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香港音樂的前世今生─香港早期音樂發展歷程(1930s-1950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年來我見到碩導夢慈老師開始轉向音樂歷史研究,以美軍俱樂部的無名樂手為題,找尋台灣熱門音樂史的痕跡(請參閱:〈尋找無聲之歌、無名樂人: 臺灣熱門音樂史研究方法的幾個思考〉),因而我深知音樂歷史研究的辛苦。困難點除了須長期耙梳大量的資料與史料之外,更令人害怕與恐懼的是長者逐漸在老去、死亡,進而一代的記憶就消失了。
購得此書純屬我在香港之旅的意外收穫,以我目前接觸的流行音樂領域,我知道在香港有黃霑的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1949-1997)》或是朱耀偉的《光輝歲月--香港流行樂隊組合研究(1984-1990)》Hong Kong Cantopop: A Concise History (香港的粵語流行音樂簡史)、李信佳的《港式西洋風——六十年代香港樂隊潮流》等幾本書籍。
當我打開《香港音樂的前世今生─香港早期音樂發展歷程(1930s-1950s)》一書的自序,上頭寫著「本書的首要目的,是要搶救那個年代的音樂回憶,從零散、依稀的狀態,把碎片經過整理放進音樂大拼圖。」除了感動之外,也想起碩導說起她先從快消失的研究做起,我們像是在跟時間賽跑的人。
此書第一部分為歷史口述,共有十位從事不同音樂類型的音樂家接受採訪。「Uncle Ray郭利民的音樂源自於澳門難民營廚房裡敲打廚具、林樂培因習樂加入稅局、沈鑒治二戰前後兩赴香江、費明儀面臨不斷的取捨抉擇、盧景文從手風琴到圓號、何承天日佔時期到利舞台看大戲、東尼・卡比奧見證音樂轉型和流行音樂的崛起,蕭炯從收音機粵曲和教會聖詩受到的啟蒙,黎小田對古典音樂訓練的叛逆、羅乃新偶然上鋼琴第一課等。(頁12)」
從知道這些受訪者的名字,再到youtube上搜尋香港電視台製作的專題節目,覺得格外貼近一個人物的生命經歷。如Uncle Ray就有〈香港百人 第五十三集〉、費明儀〈香港故事 -音樂‧人間:唱好中國音〉等。另外我更推薦沒有在書本訪談中出現的菲律賓樂手戴樂民(Romeo Diaz),書中則是以另外一位菲律賓音樂人東尼・卡比奧來討論,「見證香港社會的音樂品味從原本演奏通俗西洋古典,漸漸轉變為流行音樂以致時代曲的過程」(頁216)。菲律賓樂手對於台灣,乃至東南亞的音樂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度,也是追尋音樂歷史的一條線索。
此書除了歷史口述之外,更有七篇的音樂專題補充香港音樂史的發展。共有「黑木唱片留給香港的音樂史話」、「香港學校音樂協會對音樂教育的貢獻」、「不見經傳的三十年代音樂社熱潮」、「城市創意:粵曲、粵劇與新媒體的跨界互動」、「1930-1959年間香港廣播音樂管見」、「香港二戰前後的合唱活動概述」、「日佔時期的香港音樂初探」。
最後想以自己的經驗作為小結,碩士班因為追尋台中薩克斯風產業與同好圈的發展,有機會接觸到早期在美軍俱樂部工作的音樂家後代,當對方拿出已被蠹蟲蛀壞的珍貴樂譜,那是一面心疼一面見證歷史,特別是看到1900年代日本軍團教導台灣管樂團的套譜。音樂歷史研究緩慢而漫長,但當一代故事與時光片斷能寄存於書本時,自己總是感動不已,歡迎大家都一起來跳這個坑吧XD
最後補充自己曾經在臺南藝術大學上課時,老師推薦歷史研究的參考書目,分別為徐亞湘的《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台灣》。作者耙梳歷史報紙來分析、判斷、整理討論戲班在兩岸的流轉,相當好看的一本書籍!
avatar-img
6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郭大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走在176萬人口的維也納城,不時可以看到紅綠燈顯示的圖案是情侶(男男、女女)一起過馬路。那是2015年在維也納舉辦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時所設立的....
想去德語區國家唸書,一直是我讀大學時的夢想。 我曾在大學畢業時,申請維也納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失敗,當初失敗原因就是以下第二點資格。終於在七年過後挑戰維也納的音樂學博士班申請,我順利收到錄取通知書。
走在176萬人口的維也納城,不時可以看到紅綠燈顯示的圖案是情侶(男男、女女)一起過馬路。那是2015年在維也納舉辦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時所設立的....
想去德語區國家唸書,一直是我讀大學時的夢想。 我曾在大學畢業時,申請維也納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失敗,當初失敗原因就是以下第二點資格。終於在七年過後挑戰維也納的音樂學博士班申請,我順利收到錄取通知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行歌年代記》由歷史學者黃裕元所著,是一本主要聚焦在臺灣早期流行歌的核心關鍵——「翻唱歌曲」的著作;在這本書當中分成18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標題,來呈現早期台灣流行歌的各個樣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一直喜歡聽老歌!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林夕有著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及助教生活經歷,這段經歷成為他填詞的寶貴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王菲、張國榮和黃耀明等歌手合作,寫下了多首經典歌詞,這些歌詞充滿詩意,讓人回味無窮。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行歌年代記》由歷史學者黃裕元所著,是一本主要聚焦在臺灣早期流行歌的核心關鍵——「翻唱歌曲」的著作;在這本書當中分成18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標題,來呈現早期台灣流行歌的各個樣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一直喜歡聽老歌!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林夕有著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及助教生活經歷,這段經歷成為他填詞的寶貴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王菲、張國榮和黃耀明等歌手合作,寫下了多首經典歌詞,這些歌詞充滿詩意,讓人回味無窮。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