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看現代父母的難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多年親近客戶的服務裡,有機會了解客戶的家庭,也因此讓我不斷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教養孩子」到底有沒有標準答案?

阿瑩與老張夫妻,在市場賣家用五金維生,書讀的不多,但因為待人誠懇,所以客人源源不絕。夫妻倆向來勤快,天未亮就出門擺攤,傍晚時分才結束一天的工作,二十年來日復一日。他們有一雙兒女,從小學開始,起床後家裡便只有兄妹兩人,但凡一般父母會為小孩做的:叫起床、準備制服、早餐、學校接送這些日常,都是兄妹兩人自己打理完成;學校的親師會,畢業典禮也從沒父母參加,求學過程少有大人的陪伴。也許是老天爺體恤阿瑩夫妻勤懇辛苦,兩個孩子總是特別懂事貼心,家事會幫忙分著做,求學過程雖然成績一般,但出社會後很知道上進,哥哥在大陸台商企業擔任高階主管,妹妹也進了公務體系成為公務員。夫妻倆一直以這雙兒女為榮,對養兒育女之事感到欣慰。

而我的另一位客戶,就沒這麼幸運了。

惠玲出身醫學背景,老公則在知名藥廠擔任副總,由於兩人的高學歷,因此特別重視孩子教育。婚後惠玲便辭職,當起全職家庭主婦,一心照顧家庭與栽培獨子。孩子兩歲起,惠玲就帶孩子出入各大全腦開發課程教室,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養分,盼望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點。為了哄孩子上課,除了每日當書僮陪著,伺候小公子吃、穿,更是食物送到嘴邊,冬天加衣,夏天擦汗,無微不至的照顧;不時還得提供各式娛樂討孩子開心,以求孩子乖乖上課。但諷刺的是,這個孩子不如他們期望的優秀,長大後更是沉默不語,與父母說不上話,工作一個換過一個,人生沒有目標方向。唯一讓惠玲萬幸的是,這孩子知禮守法,沒出過什麼大麻煩,但實在談不上欣慰……

我自己也為人父母,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吃過不少苦頭,對於這個議題也很有感觸。就像是最近的熱門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無差別殺人犯的母親--林秀麗,是一位誠誠懇懇,與先生開麵店做小生意維生的中年婦人,生養兩個孩子,每天從早到晚的忙碌,常常不能照顧到孩子的作息,日子雖辛苦,倒也過得有滋有味,一碗一碗的煮著他們夫妻與孩子的未來。

但突如其來的事件,一家人瞬間從人間墜落地獄,突然間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林秀麗幾輩子都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生養的兒子,只是去看了場電影,卻成了無差別殺人犯,造成許多無辜生命的傷亡,更引起社會恐慌!各界的責備紛至沓來,說是她的家庭教育失敗,不關心孩子的行為發展,才導致釀下大禍。林秀麗的一句心痛對白:「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會花二十年時間,養大一個殺人犯!」道盡天下父母的無奈及無助!

事實上,一個孩子的人格養成,除了家庭,還有學校教育、同儕、社會環境等等,許多複雜的面向所構成。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只要有其中一項條件改變,就可能全面影響孩子的發展。很多時候,親子相處與孩子的發展,並非絕對,不是有好的家庭環境,就理所當然可以成功教養出優秀的孩子。

因此,「教養」這件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沒有任何專家能保證怎麼教、怎麼養小孩,就能讓孩子有美好的未來。只能說,在現代多元的社會裡,當父母真的不容易!

也許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如果孩子仍然行為偏差而誤入歧途,作為父母的角色,可以反省、可以彌補,卻毋須太過自責;處在身旁的他者,用支持代替批判,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用寬容來疼惜一顆已經盡力的為人父母心,因為他們有權利過好自己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真地,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跟敎養、父母陪伴,沒有必然關係,我認為最重要還是取決於小孩的個性。我是個很放手的母親,孩子課業上碰到問題,我總認為她該自己先思考摸索,自己花時間摸清了、搞懂了,才是你真正的東西;可她偏要擺出一付她已花費無數心力了。都說要以身作則,我對購物美容等毫無興趣,她完全不一樣。所以啊,㳟禧那些養出拿到所有ivy league名校offers 的母親,不是我養不出來,如果她願意花心思,她辧得到。如果她不願意花心思,為人父母的,又能如何?
蔡秀卿-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1/03
能說出這些的, 都證明妳已是一位用心的母親; 只是我們常常只能提醒自己要轉換成"欣賞"的角度來看待,在不出大包的前提下,先深呼吸吧!給自己,也給孩子空間, 先放下心, 才能看到孩子更深層的真實內在想法是什麼~
avatar-img
蔡秀卿的沙龍
12會員
17內容數
蔡秀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31
這兩天同事們彼此間熱議,接到好幾位保戶來詢問,某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好不好、可不可以買;問著問著,同事們自己也好奇起來,紛紛在確認了內容、保費之後,也被勾起很大的興趣;接著看到有人轉貼一位同業朋友的臉書哀嚎說:「真的不收了,不是不想服務,是助理請假,已經忙到快掛了…」!這搭著防疫熱度的保單突然間舖天蓋
2021/01/31
這兩天同事們彼此間熱議,接到好幾位保戶來詢問,某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好不好、可不可以買;問著問著,同事們自己也好奇起來,紛紛在確認了內容、保費之後,也被勾起很大的興趣;接著看到有人轉貼一位同業朋友的臉書哀嚎說:「真的不收了,不是不想服務,是助理請假,已經忙到快掛了…」!這搭著防疫熱度的保單突然間舖天蓋
2020/06/04
獨坐在超商室外的客席區吞雲吐霧的阿偉,眼神空洞的望向車水馬龍的街景,看來心事重重,對照大約兩年前見面時,他開心的分享要結婚的喜訊,積極討論怎麼調整開銷,並給妻子一個安心的保障,那時的神采飛揚與眼前滿臉的愁容相比,判若兩人。又是一個留不住的故事,美好的開始,常常是不怎麼美好的結束。 阿偉是透過婚配業者
2020/06/04
獨坐在超商室外的客席區吞雲吐霧的阿偉,眼神空洞的望向車水馬龍的街景,看來心事重重,對照大約兩年前見面時,他開心的分享要結婚的喜訊,積極討論怎麼調整開銷,並給妻子一個安心的保障,那時的神采飛揚與眼前滿臉的愁容相比,判若兩人。又是一個留不住的故事,美好的開始,常常是不怎麼美好的結束。 阿偉是透過婚配業者
2020/04/08
今年以來新冠狀病毒的疫情影響之下,全球股市都遭到巨大衝擊,美股自三萬點高空墜落,台股也應聲下跌,各國股市平均跌幅達20%~30%,對投資人的震撼不亞於2008金融海嘯,美股在近期短短六個交易日內甚至觸發三次鎔斷,所有投資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波驚濤駭浪的投資歷史。 此時此刻,如果是按照先前零基礎理財當中的
2020/04/08
今年以來新冠狀病毒的疫情影響之下,全球股市都遭到巨大衝擊,美股自三萬點高空墜落,台股也應聲下跌,各國股市平均跌幅達20%~30%,對投資人的震撼不亞於2008金融海嘯,美股在近期短短六個交易日內甚至觸發三次鎔斷,所有投資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波驚濤駭浪的投資歷史。 此時此刻,如果是按照先前零基礎理財當中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些年來,我看到一些爸媽一直在剝削(某個)兒女,有親生的兒子、親生的女兒,收養的兒子、收養的女兒,女婿、媳婦等,各種情形真是XXXX(請任意埴入四個字的成語)。 我看到這些父母有幾個共同點: 一、如果是從小撫養長大的,就沒給孩子足夠的愛,或是忽略他/她, 通常對某一個兒女這樣,對其他的比較好,有明顯
Thumbnail
這些年來,我看到一些爸媽一直在剝削(某個)兒女,有親生的兒子、親生的女兒,收養的兒子、收養的女兒,女婿、媳婦等,各種情形真是XXXX(請任意埴入四個字的成語)。 我看到這些父母有幾個共同點: 一、如果是從小撫養長大的,就沒給孩子足夠的愛,或是忽略他/她, 通常對某一個兒女這樣,對其他的比較好,有明顯
Thumbnail
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我自認是個認真的母親,孩子出生後,初為人母,面對孩子身體、人際關係等種種的問題,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翻遍網路文章以及書局書架上滿滿親子教養的書籍,每一本都認真閱讀,買回家試著實際操作運用。名符其實的孩子照書養。 父母真難當! 儀婷老師用許多生活的事件,舉例說明如何運用薩提爾模式在親子教養上。
Thumbnail
我自認是個認真的母親,孩子出生後,初為人母,面對孩子身體、人際關係等種種的問題,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翻遍網路文章以及書局書架上滿滿親子教養的書籍,每一本都認真閱讀,買回家試著實際操作運用。名符其實的孩子照書養。 父母真難當! 儀婷老師用許多生活的事件,舉例說明如何運用薩提爾模式在親子教養上。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資源,或確切一點說是父母的金錢和時間,也許只能給予育兒路上開端的一點優勢,往後的路其實是靠父母們的智慧各自走下去。管治很易教育很難,父母其實在角色演繹上有絕對的主動權:要當家中的警察終日打罵嚴懲?還是當家中的老師循循善誘孩子?也許不同背景的父母會有更多可塑性,更多的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家庭中穿梭。
Thumbnail
資源,或確切一點說是父母的金錢和時間,也許只能給予育兒路上開端的一點優勢,往後的路其實是靠父母們的智慧各自走下去。管治很易教育很難,父母其實在角色演繹上有絕對的主動權:要當家中的警察終日打罵嚴懲?還是當家中的老師循循善誘孩子?也許不同背景的父母會有更多可塑性,更多的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家庭中穿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