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慢慢變老:高齡社會來臨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相對有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準備好迎向高齡社會了嗎?
如果你已經結婚而且有計畫生孩子請記得多生幾個,雖然這與研究所成為職場必備基本學歷的現實狀況有所衝突,因為當一位健康女性完成研究所學歷並爭取到進入職場後應該已經28歲,離最佳生育年齡25-29歲只剩一年時間,還要多生幾個除非多胞胎,否則幾乎不可能,這也就是少子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營造職場乃至社會氛圍,對育齡家庭多與彈性和包容,鼓勵適齡生育家庭養育下一代的友善環境是目前台灣社會必須共同努力的共識和方向。
在台灣社會步入高齡化的今日,我們深切感受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獨生子女身心的沉重壓力,以目前國人平均壽命80.4歲來計算,可能父母在70歲左右就邁入需要醫療及長照服務的階段,這時30歲左右生育的子女應該40歲左右,孫子女可能在10歲以下,40歲左右的子女事業還在耕耘子女尚待哺育,就必須扛起陪伴父母的照顧責任,如果有兄弟姊妹還可以商量和分攤照顧工作,如果是獨生子女,勢必蠟燭多頭燒,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在子女和父母之間奔波,子女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健康如沙漏時刻消失,如何兼顧?這樣的心情和壓力哪裡是出口?
現今社會宗族已經不存在,家族系統也漸漸淡化,雖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極高都會化的結果,大樓一棟高過一棟,所謂近鄰也僅止於點頭之交,過去家庭的支援體系正在消失,新的家庭支持模式尚未形成,為了減輕未來子女的照顧壓力,在適合生育的年齡時至少生2個,等到將來自己年老需要照顧時,讓子女有個分擔和討論照顧工作的伴。
此外,我們可以開始思考新的家庭支持模式,有沒有機會在這波高齡發展的趨勢中,走向好友聚落的長者群聚生活模式!在老年時,三五好友三五家庭的長者一起慢慢變老,長者好友群聚年齡相仿、興趣相同、話題和經驗容易聚焦分享,就是有話聊,能互相照看建立情感連結,對長者心理能量的提升有正向的幫助。其次,各家子女輪流探視,照顧工作得以分攤,各家子女同時能自動形成照顧者團體,為彼此提供心理和實質支持,一起度過約10年甚至更長的照顧父母歲月。
而長者群聚生活的設計,同時也方便長照體系介入,數個長者家庭就近共餐、共同申請長照系統家事以及居家醫療等服務,也可減輕長照員交通的時間及花費,同時提高長照員服務的時空效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來算算看,台灣女性有多少機會在最佳生育年齡內生育第1胎?大學畢業22歲,以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度,在台灣唸研究所幾乎是基本學歷,所以如果再加研究所2年,碩士畢業24歲,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29歲,表示進入職場開始工作就必須為生育做準備,那必須先解決那些問題?  首先當然是本
能做好自我管理及自我約束的人,將因此贏得別人的信任而享有更大的自由。就如校規之於學生,對能做到自律的學生,校規就是讓學校運作更順暢的工具,是保障而不是限制;又如班規之於班上同學,對能做到自律的同學,會是提醒而非阻礙。  凡事停止抱怨,記得先反省檢視自己,當你真的能做到自律的同時,你將發現自由源源不絕
又到了國中會考報名的時節,從事輔導工作這些年來,每年都會遇到迷迷糊糊進到工業高職學習的學生,本文希望從幾個方面嘗試讓大家了解工業高職的學習內容,協助大家在考完會考後,選填志願時做正確的抉擇。  整體而言,工業高職適合喜歡動手做的學生,由於目前後期中等教育仍然以升學為主,因此在各工業科群的學習上如果具
同學常問:老師,您覺得幾歲適合交男女朋友?  在高中職階段升學的壓力是一個現實,因此在這個生命期中,團體交往是比較適合的做法。團體交往能適當與異性互動,有機會認識和了解異性的想法及價值判斷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團體交往免除了固定交往的父母壓力並減輕因為固定交往占用過多時間而對升學課業學習造成的影響。
同學常問:老師,在生涯選擇的考慮上是興趣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所謂興趣簡單說就是喜歡做的事,如果喜歡做的事能成為工作,可以撐著自己走長長的人生路,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都會因為興趣所在,願意努力面對度過難關,不會輕言放棄。    興趣和能力間常常有一致性:因為喜歡,所以常常接觸,並積極學習,進而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會和自己獨處,學會運用時間發展例如打桌球、
我們來算算看,台灣女性有多少機會在最佳生育年齡內生育第1胎?大學畢業22歲,以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度,在台灣唸研究所幾乎是基本學歷,所以如果再加研究所2年,碩士畢業24歲,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29歲,表示進入職場開始工作就必須為生育做準備,那必須先解決那些問題?  首先當然是本
能做好自我管理及自我約束的人,將因此贏得別人的信任而享有更大的自由。就如校規之於學生,對能做到自律的學生,校規就是讓學校運作更順暢的工具,是保障而不是限制;又如班規之於班上同學,對能做到自律的同學,會是提醒而非阻礙。  凡事停止抱怨,記得先反省檢視自己,當你真的能做到自律的同時,你將發現自由源源不絕
又到了國中會考報名的時節,從事輔導工作這些年來,每年都會遇到迷迷糊糊進到工業高職學習的學生,本文希望從幾個方面嘗試讓大家了解工業高職的學習內容,協助大家在考完會考後,選填志願時做正確的抉擇。  整體而言,工業高職適合喜歡動手做的學生,由於目前後期中等教育仍然以升學為主,因此在各工業科群的學習上如果具
同學常問:老師,您覺得幾歲適合交男女朋友?  在高中職階段升學的壓力是一個現實,因此在這個生命期中,團體交往是比較適合的做法。團體交往能適當與異性互動,有機會認識和了解異性的想法及價值判斷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團體交往免除了固定交往的父母壓力並減輕因為固定交往占用過多時間而對升學課業學習造成的影響。
同學常問:老師,在生涯選擇的考慮上是興趣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所謂興趣簡單說就是喜歡做的事,如果喜歡做的事能成為工作,可以撐著自己走長長的人生路,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都會因為興趣所在,願意努力面對度過難關,不會輕言放棄。    興趣和能力間常常有一致性:因為喜歡,所以常常接觸,並積極學習,進而
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智慧型手機的世代長大的,手機世代的孩子就是不管父母是否提供手機,他都一定會使用手機,所以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不會用手機,跟不上時代而提供手機。一般在國中階段以前都不建議提供手機,一方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會和自己獨處,學會運用時間發展例如打桌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消遣社會的生育率是低的,因為養小孩很累、很花時間,不生小孩就會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消遣活動。 老一輩的人認為,父母生我,我生子女,天經地義。一部分人甚至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所以,生兒育女是很自然的事。現在則有更多的年輕人不育不婚,有的即使結了婚也不生小孩。導致2024年台灣的生育率來到全世界最
台灣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預計在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20%。這意味著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人口結構的巨大轉變,不僅對社會經濟造成深遠影響,也對年輕世代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年輕人該如何在這個轉變中扮演積極角色,為自己和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是值得深入
Thumbnail
有一個媒體針對不同世代的人做了一份調查,發現六十歲以上的族群已有三成多退休後想跟好朋友住在附近,至於五十歲以下的人就更多了,居然超過七成,基本上這些較年輕的人已不寄望老了能跟孩子一起住,當然,這也反映如今很多人不婚不生,即便有孩子,也務實地知道在全球社會變遷之下,三代或四代同堂,已經是即將消失的社會
Thumbnail
隨著台灣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持續加劇,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逐漸失效。台灣的中年世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無法再依賴子女奉養來度過晚年,必須靠自己提早規劃退休生活。如果你還沒開始為退休做準備,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3大退休準備關鍵: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年過半百的聚會 最多的話題就是誰家娶媳婦、誰家嫁女兒、誰當了阿嬤、誰家有孫子滿月⋯⋯了 跟年輕人聊到少子化的問題跟原因 他們總是回答:養不起小孩啦 其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依照現在的社會環境,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如果沒有長輩的支援,連結婚都不敢想 他們還自嘲是躺平族 這次跟朋友聊到一個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消遣社會的生育率是低的,因為養小孩很累、很花時間,不生小孩就會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消遣活動。 老一輩的人認為,父母生我,我生子女,天經地義。一部分人甚至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所以,生兒育女是很自然的事。現在則有更多的年輕人不育不婚,有的即使結了婚也不生小孩。導致2024年台灣的生育率來到全世界最
台灣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預計在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20%。這意味著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人口結構的巨大轉變,不僅對社會經濟造成深遠影響,也對年輕世代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年輕人該如何在這個轉變中扮演積極角色,為自己和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是值得深入
Thumbnail
有一個媒體針對不同世代的人做了一份調查,發現六十歲以上的族群已有三成多退休後想跟好朋友住在附近,至於五十歲以下的人就更多了,居然超過七成,基本上這些較年輕的人已不寄望老了能跟孩子一起住,當然,這也反映如今很多人不婚不生,即便有孩子,也務實地知道在全球社會變遷之下,三代或四代同堂,已經是即將消失的社會
Thumbnail
隨著台灣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持續加劇,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逐漸失效。台灣的中年世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無法再依賴子女奉養來度過晚年,必須靠自己提早規劃退休生活。如果你還沒開始為退休做準備,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3大退休準備關鍵: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年過半百的聚會 最多的話題就是誰家娶媳婦、誰家嫁女兒、誰當了阿嬤、誰家有孫子滿月⋯⋯了 跟年輕人聊到少子化的問題跟原因 他們總是回答:養不起小孩啦 其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依照現在的社會環境,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如果沒有長輩的支援,連結婚都不敢想 他們還自嘲是躺平族 這次跟朋友聊到一個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