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離教後的人生:曷不委心任去留? ──《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大要2019B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4.1 心靈的解放

受訪的人一致認為:離教得到的遠超過失去的,往往一談起就眉飛色舞。David從前是耶和華見證人:
我覺得非常無拘無束……非常,非常自由,有啟發。……起碼精神一振……現在我不怕宗教的恐懼和箝制了……
Daphne說的代表了許多離教者的心聲:
我覺得掌握了自己的人生,好解脫呀。我不必再聽信那些東西,我可以為自己想,可以獨立思考,照樣可以做一個好人。我不用為了別人信別的,就論斷他們。我可以用不同的觀點來欣賞別人……

4.2 了生死

離教的人面對死亡,往往處之泰然,甚至覺得一了百了的死亡彰顯了今生今世的意義,叫人生更珍貴、更豐盛,而越發珍惜、熱愛。
2005年,朱克曼舉家搬到丹麥,住了一年,訪問了150人,大都對死亡處之泰然。受訪的美國離教者亦然。如果死了就死了,沒有來生,覺得怎樣?Penny答說:
我想一開始覺得可怕。不過現在不覺得了。我想這一來,生命就更寶貴、更重要了。這叫我想趁在世時為世界多做點事。這是惟一的機會。
Chuck答說:
我覺得這樣才好。我真的覺得死亡是人類的救星。死是好事,這一來,我們現在做的才無比重要,因為你只有一次機會,你知道,說不準什麼時候要走。……我想,死亡根本不是壞事。死是救贖。

4.3 道德在我

許多人都有個刻板的錯誤觀念,以為道德源自宗教,具體的說,源自對神的信仰,不信宗教就沒有道德云云,好像是不證自明的。任何人只要認真想一想(身邊不信的人都是壞蛋嗎?),就知道與事實不符。離教的人在道德上不覺得失落,Henry說:
要是我耍了誰,當下就覺得很糟糕……主要是自己的良心。……我只是不想叫別人受苦。我覺得道德只是人道。感受得到人家的痛苦。……用不着信什麼宗教才明白我們是必須共處的社會靈長類……
朱克曼甚至認為,從宗教到世俗,道德觀反而進步了。許多受訪者也表示,離教後的道德觀更敏銳,更成熟。
從前信的時候,道德彷彿是一張清單:不准喝酒,不准吸毒,不准看黃色書刊,不准婚前性行為等等;要祈禱,要讀經,要上教會等等。離教後的道德,關鍵在於怎樣待人。以偷盜為例:信教的時候認為不道德,因為是神的誡命,犯了怕神懲罰。離教後認為偷盜不道德,是因為傷害了別人,影響大家不能互相信任、關懷。換言之,動機不一樣了。Chuck從前是五旬節派基督徒,說:
要是人家拿槍指着我,叫我去提款機把錢通通提出來給他──我怕他開槍,照做──我不會說自己慷慨。所以呢,我不覺得你服從上帝就可以說自己「良善」。……那些信教的人老是說「不認識神,就不懂得良善。」我聽了就受不了。我覺得剛好相反:要是你怕受永遠的懲罰才要良善,就不可能良善。
朱克曼特別指出,Rita和Nancy離教後的人生比信教時「更有道德」,而且是自在的、自然而然的。信仰並不能制止她們自暴自棄、為非作歹;不信了,反而重新做人。朱克曼問Nancy:既然不信神監察你的所作所為,幹麼要規規矩矩呢? Nancy答說:
我覺得這是人人都應該做的。……你對人好,人對你好,似乎這世界就轉得順一些。不管怎樣,我覺得這樣好一點,就算我死了沒有終極的獎賞,我仍然覺得這樣好一點。

4.4 人生意義

離教初期,有些人很不好過,例如Trent離開基督教的頭一兩年,因為從前:
就好像「我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這裡……我知道自己的目標。」感覺就安穩多了。我真的沒有這種感覺了。不過……現在沒有當初那麼糟……我進步了一點。
Trent受訪時才19歲,日後會進步更多。Scott從前是路德派基督徒,說:
人生的意義在於找到自己的目標。……我想目標是多重的,自己進步,家庭也進步,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世時為人類做點好事。
Eugene二十幾歲起就成了無神論者,受訪時已經七十二歲:
我不曉得人生有沒有意義。……我想人生的目的就是好好的活,要好心,要對人好,想法子做點有用的事。……我不會向天上什麼地方找人生的意義。我們活在此地,在世上,大家就儘量和睦相處,好好過一生,儘量過得快樂吧。
前天主教徒Henry說:
我覺得,人生有意義就因為我們活在這裡,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過得更好,幫助需要的人。……大體上,我相信人生本身就是獎賞。……我擺脫了宗教,這一輩子才有了意義。我發覺人生有趣味了。……不相信來生、「基督再臨」什麼的,我就更專注在此時此地……我不再把這個身體、這個世界當成來生的接待室。這個人生很寶貴。
Daphne從前是福音派基督徒,說:
我想人生的意義不過是人與人的關係。我不用神來愛我,因為我有朋友愛我、有家人愛我,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就是做個最好的人、最好的朋友,在這個世界上跟有血有肉的人相處。
Joanna從天主教徒變成不可知論者,說得言簡意賅,再好不過了:
我覺得,儘量把這個世界變成天堂,就是人生的意義。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離教很少出於單一因素。根據受訪者的自白,有九大理由:1. 家長。2. 教育。3. 不幸。4. 不同的文化、宗教。5. 朋友、同事、情人。6. 政治。7. 性事。8. 撒旦、地獄。9. 宗教人士的惡行。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關懷他人,生命才有活力。
萬物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宇宙不關懷人,但是人可以互關懷。我們真正着緊的是人,我們只有彼此。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道德是湧現的現象──道德基於本能、情感,受理性的形塑,是演化的產物,而演化由歷時而變的環境所塑造。時空變了,生物所重視的東西也變了。文化上的演化往往走在前頭,跟生物上的演化矛盾。
離教很少出於單一因素。根據受訪者的自白,有九大理由:1. 家長。2. 教育。3. 不幸。4. 不同的文化、宗教。5. 朋友、同事、情人。6. 政治。7. 性事。8. 撒旦、地獄。9. 宗教人士的惡行。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關懷他人,生命才有活力。
萬物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宇宙不關懷人,但是人可以互關懷。我們真正着緊的是人,我們只有彼此。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道德是湧現的現象──道德基於本能、情感,受理性的形塑,是演化的產物,而演化由歷時而變的環境所塑造。時空變了,生物所重視的東西也變了。文化上的演化往往走在前頭,跟生物上的演化矛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未曾身處地獄,如何識得天堂。 未竟人事的掙扎: 追尋人生意義 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哲學難題,總似詛咒般纏繞著那些企圖打破常規、追求進步的人。有時看似有意義,有時又似乎毫無意義。 漸漸地,我意識到答案本身並不重要,更應該關注的是想追求答案的自己。 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導致我開始思考人生有沒有意義?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未曾身處地獄,如何識得天堂。 未竟人事的掙扎: 追尋人生意義 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哲學難題,總似詛咒般纏繞著那些企圖打破常規、追求進步的人。有時看似有意義,有時又似乎毫無意義。 漸漸地,我意識到答案本身並不重要,更應該關注的是想追求答案的自己。 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導致我開始思考人生有沒有意義?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