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國文」系列:道德實踐不需要經過思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了突顯中國思想的特色,居然有學者(唉!沒及時記下是誰說的)認為:西洋人對於道德是思辨的,中國人對於道德是實踐取向。這種說法實在站不住腳!難道古希臘人討論「愛」與「正義」之類的道德議題純粹打發時間?不是用來解決現實問題?難道人的道德實踐不需要經過理性思考?這位仁兄過於低估人的道德認知對自身言行的影響。他似乎不知道,一個人假如沒有思考從別人那裡得來的道德準則,那麼他的實踐將是一種盲從的行為。


古希臘人正是透過「解釋」與「辯論」去省思自己既定的道德認知,並且在討論或辯駁的過程,與他人溝通,試圖與對方建立共識。反觀,古中國人習慣被動地接受古聖先賢及親族長輩流傳下來的道德,而且時常不假思索去實踐,即使傷害了別人或搞砸一些事情,不但無感,甚至自認問心無愧,難道這種態度與行為比古希臘人成熟?這種將思辨與實踐割裂開來的說法,不是在歪曲現實、袒護中國思想嗎?


我不覺得問題出於「中國思想」,畢竟能發展出「古希臘哲學」、「古印度哲學」這種精密哲學的民族只是人類的極少數,多數民族停留在神話思維,或者只發展出相當感性而粗淺的零碎思想,「中國思想」若比不上西方、印度、埃及等地的哲學,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再努力就好!反正人類的文明與思想向來都是互相學習、交流、競爭。


然而,多數談論中國思想的中國人、台灣人、華人學者似乎不是這麼想,總是想透過各種方式,並且用最短的時間來論証:我們(華人、中國人跟西方人)與西方人,甚至全世界的人就是不一樣!專家學者、業餘愛好者不是想努力比出高下(也不問這樣的比較有無意義),就是想拚命地證明:中國思想對全世界有獨特、無可取代的價值,甚至遠勝於西方哲學。他們只差沒有明白地告訴我們說:「我們中國思想超越地球上所有存在過的哲學或思想系統,大家必須來學習。」


我覺得,這種民族主義情緒,不論對個人還是「中國思想」都是有害無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7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2021/07/15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2021/07/15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2020/05/15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2020/05/15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2020/05/10
以前,我曾為顧炎武的文采驚嘆,直到最近幾年看了《皇帝亦凡人》、《朕,知道了》、《飢餓的盛世》諸如此類,介紹滿清前期君主與史事的書以後,這才發覺,原來作者在這篇文章所展現的精妙文學修辭,原來是繆思女神戴上手鐐、腳銬之後的沉重之舞!
Thumbnail
2020/05/10
以前,我曾為顧炎武的文采驚嘆,直到最近幾年看了《皇帝亦凡人》、《朕,知道了》、《飢餓的盛世》諸如此類,介紹滿清前期君主與史事的書以後,這才發覺,原來作者在這篇文章所展現的精妙文學修辭,原來是繆思女神戴上手鐐、腳銬之後的沉重之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个人思想必求一致而圆融;这种一致而圆融在于中国人的思想,而中国人不能脱离历史,因而得知这个过程一定以中国人的方式进行,最终的解决一定带有中国精神的印记;而不能是纯粹外来的东西。
Thumbnail
个人思想必求一致而圆融;这种一致而圆融在于中国人的思想,而中国人不能脱离历史,因而得知这个过程一定以中国人的方式进行,最终的解决一定带有中国精神的印记;而不能是纯粹外来的东西。
Thumbnail
寫出來發現,這篇文章純屬找駡。行吧,歡迎反駁,有理有據就算是吵起來我也喜歡,因爲對完善想法有益;也依然歡迎無故謾駡,前提是您得罵得過我~ 一、中文的局限 二、漢字拉丁化 三、漢語是否需要結構性改革
Thumbnail
寫出來發現,這篇文章純屬找駡。行吧,歡迎反駁,有理有據就算是吵起來我也喜歡,因爲對完善想法有益;也依然歡迎無故謾駡,前提是您得罵得過我~ 一、中文的局限 二、漢字拉丁化 三、漢語是否需要結構性改革
Thumbnail
日前,參與了一個半讀書半社交性聚會,主持人希望我評論吳先生這部著作。我因未能看完而婉拒,後發現會中無人曾閱讀、甚至是首次聽聞,吳先生卻作了過於詳盡的報告,內容足以充實4場報告會,其效應只剩下通告他有新著面世而已。事後我仍想盡責,寫出文字評論,想必比在會上只有5分鐘對談省掉不少敷衍。  吳先生能在20
Thumbnail
日前,參與了一個半讀書半社交性聚會,主持人希望我評論吳先生這部著作。我因未能看完而婉拒,後發現會中無人曾閱讀、甚至是首次聽聞,吳先生卻作了過於詳盡的報告,內容足以充實4場報告會,其效應只剩下通告他有新著面世而已。事後我仍想盡責,寫出文字評論,想必比在會上只有5分鐘對談省掉不少敷衍。  吳先生能在20
Thumbnail
因為上一篇文章「為什麼是古希臘文明創造了現代文明,而不是中國文化?請看看柏拉圖如何寫他的「理想國」」中提到古代中國思想家不重視方法論,導致中國在十八世紀後大幅落後西方國家。因為這個觀點很激進,沒有驗證過的話恐怕比網路內容農場文的標題還不如,所以現在我另開一篇文章來驗證此觀點。
Thumbnail
因為上一篇文章「為什麼是古希臘文明創造了現代文明,而不是中國文化?請看看柏拉圖如何寫他的「理想國」」中提到古代中國思想家不重視方法論,導致中國在十八世紀後大幅落後西方國家。因為這個觀點很激進,沒有驗證過的話恐怕比網路內容農場文的標題還不如,所以現在我另開一篇文章來驗證此觀點。
Thumbnail
思維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個大哉問。 探索思維,意謂探究我們究竟是如何思考? 而將思維系統理論化的學問—哲學,以富有比較性的動態系統來探討文化現象,不僅理解文化,更會改變一個文化,而哲學思考能使我們認知過去、現在,也能預見潛在的未來......
Thumbnail
思維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個大哉問。 探索思維,意謂探究我們究竟是如何思考? 而將思維系統理論化的學問—哲學,以富有比較性的動態系統來探討文化現象,不僅理解文化,更會改變一個文化,而哲學思考能使我們認知過去、現在,也能預見潛在的未來......
Thumbnail
細讀<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 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當代新儒家論心性之學、論中國文化的人文教傾向,可謂精微。然而,一進入談民主、科學的建立乃至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則不時存有誤解及偏見。這些誤解及偏見至今在香港仍有一定影響力,值得仔細檢視。 良知坎陷的迷思 <宣
Thumbnail
細讀<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 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當代新儒家論心性之學、論中國文化的人文教傾向,可謂精微。然而,一進入談民主、科學的建立乃至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則不時存有誤解及偏見。這些誤解及偏見至今在香港仍有一定影響力,值得仔細檢視。 良知坎陷的迷思 <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