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熊一蘋
2012年,鳳山最後一家電影院東亞影城歇業,一定要去高雄市區才能找到的娛樂又多一件。我國中在體育館打籃球時,還看過對街有人在畫電影看板,也記得在東亞看了第一場3D 電影。
現在,隔著立志街看過去,體育館對面只剩一片用做停車場的空地,可以直接看到立德街,以前打網咖去的都是那間藍語生活網。再過一個街區,就是鳳山最熱鬧的中山路。在麥當勞旁的小巷口,刻著「東亞大戲院」的石柱還留在原處,那是東亞影城舊入口的招牌。
大約30年前,這裡曾是鳳山電影院的一級戰區,半徑200公尺內,就有鳳山、新生、東亞3間戲院在附近競爭。
陳玉鳳大姊告訴我,台灣人開始看電影以來,鳳山前前後後開過6間電影院,其中最早建立、也經營了最長時間的鳳山戲院,是陳大姊顧了10多年票口的記憶之地。
鳳山戲院的前世今生
鳳山戲院座落於中山路上,原來的A+1 精品百貨的位置。戲院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劇場「鳳山座」,在戰時被台灣人經營的大觀商事買下,由黃氏、林氏、盧氏3個家族共同經營,改名為「鳳山戲院」,陳大姊則是黃氏家族的一員,從小就經常在戲院出入,還記得戲院2樓的招牌最早掛的不是鳳山戲院,而是和公司同名的「大觀戲院」。
鳳山戲院在當時是氣派的兩層樓建築,內部只有一廳,觀眾席分上下兩層,全部坐滿總共有1000多個位子。裡頭上演的節目最早是歌仔戲、布袋戲,後來變成黑白的無聲電影,原本大大敞開、通風的門窗都要關上,必須加裝風扇和冷氣才能保持涼快。在戲院角落的販賣部賣枝仔冰、花生、瓜子的,是陳大姊的阿嬤。
負責為無聲片講解劇情的辯士也來了,但他總是喜歡加油添醋,被觀眾嘲笑時還會發火。隨著電影從無聲變成有聲、黑白變成彩色,辯士也只好轉職做些行政工作。陳大姊也從放假找阿嬤的孩子搖身一變,成了鳳山戲院的售票員。
最早和鳳山戲院競爭的電影院有2間,一間是中正路上的「大山戲院」,另一間是附近五甲一路上的「南台戲院」,南台之後賣給了鳳山戲院的3個老闆,改名叫「新生戲院」。再接著出現的,就是獨自撐到最近幾年的東亞影城前身「東亞戲院」。
電影院的經營自有一套方法,想投入的人一直很多,難以維持而放棄的也不少。大山戲院在東亞戲院出現前就收掉了,合作街上的「合作戲院」、中華商場的「鳳冠戲院」都沒有維持太久。新生戲院播映的以二輪台語片為主,競爭最久、最激烈的,還是放首輪片的鳳山戲院和東亞戲院兩家。
匯集各種人的娛樂中心
當時鳳山戲院專門播電懋公司的電影,電懋衰落後才開始播永華等其他電影公司的片,對手東亞則是以邵氏公司的電影為主,各自的路線分得很清楚。當邵氏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紅遍全台,連鳳山戲院裡的職員小姐都紛紛跑到東亞去一睹樂蒂、凌波的丰采;幾年後,瓊瑤電影當紅,就換成東亞影城的小姐特地跑來鳳山戲院看《彩雲飛》。
雖然電影院有競爭關係,但職員互相去看對方電影都是不用買票的,對彼此的動態也都瞭若指掌,也許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人情味。
鳳山出身的導演侯孝賢,少年時代也在這些地方看了不少電影,還有不少片子是逃票看的。說到這個話題,陳大姊倒也是很放得開,說的確有很多附近幫派的囝仔翻牆進來看電影,南台幫的、龍鳳閣的,已經都認識了,倒是老大自己來看電影就從來不占便宜,人也客客氣氣的。說到底,會逃票的都是些沒錢的年輕人,也沒什麼好計較的。
新書發表暨走讀鳳山活動
時間:2019年3月24日(週日)下午2點至4點
事前報名,詳情請鎖定 玉山社出版公司 粉絲團
作者:夏夏等
定價:3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