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好多的不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有好多不懂,不明白為何小孩洗臉可以只洗眼睛忘記洗全臉,為何刷牙完會忘記漱口,為何水果放在便當袋裡會沒看到,為何帶了整學期的午餐還搞不清楚自己午餐吃了什麼。不懂為何年初就在那邊跳腳為何聖誕節還不到,不懂為何可以為了理髮師的一塊餅乾願意剪掉留了兩年的長髮。不明白已經有兩個小孩可以互相陪伴,卻老是要纏著爸媽,瓜分彼此的愛。
我有好多不懂,不明白為何老公不能拿自己著裝的厚薄標準替小孩穿衣,不明白為何當了爸爸的人每天平均打4-6小時的電動,還會半夜睡一半偷再溜去打個兩局,讓老婆半夜睡不安穩起來抓電動姦。不懂為何爸爸可以只睡5小時說很飽,只要一顧小孩就馬上躺在地上睡著。現在更不懂為何我想要找人講話時他就想逃,不懂為何他對我想要表達的一點興趣也沒有。
我有好多不懂,不懂如何在社交場合靜靜的等待別人先開口,不懂如何不說我想我覺得,就算懂得別人的心情,卻不懂自己該說什麼來安慰。不明白約好友出來吃飯會被說不尊重她的忙碌,不懂自己如何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不明白為何跟小孩相處會胸口窒悶喘不過氣來,不懂為何小孩靠近我我就會全身緊繃想把他們都甩開。不懂自己為何不願意陪小孩玩,只要一聽到他們討陪玩就無比痛苦。甚至,不懂自己為何不能享受小孩的哈哈大笑。
37歲過一半,四捨五入是邁入40的年紀,這些年來,我明顯的感受到自己大量的粉碎過去套在身上的假設和標準。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承認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說不定我不適合當母親,說不定我也不適合婚姻,不適合我正在走的這條路。
我已不在乎別人說我鑽牛角尖,因為我已接受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我要好好的,用力的過度分析,才能將之拋諸腦後,睡一覺醒來才能忘記。
我正在學習不靠別人給自己快樂,只有我可以讓自己快樂。或許我可以自己去看電影,自己去看戲,不勉強任何人,但誰也別勉強我。
avatar-img
8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mily K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講啊,今天純粹是murmur,因為心情不太好啊。 首先,一個認識多年,我還挺喜歡的友人,今天跟我說,她覺得我給人高人一等的感覺。會這樣認為,當然是因為我們這幾次午餐的對話給她的感受,細節是什麼恕我不細述了。 見到她給我的簡訊,我第一反應是反彈,哪是,我哪是這樣的人?由於這是個我喜愛的友人,所以我馬
慶祝北美父親節,吃了大餐以後,大B的肚子似乎開始作怪。但典型男人如他一開始並不大驚小怪,直到星期二晚上,他才淡淡的請我隔天早上替他約家醫,只說【也該是做檢查的時候了。】 去睡沒多久,我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爬起來看到大B在開衣櫃拿外套,我喊了他,發現他一臉蒼白的抱著肚子說腹痛難忍,要去急診了。要我開車
如果說照顧孩子我花最多精力的地方是什麼,我想應該是禮貌,和他們的心理。 說來慚愧,我並不非常有同理心,應該說是生氣頻率很高的媽媽,時常一二三理智線就斷,自尊心又強大又自卑,當我的小孩是很辛苦的。但伴隨生氣之後是沮喪,是反省,這樣日復一日的陷入惡循環不可拔,導致自己和親愛的家人都痛苦。
最近暗自立下一個目標,每天至少要逗大B笑一次。 晚上睡著前我們照例都會抱著互相按摩,這麼多年來我們身體的形狀再熟悉不過,知道側躺時,頭放枕頭,脖子的弧度與大B手臂剛好是兩片拼圖的契合度,手指沿著他的眉骨跳舞,他讓我枕著的手臂彎起來,剛好可以摟著我,並且手指輕抓我的頭皮按摩,這是我們的睡前儀式。
來到小孩7歲與5歲這關卡,才發現自己已當母親這麼多年。用母親來稱呼自己依然不習慣,尤其每年到這日,吵吵鬧鬧大費周章的家族聚會上,我這個資歷最淺的母親沒有說話的餘地,最好如往常一般平淡過一天最好。 童年在台灣度過,記得母親節時我會特別想做些什麼,例如早一點起來為媽媽買早餐,這類的。但不曉得是否媽媽也反
先講啊,今天純粹是murmur,因為心情不太好啊。 首先,一個認識多年,我還挺喜歡的友人,今天跟我說,她覺得我給人高人一等的感覺。會這樣認為,當然是因為我們這幾次午餐的對話給她的感受,細節是什麼恕我不細述了。 見到她給我的簡訊,我第一反應是反彈,哪是,我哪是這樣的人?由於這是個我喜愛的友人,所以我馬
慶祝北美父親節,吃了大餐以後,大B的肚子似乎開始作怪。但典型男人如他一開始並不大驚小怪,直到星期二晚上,他才淡淡的請我隔天早上替他約家醫,只說【也該是做檢查的時候了。】 去睡沒多久,我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爬起來看到大B在開衣櫃拿外套,我喊了他,發現他一臉蒼白的抱著肚子說腹痛難忍,要去急診了。要我開車
如果說照顧孩子我花最多精力的地方是什麼,我想應該是禮貌,和他們的心理。 說來慚愧,我並不非常有同理心,應該說是生氣頻率很高的媽媽,時常一二三理智線就斷,自尊心又強大又自卑,當我的小孩是很辛苦的。但伴隨生氣之後是沮喪,是反省,這樣日復一日的陷入惡循環不可拔,導致自己和親愛的家人都痛苦。
最近暗自立下一個目標,每天至少要逗大B笑一次。 晚上睡著前我們照例都會抱著互相按摩,這麼多年來我們身體的形狀再熟悉不過,知道側躺時,頭放枕頭,脖子的弧度與大B手臂剛好是兩片拼圖的契合度,手指沿著他的眉骨跳舞,他讓我枕著的手臂彎起來,剛好可以摟著我,並且手指輕抓我的頭皮按摩,這是我們的睡前儀式。
來到小孩7歲與5歲這關卡,才發現自己已當母親這麼多年。用母親來稱呼自己依然不習慣,尤其每年到這日,吵吵鬧鬧大費周章的家族聚會上,我這個資歷最淺的母親沒有說話的餘地,最好如往常一般平淡過一天最好。 童年在台灣度過,記得母親節時我會特別想做些什麼,例如早一點起來為媽媽買早餐,這類的。但不曉得是否媽媽也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只有不懂事的兒子,沒有孝不孝順的媳婦。 這是我最近在FB看到一直反覆的一句話。 兒子們呢,總以為把媳婦娶進門,就什麼事...都是媳婦的事。 而兒子都以上班為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上班很忙,很累,很辛苦... 難道..就只是先生在上班嗎? 常在路上聽到婆媽們最常說的一句話,這是我公公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晚上獨自帶著孩子出去吃飯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照舊嘰哩呱啦分享一天兒童節參與的活動,感覺他真的很快樂。 我後來問他昨天晚上在浴室刷牙時發生了什麼。他敘述的內容與我隱約聽見的對話無異。我問他會害怕嗎?他說會。我問他怕什麼呢?他說爸爸很生氣幫他刷牙讓他很痛。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明明帶著一些渴望想著要幹嘛幹嘛,但身體就懶在那邊只想放空,像個賴在地上不想收拾玩具的小孩,但這幾次就漸漸也不責備了,就是無奈地把那些渴望醞釀清單給延後進行,超像新手爸媽的修煉。發現自己總在想著可以/應該要如何如何,可也無形中讓本來的那個我(本質/小孩),增添慌亂和無法選擇的狀況,我的腦袋真的好強勢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只有不懂事的兒子,沒有孝不孝順的媳婦。 這是我最近在FB看到一直反覆的一句話。 兒子們呢,總以為把媳婦娶進門,就什麼事...都是媳婦的事。 而兒子都以上班為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上班很忙,很累,很辛苦... 難道..就只是先生在上班嗎? 常在路上聽到婆媽們最常說的一句話,這是我公公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晚上獨自帶著孩子出去吃飯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照舊嘰哩呱啦分享一天兒童節參與的活動,感覺他真的很快樂。 我後來問他昨天晚上在浴室刷牙時發生了什麼。他敘述的內容與我隱約聽見的對話無異。我問他會害怕嗎?他說會。我問他怕什麼呢?他說爸爸很生氣幫他刷牙讓他很痛。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明明帶著一些渴望想著要幹嘛幹嘛,但身體就懶在那邊只想放空,像個賴在地上不想收拾玩具的小孩,但這幾次就漸漸也不責備了,就是無奈地把那些渴望醞釀清單給延後進行,超像新手爸媽的修煉。發現自己總在想著可以/應該要如何如何,可也無形中讓本來的那個我(本質/小孩),增添慌亂和無法選擇的狀況,我的腦袋真的好強勢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