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結構,思考出路!捨棄做自己,練習成為自己|觀點

2022/03/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最大的本能即「學會使用工具,且會不斷的優化工具」工具性理性是一把雙面刃,且是很有效率的,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好事、也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壞事,雖然人工智能帶給現代社會全面性的勝利,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危機,因為工具越來越進步,戰爭卻從不消停。
「工業革命」便是工具性理性的全面勝利,而因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資本主義」誕生了,「八小時工作制」的確立更是因為當年福特汽車的老闆為了增加員工們對汽車的購買率而率先施行。為了符合現行社會體制的生產、生活模式,人們不斷提高勞動工時只為增加收入,於是乎,全體社會逐漸陷入一種「以過勞養過勞」的窘境,為了所謂的「便利性」犧牲生活品質,進而影響身體與心靈上的健康,更造成服務品質和效率降低,不斷朝向負向循環越陷越深。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經融等五大面向,在每一章的開頭,討論了關於經濟中不同的主流想法,教導讀者們可以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但透過不同的「倫理行動」去執行,緊扣「重構(reframing)」的概念,亦即重新建構對熟悉事物的理解,最後,奪回人生的自主權,共創一個更永續的社會,如「無條件基本收入」、「大離職潮」等生活節奏的巨變。
網路世界不僅提供另一處社交空間,更將各個商店整合物流系統,使人們不受限於時間與空間皆可以購足所需要的商品,於是乎,我們有了各大超商都可配合收貨的蝦皮、有主打今天中午前下訂,隔天即可收貨的博客來。人們被快速的購物體驗所驚艷,卻也逐漸失去耐性,網路的普及提供許多學習機會,卻也成為餵養人類慾望的怪獸。
工具雖然重要,但沒有思想,工具是沒有太大意義的,畢竟工具是被人拿來使用的,如同「鈔票、硬幣」作為一個流通貨幣,它的價值所在就是可以用它來換取所有被定價的物品,但若視錢如命,最後成為一位守財奴,那麼鈔票這個用來交換物品的工具儼然成為另一種負擔;又如同「工作」作為獲取薪資的手段,倘若我們一昧的追求最理想的工作、最適合的工作,也是辛苦的,因為我們並沒有更透徹的去思索想在人生這趟旅程中獲取如何的價值。
有些東西是「想要」不是「必要」,現在生活的浪費其實源自於「太多想要」,食衣住行育樂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推出不同規格的配置來對應不同的客群,但過度包裝、過度配備的消費習慣,才是造成許多不必要浪費的主因。
什麼是人類福祉?現今社會的進步、現代化設施的建立就是因為人類一直以來對福祉的追求,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無需去屏棄現代生活的浪費性,因為我們其實也無法接受傳統社會如使用馬車作為運輸工具的社會,然後還嚮往當時的田野風光,因為當你感受到整座城市都充斥著馬糞的氣味,且轉運站更如同排泄物的集散地,到時我們都會爭先恐後的搶著搭乘「時光機」努力趕往未來,我們該做的不是唾棄石化工業、水泥工業的興盛,亦或因為使用了一次性塑膠產品而感到罪惡,我們該做的,是珍惜現代化的便利,而後擁著感恩的心,讓自己成為善循環的一部分,一同創造下一個世代的福祉。


延伸閱讀



白露未晞,四季予你
偷每天一點點的時光消磨,在時鐘的硯盤裡,把心血滴盡
我是予晞,我們下段旅程見

208會員
184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