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回顧】花蓮現地創作(上):線上導論|舞映島 2023舞蹈影像環島計畫

2023/10/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舞蹈影像環島計畫

舞映島舞蹈影像環島計畫由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藝術總監彭筱茵、港臺國際名導黎宇文、旅居美歐影像導演呂威聯聯手策畫,以短期工作坊形式,引領學員以舞蹈影像紀錄與土地、人文的故事,從2020年開始,已走過台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宜蘭、台東,其中,很榮幸能參與2021年南投場課程,並在日月潭完成作品《境島》

團隊今年七月至八月將在花蓮鐵道電影院、屏東蒂摩爾古薪舞集展開在地工作坊,帶領從概念、鏡框練習、提案、拍攝、後製完整製作流程,本系列將以花蓮場學員視角,記錄密集訓練過程,文章分為三集,上-線上導論,中-鏡頭與舞蹈的關係,下-實地拍攝。

來源: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

來源: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

👉 花蓮場工作坊簡章



什麼是「舞蹈影像」,推薦閱讀下方三篇文章:


線上導論課程

raw-image

線上導論將分為三階段:何謂舞蹈影像、創作概論、線上實作

1.何謂舞蹈影像

舞蹈影像是將現場舞蹈和錄像創作跨界融合的藝術類型,以電影手法呈現舞蹈,能看見時間、空間、身體動能、動態畫面。

2.創作概論

講述創作概念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為什麼這支作品要用舞蹈影像這種形式

有什麼元素、核心要透過舞影技法傳遞?有什麼要透過舞蹈表述?

創作流程大致分7個階段:

  • 創作概念:為什麼要做這支作品?表達什麼?
  • 編舞/場域特定編舞:包含著場域精神、故事,環境、空間也是另一位舞者,要與它共生共舞
  • 腳本與角色設定:在這個敘事線中,讓舞者詮釋什麼角色、個性、質地
  • 場景/空間:戶外、室內,光源從哪進來
  • 分境/拍攝計畫:畫分鏡圖,根據取景畫面與場地規劃拍攝流程
  • 運鏡:表演者與攝影師的雙人舞,思考這段動作如何在鏡頭裡呈現
  • 後製剪接/再編舞:動作的銜接,剪接的節奏感

鏡頭規劃可以想成天空、地面、水下,天空可使用空拍機,營造上帝視角、大範圍畫面、快速運鏡,地面常用有廣角鏡、標準鏡、長焦鏡,水下則有無重力、模糊、波動的效果,2021年拍攝《境島》就有使用iphone從水裡仰角往水面拍。

圖片來源: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環島舞蹈影像工作坊| 《境島》工作團隊

圖片來源: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環島舞蹈影像工作坊| 《境島》工作團隊

動作設計是由攝影師和舞者同步設計,思考如何利用鏡頭展現舞蹈的動能,強化動作的力量。

3.線上實作

第一個練習是選擇一個拍攝對象,用三張照片表達一個情境,第二個練習將三張照片延伸成九張照片,讓我們思考拍攝對象的移動,動作之間怎麼繼續發生,畫面的節奏感。

raw-image

最後的練習是運用電腦螢幕畫面搭配所在空間設計約15秒的動作,並思考鏡位(定鏡?運鏡?)、場景(有高低?景深?)、色調、光源(面光?測光?頂光?)

這段練習讓我想起和一位藝術家的對話

我詢問說:你是如何思考將文學作品、地景歷史轉譯成肢體動作的,他回覆說:

可以擷取手上眾多資訊中的三個重點,思考這三段動作,再思考這三段動作中間該如何銜接,變成一段順暢的舞蹈。

這段對話回到今天導論呼應的是

  1. 作品的核心重點是什麼?
  2. 動作的銜接
  3. 該地域的精神


揭開學員的神秘面紗

來源: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

來源: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

課程尾聲的學員破冰,大家各自分享目前就讀、就業所在,專業領域,想要報名課程的原因,觀察到這屆學員有許多舞蹈系在學學生,且都是女生,其他有表演藝術工作者、紀錄片導演、過去舞映島學員,動機有想要學習舞蹈影像的技術,想要跳脫劇場創作,想要了解文史與舞蹈如何碰撞,現在的工作遇到瓶頸需要新的感官刺激等,每人都有專長或長年學習的領域,而我太雜學,田調、攝影、街舞、當代舞各學一點點,但我不敢說哪一項是專精,有點緊張,也期待課程現場。




舞映島—2023舞蹈影像環島計畫 青年培育平臺

The Island Project: Taiwan Dancescreen Workshop

07/20 – 07/23 花蓮場 Haulien

主辦單位: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舞映島-台灣舞影聚落

15會員
42內容數
記錄金門、基隆、宜蘭的換宿經驗,工作內容、生活感受、美食旅遊推薦、田野調查、專題攝影、應徵指南....什麼都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