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抉擇─念高中還是高職(技術型高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涯抉擇志願選填
國中會考成績已經在6/10公布,如何幫助孩子選填志願是每位父母最關心的議題。
一般而言,可以先觀察孩子的興趣,除了打電玩以外,有沒有孩子願意投入很多時間從事的活動,例如:養小動物、玩積木、組裝機器人、準備餐點、採買、唱歌跳舞、田徑運動等。當然,興趣不是表示能力,但是學習有興趣的事物,學習的熱情就有機會提升。其次,孩子國中所做的性向測驗也是一個參考指標,當孩子沒有明顯的興趣方向時,性向測驗所測出的潛在能力將成為孩子學習最大本錢,畢竟在天賦能力的加持下,學習的效率和成就感將有助於孩子持續向前進步,例如:空間能力好的孩子學習建築就容易些、機械推理能力高的孩子學習機電相關科別就比較吃香。
如果孩子性向測驗測出的潛在能力並不明顯,興趣也看不出來,比較建議念高中做社會組或自然組的大類學習,在給自己1年加強試探;如果興趣和性向都非常清楚加上比較偏好動手做實作課程的孩子,念高職(技術型高中)是個不錯的選擇,從進高職起就能在喜歡的事物上享受學習的樂趣。
此外,比較建議充分蒐集資訊提醒孩子各項選擇的可能優劣處,最後還是要記得把選擇權交給孩子。這是人性,人只會對自己的選擇無所推託而願意全力以赴,人生是只要態度對了就有路走,不必太擔心未來就業市場和薪資,人生只有1次,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把這件事做到最好,「成功」就尾隨而來。
此時,建立固定的讀書習慣更是重要,這是一個15歲的孩子的第1個漫長暑假,能不能維持天天讀書的好習慣,對於開學後的高一學習影響更大;相對地國三升高一的這個暑假,同時也是孩子手機或網路依賴行為養成的高峰,除了維持固定讀書習慣以外,更建議家長陪著孩子多多從事戶外運動,畢竟15歲正是體格成長的最後一個衝刺階段,多曬陽光、多運動是成就孩子健康身心的不二法門。
最後,預祝大家都能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學校科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        在高職一年級的輔導工作中,常遇到「選校不選科」進來學校學習的學生,其實這是一個風險極高的選擇。因為校內轉科的前提是你想轉入的科別有收轉科生的缺額,但是公立高職因為各科報到率都幾達百分之百,學生可能面臨入學才發現根本沒有轉科機會,導致必須續留在沒有興趣的科別學習或者被迫
讓親子共讀成為家庭共同經驗 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鼓勵家長從小陪讀,從小從生命的第一個教育單位家庭,培養讀書的好習慣。  如果你還在追韓劇,請抬頭看一下孩子在做什麼?  如果你還在打電玩,請抬頭看一下孩子在做什麼?  如果你還在滑手機,跟遠方素未謀面的「好友」按讚和分享,請抬頭看看孩子在做什麼?  如
人生中重要又充滿回憶的三年         國中升高中高職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可能必須離開社區,不再是能走路上學的距離,可能開始必須騎單車、搭公車或者坐火車等,甚至有人會選擇離家外宿親友家或賃居學校附近。         課程也是突然變深加廣,高中課程內容比國中更難,高職課程則普遍是新的學習領域。同學
學習路是一場馬拉松,正向看待每次段考         段考不及格,通常平時考已經出現端倪,平時考就是小範圍自我檢測學習成果的工具,當平時考未達及格時,首先要想的是自己上課是否認真聽講?回家花多少時間複習?如果是上課不認真、沉迷3C產品或者回家沒固定讀書習慣,很明顯的段考不及格是一記警鐘,請務必重視並
我們準備好迎向高齡社會了嗎? 如果你已經結婚而且有計畫生孩子請記得多生幾個,雖然這與研究所成為職場必備基本學歷的現實狀況有所衝突,因為當一位健康女性完成研究所學歷並爭取到進入職場後應該已經28歲,離最佳生育年齡25-29歲只剩一年時間,還要多生幾個除非多胞胎,否則幾乎不可能,這也就是少子化形成的重要
我們來算算看,台灣女性有多少機會在最佳生育年齡內生育第1胎?大學畢業22歲,以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度,在台灣唸研究所幾乎是基本學歷,所以如果再加研究所2年,碩士畢業24歲,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29歲,表示進入職場開始工作就必須為生育做準備,那必須先解決那些問題?  首先當然是本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        在高職一年級的輔導工作中,常遇到「選校不選科」進來學校學習的學生,其實這是一個風險極高的選擇。因為校內轉科的前提是你想轉入的科別有收轉科生的缺額,但是公立高職因為各科報到率都幾達百分之百,學生可能面臨入學才發現根本沒有轉科機會,導致必須續留在沒有興趣的科別學習或者被迫
讓親子共讀成為家庭共同經驗 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鼓勵家長從小陪讀,從小從生命的第一個教育單位家庭,培養讀書的好習慣。  如果你還在追韓劇,請抬頭看一下孩子在做什麼?  如果你還在打電玩,請抬頭看一下孩子在做什麼?  如果你還在滑手機,跟遠方素未謀面的「好友」按讚和分享,請抬頭看看孩子在做什麼?  如
人生中重要又充滿回憶的三年         國中升高中高職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可能必須離開社區,不再是能走路上學的距離,可能開始必須騎單車、搭公車或者坐火車等,甚至有人會選擇離家外宿親友家或賃居學校附近。         課程也是突然變深加廣,高中課程內容比國中更難,高職課程則普遍是新的學習領域。同學
學習路是一場馬拉松,正向看待每次段考         段考不及格,通常平時考已經出現端倪,平時考就是小範圍自我檢測學習成果的工具,當平時考未達及格時,首先要想的是自己上課是否認真聽講?回家花多少時間複習?如果是上課不認真、沉迷3C產品或者回家沒固定讀書習慣,很明顯的段考不及格是一記警鐘,請務必重視並
我們準備好迎向高齡社會了嗎? 如果你已經結婚而且有計畫生孩子請記得多生幾個,雖然這與研究所成為職場必備基本學歷的現實狀況有所衝突,因為當一位健康女性完成研究所學歷並爭取到進入職場後應該已經28歲,離最佳生育年齡25-29歲只剩一年時間,還要多生幾個除非多胞胎,否則幾乎不可能,這也就是少子化形成的重要
我們來算算看,台灣女性有多少機會在最佳生育年齡內生育第1胎?大學畢業22歲,以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度,在台灣唸研究所幾乎是基本學歷,所以如果再加研究所2年,碩士畢業24歲,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29歲,表示進入職場開始工作就必須為生育做準備,那必須先解決那些問題?  首先當然是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暑假剛過一半,自主學習準備工作也可以提早開跑囉!本文提供構思主題、蒐集資料、計畫擬定三個步驟,讓你在暑假期間就為下個學期自主學習的做好準備。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你的職業?還是你的興趣? 通常我們會因為某一科分數比較高或某種運動比較會打而認為自己專長在此。要往這方面發展。
Thumbnail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最近在引導孩子選填志願一事上備感困擾,到底是依從興趣,還是依從分數的強項,到底怎樣選才對呢? 姊夫分享"工作應該是你能力的強項,不一定是自己很喜歡的事。自己很喜歡的事是嗜好,不是工作。 只有很少幸運的人的嗜好也是工作。 "我老公她從小愛打電動,長大成了寫game的工程師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暑假剛過一半,自主學習準備工作也可以提早開跑囉!本文提供構思主題、蒐集資料、計畫擬定三個步驟,讓你在暑假期間就為下個學期自主學習的做好準備。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你的職業?還是你的興趣? 通常我們會因為某一科分數比較高或某種運動比較會打而認為自己專長在此。要往這方面發展。
Thumbnail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最近在引導孩子選填志願一事上備感困擾,到底是依從興趣,還是依從分數的強項,到底怎樣選才對呢? 姊夫分享"工作應該是你能力的強項,不一定是自己很喜歡的事。自己很喜歡的事是嗜好,不是工作。 只有很少幸運的人的嗜好也是工作。 "我老公她從小愛打電動,長大成了寫game的工程師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