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國文」系列:〈大同與小康〉與〈原君〉的作者都在崇古、尚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高中國文課本〈原君〉的作者黃宗羲,年輕時支持南明的福王政權,後來不得不臣服滿清統治,其作〈原君〉是古中國少見,敢於質疑、反省帝王專制的文章。
準備教師甄試的時候,讀《古文三十》、翰林版國文參考書,反覆閱讀〈大同與小康〉與〈原君〉兩篇,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那就是:兩篇作者都有崇古、尚古情節。
〈大同與小康〉的作者對上古時代是這麼描述的,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同與小康〉的作者將五帝時代當成黃金時代,講的像天國,可是這跟眾多歷史、考古、人類學等書籍所呈現的景象完全不同!後者普遍呈現的是,遠古時代的人,生活普遍艱難,既要跟天候、猛獸、疾病搏鬥,又要跟其他部落爭奪生存資源。所謂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似乎只發生在自己的部落,人們對於其他部落,尤其是那些跟自己部落敵對的人,常展現殘忍無情的一面--奴役、屠殺、烹食之類的事並不罕見。即使沒有君王,仍有族長、酋長或貴族階層行使權力維護社會秩序、統治部落或是城邦的其他成員。
此外,似乎也沒有「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種好事,孤兒寡母、身心障礙者遭到強者驅逐、排擠,財產被攘奪諸如此類的事件層出不窮,而麻瘋病及一些傳染病的患者被放逐或慘遭殺害相當常見,何來「皆有所養」?可能是描述中國上古的歷史文獻或是神話傳說太少,又受到孔孟等人的影響,〈大同與小康〉的作者將五帝時代過度美化,字裡行間流露出濃厚的崇古、尚古情懷。
至於黃宗羲的〈原君〉,作者寫道:「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對於上古時代的人,黃宗羲與〈大同與小康〉的作者認知稍有不同,認為:古今人性相同,都重視自己的利益,而且趨利避害、畏苦好樂。基於這樣的認知,黃宗羲進而假定:上古時代的君主是被眾人推選出來,而且那些當國君的人,不少幾年後將辭去君位,或者想離開卻無法如願。
然而,這樣的說法也與眾多歷史、考古、人類學等書籍的觀點相悖!因為後者普遍告訴我們:世襲、權力集於一身的君主幾乎是演化而來,而不是由某個天才或聖人在某個時間點創造出來。推動演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但往往不是那些熱心公益、淡泊名利的人,反是那些熱衷競逐權力的人,是這些人用各式各樣的手段將原本分散在他人手中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而這些人不乏極度自私、兇狠殘忍或是無情無義之徒。黃宗羲筆下的古代君王顯得過於理性、佛心。
總之,〈大同與小康〉及〈原君〉的作者,寫作當下完全沒有其他學科的研究作為參考,不得不依靠古書,可是一依靠古書,幾乎註定作者無法跳脫將三皇五帝當作黃金年代的思維定勢,也無法徹底排除古書作者的崇古情節對自身獨立思考的干擾。〈大同與小康〉的無名作者與黃宗羲崇古、尚古,字裡行間散發出若隱若現的古早味,本來也沒什麼好異議的!可是當他們的文章成為高中國文的範文,而那些比較接近史實的歷史、考古、人類學等書籍、文章,卻在國文、歷史、學校課外閱讀活動中「缺席」,缺乏不同學科知識與其他學說作為對照,我們真的能免於兩位作者崇古、尚古情結的影響嗎?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幾年前參加論文研討會,我從一位博班學姐聽到一件糟糕的事。事情是這樣的,一個中文系教授為了考驗這位學姐的國文程度,看看她到底有沒有資格當一名合格的中文講師,竟然問了一個可笑的問題!
對於王安石的文風及特長,課本的「學習重點」是這麼形容的:「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中政治地位最高者,其散文以文字簡練、結構謹嚴、議論深刻著稱。」我不否認上述的評價,他的文風及特長確實如此!只是論述嚴謹、思考深刻的王安石似乎也有「失手」的時候……王安石的〈傷仲永〉有不合常理的地方!
教科書及教師用書一面倒支持韓愈,引用柳宗元的〈答韋中立書〉相關文句說明並且佐證此事,可是實情真如韓愈所言?當時的士大夫沒有從師問學的精神,所以嘲弄韓愈、李蟠兩人以師生相稱?還是士大夫純粹看不慣韓愈那種「好為人師」的態度……
如果一個地區或是國家始終維持君主專制或個人獨裁,就算國民的人文素養不錯,當權者幾乎不可能承認民眾的素養已經達到能夠實施民主制度的地步,而主動放下權力結束專制。古今中西幾乎找不到這樣的例子!幾乎找不到民眾是憑著自身的人文素養而不是抗爭、請願取得民主!
中國是一個龐大、多民族的國家,可是目前為止,所謂的「中國文學史」幾乎沒有一本專門介紹其他非漢族的文學史。
國、高中國文課,老師教的那一套中國文學史,其實已經「過時」了!那是一套排除民間文學、非漢族民族的文學、民國時期左翼文學(魯迅、蕭軍、丁玲等人)等等成份的知識體系,而且也不包含1949年以後的中國文學發展……
幾年前參加論文研討會,我從一位博班學姐聽到一件糟糕的事。事情是這樣的,一個中文系教授為了考驗這位學姐的國文程度,看看她到底有沒有資格當一名合格的中文講師,竟然問了一個可笑的問題!
對於王安石的文風及特長,課本的「學習重點」是這麼形容的:「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中政治地位最高者,其散文以文字簡練、結構謹嚴、議論深刻著稱。」我不否認上述的評價,他的文風及特長確實如此!只是論述嚴謹、思考深刻的王安石似乎也有「失手」的時候……王安石的〈傷仲永〉有不合常理的地方!
教科書及教師用書一面倒支持韓愈,引用柳宗元的〈答韋中立書〉相關文句說明並且佐證此事,可是實情真如韓愈所言?當時的士大夫沒有從師問學的精神,所以嘲弄韓愈、李蟠兩人以師生相稱?還是士大夫純粹看不慣韓愈那種「好為人師」的態度……
如果一個地區或是國家始終維持君主專制或個人獨裁,就算國民的人文素養不錯,當權者幾乎不可能承認民眾的素養已經達到能夠實施民主制度的地步,而主動放下權力結束專制。古今中西幾乎找不到這樣的例子!幾乎找不到民眾是憑著自身的人文素養而不是抗爭、請願取得民主!
中國是一個龐大、多民族的國家,可是目前為止,所謂的「中國文學史」幾乎沒有一本專門介紹其他非漢族的文學史。
國、高中國文課,老師教的那一套中國文學史,其實已經「過時」了!那是一套排除民間文學、非漢族民族的文學、民國時期左翼文學(魯迅、蕭軍、丁玲等人)等等成份的知識體系,而且也不包含1949年以後的中國文學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論近事遺忘的人,平常是否吃銀杏補腦,我認為,人的記憶真不可靠。   上個月中旬,惟喆寄來歌倫比亞大學《中國文學史》中譯本全8卷,我一直把它擱在待讀書單中,尚未展開通讀。今天傍晚,我整理書堆的時候,竟然挖出了一部英文版的《美國文學史》。原來它擺在書櫃最下層,卻被其他的書堆給遮蔽住,難怪我把它忘在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如果說真有什麼願望的話,那就是做為一個人活著。」
Thumbnail
書名雖然是民國太太的廚房,其實只高舉「民國太太」也不正確呢,張愛玲才不會以太太自居。
Thumbnail
這一次奇怪異夢要跟大家分享永遠未寫完成的國文作業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論近事遺忘的人,平常是否吃銀杏補腦,我認為,人的記憶真不可靠。   上個月中旬,惟喆寄來歌倫比亞大學《中國文學史》中譯本全8卷,我一直把它擱在待讀書單中,尚未展開通讀。今天傍晚,我整理書堆的時候,竟然挖出了一部英文版的《美國文學史》。原來它擺在書櫃最下層,卻被其他的書堆給遮蔽住,難怪我把它忘在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孟子有“天民”之說,數千年後中山先生又提出“三民”,這恰恰印證了我多次强調的觀點:道德自主、民族自主、民權自主、民生自主是天地命令和華族數千年一貫之渴求,經代代綿延凝結為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建中華民國。 以下簡要說明“天民”與“三民”的關係——我曾說人皆有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民族生命、天地生命。天
「如果說真有什麼願望的話,那就是做為一個人活著。」
Thumbnail
書名雖然是民國太太的廚房,其實只高舉「民國太太」也不正確呢,張愛玲才不會以太太自居。
Thumbnail
這一次奇怪異夢要跟大家分享永遠未寫完成的國文作業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