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要學懶得教,小孩才能自己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篇是《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的推薦序(好長的書名 XD)。把這篇推薦放進專欄,不是在呼攏讀者,實在是我在教學現場所遇到的問題與思考,與盧駿逸這本書所以談的東西非常接近。

以下是一堂4-6歲小孩文字課的課堂記錄,我想透過這個記錄來說明我所知道的「懶得教」,以及我在「懶得教」裡面的發現。

raw-image

最近在帶四到六歲小孩的學認字、寫字。我想這是沒有孩子的我,最接近盧駿逸的時刻。這篇推薦,我就不再重覆盧駿逸書中的內容,我想談談在我自己的課堂上,或許能與駿逸的經驗相呼應的部分。

2018年10月,我開始帶一個自學團體的文字課,從第一堂課到我寫這篇稿子的現在,過了十週。我發現,十週後的現在,我腦袋與心裡所關心的事,已經跟第一週完全不一樣了。第一週我想的是,要教什麼?怎麼教?十週後的現在,我發現當我真的把小孩當作學習的主體時,「教什麼」與「怎麼教」,已經不是我最關心的事。在試著放手的過程中,我發現小孩自己會去發現與學習,而關於「學什麼」與「怎麼學」,將回到他們自己身上。

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切實際?我來舉個例。

先說,我前面說「試著放手」,其實是不得不放手。因為當我決定要小心使用大人的權力,自然不存在課程會往我的期待走這件事。我的意思是,我其實也費心備了課,期待課程結果如預期發展,但問題是,小孩對那些東西的反應,不會完全符合我的期待。

比如某次課堂,我準備了「字的家族」的文字遊戲,嗯,遊戲內容我就不詳述了,直接說結果──小孩玩了一下下後,就有人說「我現在想要寫字」、「我想玩上次那個動物牌」。我想好吧,「那你們想寫字的,你們想學什麼字,跟我說……」想寫字的小孩說,「我的字盒子裡面已經有很多字了,我想要先自己練習……」我說那好,那你們慢慢練習,我來陪另外兩個小孩玩文字遊戲。

兩個想要練習寫字的小孩寫字,兩個想要玩文字遊戲的小孩玩文字遊戲……但寫到一半那兩個本來在寫字的小孩突然跑去吃布丁了,我想著,嗯,要把他們叫回來嗎?還沒下課耶!當我正這麼想的時候,小孩回來了。

我觀察那兩個小孩,看起來還想寫字,但心情好像已經受到布丁影響而有點浮動;而另外兩個本來在玩文字遊戲的小孩看到布丁,也跑去吃布丁了。我想著,我是要現在先下課呢?還是要跟他們談談上課公約的事(小孩自己訂的公約,但關於「公約」又是另一件可談的事)?我正這麼想著的時候,我看見小孩A手中的布丁,我突然問他:

「你知道布丁怎麼寫嗎?」
「布丁?布……是不行的不嗎?」

我說不是耶,是別的ㄅㄨˋ。
A說,那是剪刀石頭布的布嗎?

我說對,是剪刀石頭布的「布」,「然後丁,是甲乙丙丁的丁」,我在黑板上寫下「布丁」兩字。

我一寫完丁,A就說,是丁丁藥局的丁嗎?

哈,真會聯想,我說對,是丁丁藥局的丁。聽到A說丁丁藥局的丁,我發現所以小孩其實平常都在看招牌啊!他們平常就在認字了,他們不是只有在文字課的時候學習認字。

因為A說的剪刀石頭布的「布」,丁丁藥局的「丁」,我突然想到或許可以玩文字接龍的遊戲,而這並不在我原本的計畫內。

我開始這個遊戲,而其他小孩也加入了,「丁丁藥局的局,局,局可以接什麼?」「橘色」「好,橘色。那色,色什麼?」「色彩」「好喔,色彩,那彩什麼?」「彩虹小馬!」「好喔,彩虹小馬,那馬可以接什麼?」「馬偕醫院!」

除了小孩A,小孩B、C、D、E也加入了文字接龍的遊戲。我從他們接的詞發現,他們接的詞多半從自己的生活出發,比如街上的商店「丁丁藥局」,平常在看的卡通「彩虹小馬」,爸爸工作的地方「馬偕醫院」。

raw-image

我想透過這個例子來說明,學習對小孩來說,是不分課堂跟日常的,而或許學的更多的時候是在日常。我這樣講,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你說學習存在於日常,但大人真的可以不用替小孩安排課程嗎?那你們又為什麼替小孩安排課程呢?這又是另一個複雜的議題。但我想先說的是──作為與小孩有關係的那個大人,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就算不斷地提醒自己放寬心,但似乎還是會擔心──「他們這樣真的有學到東西嗎?」

我不是父母,我還只是個老師,我就能感受到自己對小孩的諸多期待──所以更不要說到那些身為父母的大人對小孩的期待了。因為期待,大人總是想為小孩「多做一點」(我也總是希望小孩能多學一點),但因為期待而多做的那些事,真的是為了小孩好?還是為了不讓自己擔心?

駿逸在書中談的是教養──別急著教小孩什麼──「如果我們期待小孩成長為獨立自主、能為自己負責的(大)人,怎麼能不讓孩子有練習決定並承擔結果的機會呢?」將駿逸談的東西拉到我自己的課堂,我正在經歷與學習的也是──別急著教小孩什麼,我是不是真的能放下「要教給他們東西」的壓力,我是不是能夠真正相信小孩自己就擁有學的欲望與能力?我是不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陪伴者?

但這件事情其實並不容易──駿逸說「懶得教」,意思其實是要努力不教;因為我們這些大人,已經都被教成無法懶了,現在要我們懶得教,將學習的主動交還給孩子,對大人來說實在是很難(我正在學習)。

可是,「大人要學懶得教,小孩才可能自己學」,我是這樣相信;我有沒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同學,而不是老師」?這一題實在太難了!但我很想往這個方向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4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8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2021/07/08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2020/07/23
先說,王立原文標題的「快樂學習不是一直爽」,我是認同的。學習不是一直爽,我也不覺得快樂是學習的目的,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快樂學習」指的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快樂的」。 可是什麼叫做學習過程是快樂的?遇到困難怎麼辦?
Thumbnail
2020/07/23
先說,王立原文標題的「快樂學習不是一直爽」,我是認同的。學習不是一直爽,我也不覺得快樂是學習的目的,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快樂學習」指的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快樂的」。 可是什麼叫做學習過程是快樂的?遇到困難怎麼辦?
Thumbnail
2020/04/13
最近我從用自己從前玩的臉名片,把名片上的無臉人放大,列印出來給小孩玩。小孩可以在上面畫臉,然後幫那個人寫上他說的話。小克畫了一個有錢人。有錢人說: 「我是一個有錢人。」 「我愛賣東西。」 「我有一百萬個錢。」
Thumbnail
2020/04/13
最近我從用自己從前玩的臉名片,把名片上的無臉人放大,列印出來給小孩玩。小孩可以在上面畫臉,然後幫那個人寫上他說的話。小克畫了一個有錢人。有錢人說: 「我是一個有錢人。」 「我愛賣東西。」 「我有一百萬個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真正在學的時候,不會想到自己是不是『在學』這件事。」我明明知道這才是真正的學習狀態,為什麼又那麼在意學生有沒有在課程裡?但同時我又知道,我在意的是「自己所設計的課程」能不能吸引他們?因為我知道學習這種事不可能完全靠學生主動。這又很矛盾,我不是一直說學生想學就會自己進來,所以大人要等嗎?
Thumbnail
「真正在學的時候,不會想到自己是不是『在學』這件事。」我明明知道這才是真正的學習狀態,為什麼又那麼在意學生有沒有在課程裡?但同時我又知道,我在意的是「自己所設計的課程」能不能吸引他們?因為我知道學習這種事不可能完全靠學生主動。這又很矛盾,我不是一直說學生想學就會自己進來,所以大人要等嗎?
Thumbnail
「不練習,真的能學會寫字嗎?」這其實是個假問題──寫字這件事,不練習當然不可能學會。學會寫字那麼不理所當然,那麼──如果我們不要求小孩練習,他們真的能學會寫字嗎?或者應該更精準的問──大人如果都不要求小孩練習寫字,小孩自己會去練習嗎?小孩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字?
Thumbnail
「不練習,真的能學會寫字嗎?」這其實是個假問題──寫字這件事,不練習當然不可能學會。學會寫字那麼不理所當然,那麼──如果我們不要求小孩練習,他們真的能學會寫字嗎?或者應該更精準的問──大人如果都不要求小孩練習寫字,小孩自己會去練習嗎?小孩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字?
Thumbnail
身為一個自詡為「開放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過去的十數年之間,我一直致力於在課堂上避免單方面地制訂規則,好讓小孩有完全的自主動機。不過最近我的研究與實踐方向有了轉變,這學期開始,我進行了一個實驗……
Thumbnail
身為一個自詡為「開放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過去的十數年之間,我一直致力於在課堂上避免單方面地制訂規則,好讓小孩有完全的自主動機。不過最近我的研究與實踐方向有了轉變,這學期開始,我進行了一個實驗……
Thumbnail
駿逸從一開始就把兒子盧果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並且盡可能找到、趨近這個人的語言,摸索出一起相處、前進、成長的道路。這看似平凡、什麼也不做的「自學」,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遠超過任何課程能夠給予的。
Thumbnail
駿逸從一開始就把兒子盧果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並且盡可能找到、趨近這個人的語言,摸索出一起相處、前進、成長的道路。這看似平凡、什麼也不做的「自學」,所花費的時間與心力,遠超過任何課程能夠給予的。
Thumbnail
駿逸說「懶得教」,意思其實是要努力不教;因為我們這些大人,已經都被教成無法懶了。作為一個大人,我正在經歷與學習的是──別急著教小孩什麼,我是不是真的能放下「要教給他們東西」的壓力,我是不是能夠真正相信小孩自己就擁有學的欲望與能力?我是不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陪伴者?
Thumbnail
駿逸說「懶得教」,意思其實是要努力不教;因為我們這些大人,已經都被教成無法懶了。作為一個大人,我正在經歷與學習的是──別急著教小孩什麼,我是不是真的能放下「要教給他們東西」的壓力,我是不是能夠真正相信小孩自己就擁有學的欲望與能力?我是不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陪伴者?
Thumbnail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Thumbnail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