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異鄉變故鄉:印尼的山口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華人離鄉背井移居「萬島之國」印尼,動機與目的不盡相同,有人滿懷雄心壯志,為的是另闖一片新天地;有些出走則是因為母國的環境所逼,為了繼續生存下去而遠離家園。但無論如何浪跡異鄉,遲早都得面對生命的掙扎與抉擇,到底是回溯臍帶的源頭「落葉歸根」?還是毅然決然讓異鄉變家鄉「落地生根」!

廣東梅縣或其他客家縣市,是客家人從中國中原地區南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中繼站,也是留或不留的抉擇點,留下的,這些村莊就成了家族們的新原鄉;而休養生息後繼續漂洋過海,前往台灣、下南洋或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則只能把祖先們開發落戶時的新原鄉,當成自己的心靈故鄉。

堅持「不忘本」的客家人,有些得以代代相傳,甚至如鮭魚般溯游原鄉,但是,隨著遷徙這條命運大河流轉的過程中,大多數客家人在異鄉幾代後,就變成了當地人,踏踏實實的在他鄉落地生根,並包容當地或其他族群的文化,綿延不絕的合力塑造另一個客族故鄉。客語San Khew Jong,即山口洋(Singkawang),就是客家人下南洋後,落腳生根再創另一個新故鄉的典型之一。


重塑新故鄉


南遷華人漂洋過海登陸,並選定棲身之地後,每個族群的拓荒者都會想盡辦法,從自己的心靈故鄉,招兵買馬以壯聲勢,由某個特定宗族或聯合幾個宗族形成聚落定居,在異鄉彼此照應,以策安全。

早期遷徙到山口洋落戶的客家人,以廣東省揭揚縣西北部的河婆鎮客家人為主,即現在揭揚市揭西縣中西部的河婆街道,當地的客家腔調稱河婆腔,是客語系統中比較少人使用的腔調。河婆客家人陸續移民山口洋後,不斷與當地原住民達雅(Dayak)族人、荷蘭殖民者與馬來(Malayu)族人接觸互動,逐漸形成特殊音韻與語彙的客家話,當地客家人自稱「硬話」,就是所謂的山口洋客家話。

應該是因為福建華人下南洋的時間比客家人早,就像移民台灣的漢族一樣,所以移居印尼後的福建人因為始終保留原鄉的歲時節慶,過農曆年也慶祝元宵,年復一年,而逐漸被印尼當地原住民接納。因此,印尼人就約定成俗,直接以福建話稱呼華族的農曆新年為Imlek(陰曆),元宵節為Cap Go Meh(十五暝),內化成印尼語言與文化中的一個個精彩元素。

華人遷徙印尼至少有數百年歷史,其間曾經歷過無數次的大小排華事件,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是1967年至2000年,長達30幾年的政策性同化華人行動,印尼政府全面禁止華語、華文、華報、華校與華社出現,當然也包括華人最重視的農曆新年與元宵節等節慶活動。山口洋地區的客族華人,雖地屬偏鄉,也無法置身事外,曾經陷入失根族群的慘白歲月中。

特別是在印尼蘇哈托政府極力清共的1960年代未期,大部分山口洋華人因為在意識形態與行動上,傾向支持由中國共產黨所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例如當地華校開學典禮的場面猶如八路軍誓師大會,學生校服是仿八路軍的草黃色軍裝,頭戴的也是白色仿八路軍的八角鴨舌布帽,大夥看中國的書報與雜誌,也大跳秧歌舞劇與看五星紅旗的表演,當然更少不了大肆慶祝中國國慶等等,因而讓當地華人廣遭池魚之殃,從此受到印尼政府冷落以對的特別待遇,欲任其自生自滅。

當時,在山口洋的華人社區裡,有人無計可施或已置生死於度外的留了下來,一些家境稍好者,選擇再度移民國外或回歸中國原鄉,更有些族人選擇離開山口洋,到印尼其他大城市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印尼首都雅加達因為機會較多,也成了山口洋鄉親們外移落腳的首選地區。

雖然印尼逐漸民主開放後,2000年由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總統發出第6號總統決定書(Kepres No.6/2000),撤銷蘇哈托前總統於1967年發佈的第14號禁華活動指令,再度允許印尼華人公開舉行各式宗教儀式及習俗節慶。2001年又發出第19號(Kepres No.19/2001)總統決定書,宣佈農曆新年是慶祝該節日的印尼華人,得以自由選擇的假日。最後於2002年再經梅嘉娃蒂(Megawati Sukarnoputri)總統正式把農曆新年定位為印尼的「國定節日」。只是,久經禁錮的華人,有些人早已淡忘自己的母語與姓氏,他們的下一代甚至連華族的傳統歲時節慶,也不知道該如何重新開始慶祝,對印尼政府排華的心理障礙,更是一時難以釋懷。

1960年代末期,因遭受印尼政府排華政策影響,而不得不遠離家園,或少小即隨家人遠走他鄉的山口洋人,在雅加達埋名辛勤奮鬥幾十年後,也各自闖出一片小天地。2000年排華政策的解禁,讓這一批山口洋遊子們,終於有了機會以實際行動回饋故里。

他們聯合組成的山口洋旅椰(椰城是雅加達的古老稱呼)鄉親會,在大夥無怨無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努力下,全力配合2007年底獲選為首位華裔山口洋市長的黃少凡(Hasan Karman)及其執政團隊,接二連三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先透過山口洋的乩童表演、美食、十五暝攝影展與文化座談等系列造勢活動,吸引都會區媒體與民眾參與,然後再將新聞焦點轉回山口洋,展開一系列農曆正月15元宵節的Cap Go Meh(十五暝)慶祝活動,使山口洋成為印尼「十五暝」節日,也就是客家人「正月半」(Jang Ngiet Ban)元宵燈節裡最耀眼的一個亮點。不但為山口洋打開了印尼的全國知名度,只要想到十五暝,就會想到山口洋,也為家鄉引進了不少的觀光客與商機,以及支持家鄉未來發展的多元能量。最後更讓印尼政府認定山口洋的「Cap Go Meh」為印尼的文化節慶活動之一,並勻撥經費補助該活動舉辦。


元宵十五暝


山口洋素有「千廟之城」(Kota Seribu Kuil, City of Thousand Temple)的雅稱,顧名思義,眾神寺廟林立,廟多神通也就多。

山口洋因為沒有機場,也無海港,僅有小型的天然河港,離南方約150公里的西加里曼丹首府—坤甸(Pontianak),行車時間約需3個半小時。早期在坤甸地區橫跨印尼境內最長河流卡布阿斯(Kapuas)的橋樑未建之前,還須換舟渡河,幾經接駁,整個路程需時近10小時。由於交通不便,山口洋始終得以保持多一點的特殊原味,十五暝慶元宵以及地方簡樸小吃美食,就是其中一些例子。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華人的元宵節,也是山口洋人一年一度的迎神日。將華人道教儀式與達雅族原住民巫術結合呈現的乩童(印尼語為Tatung 或Pantung),塑造成迎神賽會的主角。十五暝活動通常是以建於清光緒年間,並於1933年重修的大伯公廟(Vihara Tri Dharma Bumi Raya)為中心,等待所有神轎與刀轎等陣頭集結完成後,再浩浩蕩蕩出巡山城,喧天鑼鼓聲引領著人潮在街頭緩緩湧動。

赤身彩繪或身著各式豔麗道服的乩童,透過法力,以長短大小不等的銀針穿過臉頰,爬上刀轎,揮舞令劍或其他法器,再以割舌刺胸與釘球打擊背部等震懾人心的動作,讓神明附身,也令旁觀者目瞪口呆,甚至屏息以對。

以千奇百怪的乩童與陣頭為主角的大遊行隊伍,均依規劃確認的固定路線遊行,不得亂竄,以示對其他族群及宗教信仰市民的充分尊重。

山口洋慶祝十五暝活動通常分2到3天進行,內容包括燈籠與元宵花車大遊行,各路神轎陣頭分別到大伯公廟前行儀,在大運動場舉辦文化娛樂晚會,拜天公,並於元宵節當天讓所有乩童神明與陣頭齊聚大運動場,再依序遊行山口洋的主要街道,午後時分結束這個十五暝重頭戲後,山口洋再度恢復平日寧靜。下午與晚上會分別舉辦兩場以拍賣生果,如貼上「福」與「吉」的大柚子,以及其他三牲祭品等籌款活動收尾,為陰曆新年與十五暝元宵劃上圓滿的休止符。


新書發表會

時間:5月11日(六)晚上7點

地點: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135巷1號

主講:李東明(本書作者)


書名:看見印尼: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

作者:李東明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出版社:玉山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玉山社出版公司的沙龍
37會員
61內容數
文化部為培育國內文學創作新秀、提升臺灣文學創作能量,自106年推出獎助創作計畫,創作類型多元,充分展現創作者挑戰不同題材的活力。 期能以「創作成果發表會」展現多元的成果樣貌,除了讓讀者更加認識這些優異的青年創作者之外,也想藉機推廣「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吸引更多有志寫作者展開創作計畫。
2022/06/28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2022/06/28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2022/06/27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2022/06/27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2022/06/24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Thumbnail
2022/06/24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雲林縣政府於2021年10月底舉辦「1621開台四百年大航海時代顏思齊」故事展,呈現大航海時代開墾的艱辛。看似立意良善的展覽,卻因使用的「開台」等漢人為中心的史觀論述,引起社會不滿......
Thumbnail
雲林縣政府於2021年10月底舉辦「1621開台四百年大航海時代顏思齊」故事展,呈現大航海時代開墾的艱辛。看似立意良善的展覽,卻因使用的「開台」等漢人為中心的史觀論述,引起社會不滿......
Thumbnail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Thumbnail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Thumbnail
1910~1941這段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近現代歷史,對2020年代的我們來說還距離不到一百年,卻近乎是一段被遺忘了的歷史。會被遺忘我感覺是因為還很難對這段歷史下註解,越是近代的歷史,就越會跟現在身處的社會有更多的牽扯
Thumbnail
1910~1941這段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近現代歷史,對2020年代的我們來說還距離不到一百年,卻近乎是一段被遺忘了的歷史。會被遺忘我感覺是因為還很難對這段歷史下註解,越是近代的歷史,就越會跟現在身處的社會有更多的牽扯
Thumbnail
    又一個脈絡在婆羅洲大島內的小聚落,那些曾有著,公司,共和國,的華人聯盟。這整個蠻荒的熱帶島嶼,超級大島,婆羅洲如果沒有誤,應該是最大島。華人基於血緣,地緣聚集於此。他們不拒勞苦為生活位西方殖民者接下當時最苦勞的活。長時的積累,卻引起他方的記恨。這些華人曾夢想與北方的天朝取得一絲聯繫,藩屬,進
Thumbnail
    又一個脈絡在婆羅洲大島內的小聚落,那些曾有著,公司,共和國,的華人聯盟。這整個蠻荒的熱帶島嶼,超級大島,婆羅洲如果沒有誤,應該是最大島。華人基於血緣,地緣聚集於此。他們不拒勞苦為生活位西方殖民者接下當時最苦勞的活。長時的積累,卻引起他方的記恨。這些華人曾夢想與北方的天朝取得一絲聯繫,藩屬,進
Thumbnail
檳城的華人,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除了語言混雜之外,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我卻有「嗯?我剛剛聽了甚麼?」的感覺。
Thumbnail
檳城的華人,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除了語言混雜之外,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我卻有「嗯?我剛剛聽了甚麼?」的感覺。
Thumbnail
  早在15、16世紀,西方人開始從海路前來探索東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之前,東南亞地區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海上貿易圈,這時的明朝是東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國沿海小島的金門自然也是這個海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這樣的歷史背景,為金門帶來了一個跟台灣很不同的身分:僑鄉。
Thumbnail
  早在15、16世紀,西方人開始從海路前來探索東方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之前,東南亞地區早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海上貿易圈,這時的明朝是東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國沿海小島的金門自然也是這個海上貿易體系的一份子。這樣的歷史背景,為金門帶來了一個跟台灣很不同的身分:僑鄉。
Thumbnail
華人離鄉背井移居「萬島之國」印尼,動機與目的不盡相同,有人滿懷雄心壯志,為的是另闖一片新天地;有些出走則是因為母國的環境所逼,為了繼續生存下去而遠離家園。但無論如何浪跡異鄉,遲早都得面對生命的掙扎與抉擇,到底是回溯臍帶的源頭「落葉歸根」?還是毅然決然讓異鄉變家鄉「落地生根」!
Thumbnail
華人離鄉背井移居「萬島之國」印尼,動機與目的不盡相同,有人滿懷雄心壯志,為的是另闖一片新天地;有些出走則是因為母國的環境所逼,為了繼續生存下去而遠離家園。但無論如何浪跡異鄉,遲早都得面對生命的掙扎與抉擇,到底是回溯臍帶的源頭「落葉歸根」?還是毅然決然讓異鄉變家鄉「落地生根」!
Thumbnail
20181120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11集整理文稿
Thumbnail
20181120陳醫師訪談劉仲敬第11集整理文稿
Thumbnail
其實在五十年代的香港,語言並不像今天一般統一,當時香港的人口以倍數增長,來源南北都有。所以語言也是南北皆有,客家話,上海話,潮汕話都有一定的地位,況且也有來自天津,北平一帶的人,那時香港是多語言的。
Thumbnail
其實在五十年代的香港,語言並不像今天一般統一,當時香港的人口以倍數增長,來源南北都有。所以語言也是南北皆有,客家話,上海話,潮汕話都有一定的地位,況且也有來自天津,北平一帶的人,那時香港是多語言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