運用科技的力量大到能改變世界面貌、改變動物天性,然而,地球資源卻無法支撐科技所帶來的消耗,如今,人類逐漸承擔過度開發對地球造成的種種危機與浩劫。隨著各國環境保護意識抬頭,當前的環境問題,不再只是過去道德訴求下的產物,而是「關於人類生存的迫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父母面臨的挑戰和教育思考。當孩子因學業壓力而抗拒學琴時,父母應如何調整教育方式,幫助孩子重新找到學習的熱情與成就感。透過適時的陪伴與鼓勵,父母可以協助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態度。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而非單純的灌輸知識。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抒發心情的管道、有更多看世界的方式。學習才藝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選擇的權利,陪伴和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難題:該直接給出答案,還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擇而已,它更是一種對孩子未來能力培養的投資。 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答案時,雖然立刻解決了問題,但這種做法卻可能在無形中削弱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父母面臨的挑戰和教育思考。當孩子因學業壓力而抗拒學琴時,父母應如何調整教育方式,幫助孩子重新找到學習的熱情與成就感。透過適時的陪伴與鼓勵,父母可以協助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態度。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而非單純的灌輸知識。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抒發心情的管道、有更多看世界的方式。學習才藝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選擇的權利,陪伴和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難題:該直接給出答案,還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擇而已,它更是一種對孩子未來能力培養的投資。 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答案時,雖然立刻解決了問題,但這種做法卻可能在無形中削弱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