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芭樂片還是宣傳片─《粉墨登場》

更新於 2020/04/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粉墨登場》海報
近年來在台灣,記錄片大量的商業發行,上電影院線。使得越來越多的記錄片得到關注,包括人文素材或關心特定社會議題的記錄片。在這當中,以記錄社會運動議題、組織或過程的記錄片,雖然產量不少,但是做售票方式上映的,卻不多。以反對高學費為議題的《粉墨登場》,算是其中的異數。雖然沒有進入商業戲院放映,但是卻售票放映,算是開台灣社運議題的影像記錄一個先例。

雖然《粉墨登場》以「第一步反高學費議題的記錄片」為宣傳詞,但是,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在記錄一個運動,更大的一部分是在記錄搞運動這群人的生命。至於運動的部份,《粉墨登場》花了很大的篇幅,用旁白或動畫的部份去介紹運動的訴求,光是「紅利稅」的論述就占去了不少時間,但這部份的呈現實在沒什麼多大的必要,記錄運動歷程的影像甚至文字,花很大篇幅去覆誦運動的訴求或意識形態,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這些應該在描述運動的歷程中去鋪陳,而不是好像念一遍的方式塞進記錄裡。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這部記錄片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這群從事運動的人的生活,包括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等,但這些跟運動的交集在哪?實在看不出來,這些人結婚、生小孩、工作,跟運動到底有什麼關係?裡面只有那個在餐飲學校教書的女老師,有把她參與的運動拿去學校跟學生討論,其他人的個人生活層面,實在看不出跟運動有什麼關係。

導演在並不長的篇幅,同時要處理運動者的生命、運動訴求和運動的歷程,還要把它們的份量平衡得宜,實在不容易。由於花了很多篇幅在覆述運動的訴求,使《粉墨登場》不完全像記錄片,倒像是運動組織的宣傳片,但又不完全像宣傳片,因為單純的運動宣傳也不會去談運動的私人生活,除非這個人已經很有社會知名度,或曝露他們的私生活有助運動宣傳。總之看完《粉墨登場》之後,有心從事社運記錄片拍攝的人,應該認真思考「社運的記錄片,是要記錄運動、運動者還是運動訴求?」這個問題。
本文曾於2010年9月26日發表於個人部落格,原文已刪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 #藝術街坊・In Terms of Sport】 如何在美術館上堂不一樣的體育課? 現今社會又該對體育運動有何藝術想像? 因應巴黎奧運即將到來,新北市美術館的「體育課」(In Terms of Sport)展覽,試圖透過身分認同、族群文化、政治議題等面向,挑戰觀者對體育運動的固有印象。
我的運動黑歷史 (二)迷思篇 ~真是這樣嗎? 身為一個職業的業餘運動者,當初如被召喚般走進簡易式的運動生活館,開始靜態動態的有氧課,可能也因為沒有被批評比較的壓力,(當然錯誤的動作還是會引來老師關注🤣,怕我走進去被抬出來),發現運動後分泌的多巴胺真的讓我不會後悔在一個小時前走進去上課
Thumbnail
這已經是第三年到track and field meet 看詠詠參加區域性的田徑賽。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在這個磚紅的跑道邊,看著幾百個孩子們用力跑跳大聲笑叫,我感到最大的感動和能量。 田徑,是各中學各項運動比賽中,唯一一項不需要try out 的項目。比賽項目眾多,而且六七八年級全部都是分開比賽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許多人都過度追求完美主義,飛輪教練分享了自己對運動與天份的看法。他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從討厭運動到熱愛運動的轉變,並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不一定要等到有完美的技能才能開始教人。
電影欣賞社學生的一次心得分享,兩位主角對電影的完全不同評價,以及在社團分享心得時受到老師突如其來的問題挑戰,以及事後的感情波折。
Thumbnail
以現實存在的運動盛事為背景,並且加入了類似熱血漫畫的追夢情節,明明是狗血到不行的劇情,卻還是能夠讓讀者感動連連,結尾的餘韻也在闔上書本後久久不散。
在臺灣第一期費登奎斯師訓過程當中,有個並未引起重視的討論,主題是關於「動作」(因為相反立場者只有我一人,也可能其他同樣想法的同學彼時並未發聲)。大部分同學支持培訓師Paul的觀點:「動作本身並不重要。它們是自我學習的一個工具。」有的同學則更進一步認為「動中覺察」中的動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覺察。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 #藝術街坊・In Terms of Sport】 如何在美術館上堂不一樣的體育課? 現今社會又該對體育運動有何藝術想像? 因應巴黎奧運即將到來,新北市美術館的「體育課」(In Terms of Sport)展覽,試圖透過身分認同、族群文化、政治議題等面向,挑戰觀者對體育運動的固有印象。
我的運動黑歷史 (二)迷思篇 ~真是這樣嗎? 身為一個職業的業餘運動者,當初如被召喚般走進簡易式的運動生活館,開始靜態動態的有氧課,可能也因為沒有被批評比較的壓力,(當然錯誤的動作還是會引來老師關注🤣,怕我走進去被抬出來),發現運動後分泌的多巴胺真的讓我不會後悔在一個小時前走進去上課
Thumbnail
這已經是第三年到track and field meet 看詠詠參加區域性的田徑賽。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在這個磚紅的跑道邊,看著幾百個孩子們用力跑跳大聲笑叫,我感到最大的感動和能量。 田徑,是各中學各項運動比賽中,唯一一項不需要try out 的項目。比賽項目眾多,而且六七八年級全部都是分開比賽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許多人都過度追求完美主義,飛輪教練分享了自己對運動與天份的看法。他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從討厭運動到熱愛運動的轉變,並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不一定要等到有完美的技能才能開始教人。
電影欣賞社學生的一次心得分享,兩位主角對電影的完全不同評價,以及在社團分享心得時受到老師突如其來的問題挑戰,以及事後的感情波折。
Thumbnail
以現實存在的運動盛事為背景,並且加入了類似熱血漫畫的追夢情節,明明是狗血到不行的劇情,卻還是能夠讓讀者感動連連,結尾的餘韻也在闔上書本後久久不散。
在臺灣第一期費登奎斯師訓過程當中,有個並未引起重視的討論,主題是關於「動作」(因為相反立場者只有我一人,也可能其他同樣想法的同學彼時並未發聲)。大部分同學支持培訓師Paul的觀點:「動作本身並不重要。它們是自我學習的一個工具。」有的同學則更進一步認為「動中覺察」中的動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覺察。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