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新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剛開始自學時,我跟孩子的爸講好,差不多就是文歸文,理歸理,把學科的楚河漢界劃清,這樣小孩就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心了~(誤)

奇怪的是,後來文史是理工爸在教,理工卻是法商媽在陪⋯有沒有搞錯呀?甚至於本來我們所設定的課程,應該是比較傾向中國文史的讀經教育吧,多少要背誦一些經典文學的,可是現在也完全不是這回事。

雖然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但是現在的社會工作型態,部份職場已經很少讓孩子有機會觀摩家長從業的專業(畢竟孩子大部份的時間在學校、安親班、才藝班⋯),而且社會分工的細節也難以職場體驗遊戲來傳達。

學習就是要玩真的,不是再造一個扮家家酒的遊戲,所以我們都是真槍實彈上場⋯做什麼呢?當然是爸媽跳下講台,當孩子的同學一起上課!

鑑賞能力走在學習的前面

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想教他們畫圖,可是孩子一看到大人畫的圖,他們就被困住了。他們看到的是自己無力的線條,繪不出眼睛所見的形態,所以捶胸頓足,發脾氣不畫;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爸爸教書法,媽媽教作文時。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雖然年紀小,但是衡量事物好壞的能力是天生自然的,有時候我們哄孩子、鼓勵孩子,他們會衡量話語的成色不足⋯不是因為察言觀色,而是出自對美、對好的客觀標準。

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學習,但是更應該讓孩子有客觀的鑑賞力,而這種能力,才是未來更上層樓的資糧;相對於他自己動手做的作品,如果還沒有成熟,就是寫不好、畫不像,我們也要說實話,不要再用「差不多」的想法來應付孩子對真善美的理解。

習字那裡寫不好,要根據書法,理性客觀的分析;畫圖那裡畫不像,倒是一點也沒關係,因為藝術本來就是兼具理性與感性,創作的抒發則是海闊天空,明白這兩者互不相犯的關係,這才是真正懂得陪伴的明師。

會教才是真正的學會

那麼,既然捨棄了正確示範的必要性,我們的陪伴重點就翻轉過來了,變成拿自己的弱項去陪小孩,甚至小孩還要照顧媽媽的數學障礙,耐心自己畫圖、剪紙、說明給媽媽聽,教學相長的印象和效益是最高的,實驗的對象也公平:小孩來實驗大人!

當然,我們從中達到小孩的閱讀、書寫、資訊統合、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媽媽常會賴皮逃數學⋯),這樣也同時完成了檢測學習成果的評量。

自學超有力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自學生固然也參加團體課程練習,得到專業教師的指導,但是能夠利用課後時間,達到突飛猛進的學習成果,跟自學生嫻熟於利用網路資源學習有關,而這又涉及幾個向度:資訊搜尋、語言、閱讀和理解力。

想要改善自己的琴音(動機),自學生上網打入關鍵字(語文能力),搜尋到影片和部落格(網路應用),觀看影片和貼文(閱讀和聽力),和家長討論再操作修正指法和弓法(理解與內化後加入實作),從反覆的聽見和看見實際的差別中得到更理想的聲音(學習成果)。

這種操作模式,跟我們本能要求孩子「用功練習」的不同處,在於保持孩子的學習動機是自發性、自主性,而且堅持學習的思考能力,也避免因為重覆錯誤型態的固著,產生難以矯正的積弊。

這樣就算小孩的學習越來越多元,學習的腳步已經來到了爸媽認知的國境之外,他們還是可以憑著自己的能力繼續進行。

自學就像拆禮物的過程

以「小提琴演奏」這個學習為例,這是一件非常精緻昂貴的精品,要拆解它的包裝密碼也就最為繁瑣。

首先,要分成樂手和樂器兩個方向。

--因為樂器的功能設定在學習階段,所以自學生只需要ㄧ般學習用的琴,夠用就好,先不去鑽研樂器選擇的專業領域。

--樂手必須會閱讀樂譜(涉及樂理、音樂史)和陪養對聲音的鑑別度(要能比較不同演奏家的聲音)。藉由聽見好的聲音,樂手才能往一個「對的聲音」目標前進。

這時為了得到這個「對的聲音」,拆解的邏輯又回到樂手和樂器的深入剖析:

--樂手:左手動作(按弦),右手動作(持弓),人體運動原理與自然重力現象,在樂器演奏時的變因和變數的反覆實驗。

--樂器:弓與弦的接觸所產生的共鳴原理和精確性掌握,使樂器產生最佳聲音表現的條件⋯等等。

嗯,平平是拆禮物,您看出自學生是如何享受著拆禮物的過程了嗎?他們總是ㄧ邊細巧耐心的拆開ㄧ層層精美的包裝,ㄧ邊又不住嘖嘖稱讚包裝的精緻,期待打開下一層時的驚喜⋯越拆越是樂趣無窮。

相對之下,我們在學校時,都太散漫的打開禮物,對輕易到手的東西感到廉價無奇,隨即又輕易丟棄,再找尋下一個禮物包⋯生命浪費在一張張滿分考卷,一個個正確答案,這才是真正錯失了學習的美好。

自學新實力

我們不妨ㄧ起來自學想想,自學真的是新人類的新能力,還是與生俱有的能力覺醒?事實上,從沒有學校的很久以前,自學力就ㄧ直自然的存在於人類社會中,代代傳承。倒是現代社會規範套裝教法、教材後,人們反倒不習慣自學能力的發生。

不再僅只於打開禮物包的小確幸傳承,e世代生來就是屬於在開創與改變中找尋出路的命運,自學力必需改版為快速自我創新升級的新功能。

下載自學新實力,您準備好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翠儷的沙龍
41會員
52內容數
王翠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16
回到我一直強調的平等,如果你把鏡子擦乾淨了,就能好好的對待小孩,小孩一開始也會聽任自己心裡的聲音,就像浪花一樣,隨著潮起潮落生滅,又似花開花謝,念念遷變,一時一時沒個定著;但漸漸淘汰雜音後,他心裡深層的志器就會對上某個特定的頻調產生唱和,發出共鳴,那就是了。
Thumbnail
2022/08/16
回到我一直強調的平等,如果你把鏡子擦乾淨了,就能好好的對待小孩,小孩一開始也會聽任自己心裡的聲音,就像浪花一樣,隨著潮起潮落生滅,又似花開花謝,念念遷變,一時一時沒個定著;但漸漸淘汰雜音後,他心裡深層的志器就會對上某個特定的頻調產生唱和,發出共鳴,那就是了。
Thumbnail
2022/08/14
你以為你在導引他,卻是在用他的現在去填補你未完成的童年,或是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完美童年’,反而佔據了他本來的童年。
Thumbnail
2022/08/14
你以為你在導引他,卻是在用他的現在去填補你未完成的童年,或是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完美童年’,反而佔據了他本來的童年。
Thumbnail
2022/08/13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2022/08/13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Thumbnail
兒童在六歲左右會經歷一次重要的大腦發育變化,使他們從“發現式學習”轉向“掌控式學習”。在這種轉變過程中,傳統的學徒制可能是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而,現代的學校教育體制下,專注力成了最重要的能力。
Thumbnail
《打造一雙看得到出口的眼睛---移動.妙不可言。》   #太完美主義的孩子要怎麼引導 有位鋼琴老師在網上提出她的疑惑,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孩子不適合學琴?   她帶的一名孩子(簡稱A),剛開始時學琴態度很積極,同樣的年齡段,別的小孩都在玩,A會自己主動花很多時間在鋼琴上,不須家長督促,而
Thumbnail
《打造一雙看得到出口的眼睛---移動.妙不可言。》   #太完美主義的孩子要怎麼引導 有位鋼琴老師在網上提出她的疑惑,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孩子不適合學琴?   她帶的一名孩子(簡稱A),剛開始時學琴態度很積極,同樣的年齡段,別的小孩都在玩,A會自己主動花很多時間在鋼琴上,不須家長督促,而
Thumbnail
  教具對於孩子是很迷人的!當孩子因為想家而哭泣時,可以藉由示範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安靜下來,專注地觀察學習。而教具有以下共同點,一、錯誤控制:讓孩子能自己發現錯誤。二、美觀:色彩形狀適中。三、活動:提供孩子動手做的機會。四、限量:使孩子腦中能條理化。教具如同大自然中美麗的花朵,會吸引不同的
Thumbnail
  教具對於孩子是很迷人的!當孩子因為想家而哭泣時,可以藉由示範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安靜下來,專注地觀察學習。而教具有以下共同點,一、錯誤控制:讓孩子能自己發現錯誤。二、美觀:色彩形狀適中。三、活動:提供孩子動手做的機會。四、限量:使孩子腦中能條理化。教具如同大自然中美麗的花朵,會吸引不同的
Thumbnail
當孩子展開才藝學習時,音樂、特別是鋼琴往往是第一個被考慮的項目。音樂學習對孩子的好處多不勝數,文章探討了音樂學習對智力開發、專心注意力、耐心受挫的培養、超強的記憶力和協調能力的幫助。海笛樂器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專業師資及多元化的課程,滿足不同愛樂人士的需求。
Thumbnail
當孩子展開才藝學習時,音樂、特別是鋼琴往往是第一個被考慮的項目。音樂學習對孩子的好處多不勝數,文章探討了音樂學習對智力開發、專心注意力、耐心受挫的培養、超強的記憶力和協調能力的幫助。海笛樂器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專業師資及多元化的課程,滿足不同愛樂人士的需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