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路上觀察:老建築的散熱秘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現代人夏天一進房間,就冷氣、電扇全開。然而在過去沒有空調設備的年代,老建築是如何散熱、遮陽的呢?本期路上觀察學專題,帶大家定睛仔細瞧瞧,幾個老建築空間設計上的散熱秘訣!

出屐起

牆壁與屋簷相接的地方,利用屋頂的屋面延伸出挑的作法,藉由類似「斗栱」的結構系統來創造一個具有遮蔽功能的空間。這樣的設計有利於遮陽與減少壁體淋雨的機會,且因為外型跟木屐很像,因此又名為出屐起。受到氣候影響,在台灣南部較為常見,但仔細觀察,在新竹的傳統建築中還是找得到。

raw-image

亭仔腳(騎樓)

許多人都以為亭仔腳只有躲雨和行人空間的功能,其實在設計最初,遮陽也是重要的功用。亭仔腳常見於住商混合的傳統街屋中,根據歷史時期不同,也有不同的樣貌。例如:清代初期的通常較為狹窄,而到了清末及日治中期,更常見到磚砌拱廊的設計,走進去有如隧道一般。新竹中央路一帶,保存了相對完整的日治時期街屋與亭仔腳。

raw-image

通氣孔與通氣口

台灣位於季風氣候區,空氣濕熱,缺乏現代通風設備的傳統建築,會在建築的屋身、屋頂上透過盲窗或通氣孔的方式,幫助熱空氣上升,帶動室內空間的空氣流動。通氣孔的型態多元,有純粹屋身上的孔洞,也有的以花磚作為裝飾。而具有日式建築特色的辛志平校長故居,更可以在屋舍底下看到以前的通氣口,相當有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老虎窗

有時,在一些具備西洋建築元素的傾斜屋頂上,會看到突出類似小屋頂的窗戶。這樣的設計叫做「老虎窗」,因為遠看像是老虎的嘴巴而被這樣稱呼(另有一說是因為英文「Roof」音似老虎)。老虎窗兼具採光、裝飾和通風的功能,可說是幫助沉悶的屋頂呼吸。在新竹要找老虎窗,絕對不能錯過新竹火車站經典的老虎窗設計,下次來搭車,抬頭看看吧!

raw-image


土墼(埆)厝

除了在建築元素上動腦筋,建材本身也深深影響建築的散熱特性。傳統的土墼厝(俗稱為土埆厝)便透過建材本身的特性,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土墼厝」顧名思義,就是以土漿製成土角作為牆壁的材料,土漿通常由具有黏性的泥土構成,也會添加稻草或粗糠的原料。由於厚重的泥土熱傳導係數低,利於隔熱,因此幫助室內降溫。然而,土墼厝也有怕水、不耐震等缺點,因此保存至今的數量非常稀少。

raw-image


參考資料

李乾朗,2003,《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遠流。
王惠君,2004,《新竹市市定古蹟辛志平校長故居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新竹市政府。
葉佩芬,2010,《台灣傳統民居中誘導式設計手法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謝爾庭
攝影/謝爾庭、陳虹羽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14「新竹狂熱」
購買請至: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pcse.pw/9CNCT
讀冊網路書店:http://pcse.pw/9CP8M
上下游新聞市集:https://pse.is/FSXRM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域室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4:00-18:00,週末14:00-20:00,週一公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路上總喜歡亂瞄街上的老屋顏(好孩子不要學,要專心看路) 在雲林鄉下的好處是路上車比較少,但三寶仍是很多,可以欣賞下路邊可見的老屋風景。 這次剛好亂騎亂晃撇見這棟殘破的老屋,不曉得背後的歷史,但從高度與面寬來看應該是大戶人家,可能受開闢道路還是其他因素才留下這間。 屋脊已經斷層兩節,與山牆面的接處也
Thumbnail
在路上總喜歡亂瞄街上的老屋顏(好孩子不要學,要專心看路) 在雲林鄉下的好處是路上車比較少,但三寶仍是很多,可以欣賞下路邊可見的老屋風景。 這次剛好亂騎亂晃撇見這棟殘破的老屋,不曉得背後的歷史,但從高度與面寬來看應該是大戶人家,可能受開闢道路還是其他因素才留下這間。 屋脊已經斷層兩節,與山牆面的接處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一切講究人力的古早年代,一道隘門的功用,足以區分族群、抵擋械鬥、防盜防搶,庇護族人。這道鹿港地區僅存的隘門,是古代的社區防護措施最佳見證。 正門是書冊開頁式設計的牆郭,算是一個罕見的特色,也可見識到這戶人家的財力與學養。 ☆☆發文來自於:香蕉&蒔緣邊遊邊記☆☆
Thumbnail
一切講究人力的古早年代,一道隘門的功用,足以區分族群、抵擋械鬥、防盜防搶,庇護族人。這道鹿港地區僅存的隘門,是古代的社區防護措施最佳見證。 正門是書冊開頁式設計的牆郭,算是一個罕見的特色,也可見識到這戶人家的財力與學養。 ☆☆發文來自於:香蕉&蒔緣邊遊邊記☆☆
Thumbnail
漫步在街頭,時常能看到一兩幢老宅安靜的棲息在城市一隅,它們或被植物環繞散發著神秘氣息,或長期疏於管理而顯得略為陰森在——不過,它們亦可能亮著暖橘燈光充滿溫馨。老宅的保存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可能成為新舊文化碰撞後的融合。不同的人遇見不同的老宅會譜出不同的故事,對老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不一樣的情感...
Thumbnail
漫步在街頭,時常能看到一兩幢老宅安靜的棲息在城市一隅,它們或被植物環繞散發著神秘氣息,或長期疏於管理而顯得略為陰森在——不過,它們亦可能亮著暖橘燈光充滿溫馨。老宅的保存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可能成為新舊文化碰撞後的融合。不同的人遇見不同的老宅會譜出不同的故事,對老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不一樣的情感...
Thumbnail
用餐前的空檔,在巷弄之間意外發現到了這間老宅,門口的花窗和土磚牆,一下子就將我們的眼光抓走了。 一進來便能感受濃厚的老屋氣息,從門窗或者樓梯,能感受到用心維護和擺設的一切。 這樣的洗手台現在已有點難見到,加上一旁的椅子,在這裡坐上一晚看本書,就是簡單的幸福不為過了吧。
Thumbnail
用餐前的空檔,在巷弄之間意外發現到了這間老宅,門口的花窗和土磚牆,一下子就將我們的眼光抓走了。 一進來便能感受濃厚的老屋氣息,從門窗或者樓梯,能感受到用心維護和擺設的一切。 這樣的洗手台現在已有點難見到,加上一旁的椅子,在這裡坐上一晚看本書,就是簡單的幸福不為過了吧。
Thumbnail
題目: 金門傳統聚落外部空間溫熱與通風環境改善設計導則研擬 結構大綱: 緒論 熱島效應 珠山聚落介紹 鋪面改善 街角景觀改善 水循環系統  珠山聚落後面有一座雞庵山,聚落中間有一個池子(大潭),被風水師稱為「四水歸塘穴」的地理。整個聚落以大宗宗祠及大潭為主軸,建築物被安排
Thumbnail
題目: 金門傳統聚落外部空間溫熱與通風環境改善設計導則研擬 結構大綱: 緒論 熱島效應 珠山聚落介紹 鋪面改善 街角景觀改善 水循環系統  珠山聚落後面有一座雞庵山,聚落中間有一個池子(大潭),被風水師稱為「四水歸塘穴」的地理。整個聚落以大宗宗祠及大潭為主軸,建築物被安排
Thumbnail
文/王昱登・攝影/董昱 從新竹火車站附近至城隍廟一帶,在開發已久的新竹老城區中,還有許多老屋在此聳立,見證了這塊土地好幾代的變遷。提起老屋,大部分人會直接聯想到具有文化資產身份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然而,城市中老屋的價值,絕不僅止於單點的文化資產,而是廣泛分佈於街區中的老街屋。
Thumbnail
文/王昱登・攝影/董昱 從新竹火車站附近至城隍廟一帶,在開發已久的新竹老城區中,還有許多老屋在此聳立,見證了這塊土地好幾代的變遷。提起老屋,大部分人會直接聯想到具有文化資產身份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然而,城市中老屋的價值,絕不僅止於單點的文化資產,而是廣泛分佈於街區中的老街屋。
Thumbnail
顧名思義,或者工藝櫥窗,蒐羅台灣與海外的創作能量振翅起飛中的多名工藝創作者的作品,讓這些作品在日常中的「作用」在店內靜好的空間各處、被適切地凸顯與發光,喚起人們對於器物使用及鑑賞的好奇初心、引導大眾有意識也有品味地選擇對自己最適切的日常生活器物。
Thumbnail
顧名思義,或者工藝櫥窗,蒐羅台灣與海外的創作能量振翅起飛中的多名工藝創作者的作品,讓這些作品在日常中的「作用」在店內靜好的空間各處、被適切地凸顯與發光,喚起人們對於器物使用及鑑賞的好奇初心、引導大眾有意識也有品味地選擇對自己最適切的日常生活器物。
Thumbnail
現代人夏天一進房間,就冷氣、電扇全開。然而在過去沒有空調設備的年代,老建築是如何散熱、遮陽的呢?《貢丸湯》帶大家定睛仔細瞧瞧,幾個老建築空間設計上的散熱秘訣!
Thumbnail
現代人夏天一進房間,就冷氣、電扇全開。然而在過去沒有空調設備的年代,老建築是如何散熱、遮陽的呢?《貢丸湯》帶大家定睛仔細瞧瞧,幾個老建築空間設計上的散熱秘訣!
Thumbnail
愛老屋空間的懷舊氛圍,但你願意為這份情懷付出多少努力?在新竹,有一群喜愛老房子的夥伴,從不定期的游擊行動:市集擺攤、微型書店,到租下、整修一間老屋,再到媒合適合的事業體進駐。一夥人不間斷的努力,讓集賢街 54 號,這棟充滿歷史的老屋命運,或許有可能不一樣。
Thumbnail
愛老屋空間的懷舊氛圍,但你願意為這份情懷付出多少努力?在新竹,有一群喜愛老房子的夥伴,從不定期的游擊行動:市集擺攤、微型書店,到租下、整修一間老屋,再到媒合適合的事業體進駐。一夥人不間斷的努力,讓集賢街 54 號,這棟充滿歷史的老屋命運,或許有可能不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