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愛自己從照顧身體健康做起(乳房外科檢查)

更新於 2020/05/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之後想針對【愛自己】寫一個系列的文章,現在的人很會物質上愛自己,但是在身體、心靈上的愛自己卻是不足夠的,其實這也是我這一段時間以來的體會。
經前胸部疼痛,到底要不要在意?
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很在意還是去看醫生吧!」也許有的醫生會覺得大驚小怪,但有時後胸部疼痛的疼痛感每個人感受都不一樣,適當的檢查可以消除疑慮,也可以建立正確的知識觀。
而且胸部疼痛不代表都不是乳癌,雖說疼痛的乳癌比較少,但並非沒有。
好像是腫塊!又好像是脂肪?還是乳腺組織?
我是1985年後出生的,以前的健康教育有上到一些胸部自我檢查,但多是護理師在課堂上拿著模擬人形示範。
母親那一輩的通常是聽到週圍有人得到乳癌時會特別緊張,頭一次聽到我母親講到胸部檢查這件事時,是因為有個常往來的阿姨得到乳癌,經過化療跟調養才康復,也因為這樣母親有特別提到:胸部長東西時一定要說、要去看醫生。
我自己有明顯的經前症候群,胸脹疼痛的症狀在這幾年特別明顯,加上自己摸到的邊緣到底是腫塊還是脂肪一直有疑慮,所以在5月6日的時候去看診(台中的乳房外科診所)。
乳房超音波是用溫感凝膠,在那邊除了醫師以外都是女性醫護人員,所以還蠻安心的,也請我們有問題的時候直接問醫生。
因為有照到一顆不規則的小腫瘤需要檢驗,所以另外作了「細針抽取」,發現有的人作的是粗針,但當天沒辦法知道結果,只能再預約下周去看檢查報告。
良性或惡性
回去之後還是忍不住偷哭了一下,想到要是惡性其實也算發現的早,用這樣的方式安慰自己,也因為這樣回老家時拿了自己的醫療保險的保單看一下,想說這年頭的人如果沒有商業保險幫忙,生起大病來真的負擔會很重,而且會不會影響自己的離職規劃等等。
後來跟有經驗的姐姐聊了一下,她的也是不規則,驗出來是良性,ㄧ般如果小型且平滑的,似乎很容易被判斷成是良性,也就是囊腫,但如果是不規則狀,由於有可能是惡性,所以都會走到檢驗的部份。
等了一周到5月13日時去看報告,我妹妹還特地請假陪我去看報告,醫生很認真的說是良性、是囊腫,說要追蹤檢查,每半年一次,但不要熬夜、注意飲食、少吃垃圾食物等等,可以看ㄧ些網路資料云云。
因為聽到要少吃或不吃炸物時扼腕的聲音太自然,護士馬上嚴肅的要我多注意,不然就不一定是一小顆(對,很幸運的只有一小顆,感謝護士的嚴肅)!
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是愛自己的開始
這段時間我想了很多,認為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是愛自己的開始,這麼多年來不知道吃了多少來路不明的東西、生了多少悶氣、熬了多少次夜......,好好的反省後開始檢視生活方式,更認真的自己烹煮(之前就開始減少外食,但大概還有30%~40%是外食),以及情緒的種種反應。
另外去搜尋生活的注意事項,像是避免過度引時的部份,運動的維持等等。
建議如果察覺自己有哪裡不舒服時,還是儘早看醫生作處理,當然也要相信醫生判斷,有時候過度的自我暗示和懷疑也有可能讓自己身心疲憊。
之後會再看ㄧ些專業資料,整理有關現在的乳房外科檢查和乳房纖維囊腫生活注意的部份,希望能夠改正自己外,也能夠提供有這方面問題的大家一些資訊。
最後,我去的那天也有男性去檢查的樣子(沒有看到是否拿著號碼牌),乳房方面的疾病其實不限於女性,有想了解的話可以看一下韓劇「嫉妒的化身」,可能會對疾病的性別刻板印象大為改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連續發生了一些小事件,讓我意識到:當我們在同一個位置待久了之後,我們會將很多作法跟莫名其妙的邏輯是為理所當然。
日前跟一個久久見一次面的朋友聊到有關生活與工作遇到的奇葩事件,剛好她講到了一些人在外地的一些親身經歷,聽到令人啼笑皆非,也讓人忍不住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
以前長輩就很喜歡講這句話,[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甚至很多工作雜誌寫到如何找到好工作時,都強調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評估標準大概是3-5年為參考標準,3年以下沒有學全,5年以上又容易僵化難以適應新單位。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有時候,在職場上遇到身體和精神的騷擾時,真的會讓被害者有受創的感覺,無論是否身體有確實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有時也是需要時間走出來的,然而在職場上,常常遇見長官或同事是加害人,長官或老闆採行息事寧人的做法,誰先受不了誰先離職。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最近連續發生了一些小事件,讓我意識到:當我們在同一個位置待久了之後,我們會將很多作法跟莫名其妙的邏輯是為理所當然。
日前跟一個久久見一次面的朋友聊到有關生活與工作遇到的奇葩事件,剛好她講到了一些人在外地的一些親身經歷,聽到令人啼笑皆非,也讓人忍不住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
以前長輩就很喜歡講這句話,[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甚至很多工作雜誌寫到如何找到好工作時,都強調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評估標準大概是3-5年為參考標準,3年以下沒有學全,5年以上又容易僵化難以適應新單位。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有時候,在職場上遇到身體和精神的騷擾時,真的會讓被害者有受創的感覺,無論是否身體有確實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有時也是需要時間走出來的,然而在職場上,常常遇見長官或同事是加害人,長官或老闆採行息事寧人的做法,誰先受不了誰先離職。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親職化我常常會用一個現象來比喻,而病患們便會秒懂這是怎樣的一個現象。就是一個小孩在做一個大人會做的事情,而這件事本由該大人做,卻變成一個孩子做的事情。這是一個親職任務反轉的情形,應該照顧人的大人變成了一個失職、失功能的父母,而孩子卻成為了父母的角色,擔起了父母的親職任務。
Thumbnail
賭博上癮可怕的地方是自己不容易察覺問題,因為賭博大腦被過度激發的感性功能,人會變得情緒化,沒有耐心,產生失控的行為後,選擇說謊掩蓋這一切羞恥的行為。人會不顧一切為了得到愉悅的刺激,產生不理性的行為,因此衍伸出各種的社會問題。這就是大家都說為什麼賭博不好的原因了,因為太容易讓人失控了。
Thumbnail
你是共感人嗎? 共感人有哪些分類? 如何好好照顧自己?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分享並在Apple Podcast給我們評分~
Thumbnail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Thumbnail
我們都發光發熱,我從不否定你的好,只是我已經不想再多感受比較、責備與虛偽。我不想說:「抱歉」,因為那樣是否意味著我間接否定了我們之間的曾經,我懷著感恩告訴自己在乎你最後一遍,所以寫下這封信,不寄給你。
Thumbnail
不是故意要危言聳聽,而是真切希望除了大人要注意外,特別要讓小孩知道! #受傷處理 #提醒孩子 
Thumbnail
<p>其實古人也說,「骯髒吃,骯髒肥」,也就是小時候在泥地骯髒環境長大的,反而會又高又壯又健康;從小在非常乾淨環境下長大的,反而體弱多病。或許這就是老祖先的智慧與經驗吧!</p>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親職化我常常會用一個現象來比喻,而病患們便會秒懂這是怎樣的一個現象。就是一個小孩在做一個大人會做的事情,而這件事本由該大人做,卻變成一個孩子做的事情。這是一個親職任務反轉的情形,應該照顧人的大人變成了一個失職、失功能的父母,而孩子卻成為了父母的角色,擔起了父母的親職任務。
Thumbnail
賭博上癮可怕的地方是自己不容易察覺問題,因為賭博大腦被過度激發的感性功能,人會變得情緒化,沒有耐心,產生失控的行為後,選擇說謊掩蓋這一切羞恥的行為。人會不顧一切為了得到愉悅的刺激,產生不理性的行為,因此衍伸出各種的社會問題。這就是大家都說為什麼賭博不好的原因了,因為太容易讓人失控了。
Thumbnail
你是共感人嗎? 共感人有哪些分類? 如何好好照顧自己?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分享並在Apple Podcast給我們評分~
Thumbnail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Thumbnail
我們都發光發熱,我從不否定你的好,只是我已經不想再多感受比較、責備與虛偽。我不想說:「抱歉」,因為那樣是否意味著我間接否定了我們之間的曾經,我懷著感恩告訴自己在乎你最後一遍,所以寫下這封信,不寄給你。
Thumbnail
不是故意要危言聳聽,而是真切希望除了大人要注意外,特別要讓小孩知道! #受傷處理 #提醒孩子 
Thumbnail
<p>其實古人也說,「骯髒吃,骯髒肥」,也就是小時候在泥地骯髒環境長大的,反而會又高又壯又健康;從小在非常乾淨環境下長大的,反而體弱多病。或許這就是老祖先的智慧與經驗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