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藝術》心得

更新於 2019/08/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書是1968年新潮文庫譯出的短論文集的小冊,對這感興趣是因為之前寫了一篇短論《關於書與閱讀》(https://www.facebook.com/leisure15/posts/811666085841181?__tn__=K-R),唸書一段時間之後終究會對這個行動本身求知,而這本集29位思想家對於閱讀的看法,無疑是值得參考的(尤其第一篇剛好又是啟發我寫該短論的叔本華的《On reading》)。

叔本華在《On reading》強調閱讀非僅閱讀,量的累積未必能增進知識,相較閱讀僅係將腦袋借給作者的思想注入循環一週,重要的是思考,而且,閱讀的質也很重要,真正的經典才值得閱讀,通俗暢銷作品並不具價值,為了市場的寫作無從比擬於崇高思想的載敘。而在讀好書的誡命下,也代表著不讀壞書,此即讀書的藝術。這個論點同樣反映在梭羅於《Reading》所言:「在這裡我要說這兩種文盲中間,並沒有什麼大分別,一種是完全目不識丁的市民,另一種是已經識了字,可是只讀兒童讀物和智力極低的人們底讀物的。」

吳爾芙在《Why Should We Read a Book?》所言的閱讀,則是令人嚮往的自由,每人對於閱讀都是一趟自由的追尋,思想的自由,「如果把權威引進我們的書房,並且讓他來告訴我們如何唸書,念些什麼,讓他來評斷我們所讀的作品底價值,那麼即使這位權威是多麽了不起的人,卻無異扼殺了讀書王國中最可貴的自由精神,任何其他領域我們能會受到法律與習俗的束縛,唯有在讀書的天地裡,我們才享有了完全的自由。」而自由也不是無節制的,這就是別想役使作者,而是去適應,體會微妙細節,沈浸其中,這也表現在《The Private World of the Man with a Book》中H. Taylor 對制度性的教育實際上敗壞了閱讀的批判,「讀書的唯一方法就是靜靜地把整個人沈浸其中,沒有人提醒你要從中發現什麼,也不需要把他它列成一個要點,而是全心去享受它,去領略作者胸中所涵孕的智慧。」、「我以為教育的真諦與書有關的部分,應該是讓學生在正當的精神狀態下,靜靜地和書相處。」而吳爾芙其次提到的是要做出判斷,對於書的好壞。而這當需廣泛閱讀,然在時間進展中,欣賞能力也會提升,「當我們把各種書籍—例如詩、小說、歷史、傳記—貪婪地囫圇吞嚥之後,再經過時間的變化與體察現實世界的不調和,我們多少會有一點改變,我們不會再那麼貪婪,我們會更有反省力,這種反省力不僅會給我們判斷某一本書的能力,而且也將會告訴我們在某一些書之間有某種共同的特質存在,這時我們自己的欣賞力就會引導我們自己前進,在看到某一種書後,會再去尋找同一特質的那一類書,然後在我們的知覺上建立品嚐的秩序,從這種鑑賞力,我們將獲得一種更深邃、更稀有的快樂。」這一段話貼切且精簡地解答了我長久對於書的品質的疑惑。

而要如何閱讀?Alder在《如何閱讀》提到要寫上自己的想法(註腳),別拘泥於書的裝訂開本,這點A. Lee 在《To the Boy who Loves a book》也提到:「當然,你會喜歡書本身,不過你很快就會知道書不同於裝飾品,雖然很多書只能擺著好看而已。你會發現一筆在手,每逢精彩的,動人的片段,便把它勾記下來,是很好的辦法,也值得那樣做,只有那些假裝愛書的人,才捨不得筆墨,不忍心在書上做記號,才把漂亮的封面看得比書的內容還重要。把書當朋友一樣看待,以一些我們自己能懂的記號標註上去,這才是真正懂得唸書,尊重書本的人,可不要養成不求甚解的習慣,更不要只為向別人炫耀你讀過這本書而讀它。」,縱使寫在小紙片上丟棄,然在思想轉化的過程中早已攫取些許於內心,雖說或會降低閱讀速度,但這就是理由,閱讀速度不等同閱讀能力,有些書可快,有些則快不得,「而真正的閱讀能力在於能以不同的速度讀不同的書籍。讀好書,能力的論點不在你能讀它多少;而在於你能領悟它多少。」

且其實小說(Fiction)也不僅是一種消遣,R. E. Jabobs在《Recreation-Fiction’s First Reward》說道有時閱讀小說會被評論這是種浪費,不如讀政治、歷史等,但其實好的小說我們也得到偉大心靈所能告訴我們關於人性的一切,「...我們在一本值得稱為小說的小說裡認識了人們,也認識了生活本身。」偉大的小說家如梅爾維爾、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他們不像經濟學家、歷史家或科學家那樣把自己侷限於生活的一面;他們處理它們所認識的生活的全部。所以,你在一個巨匠的小說裡所知道的,並不是某些東西,而是體驗到生活的本身,只是那裡的生活已經能夠脫出它的混沌的一面了。它有了形式的組織,也就有了意義了。偉大的小說就是從生活的混沌中取得經驗再給予它秩序。」這時,「...你從小說裡得到的就不只是小說第一報酬:消遣,你得到的還有對人性—對你自己更深刻和更豐富的知識。」(不過這裡的小說並非廣義的就是了)

最後,我們閱讀的客體:「書」,是什麼?羅斯金在《Books and Reading》說書並非可談的東西,而是可寫的,寫作是為使其不朽,而非單將聲音轉化為文字。「書籍的作者覺得有些他認為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東西必須表達出來,而且他也知道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說過這些事,也相信除了他再沒有別人能說出這樣的東西來,既然注定是他要說的,所以他就盡可能地把一切記得清晰悅目,這就是書。」且W. L. Phelps 於《A Private Library All Your Own》亦言及:「書可說是人類的財產,是先知們的血汗,是世人所享受的祖蔭,歷代的著作實在是歷史中最不朽的部分,也是一個作者個性的永恆而真實的寫照。」而在人際上我們或許不能隨時跟朋友碰面,但我們卻能隨時在書中與各思想家交流,卻看見他們,「甚至可以說,他們是為你而寫的,他們盡其所能地來取悅你,去博取你的讚賞。」A. Lee 在《To the Boy who Loves a book》亦提到John Ruskin 所提過的一個問題:「你願意把可以和莎士比亞神交的寶貴時光,浪費在言不及義的閒談上嗎?」書的寶貴更是被J. O’Connor 《The Value of Books》中的文字形容的貼切:「一個沒有書籍的世界,就如一個沒有綠洲的沙漠一樣,貧脊的無法滋生,無法開花結果。」有許多問題是人類持續地探問地,遠自古希臘,近至今日,如正義是什麼?宇宙有設計者嗎?幸福為何?平等的社會的態樣?而這會持續地被探問與追尋,永無休止,而「書」就是我們將最好的答案留存其中,留給之後的人類繼續追索的痕跡,這就是 C. F. Strubbe在《The Great Books Program》中所說的。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心得 所謂的田野是指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語言與文化,亦即參與觀察,是1922年馬凌諾斯基(Bronislow Malinowski)前往初步蘭群島(Trobriand Islands)所出版的
《七月與安生》心得 「…我們只有和自己同一個世界的人在一起才會安全。可是我們都是沒有選擇的。...」 《七月與安生》是短篇小說集,約略有十幾篇短篇組成,而如序中作者自陳的這處女作是最初像寫作練習般地即興創作出來的,且正因如此,才讓作品赤裸地真誠。 角色多有雷同,不論
《有沒有XXX的八卦》心得 雖然書名看起來很像隨意出現的芭樂書籍,但作者鄭立卻是我會時常閱讀文章的作者,尤其是關於中台港的政治與經濟情勢的分析,時常都是鞭辟入裡的。 本書可以說是鄭立諸多文章的匯集,但寫作上如同在序中所
《幸福為何是哲學的問題呢?》 書內主要是處理三個問題:幸福是什麼?如何性熟?為什麼幸福?而作者著重的是善是什麼的本體論問題,其中他討論了三種學說:主觀上有快樂說、慾望滿足說;客觀上則是清單說(不過這裡的「客觀」並不具有實在意義,而僅是「間主觀性」的層次意義上的客觀)。或各有說法,但在類比於維根
讀《刺青》—文字成為顏料後的彩繪
讀《缺口》-裂縫的交叉
《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心得 所謂的田野是指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語言與文化,亦即參與觀察,是1922年馬凌諾斯基(Bronislow Malinowski)前往初步蘭群島(Trobriand Islands)所出版的
《七月與安生》心得 「…我們只有和自己同一個世界的人在一起才會安全。可是我們都是沒有選擇的。...」 《七月與安生》是短篇小說集,約略有十幾篇短篇組成,而如序中作者自陳的這處女作是最初像寫作練習般地即興創作出來的,且正因如此,才讓作品赤裸地真誠。 角色多有雷同,不論
《有沒有XXX的八卦》心得 雖然書名看起來很像隨意出現的芭樂書籍,但作者鄭立卻是我會時常閱讀文章的作者,尤其是關於中台港的政治與經濟情勢的分析,時常都是鞭辟入裡的。 本書可以說是鄭立諸多文章的匯集,但寫作上如同在序中所
《幸福為何是哲學的問題呢?》 書內主要是處理三個問題:幸福是什麼?如何性熟?為什麼幸福?而作者著重的是善是什麼的本體論問題,其中他討論了三種學說:主觀上有快樂說、慾望滿足說;客觀上則是清單說(不過這裡的「客觀」並不具有實在意義,而僅是「間主觀性」的層次意義上的客觀)。或各有說法,但在類比於維根
讀《刺青》—文字成為顏料後的彩繪
讀《缺口》-裂縫的交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書的第一章叫做「愛是一門藝術嗎?」從書名就看得出來,作者佛洛姆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佛洛姆繼續闡述愛為藝術的意義,就像其他任何形式的藝術一樣,想要精通就必須了解其理論,再花大量的時間練習與實踐。這意味著,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才華,人必須經由培養,才得以具備愛人的能力。
Thumbnail
本篇續分享Rob Walker《觀察的藝術》書中的練習。作者從五個面向說明觀察的練習:觀看、感知、去各種地方、與他人連結、獨處。作者提供131種小練習,展現人的感官與思考可以跳脫日常框架的慣性模式,重新發現世界的趣味與驚喜。本文先分享六個我覺得滿有意思,且容易實行的小練習。
Thumbnail
現今當「注意力」成為稀缺的資源,除了各種商業競爭外,也成為自我內在成長與外在分心誘惑的嚴重角力。本篇我分享一本有趣的小書,Rob Walker《觀察的藝術》。作者強調「深度注意力對靈魂有益」。每星期挪出一小時就好,刻意改變自己的注意力。觀察可以帶你逃脫現代人對於生產力與效率的膜拜。
Thumbnail
時間管理真正有效的辦法是建立一整套不論什麼情境都適用的「系統」,而非仰賴大腦、或是一連串無法完成的待辦清單。 當一項任務或是你想養成的習慣出現,他並不是單純一件事,而是關聯到你一整天的行程。
Thumbnail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寫論文還算順利,回頭看好像有些工作方式與「早起後黃金一小時」和「深度工作力」兩本書裡講的訣竅不謀而合,我在早晨固定時間起床,每日以去健身房作為結束;另外也曾體驗過刪掉臉書和所有手遊的生活,確實對生活有正面影響,也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發現我的天才》讀書心得:找出自身天賦,將能力發揮到極致】 透過之前參加的讀書會,測出自己之五大天賦😉 跟大家做分享,也讓各位更了解我🤝🤝 這本書目前已絕版🙊🙊🙊 主要強調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 未來若有機會由我來舉辦讀書會,有誰會想報名參加嗎🙋‍♀‍🙋‍♂‍
Thumbnail
這本書,對我來說還真是一本神書。對我來說,神書的定義在於可以解答某些我對人世間現象的矛盾跟疑問。這本書就完全給了我對疾病的解答,並且翻轉我對疾病既有的概念。對於現代社會認可的正統醫學,我一直存有很多的疑問,例如: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過著超級健康的生活、非常注意飲食跟運動卻得癌症,有些人明明過著超級不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書的第一章叫做「愛是一門藝術嗎?」從書名就看得出來,作者佛洛姆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佛洛姆繼續闡述愛為藝術的意義,就像其他任何形式的藝術一樣,想要精通就必須了解其理論,再花大量的時間練習與實踐。這意味著,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才華,人必須經由培養,才得以具備愛人的能力。
Thumbnail
本篇續分享Rob Walker《觀察的藝術》書中的練習。作者從五個面向說明觀察的練習:觀看、感知、去各種地方、與他人連結、獨處。作者提供131種小練習,展現人的感官與思考可以跳脫日常框架的慣性模式,重新發現世界的趣味與驚喜。本文先分享六個我覺得滿有意思,且容易實行的小練習。
Thumbnail
現今當「注意力」成為稀缺的資源,除了各種商業競爭外,也成為自我內在成長與外在分心誘惑的嚴重角力。本篇我分享一本有趣的小書,Rob Walker《觀察的藝術》。作者強調「深度注意力對靈魂有益」。每星期挪出一小時就好,刻意改變自己的注意力。觀察可以帶你逃脫現代人對於生產力與效率的膜拜。
Thumbnail
時間管理真正有效的辦法是建立一整套不論什麼情境都適用的「系統」,而非仰賴大腦、或是一連串無法完成的待辦清單。 當一項任務或是你想養成的習慣出現,他並不是單純一件事,而是關聯到你一整天的行程。
Thumbnail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寫論文還算順利,回頭看好像有些工作方式與「早起後黃金一小時」和「深度工作力」兩本書裡講的訣竅不謀而合,我在早晨固定時間起床,每日以去健身房作為結束;另外也曾體驗過刪掉臉書和所有手遊的生活,確實對生活有正面影響,也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發現我的天才》讀書心得:找出自身天賦,將能力發揮到極致】 透過之前參加的讀書會,測出自己之五大天賦😉 跟大家做分享,也讓各位更了解我🤝🤝 這本書目前已絕版🙊🙊🙊 主要強調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 未來若有機會由我來舉辦讀書會,有誰會想報名參加嗎🙋‍♀‍🙋‍♂‍
Thumbnail
這本書,對我來說還真是一本神書。對我來說,神書的定義在於可以解答某些我對人世間現象的矛盾跟疑問。這本書就完全給了我對疾病的解答,並且翻轉我對疾病既有的概念。對於現代社會認可的正統醫學,我一直存有很多的疑問,例如: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過著超級健康的生活、非常注意飲食跟運動卻得癌症,有些人明明過著超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