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力量無法想像│《苦兒流浪記》讀後感

2019/03/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覺得很餓、很累、很苦;很好!原來我還活著。」
最近的興趣之一是研究各種小說名家描寫人在貧窮處境求生存方式。雖然有種說法是小說無用論,認為小說是用來消遣的,但我的看法是,經典小說值得花時間去研究。會成為經典,本身在表達或情節上就有值得拆解的細節。

談到貧窮生存,不能錯過的是由法國作者Hector Malot赫克特‧馬羅兩本最受歡迎著作《苦兒流浪記》(卡通「咪咪流浪記」原著)與《孤女尋親記》(卡通「小英的故事」原著)。
《苦兒流浪記》原著在1893年出版,有英、日、德、意、俄、西文等譯本,1977年10月2日恰好是《苦兒流浪記》出版的100週年,東京電影新特別製作立體卡通《咪咪流浪記》,作為日本電視台開播25週年紀念作品,這是日本電視史上第一部需戴立體眼鏡收視的立體卡通。1979年中視首次播出中文配音版,但只以一般畫面處理播出。後來多次重播收視率始終不衰,是台灣四五六年級生共同回憶。

人生就是這樣,你不想要的還是會來,所以早一點來對你反而更好。

《苦兒流浪記》這個故事原著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故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十九世紀的法國。此時法國正在歷經工業革命,貧富差距大,城鄉差距也很大。隨著書中情節,我也跟著主角從鄉間到都市,從法國到英國四處漂流。改編的戲劇或童話,大多著重在主角流浪生活的奇遇,而書中九成以上篇幅,是利用曲折情節,敘述主角溫柔人格如何經由兩位重要的養父角色身教而成。
像是師父在談負責這件事,他對主角說:「把你該做的事做好,這就是負責,負責的人到哪裡都會受人尊重的。」教導主角無論環境如何,都不可當乞丐、僕傭與偷盜。後來主角在做人生選擇時並沒有走到這些路上,也是因為記得師父給他的教誨。

溫柔的力量是他們無法想像的。我在教的時候,也是自己學習的時候。我教狗兒們學技藝,狗兒們就教我怎樣做人。我使狗兒們負責伶俐,狗兒們使我忍耐溫柔。

故事的主角是流浪兒,過著四處賣藝的日子,所幸還有願意伸出援手的大人與動物夥伴同行。書裡不談流浪多辛苦,多以情境描述困境,比如說他們大風雪時找不到路,又冷又餓,因為在都市中無法去找好心農家收留一晚,筋疲力盡之餘只好餓著肚子抱著一起睡。雖然很感傷,不過這的確是很寫實的描述,真正落入貧窮時連資源在哪裡都不知道。
動物夥伴是主角在賣藝時的同事,書裡描寫師父入獄後,主角必須肩負起團長的責任,需要張羅團員們的練習進度與管理秩序,並維持生計等師父歸來的細節,我想除了動物依靠主角外,其實主角本身也是依靠動物夥伴才能讓自己有信心活下去,否則以一個小孩失去依靠,一時之間要怎麼生存得下去呢?

我早聽到孩子們說到你的計畫,可是我不能因為自己的需要,就不顧他人。做人應該先顧到他人,愛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懂得愛的。

這是第二位養父對主角講的話,這本書裡談到的「溫柔的力量」的教誨,都是出自男性的口吻。而故事中的女性都沒有特別的戲份來談愛與溫柔,師父與養父都是以一家之主的角色承擔了養育主角的責任,並教導主角生存技能,個人推測也許作者是想要以男性視角,來談父親與兒子的相處,並提出自己對溫柔力量的論述。

讀後感

《咪咪流浪記》卡通我還依稀記得一些情節,像是主角拿著小豎琴與動物夥伴、師父,邊走邊唱的畫面。當時年紀小對貧窮與流浪等敘述沒概念,八成以為只是去遠足,而且卡通還會修飾情節,這次讀完忠於原著翻譯的中文版後,忽然覺得很有感觸:

1.孩子成長需要友善的大人們一起守護。
主角很幸運,都遇到好的大人,有人願意教有人願意養。
然而現實社會有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幸運,這本書因為用第一人稱敘述,寫出很多小孩面臨困境時的心理轉折,其實都是強迫自己接受現狀,因為他也不知去哪裡主張權益。但還好在重大轉折都是大人伸出援手相救。
2.能從最困難的時候生存下來往往是靠著一個信念
主角從開始流浪後,起初還有師父照顧,後來師父也照顧不了時,只好靠自己努力生存下來,這時支持他的往往是師父的教導或是對家美好藍圖的幻想。在人生很低潮或是很難過的階段,找到一個能夠說服自己撐過去的信念,無論是對未來的美好想像或是任何支持自己的人事物,找到就可以有機會撐過去。
3.有趣讀書與有用讀書
現代人讀書追求「有用、有趣、有料」,認為讀閒書沒有幫助。近年賣得好的書,都跟情緒相關或是雞湯小品,其實如果我們能多讀像是描寫社會不同面貌的作品,對事情的觀察角度也能有更多元的角度。

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小說,也與你一起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會員
    54內容數
    討論影集故事書籍電影的思考記錄,照見人生與自我探索,佐以心理學與哲學的視域,記錄作者思考的軌跡,與你的心靈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