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慢慢變老:高齡社會來臨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相對有利

2019/04/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準備好迎向高齡社會了嗎?
如果你已經結婚而且有計畫生孩子請記得多生幾個,雖然這與研究所成為職場必備基本學歷的現實狀況有所衝突,因為當一位健康女性完成研究所學歷並爭取到進入職場後應該已經28歲,離最佳生育年齡25-29歲只剩一年時間,還要多生幾個除非多胞胎,否則幾乎不可能,這也就是少子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營造職場乃至社會氛圍,對育齡家庭多與彈性和包容,鼓勵適齡生育家庭養育下一代的友善環境是目前台灣社會必須共同努力的共識和方向。
在台灣社會步入高齡化的今日,我們深切感受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獨生子女身心的沉重壓力,以目前國人平均壽命80.4歲來計算,可能父母在70歲左右就邁入需要醫療及長照服務的階段,這時30歲左右生育的子女應該40歲左右,孫子女可能在10歲以下,40歲左右的子女事業還在耕耘子女尚待哺育,就必須扛起陪伴父母的照顧責任,如果有兄弟姊妹還可以商量和分攤照顧工作,如果是獨生子女,勢必蠟燭多頭燒,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在子女和父母之間奔波,子女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健康如沙漏時刻消失,如何兼顧?這樣的心情和壓力哪裡是出口?
現今社會宗族已經不存在,家族系統也漸漸淡化,雖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極高都會化的結果,大樓一棟高過一棟,所謂近鄰也僅止於點頭之交,過去家庭的支援體系正在消失,新的家庭支持模式尚未形成,為了減輕未來子女的照顧壓力,在適合生育的年齡時至少生2個,等到將來自己年老需要照顧時,讓子女有個分擔和討論照顧工作的伴。
此外,我們可以開始思考新的家庭支持模式,有沒有機會在這波高齡發展的趨勢中,走向好友聚落的長者群聚生活模式!在老年時,三五好友三五家庭的長者一起慢慢變老,長者好友群聚年齡相仿、興趣相同、話題和經驗容易聚焦分享,就是有話聊,能互相照看建立情感連結,對長者心理能量的提升有正向的幫助。其次,各家子女輪流探視,照顧工作得以分攤,各家子女同時能自動形成照顧者團體,為彼此提供心理和實質支持,一起度過約10年甚至更長的照顧父母歲月。
而長者群聚生活的設計,同時也方便長照體系介入,數個長者家庭就近共餐、共同申請長照系統家事以及居家醫療等服務,也可減輕長照員交通的時間及花費,同時提高長照員服務的時空效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5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