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事雜談‧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班族與SOHO族分別位於職場光譜的兩端
由於工作性質上的差異,對於身兼兩者的工作者而言
自然會在工作習慣上造成矛盾與衝突
本文根據自身經驗聊聊上班族與SOHO族兩種身分之間的火花

先來個題外話,最近接到一本靈性領域的書籍
大大小小的作品加起來,個人已經翻譯過將近30本書籍
雖然稱不上多,但也不算太少
然而遇到靈性書籍,還是覺得自己跟沒經驗的笨蛋一樣
光是序言就死了一大堆腦細胞…

言歸正傳,先來談談SOHO族的工作習慣吧!

身為三不五時就需要上google找資料,使資料蒐尋時間遠大於打字時間的譯者,開網頁的速度可謂是以毫秒計算,而且經由一筆資料在一瞬間衍伸出多個頁面是家常便飯,譯者大多具備快速瀏覽網頁吸收所需資訊的能力。

就我個人的工作習慣,每翻譯幾個段落後,我就會看看其他網頁來分散注意力,可能是新聞,可能是娛樂圈的八卦,也可能是電玩遊戲論壇,或是聽聽流行音樂,同時讓工作過程中快速運轉的大腦冷卻一下,再回到書裡面繼續攪腦汁。所以在「查資料」與「放鬆大腦」的交互作用下,常常一回神已經開了十多個瀏覽器分頁。

另外就工作進度方面,SOHO族最大的特性就是可以自由分配工作時間與排程。拿我個人而言,假設每天排定的翻譯進度是10頁,我可能今天一大早起來完成5頁,吃過午飯後,先看的電影或是打個電動,再把剩下的5頁趕完,然後出門逛街;到了明天,或許我會睡得很晚,午飯前只完成了2頁,午飯後一邊看網頁一邊聽音樂,慢條斯理地寫完4頁,再把最後4頁留在晚飯後收尾。

再更懶散一點,說不定正好碰到喜歡的遊戲上市,所以今天只做了4頁,其他時間都在玩遊戲,而剩下的6頁分散到明後兩天,這也並無不可。只要我的工作能在稿期前完成,沒有人會左右我的工作步調。

在工作場所方面,雖然大多時間我都在家裡工作,但一部筆電隨時帶著就走,哪天想要演演文青,就找間咖啡廳煞有其事地擺起「陣仗」來,一邊喝著咖啡、吃著蛋糕、敲敲鍵盤再推推眼鏡(?),多麼愜意!

但糟糕的是,當養成如此「忠於自我」的工作習慣後,到了辦公室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冗員。

先來看看傳統上班族的工作習慣特性:
(當然,不同個案的情況皆有差異,於此是以個人經驗為立論基礎)

1. 準時打卡上班,只能早不能晚;不準時打卡下班,只能晚不能早
2. 除外務性質外,上班族大多必須長時間位於固定場所,例如公司或案點
3. 上班時間必須全神貫注,不可談天說笑,不可飲食,不可瀏覽網頁(或直接由MIS封網)
4. 請假需由主管審批,而且喜歡以「溫水泡麵理論」在員工身上加諸罪惡感

我想前兩點不必多言,關於第三點,傳統辦公室或產線偏好營造出「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氣氛,某些老闆喜歡看見大家埋頭苦幹,最好連上廁所都免了。如果在上班時間被逮到偷看其他網頁,輕則口頭訓誡,重責賠上考績,在愛看假象的主管或老闆眼中更是直接黑掉。

關於第四點,許多公司雖然明著規範了個人休假制度,但等到員工真的要提出假單,就會出現五花八門的招式來擋假。什麼景氣不好要共體時艱啊,什麼月底了業績不好啊,什麼太多人休假觀感不佳啊,甚至是沒有職務代理人什麼的,萬般刁難。

對了,「溫水泡麵理論」是前陣子我在網路上看見網友發言後,自己編出來的名詞。有些老闆喜歡在會議上這麼說:「公司有10個人,每個人每天休息6分鐘,公司每天就白白浪費了1個小時的產值,這對公司而言是多大的損失!」

照這種邏輯,那麼泡麵的時候,也只要4杯25度的溫水就可以泡出熱騰騰的麵條了吧,何必要等水煮滾呢?

基於上班族與SOHO族之間的上述工作習慣差異,我常常把SOHO族的習慣帶到辦公室,所以在公司的某些人眼中成了冗員,不過幸好大主管比較偏向美式作風,認為一切以工作成果為導向,即便在辦公室吃零食或者說說笑笑也無傷大雅。

不過話說回來,這應該算是個人自我調適不佳,如果要符合傳統職場的期望,個人還需要改進就是了…(苦笑)

這篇故事算是今天突然有感而發,就當作閒聊一番,旨在提供身兼上班族與SOHO族的斜槓人作為借鏡,也博君一笑,希望大家都能游刃有餘地在不同身分之間轉換,祝福斜槓人一切順利!

如果有斜槓人也因為身份轉換之間的困難而鬧出笑話,也歡迎留言分享喔,俗話說互相漏氣求進步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BCAlex-avatar-img
2019/02/11
SOHO真的需要很強的自制跟自我管理能力,不是輕鬆在家工作的那種錯誤印象。由於我完全不是個自制的人,所以非常佩服大大!
avatar-img
Hayadono的沙龍
38會員
45內容數
逃離職場,投入全職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和各式各樣的人生心得分享,歡迎交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替我按下愛心並且加入追蹤,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您!
Hayadon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5
身為譯者,最常聽見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 「你覺得機器翻譯會取代譯者嗎?」 今天以專業譯者的身分聊聊,譯者是否會被機器翻譯給取代。
Thumbnail
2020/06/25
身為譯者,最常聽見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 「你覺得機器翻譯會取代譯者嗎?」 今天以專業譯者的身分聊聊,譯者是否會被機器翻譯給取代。
Thumbnail
2020/03/25
轉眼間,又過了一個半月。沒錯,筆者又譯完了一本書,交稿後的現在正聽著輕鬆的巴薩諾瓦,難得有這麼個閒情雅致,今天就來閒聊一下。
Thumbnail
2020/03/25
轉眼間,又過了一個半月。沒錯,筆者又譯完了一本書,交稿後的現在正聽著輕鬆的巴薩諾瓦,難得有這麼個閒情雅致,今天就來閒聊一下。
Thumbnail
2020/02/08
忙亂的2019就這麼過了,如今已經進入紛亂的2020第二個月。這篇文章除了紀錄個人接下來的工作安排以外,也打算分享上一本書即將付梓時的一點小插曲。
Thumbnail
2020/02/08
忙亂的2019就這麼過了,如今已經進入紛亂的2020第二個月。這篇文章除了紀錄個人接下來的工作安排以外,也打算分享上一本書即將付梓時的一點小插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斷投入熱情、提供價值,時間的發酵自然會讓成果慢慢浮現。 持續創作四個年頭,身分已由上班族轉化成創業者   認真回想,從粉絲團文章開始,至今在文字創作上已歷經四個年頭,最初當然也是懷抱著作家夢,總是覺得自己的履歷有這麼一點特別...但最後支持下去我創作的並非世俗的成功,而是自身的興趣、熱情、紀律。
Thumbnail
不斷投入熱情、提供價值,時間的發酵自然會讓成果慢慢浮現。 持續創作四個年頭,身分已由上班族轉化成創業者   認真回想,從粉絲團文章開始,至今在文字創作上已歷經四個年頭,最初當然也是懷抱著作家夢,總是覺得自己的履歷有這麼一點特別...但最後支持下去我創作的並非世俗的成功,而是自身的興趣、熱情、紀律。
Thumbnail
從上班族轉職成為「自由工作者」是正確的選擇嗎?收入穩定嗎?我適合當SOHO族嗎?要怎麼跟親朋好友解釋SOHO族?要怎麼理財?要怎麼規劃時間?本文把所有踏入SOHO族會遇到的疑難雜症全部為你解答。如果你是正在猶豫,或是已經決定要成為SOHO族的朋友,這篇文章必看!
Thumbnail
從上班族轉職成為「自由工作者」是正確的選擇嗎?收入穩定嗎?我適合當SOHO族嗎?要怎麼跟親朋好友解釋SOHO族?要怎麼理財?要怎麼規劃時間?本文把所有踏入SOHO族會遇到的疑難雜症全部為你解答。如果你是正在猶豫,或是已經決定要成為SOHO族的朋友,這篇文章必看!
Thumbnail
本月的閱讀清單裡,除了上一本西野亮廣的<不改變就無法生存>外,還有另一本性質有一點類似,但是是從實務角度出發的書,那就是理想生活設計的佐伊。 疫情使然,使許多人是「被迫」開始想辦法把工作全部數位化的。 但,一件事總是一體兩面,在家工作必然的困難點不外乎幾個: 在家裡同時有許多會干擾工作效率的因素:
Thumbnail
本月的閱讀清單裡,除了上一本西野亮廣的<不改變就無法生存>外,還有另一本性質有一點類似,但是是從實務角度出發的書,那就是理想生活設計的佐伊。 疫情使然,使許多人是「被迫」開始想辦法把工作全部數位化的。 但,一件事總是一體兩面,在家工作必然的困難點不外乎幾個: 在家裡同時有許多會干擾工作效率的因素:
Thumbnail
  在家工作算算也過了八個月,成為SOHO族後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案源穩定與否。剛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前五個月,我簡直把自己逼到極限,手頭上幾乎都是兩三個案子在跑。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稿,要面對不同編輯的要求,與各個設計或版廠溝通。
Thumbnail
  在家工作算算也過了八個月,成為SOHO族後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案源穩定與否。剛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前五個月,我簡直把自己逼到極限,手頭上幾乎都是兩三個案子在跑。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稿,要面對不同編輯的要求,與各個設計或版廠溝通。
Thumbnail
其實自己倒不是因為趕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而成為在家工作者,十多年前離開台北的美語雜誌社,成為在家的全職譯者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回到「社會期待下的正常」職場。這次的疫情讓我突然間多了大量的「同事」,世界上許多企業的新政策,很可能即將扭轉上班型態的趨勢,這更加深了我在家工作的信念!
Thumbnail
其實自己倒不是因為趕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而成為在家工作者,十多年前離開台北的美語雜誌社,成為在家的全職譯者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回到「社會期待下的正常」職場。這次的疫情讓我突然間多了大量的「同事」,世界上許多企業的新政策,很可能即將扭轉上班型態的趨勢,這更加深了我在家工作的信念!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最近有越來越多人進入遠距工作模式,但在家該如何進入工作狀態呢?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最近有越來越多人進入遠距工作模式,但在家該如何進入工作狀態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