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國文」系列:蘇軾的〈留侯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蘇軾認為張良刺殺秦始皇是出於血氣之勇、逞一時之快的行為,以為對方應該忍耐,潛心向學,等待劉邦這位「真命天子」出現,之後竭心盡力輔佐對方,平定天下。


蘇軾好像沒有注意到:張良的刺殺行動其實非常縝密!古時帝王出巡怕人暗殺,幾乎都會對外隱匿行程,而且沿途戒備森嚴,甚至會事先肅清潛在的威脅者,但是張良行刺之前沒被人舉發,不僅能夠得知車隊動向,找出下手的最佳時機,而且行刺時擊中副車,事敗之後又能安然逃脫,這是出於莽撞、有勇無謀的行為嗎?


倒是張良對待黃石老人的反應,我認為絕大多數的人其實也做的到,因為今天我們若是逃犯,窩藏在某個地方,必然會非常低調,對週遭人的惡言惡行忍辱負重,不願引起旁人的注意,而暴露自己的行蹤。


張良如果當時怒罵黃石老人,容易引起別人關注,一不小心還可能釀成肢體衝突,然後被路人逮捕送進官府。張良黃石老人的忍氣吞聲,其實是不得不然的選擇,而且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如果張良加入了劉邦陣營之後,遇到黃石老人,還會這麼客氣嗎?不會展現貴族子弟慣有的霸氣或是官威嗎?如果不會,那麼張良確實是「非常人」!如果不是,蘇軾是否高估了一個亡命者的尋常反應呢?


其次,蘇軾將「張良行刺秦始皇」和「張良百般容忍黃石老人」這兩種態度跟行為拿來比較,而且判定兩者的境界高低,其所持的依據竟然是:行動結果的成敗。這種只論行動成敗而全然不顧行動過程的態度,是一種不折不扣的「事後諸葛亮」!蘇軾好像認定:張良劉邦項羽這樣的英雄豪傑不去輔佐,反而自行謀畫行刺秦始皇,是血氣之勇的行徑;而百般忍讓、牽就黃石老人,從對方那裡習得忍道與兵法,之後輔佐真命天子劉邦奪取天下,這才是明智的抉擇!但蘇軾忘了,在張良決定刺殺秦始皇之時,劉邦項羽和各路英雄豪傑根本還沒造反!


如果劉邦項羽與各路英雄豪傑當時沒有公開的反叛行動,甚至連造反的意志(尤其是劉邦)都沒有,張良會有「潛心向學,等待真命天子出現,然後輔佐之」的選項嗎?如果沒有,那蘇軾張良刺殺秦始皇的行為比下去,是否不太合理?


再說,張良的刺殺行動如果成功,不是能加快秦朝的滅亡嗎?反之,如果一味地隱忍,秦帝國難道就會自行陷入動亂,然後瓦解,而沒有可能走上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就是像清帝國那樣──入關以後,雖然面臨眾多反勢力的威脅,最終還是統治中國兩百多年。蘇軾似乎不明白,選擇「隱忍」,並不代表張良日後必定能成為劉邦項羽這些英雄豪傑的謀士!他更有可能淪為「遺民」,眼睜睜看著秦帝國江山日益穩固,秦始皇扶蘇先後肅清各國的反叛勢力,自己卻始終束手無策,抑鬱而終。


綜觀中國歷史,每個朝代末年,不也有一批忠於前朝最後卻苟且偷生的人物嗎?初的黃宗羲顧炎武王船山不也引領期盼「明君」出世,完成反的大業嗎?他們「忍」了幾十年,卻換來了這樣的結果:帝國雖然一度陷入三蕃之亂的危境,後來卻在他們死後屹立了兩百多年!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明君的出現,以及得到大批漢人士大夫的效忠,更是他們畢生理想的反諷!張良決定行刺秦始皇,除了孤注一擲,不是也有抗拒自身淪為大秦帝國順民的命運嗎?以及不忍見到自己「以亡國奴的身份終老於大盛世」的不幸結局嗎?蘇軾只就張良外顯的行為,認定「博浪沙」是匹夫之勇,卻沒有觸及張良和這類反者的內心世界!


「忍」不一定有好結果!事情也有可能往更糟的方向發展!蘇軾在〈留侯論〉高揚的「忍」精神,乍看之下非常明智,其實細究起來,那種想法迂闊不切實際,而且隱藏了多數中國傳統士人對「明君聖王」一貫的崇拜情結,還有近乎一廂情願的獻身精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7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2021/07/15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2021/07/15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2020/05/15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2020/05/15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2020/05/10
以前,我曾為顧炎武的文采驚嘆,直到最近幾年看了《皇帝亦凡人》、《朕,知道了》、《飢餓的盛世》諸如此類,介紹滿清前期君主與史事的書以後,這才發覺,原來作者在這篇文章所展現的精妙文學修辭,原來是繆思女神戴上手鐐、腳銬之後的沉重之舞!
Thumbnail
2020/05/10
以前,我曾為顧炎武的文采驚嘆,直到最近幾年看了《皇帝亦凡人》、《朕,知道了》、《飢餓的盛世》諸如此類,介紹滿清前期君主與史事的書以後,這才發覺,原來作者在這篇文章所展現的精妙文學修辭,原來是繆思女神戴上手鐐、腳銬之後的沉重之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項羽派出了武涉前往齊國,對韓信這個曾經根本看不起的手下人生中第一次說出了軟話。 武涉對韓信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劉邦貪得無厭,不吞並天下絕不會罷休的。 劉邦不可信,多次落入項王手中,因項王憐憫才活命,而一旦逃脫,就背盟棄約,攻擊項王,不可親近,不能信賴。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天天下。 足下沒被劉邦幹
Thumbnail
項羽派出了武涉前往齊國,對韓信這個曾經根本看不起的手下人生中第一次說出了軟話。 武涉對韓信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劉邦貪得無厭,不吞並天下絕不會罷休的。 劉邦不可信,多次落入項王手中,因項王憐憫才活命,而一旦逃脫,就背盟棄約,攻擊項王,不可親近,不能信賴。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天天下。 足下沒被劉邦幹
Thumbnail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系列》到目前總共有4本,以春秋戰國為主題,作者呂世浩教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入手,引導讀者進行思辨,對提升自己的眼界及思考都很有幫助,相當推薦。讀完後,讓自己對歷史有重新的認識,不再只是記憶人名、年代、地名、事件,或是只當故事書看個熱鬧精彩而已,而是體會到讀歷史的方法及價值。
Thumbnail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系列》到目前總共有4本,以春秋戰國為主題,作者呂世浩教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入手,引導讀者進行思辨,對提升自己的眼界及思考都很有幫助,相當推薦。讀完後,讓自己對歷史有重新的認識,不再只是記憶人名、年代、地名、事件,或是只當故事書看個熱鬧精彩而已,而是體會到讀歷史的方法及價值。
Thumbnail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如此評斷張良的功績。 這句話也從此成為對於謀士最高的讚賞。 不過今天我們看最後一句:「自擇齊三萬戶。」 齊國,不是韓信跟曹參的封國嗎?
Thumbnail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如此評斷張良的功績。 這句話也從此成為對於謀士最高的讚賞。 不過今天我們看最後一句:「自擇齊三萬戶。」 齊國,不是韓信跟曹參的封國嗎?
Thumbnail
漢三年底,在陳平的操作下,楚漢之間的滎陽決戰,以劉邦逃離收場。 此時,滎陽城尚未被攻陷,劉邦便打算集結關中兵力,反撲項羽。 但凡長腦子的將軍軍師,都會反對這個做法。 野戰硬撞項羽?有二十倍的兵力都不夠死。
Thumbnail
漢三年底,在陳平的操作下,楚漢之間的滎陽決戰,以劉邦逃離收場。 此時,滎陽城尚未被攻陷,劉邦便打算集結關中兵力,反撲項羽。 但凡長腦子的將軍軍師,都會反對這個做法。 野戰硬撞項羽?有二十倍的兵力都不夠死。
Thumbnail
西楚霸王項羽,這個名稱很有些門道。 基本上不是因為他很會打仗所以稱霸王啦。 項羽出道以來,可說是戰無不勝,勝無不殺。 兇名滿天下,直追當年白起。 在咸陽自號西楚霸王的項羽,展現了他對天下的野心。 這很奇怪吧? 霸王是諸侯之長,非天子。 但項羽第一個動作就是放逐天子然後暗殺掉。
Thumbnail
西楚霸王項羽,這個名稱很有些門道。 基本上不是因為他很會打仗所以稱霸王啦。 項羽出道以來,可說是戰無不勝,勝無不殺。 兇名滿天下,直追當年白起。 在咸陽自號西楚霸王的項羽,展現了他對天下的野心。 這很奇怪吧? 霸王是諸侯之長,非天子。 但項羽第一個動作就是放逐天子然後暗殺掉。
Thumbnail
秦朝跟漢朝的交際,在史書上,採用了秦朝統一六國的記年法。也就是從子嬰投降的那一刻開始,視為秦亡,漢代。 明明劉邦連漢王都還不是,此時卻被記載為漢元年。 卻說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帶著四十萬聯軍,浩浩蕩蕩的來到函谷關口。 關口上,插的不是大秦黑旗,卻是赤紅的劉字大旗。
Thumbnail
秦朝跟漢朝的交際,在史書上,採用了秦朝統一六國的記年法。也就是從子嬰投降的那一刻開始,視為秦亡,漢代。 明明劉邦連漢王都還不是,此時卻被記載為漢元年。 卻說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帶著四十萬聯軍,浩浩蕩蕩的來到函谷關口。 關口上,插的不是大秦黑旗,卻是赤紅的劉字大旗。
Thumbnail
秦二世三年。 項羽在鉅鹿擊破章邯,威震天下,緊接著以司馬卬為先鋒,往咸陽進發。 同時,劉邦在潁川與張良會合,欲奪關中王。 司馬卬來得極快,但張良也不是泛泛之輩,一聲令下,劉邦率軍北上,搶佔黃河南岸渡口! 項羽從來不知道,從一開始,張良跟劉邦就在算計他。
Thumbnail
秦二世三年。 項羽在鉅鹿擊破章邯,威震天下,緊接著以司馬卬為先鋒,往咸陽進發。 同時,劉邦在潁川與張良會合,欲奪關中王。 司馬卬來得極快,但張良也不是泛泛之輩,一聲令下,劉邦率軍北上,搶佔黃河南岸渡口! 項羽從來不知道,從一開始,張良跟劉邦就在算計他。
Thumbnail
秦二世二年中,項梁立熊心為楚懷王,並頒布接下來的抗秦戰略。便召集各屬將回歸。 攻破襄城,但是一無所獲的項羽回來了。 打下豐城當大老爺的劉邦,也帶著張良回來了。 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人物,都匯集在薛城……
Thumbnail
秦二世二年中,項梁立熊心為楚懷王,並頒布接下來的抗秦戰略。便召集各屬將回歸。 攻破襄城,但是一無所獲的項羽回來了。 打下豐城當大老爺的劉邦,也帶著張良回來了。 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人物,都匯集在薛城……
Thumbnail
你知道嗎?張良不姓張。 司馬遷雖然沒有寫這句話,但他在《史記-留侯世家》中的行文非常明白。 此人,本姓不可考,以「良」稱之。一直到楚漢相爭正式開打,阿良從韓王那裡回到劉邦身邊,才有了張良這個名字。 韓王成從來沒有真正上任,所以阿良也不會是在新韓國得到封地姓張。 秦代的張縣,屬薛郡。是為故魯國。
Thumbnail
你知道嗎?張良不姓張。 司馬遷雖然沒有寫這句話,但他在《史記-留侯世家》中的行文非常明白。 此人,本姓不可考,以「良」稱之。一直到楚漢相爭正式開打,阿良從韓王那裡回到劉邦身邊,才有了張良這個名字。 韓王成從來沒有真正上任,所以阿良也不會是在新韓國得到封地姓張。 秦代的張縣,屬薛郡。是為故魯國。
Thumbnail
蘇軾認為張良刺殺秦始皇是出於血氣之勇、逞一時之快的行為,以為對方應該忍耐,潛心向學,等待劉邦這位「真命天子」出現,之後竭心盡力輔佐對方,平定天下。 蘇軾好像沒有注意到:張良的刺殺行動其實非常縝密!
Thumbnail
蘇軾認為張良刺殺秦始皇是出於血氣之勇、逞一時之快的行為,以為對方應該忍耐,潛心向學,等待劉邦這位「真命天子」出現,之後竭心盡力輔佐對方,平定天下。 蘇軾好像沒有注意到:張良的刺殺行動其實非常縝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