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宗教社會學──《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讀書記 2019B1

更新於 2020/03/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一個和下一個系列分別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Phil Zuckerman)兩本宗教社會學著作:《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Faith No More: Why People Reject Religion(2012))、《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Living the Secular Life: New Answers To Old Questions(2014))。
朱克曼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深入的個案訪談,配合種種社會統計、調查,互為表裡,以宏觀的眼光發掘出微觀的典型意義,以微觀的細節來充實宏觀的空泛大勢。

1.1 個案研究

信徒,甚至一般人,常常以為沒有信仰的人、無神論者等等,沒有道德、沒有人生目的、虛無主義、只求享樂、怕死,諸如此類。有些信徒自認「分別為聖」,他者當然是異類;有些信徒又死守道德的鴕鳥政策;刻板印象越發頑固。然而,少部分信徒心裡是鬆動的(就像有些受訪者從前一樣),一般沒有信仰的人更有可能改觀。而朱克曼有幾部著作,正是絕好的改觀催化劑。兩書的特別意義,在於個案研究讓我們認識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近年來,常有敘利亞內戰的新聞。小艾藍死在沙灘上的照片,叫人看了動容;但是難民超過500萬,就是消息一則,聽了就忘,很少人放在心上。越大的災難,大家越麻木。差別在於,小艾藍有名有姓,大家看到他從前的照片、現在的慘況,也許還有人看着電視,跟着他父親同聲一哭。小艾藍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因為認識了他,而為他難過。
同樣,不信或離教的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一個個認識了,多少會改觀。《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引述了大量訪談,讓離教者親口告訴我們,他們怎樣成長,怎樣掙扎,怎樣抉擇。朱克曼為了保護個案的隱私,書裡有些名字是假的。下文提到個案的名字,一律沿用原文,不翻譯。

1.2 女人少幾顆牙齒?

西方社會裡,大多數人不喜歡、也不信任不信宗教的人。一般人常常有牢不可破的觀念,認為不信宗教的人生沒有意義,沒有道德。「没有上帝,没有身後生命,人怎麼辦?照此說來,現在是無所不可的了?什麼都可以幹了?」(Dostoevsky(1880: Book 10, ch. 4))劉易斯(C. S. Lewis )認為,沒有耶穌的生命,「只有憎恨、寂寞、失望、憤怒、敗壞、腐朽。」不信上帝,不順服耶穌,就不可能良善、道德。他沒有提出任何資料佐證。這是:
一個有錢的英國人,茶餘飯後,思索人類靈魂的隨想而已。如果劉易斯實際了解過那些有血有肉的不信者,也許坐下來,聊一聊,大概就得重新斟酌了。
按:上一句批評得好,下一句就可以商榷。劉易斯身邊沒有不信的親友嗎?他只坐基督徒開的公車嗎?他只光顧全基督徒經營的餐廳嗎?不然他不怕廚師下毒、服務生偷竊嗎?劉易斯跟大部分人一樣,身邊有一大堆不信宗教卻循規蹈矩或品德高尚的人,無奈「他們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信徒總以為道德是有專利的,只有耶和華牌、阿拉牌等等。這是個愚蠢而奇怪的錯誤。說愚蠢,因為與事實不符,而事實就明明擺在你身邊。亞里士多德認為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羅素挖苦他,都不叫太太張開嘴巴數一數;「因為他以為自己知道」(Russell(1950: 100))。劉易斯也以為自己知道。說奇怪,因為從日常生活看來,信徒跟大多數人一樣,並不理會對方是不是信徒。我希望大家言行一致,凡是聲稱「不信耶穌就沒有道德」的基督徒,請不要坐公車(或打聽清楚哪一路哪個班次可坐),也不要隨便進餐廳。事實勝於雄辯。大家要避免羅素教我們避免的「愚蠢錯誤」,就請放寬心,看看不信教的是不是虛無主義的化身、失德敗行的壞蛋、頭上長角的洪水猛獸吧。
朱克曼的著作有幾個目的:
一、相對那些「破」宗教的無神論、哲學著作,朱克曼以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
二、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
三、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引用文獻

Russell, Bertrand. 1950. Unpopular Essays. Routledge, 200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關懷他人,生命才有活力。
萬物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宇宙不關懷人,但是人可以互關懷。我們真正着緊的是人,我們只有彼此。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道德是湧現的現象──道德基於本能、情感,受理性的形塑,是演化的產物,而演化由歷時而變的環境所塑造。時空變了,生物所重視的東西也變了。文化上的演化往往走在前頭,跟生物上的演化矛盾。
心智活動基於生理上的神經系統,並不妨礙我們有意識地斟酌,理性地思考。自由意志是個程度問題。生物的演化讓人類有追求目的、意義的行為,也有道德;文化的演化讓目的、意義更遠大,讓道德更崇高。複雜的生物有複雜的本能,情感驅動種種動機,賦予不同事物、行為不同的價值、重要性,引導生物做「該」做的事。
生物,不論有沒有意識,都有演化而來的求生機制和本能──關心自己的生存。而高等的社會動物的演化更進一步──關心彼此。探討目的、道德的自然基礎,等於探討非物質的現象(價值)怎樣由物質自然地湧現。宇宙既不關心萬物,我們有什麼現實的根據來期望人類互相關心呢?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關懷他人,生命才有活力。
萬物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宇宙不關懷人,但是人可以互關懷。我們真正着緊的是人,我們只有彼此。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道德是湧現的現象──道德基於本能、情感,受理性的形塑,是演化的產物,而演化由歷時而變的環境所塑造。時空變了,生物所重視的東西也變了。文化上的演化往往走在前頭,跟生物上的演化矛盾。
心智活動基於生理上的神經系統,並不妨礙我們有意識地斟酌,理性地思考。自由意志是個程度問題。生物的演化讓人類有追求目的、意義的行為,也有道德;文化的演化讓目的、意義更遠大,讓道德更崇高。複雜的生物有複雜的本能,情感驅動種種動機,賦予不同事物、行為不同的價值、重要性,引導生物做「該」做的事。
生物,不論有沒有意識,都有演化而來的求生機制和本能──關心自己的生存。而高等的社會動物的演化更進一步──關心彼此。探討目的、道德的自然基礎,等於探討非物質的現象(價值)怎樣由物質自然地湧現。宇宙既不關心萬物,我們有什麼現實的根據來期望人類互相關心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從無神論者角度,對於宗教信仰和特異功能的看法,表示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提到沒遇過任何見過鬼神的人。也討論了對特異功能的看法,主張科學檢驗後,方能承認具有特異功能。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我本想要他別再追根究柢,告訴他這一點其實不怎麼重要,但他打斷我,站直了身子問我信不信上帝。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憤慨地坐回椅子上,對我說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相信上帝的存在,即使是那些背棄祂的人。這是他的信念,如果有天他對此產生了疑慮,那他的人生將失去意義。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安樂死為什麼無法流行,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宗教" 不管是多偉大的人,99%都有宗教信仰信仰 沒有任何公式可言,但卻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活上的基礎跟精神來源 如果沒有神佛、沒有上帝、沒有妖魔鬼怪的玄學,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因為沒有期望、沒有希望,也不怕死後的懲罰,只要無聊過完一生,然後怕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從無神論者角度,對於宗教信仰和特異功能的看法,表示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提到沒遇過任何見過鬼神的人。也討論了對特異功能的看法,主張科學檢驗後,方能承認具有特異功能。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我本想要他別再追根究柢,告訴他這一點其實不怎麼重要,但他打斷我,站直了身子問我信不信上帝。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憤慨地坐回椅子上,對我說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相信上帝的存在,即使是那些背棄祂的人。這是他的信念,如果有天他對此產生了疑慮,那他的人生將失去意義。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安樂死為什麼無法流行,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宗教" 不管是多偉大的人,99%都有宗教信仰信仰 沒有任何公式可言,但卻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活上的基礎跟精神來源 如果沒有神佛、沒有上帝、沒有妖魔鬼怪的玄學,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因為沒有期望、沒有希望,也不怕死後的懲罰,只要無聊過完一生,然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