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跟自己的父母合不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跟自己的父母合不來,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我許久,不經意地觀察身邊的親友,發現他們多半能跟自己的雙親侃侃而談,而那種經驗恰好是我已經很久沒有感受過的,仔細想想,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無話可談了。

隨著年齡增長,也終於慢慢拼湊出為什麼關係會發展至此的原因。

我的父母,他們是:

1.人生太過順遂,不知道養育小孩需要消耗多大的心力以及做出多大的犧牲,對於他們來說,生小孩只是因為大家都在做,所以他們也跟著做的事

2.對於小孩的想像非常狹隘,認定每個小孩都一定是又跑又叫活潑外向,一定喜歡出外遊玩,無法理解自己的小孩更喜歡獨處跟安靜的環境

3.沒完全接受自己是父母的角色,把小孩視為需要處理的麻煩,不耐煩,情緒性的發言時常聽到

4.把自己小時候半途而廢的夢想強加在小孩身上(多半是某種才藝)

5.很喜歡對外宣稱自己是開明的父母,但骨子裡其實一點都不想聆聽小孩的意見

6.生活沒有目標也不懂得培養興趣,下班時間就是坐在電視或電腦前消耗時間,但又不准小孩做同樣的事?

7.對於課業成績有非常錯誤的聯想,把考試拿高分當成是人生一路順遂的通行證

8.永遠都會拿別人家的小孩來比較

9.「興趣不能當飯吃」掛嘴邊,選擇性忽略社會上很多人都把興趣變成職業,要不然就會說「那是人家優秀才有辦法,你不行」來打擊自己的小孩

目前只想到這些。

印像中小學4年級之後就不再跟他們聊過天,對話頂多只有一問一答的模式,持續至今。

如今在外地工作也鮮少打電話回家,父母則是一個月來電一次,或許是明白這樣的頻率對彼此都好吧!

原本雙方的關係在大學時期有逐漸變好的趨勢,但是一出社會搬回家住之後他們還是原形畢露了。

退伍之後找的幾份工作都做不久,可能是剛脫離學生身份,瞬間不知該何去何從,總之最短的工作有當天就辭職不幹的,也有做了兩三個月後老闆發不出薪水的。

就這麼過了一段每天投履歷,上人力網站尋找工作的日子。

到後期索性就不出去工作了,總覺得這個世界似乎真的沒有我可以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對於每份工作都待不久的自己感到自卑吧!

失業的人總是特別敏感,尤其是老家那些親戚,看似關心但其實就只是想要碎嘴的問候「都退伍這麼久怎麼不出去工作?」、「那個誰誰誰工廠有缺人要不要幫你介紹?」,時間一久搞得我也很不想見到他們,偏偏又都是住在附近,無處可逃。

或許在父母眼裡我就是個草莓吧!

即使那段沒有工作的時期,也不曾跟父母拿過錢,都是靠著當兵時存下來的薪俸過生活。

就在某天,拒絕了某位親戚推薦的我根本不想要的工作之後,母親憤怒地衝到房間數落我一番,內容不外乎是:別人給你工作你還不知感恩,你以為什麼都不會的你能找到什麼好工作之類的,到現在想起來仍然覺得很惡毒的話。

那一瞬間,從小到大被父母冷嘲熱諷、言語貶低的回憶又湧出來了,哈,原來以為關係有因為距離稍微變好終究只是自己的錯覺,或許從一開始就不該奢望從他們身上得到一點點的鼓勵。

從那之後我與父母的關係就漸行漸遠了,算是徹底看輕彼此緣薄吧!

其實前前後後算起來也不過失業了4個月,但在他們眼裡我彷彿變成一個一輩子啃老的尼特一樣;被關係最緊密的人用最輕蔑的眼神跟態度來對待你,我想這輩子不管怎樣都忘不了吧!

後來便北漂到大城市工作,做的是當初在大學所學的專業,也是興趣,算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雖然一開始薪水低工時長,但也漸漸做出心得,收入也翻倍了,但是我跟父母的關係就這麼維持在這不冷也不熱、刻意維持的距離裡,至少心裡會比較舒坦。

跟那些會喝酒家暴虐待小孩的父母比起來我算是在還不錯的環境下長大了,但是越長大就越發現那些精神上的虐待跟語言暴力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肉體上的折磨。

所以若是正在看文章的人有打算生小孩、或是已經為人父母,請記住一件事,千萬不要認為每個小孩都會對童年發生過的事轉眼即忘,一定就是有人會記得,而且是記一輩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emnBlackr的沙龍
3會員
15內容數
LemnBlack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29
在文章開始前先用三句話描述艾爾登法環: 1. 這是一個沒有太多提示與指引的遊戲,一種非線性而且模糊的遊戲體驗。 2. 如果擔心難度過高,請適時服用修改器。 3. 僅憑絕妙的場景設計就該入手的傑作。 最後來分享一些遊戲內的截圖!
Thumbnail
2022/05/29
在文章開始前先用三句話描述艾爾登法環: 1. 這是一個沒有太多提示與指引的遊戲,一種非線性而且模糊的遊戲體驗。 2. 如果擔心難度過高,請適時服用修改器。 3. 僅憑絕妙的場景設計就該入手的傑作。 最後來分享一些遊戲內的截圖!
Thumbnail
2022/04/10
這是一篇簡短記錄自己從2019年開始投資股票的心得,以及為何選擇了指數投資做為自己的投資理念,碰巧碰上了烏俄戰爭,全球股市拋開過去兩年的漲勢開始直線下降,心想也正是時候來驗證一下自己對於指數投資的信仰夠不夠堅定。
Thumbnail
2022/04/10
這是一篇簡短記錄自己從2019年開始投資股票的心得,以及為何選擇了指數投資做為自己的投資理念,碰巧碰上了烏俄戰爭,全球股市拋開過去兩年的漲勢開始直線下降,心想也正是時候來驗證一下自己對於指數投資的信仰夠不夠堅定。
Thumbnail
2022/02/27
憤怒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任何好處,但是在面對衝突、談判時卻異常有利,科學家與社會學家研究過,在談判中如果能夠將情緒應用得當,那麼通常會得到比較好的協商結果,當然前提是不能讓憤怒的情緒失控,進而錯過雙方都能夠獲得利益的局面。
Thumbnail
2022/02/27
憤怒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任何好處,但是在面對衝突、談判時卻異常有利,科學家與社會學家研究過,在談判中如果能夠將情緒應用得當,那麼通常會得到比較好的協商結果,當然前提是不能讓憤怒的情緒失控,進而錯過雙方都能夠獲得利益的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