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類種種傷心事中,最可惡的,莫過於知道真相卻無從改變現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希羅多德 (Herodotus) 說過:「人類種種傷心事中,最可惡的,莫過於知道真相卻無從改變現實。」
希羅多德,古希臘作家、歷史學家,人稱「歷史之父」。他生於小亞細亞西南一座城市,因一次政變失敗,被迫流放。三十歲左右,他作了一次大遊歷,向北走到黑海北岸,向南到達埃及最南端,向東至兩河流域下游一帶,向西抵達意大利半島和西西里島。每到一處,希羅多德就考察當地地理環境,了解風土人情,聆聽種種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所累積的點點滴滴,後來成為《歷史》(Histories) 的素材。
《歷史》共九卷。第一至第五卷的第二十八章敍述西亞、北非及希臘諸地區之歷史、地理及民族習俗、風土人情。由第五卷第二十九章起,主要敍述波斯人和希臘人數十年的戰爭。《歷史》最後未完稿,希羅多德就撒手人寰了。
希羅多德在書的開首說,《歷史》是他本人的「研究成果」,旨在「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於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為了使希臘人和異邦人的那些值得贊歎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它們的光彩,特別是為了把他們發生紛爭的原因給記載下來」。
近代史學家湯普森 (James Westfall Thompson) 讚揚《歷史》辭藻優美:「他 (希羅多德) 保持了詩歌的樸素、自然和魅力。他不但是一位歷史家而且是一位詩人。他以愛奧尼亞方言從事寫作;他的詞匯清簡潔,字裡行間富有宗教色彩和詩意。他的文筆流暢、親切而優雅。」
不過,傾向用科學態度治史、對史料搜集和因果分析採取嚴謹態度的修昔底德 (Thucydides) 認為:「(《歷史》) 所關心的不在於說出事情的真相而在於引起聽眾的興趣,他們的可靠性是經不起檢查的;他的的題材,由於時間的遙遠,迷失於不可信的神話境界中。」對希羅多德及《歷史》獲得極高評價不以為然。
人一生難免遇到不同的傷心事,得不到好成績,被師長責罵、和朋友爭吵......然而,這些傷心事都是可以彌補的。多些溫習、盡力討師長歡心、跟朋友和好如初......傷心的感覺即慢慢被快樂取代。
只有一種情況下,傷心永遠揮之不去。你知道那人是你唯一最愛而你已失去了她,你知道那次是唯一可以出人頭地的機會而你已錯過了,你知道秦始皇坑儒的實際人數而你已阻止不到他坑儒,你知道中英談判至主權移交的前因後果而你已避免不到香港遭赤共宰割......
知道真相卻無從改變現實,這是人類的局限,人類的無奈。有人覺得讀歷史無用,持的亦是此一理由。
希羅多德另有「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擁有巨富往往是一種不幸。只擁有中庸之財者幸福無邊」、「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寶貴的了」等佳句,都是啟人深思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是亞里士多德經常被引用的名言,對真理的追求凌駕於對師長的敬仰之情,這是西方文化獨有。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弟子,柏氏認為有抽象的理型世界存在,亞氏反對,指理型不過是對種種具體事物的歸納的結果。著名壁畫《雅典學院》,柏氏指天而亞氏指地,正好展現二人思想分歧。二人又並肩而行,反映其
「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乃古希臘大哲蘇格拉底 (Socrates) 的名言,出自柏拉圖 (Plato) <申辯錄> (Apology)。 人生充斥著選擇,選擇很多時受自然情感及欲望衝動所左右,人於是淪為自然情
「人不能踏過同一條河兩次」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的名言。 赫拉克利特生性憂鬱,有「哭的哲學人」(weeping philosopher) 的稱號。他的思想表現於斷片 (fragment) 中,且愛用隱喻、悖論,頗晦澀難懂。 人不能踏過同一條河兩次,理由是:這條河也好,這
「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 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生。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祖父張佩綸是李的女婿。1924 年,4 歲的張煐進入私塾學習。1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是魯迅的名言,出自<半夏小集>,收入《且介亭雜文附集》。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紹興以出產師爺聞名,魯迅作品的尖酸刻薄,很大程度受紹興師爺影響。 魯迅早年留學日本習醫,他希望救治那些被中醫誤治的病人,令其不致獲得亡父的下場。1906 年,魯
「我絕對不怕孤立」出自陳獨秀晚年一封書信<給陳其昌等的信>。原文是「我只注重我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遷就任何人的意見。我在此所發表的言論,已向人廣泛的聲明過,只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隸屬任何黨派,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張,自負責任。將來誰是朋友,現在完全不知道。我絕對不怕孤立。」
「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是亞里士多德經常被引用的名言,對真理的追求凌駕於對師長的敬仰之情,這是西方文化獨有。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弟子,柏氏認為有抽象的理型世界存在,亞氏反對,指理型不過是對種種具體事物的歸納的結果。著名壁畫《雅典學院》,柏氏指天而亞氏指地,正好展現二人思想分歧。二人又並肩而行,反映其
「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乃古希臘大哲蘇格拉底 (Socrates) 的名言,出自柏拉圖 (Plato) <申辯錄> (Apology)。 人生充斥著選擇,選擇很多時受自然情感及欲望衝動所左右,人於是淪為自然情
「人不能踏過同一條河兩次」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的名言。 赫拉克利特生性憂鬱,有「哭的哲學人」(weeping philosopher) 的稱號。他的思想表現於斷片 (fragment) 中,且愛用隱喻、悖論,頗晦澀難懂。 人不能踏過同一條河兩次,理由是:這條河也好,這
「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 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生。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祖父張佩綸是李的女婿。1924 年,4 歲的張煐進入私塾學習。1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是魯迅的名言,出自<半夏小集>,收入《且介亭雜文附集》。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紹興以出產師爺聞名,魯迅作品的尖酸刻薄,很大程度受紹興師爺影響。 魯迅早年留學日本習醫,他希望救治那些被中醫誤治的病人,令其不致獲得亡父的下場。1906 年,魯
「我絕對不怕孤立」出自陳獨秀晚年一封書信<給陳其昌等的信>。原文是「我只注重我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遷就任何人的意見。我在此所發表的言論,已向人廣泛的聲明過,只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隸屬任何黨派,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張,自負責任。將來誰是朋友,現在完全不知道。我絕對不怕孤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我喜歡讀歷史,但是歷史對我為人處世的當下,真的有用嗎?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那都是在事後分析檢討用的。而在事發的當時,知識昰知識,人是人。人只要在局中,該做錯的,還是做錯了! 認識一位股票分析師,上課時,講的頭頭是道,但是就我所知,每次他下海去買,都賠到賣房賣車。聽他課程的學生,倒是賺錢的不少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嫉妒(妒忌)是心靈的胃潰瘍……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西元前470-399)徒弟柏拉圖 徒孫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 早年讀到一句話:認識自己(Know Thyself)語出老蘇亦鐫刻在希臘神殿柱石上。當時懵懂自負認為誰不認識自己呢?其實歲月蹉跎後才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和儒家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Thumbnail
但是,詩真的是最危險的活動嗎?荷爾德林曾寫道:「從前我能歡呼關於我們周身遭際的一個新真理,一個好觀點;現在我卻擔心,我最終不能勝任,就像古老的坦塔羅斯,他從諸神那裡所獲得的,遠超過了他能消化的。」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我喜歡讀歷史,但是歷史對我為人處世的當下,真的有用嗎?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那都是在事後分析檢討用的。而在事發的當時,知識昰知識,人是人。人只要在局中,該做錯的,還是做錯了! 認識一位股票分析師,上課時,講的頭頭是道,但是就我所知,每次他下海去買,都賠到賣房賣車。聽他課程的學生,倒是賺錢的不少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嫉妒(妒忌)是心靈的胃潰瘍……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西元前470-399)徒弟柏拉圖 徒孫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 早年讀到一句話:認識自己(Know Thyself)語出老蘇亦鐫刻在希臘神殿柱石上。當時懵懂自負認為誰不認識自己呢?其實歲月蹉跎後才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和儒家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Thumbnail
但是,詩真的是最危險的活動嗎?荷爾德林曾寫道:「從前我能歡呼關於我們周身遭際的一個新真理,一個好觀點;現在我卻擔心,我最終不能勝任,就像古老的坦塔羅斯,他從諸神那裡所獲得的,遠超過了他能消化的。」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