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師】寫出正面觀點,讓好事發生│Inside 主編李柏鋒先生專訪-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除了是Inside主編外,李柏鋒先生是經營十年的財經部落客、與線上課程講師。 目前網路上文章、影片皆以談投資和網媒趨勢等領域為主。 這是第一次他以寫作為主題分享他的看法。

繼上一篇寫作不是靠靈感,情緒才是關鍵後,這次記錄鋒哥講解情緒與寫作的其中關連及如何讓寫作觀點有正面影響力的分享。為免失去主講者原意,特以逐字稿方式,與正在寫作道路上努力的朋友們一同分享。

有情緒的寫作會讓人留下印象

所有傳統新聞科系新聞媒體訓練出來的,他們很專業可以去描述一件事情發生,只是他的文章就是完全沒有情緒,那才叫做專業的表現,只是那樣的專業不符合現代。所以就很難讓人家去相信,或理解、或知道他所相信的價值觀是什麼,這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所以我們現在真的要找一個新的編輯好了,我們幾乎無法用待過傳統媒體的人,因為他們的東西沒有個人觀點。

如果你從情緒出發,當你對這件事完全無感時,你會真的寫不出東西。

可是當你從正規的新聞訓練,他會讓你其實你對這件事毫無感覺,你還是可以產出一篇報導。因為他的重點不在說你感覺到什麼,而是你看到什麼事情發生,這件事為什麼值得讀者了解?他的重點在這裡,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可以寫、都可以發文章,但有沒有人看不是這種訓練可以做得到的,這種訓練的文章發出去不會有人看,尤其在現代。過去你其實沒有幾份報紙,你坐下來吃早餐,看到什麼報紙就只能看什麼報紙,所以他的重點不在說引發你的情緒你才會去看。現在不是啊。現在是太多東西可以去競爭時間跟注意力。

所以你一定要有情緒才去寫文章。

寫出來的文章對別人來講才會引發他的情緒,他才會真正想看你的文章。所以你會發現有些人寫文章,就是不會有人按讚,不會有人轉發。文章看完就是不會有情緒。你也感受不到他的情緒,你自己也不會被引發情緒,甚至你會覺得看完了沒有留下任何資訊在腦海裡,就很空。可是他文章沒寫東西嗎?有啊!

只是例如說:我看完那篇文章,我有用我的方法去想辦法編輯那篇文章,那篇文章會變得很有流量。但是當然啦某時候,我覺得我這樣編應該有流量,但是還是沒有,有時候還是要讓讀者來決定那篇文章到底行不行。

有熱情是寫文章的驅動力


那如果你一直覺得我就是沒有情緒,那表示我未來一個月都不用寫文章了嗎?

不是,那表示你的生活有問題。如果你對某個領域是很有熱情的,你就會去參加很多活動、讀很多書或是在那個領域做很多練習,做模型啊或是插畫,做很多事情。你做那麼多事情一定會引發很多情緒,那個時候就趕快來寫文章。
那如果你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會引發你的情緒,那顯然你的生活不夠精彩、不夠豐富,那怎麼寫你的文章都不會有人看,因為呈現出來就是你生活的本身就有問題。

做公益也一樣,你一定會看到很多故事,故事就會引發你的情緒。

有正面力量往前走,寫作就能幫助人


好,現在問題來了:你看了那麼多精彩的故事,引發你的情緒,你也把故事寫下來;你也把情緒寫下來,但你會擔心:我這樣子表達情緒對這些當事人是有幫助嗎?會不會反而害了他們?

所以當你把情緒抒發完,這是一個很動人的故事,這沒有問題,接下來你要調整的是:如何讓這篇故事的結尾或讓call to action是對這些人有幫助的。

那個其實就像是我在發表社會評論的一個作法,我一開始就完全的呈現我的情緒。
其實很多人就告訴你,只是在批評你沒有任何建設性建議,沒錯啊!我那時只有要散發情緒而己。

所以我當然也學到:你們說得沒錯,我應該要多加一些東西進去。

所以後來我的評論,我除了告訴大家這件事,我怎麼覺得它是對的還是錯的?接下來我會提出我的說法:我覺得它是錯的,但我覺得怎麼做它就會是對的。那就是會有建設性的一些建議在裡面,所以你的文章就會不一樣。因為你不是只是批評,你反而是讓這件事變得更好的方向出來,那你的評論或你的文章其實就會被大家認為說,你不是只是負面批評,而是真的有正面推動,讓這件事往更好方向去走的一個趨勢。

你說最後的建議比例,就看你的建議有多重,它沒有標準答案。
你可能只是花20%篇幅在陳述這件事錯在哪裡,後面80%都在講自己的建議,因為你的想法其實很完整的架構,你當然可以用很大的篇幅去闡述自己建議。那沒問題啊!
你的專業其實呈現在那80%的建議裏。但是有時候也許就是只是你看不慣這些事情,它就真的做錯了,那你可以花80%的時間在批評這件事,做錯了,10%或20%的空間來說我認為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原因是什麼。

它真的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完全就看於說你對這個事件你想怎麼處理。

至少你會從一個完全只有情緒,變成是它其實是有理性的成分跟建議的做法在裡面,而且建議的做法如果你做成call to action,那就很簡單:就是要大家寫信給總統,或是大家寫信給市長,去反應這件事你覺得怎麼做才是對的,當然這種反應跟call to action 不會有很明顯正面的回覆。

可是至少讓大家被你勾起情緒他都可以去做這件事,就是他可以去買一本書,他可以去寫信給某個人表達自己想法,或他可以去捐款給某個組織,就是看完文章後去做點什麼。

自我反思與觀察
以寫作表達觀點一直是我在努力練習的方向,尤其公益面的寫作,希望可以寫出來幫助人家,但是又怕寫太多結果傷害到當事人。問題是修剪太多,結果還是沒人知道究竟是什麼組織做什麼事。不光是尺度的問題,還有自我卡關的狀況。
非常感謝鋒哥在這裡的心得分享。
整理逐字稿不僅幫助我複習,也是希望能夠把善意完全傳給看文章的朋友們,分享給正在寫作路上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菁式記錄
8會員
72內容數
探索語言、AI與內在思維之間的錯位現象。以小說形式記錄一場尋找理解與表達的語場修行,結合心理學、哲學與數位工具書寫,寫給那些習慣反覆琢磨一個詞、懷疑自己話語的人。
菁式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5/03/27
寫給在台北月台上,與京都回憶交錯的那一刻。 有時候,安靜不是來自靜止,而是來自一瞬間讓你慢下來的細節。 比如月台上的一個包巾圖案、陌生人的微笑、列車即將抵達的聲音。 早上九點, 我站在捷運月台,準備前往市中心。 前方的年輕人背著一個日式包巾, 米白色的布料
Thumbnail
2025/03/27
寫給在台北月台上,與京都回憶交錯的那一刻。 有時候,安靜不是來自靜止,而是來自一瞬間讓你慢下來的細節。 比如月台上的一個包巾圖案、陌生人的微笑、列車即將抵達的聲音。 早上九點, 我站在捷運月台,準備前往市中心。 前方的年輕人背著一個日式包巾, 米白色的布料
Thumbnail
2024/08/15
探索書寫如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增強創造力,從自由書寫到哲學書寫,這篇文章分享多種書寫方法和技巧,讓思考變得更清晰明朗,進而提升心靈的對話。作者也提供有效的策略,幫助克服書寫中的困難,鼓勵讀者在書寫中尋找熱情,開啟新的生活視野。
Thumbnail
2024/08/15
探索書寫如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增強創造力,從自由書寫到哲學書寫,這篇文章分享多種書寫方法和技巧,讓思考變得更清晰明朗,進而提升心靈的對話。作者也提供有效的策略,幫助克服書寫中的困難,鼓勵讀者在書寫中尋找熱情,開啟新的生活視野。
Thumbnail
2024/07/19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2024/07/19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字面上來解讀,文字不是生物,根本上只不過是碳粉、墨水、電子訊號組成的符號排列,確實不會有情緒的產生。 當然話不是這樣說的,文字是來自某個寫下的人,不管是有意無意,人都會投射不同程度的情緒在眼前的事物上,寫下文字時亦是如此,所以換個說法是,文字能不能傳達情緒?
Thumbnail
從字面上來解讀,文字不是生物,根本上只不過是碳粉、墨水、電子訊號組成的符號排列,確實不會有情緒的產生。 當然話不是這樣說的,文字是來自某個寫下的人,不管是有意無意,人都會投射不同程度的情緒在眼前的事物上,寫下文字時亦是如此,所以換個說法是,文字能不能傳達情緒?
Thumbnail
稍早滑臉書看到李柏鋒用一張圖卡表示,寫作其實沒有想像中激烈,因為能持續寫作的人很少。 坦白說這是真的。從2018至今,我認識的創作者當中,如今就僅剩少數人仍在持續寫作。 這年頭談到「持之以恆的寫作」似乎都要先顧慮大家的現實生活情況了,畢竟每個人的處境真的不一樣,有沒有心力與時間寫作,因人而異──
Thumbnail
稍早滑臉書看到李柏鋒用一張圖卡表示,寫作其實沒有想像中激烈,因為能持續寫作的人很少。 坦白說這是真的。從2018至今,我認識的創作者當中,如今就僅剩少數人仍在持續寫作。 這年頭談到「持之以恆的寫作」似乎都要先顧慮大家的現實生活情況了,畢竟每個人的處境真的不一樣,有沒有心力與時間寫作,因人而異──
Thumbnail
在寫文章之時,要把讀者放心中,但這不是說去寫讀者感興趣的內容,而是用讀者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寫自己想要分享的文章。因此,我們要去思考的,其實是努力不斷創作,維持一定時間的輸入與輸出,並且學習「如何行銷自己的文章」,讓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可以準確地傳達給讀者,而不是去迎合讀者的喜好。
Thumbnail
在寫文章之時,要把讀者放心中,但這不是說去寫讀者感興趣的內容,而是用讀者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寫自己想要分享的文章。因此,我們要去思考的,其實是努力不斷創作,維持一定時間的輸入與輸出,並且學習「如何行銷自己的文章」,讓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可以準確地傳達給讀者,而不是去迎合讀者的喜好。
Thumbnail
關於創作,內容質量跟書寫當下的情感密度相關。  我並非充滿才氣,無法七步成詩,情感來得總是很慢,難以隨時描述對萬物的感受,所以習慣一有靈感,就馬上書寫。靈感不是說來就能來,不趕快把握就會忘掉。
Thumbnail
關於創作,內容質量跟書寫當下的情感密度相關。  我並非充滿才氣,無法七步成詩,情感來得總是很慢,難以隨時描述對萬物的感受,所以習慣一有靈感,就馬上書寫。靈感不是說來就能來,不趕快把握就會忘掉。
Thumbnail
我在帶領人際溝通工作坊時,就經常遇到這類的參與成員。很有說的需求,但很難讓人提起勁去聆聽。然而,即便我身為心理師,能與成員們分享如何說話與傾聽,我卻仍舊在書寫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作者李洛克給出了解方,他認為內容應該要達到的三個目的: 一、提供價值 二、新穎觀點 三、形象加值
Thumbnail
我在帶領人際溝通工作坊時,就經常遇到這類的參與成員。很有說的需求,但很難讓人提起勁去聆聽。然而,即便我身為心理師,能與成員們分享如何說話與傾聽,我卻仍舊在書寫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作者李洛克給出了解方,他認為內容應該要達到的三個目的: 一、提供價值 二、新穎觀點 三、形象加值
Thumbnail
在有如網友見面大會的熱鬧茶敘時間結束後,下半場緊鑼密鼓的登場!三位創作者 mentors:Inside 主編李柏鋒,資深部落客老查以及資深記者、文字創作者陶曉嫚,加上方格子創辦人翁子騏David、方格子創作者成長學院院長施典志Tenz,五人的對談正式展開!
Thumbnail
在有如網友見面大會的熱鬧茶敘時間結束後,下半場緊鑼密鼓的登場!三位創作者 mentors:Inside 主編李柏鋒,資深部落客老查以及資深記者、文字創作者陶曉嫚,加上方格子創辦人翁子騏David、方格子創作者成長學院院長施典志Tenz,五人的對談正式展開!
Thumbnail
在處理文案工作前,總是需要跟客戶做比較完整的採訪討論,很多時候我的心裡常浮現出這樣的一句話: 「可以……多帶一點情緒嗎?」 文案師時常遇到的狀況是,客戶總說不上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就是這裡不對,那裡不好,有時候到最後又推翻了自己說過的內容,一切又重新開始,這應該是文案人最崩潰的時候。
Thumbnail
在處理文案工作前,總是需要跟客戶做比較完整的採訪討論,很多時候我的心裡常浮現出這樣的一句話: 「可以……多帶一點情緒嗎?」 文案師時常遇到的狀況是,客戶總說不上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就是這裡不對,那裡不好,有時候到最後又推翻了自己說過的內容,一切又重新開始,這應該是文案人最崩潰的時候。
Thumbnail
我一路做過好幾種工作,除了中俄翻譯要如實傳遞雙方訊息,其他像是文學研究、媒體行銷或數位廣告,這些工作都很看重「觀點」。
Thumbnail
我一路做過好幾種工作,除了中俄翻譯要如實傳遞雙方訊息,其他像是文學研究、媒體行銷或數位廣告,這些工作都很看重「觀點」。
Thumbnail
繼上篇《寫作不是靠靈感,情緒才是關鍵》的記錄,再次分享李柏鋒先生針對寫作與情緒相關連結,與如何在寫作觀點時發揮正面影響力,分享自己的經驗。歡迎你來看看。
Thumbnail
繼上篇《寫作不是靠靈感,情緒才是關鍵》的記錄,再次分享李柏鋒先生針對寫作與情緒相關連結,與如何在寫作觀點時發揮正面影響力,分享自己的經驗。歡迎你來看看。
Thumbnail
由於李柏鋒先生舉辦贈書活動,中奬的幸運兒還有保留個人指導時間,我抓緊這個幸運機會,把心中對寫作的問題全都拿來請教他! 比如什麼文章類型是主編會看的? 主編能未卜先知的感應到爆紅文章嗎? 萬一寫文章被罵時要怎麼辦? 寫不出來怎麼辦? 李柏鋒先生首次針對寫作分享他的觀點,歡迎你也一起來了解。
Thumbnail
由於李柏鋒先生舉辦贈書活動,中奬的幸運兒還有保留個人指導時間,我抓緊這個幸運機會,把心中對寫作的問題全都拿來請教他! 比如什麼文章類型是主編會看的? 主編能未卜先知的感應到爆紅文章嗎? 萬一寫文章被罵時要怎麼辦? 寫不出來怎麼辦? 李柏鋒先生首次針對寫作分享他的觀點,歡迎你也一起來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