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誰先愛的,誰先愛上他的

2019/07/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對話溫暖細膩,流暢中仍貼近生活。作為導演徐譽庭的粉絲,已是非常滿足。
談戀愛,是談愛,也是談話
作為一個心理系鬼混了十年的人類,還是覺得跟人談話很困難又很疲累,這話說起來荒謬,不過事實就是如此。人,既複雜又迷人。
電影【誰先愛上他的】
如同超級長壽影集「實習醫生」裡的May對他的精神科醫師說:「我每個禮拜花時間花錢跟你晤談,結果你的家庭關係比我還糟糕?」
精神科醫師:「我糟糕,所以我知道哪裡痛啊!」
糟糕,所以知道哪裡最痛,因為痛所以深知惟有試著溝通、了解,事情才可能改變。而溝通總是困難,總是多一分好戰,少一分膽怯。面對我們心中隱晦不明的深櫃議題,怎麼開口說,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如此,每個人都是在後悔與手軟腳軟中學習,生活能做的就是這樣,諮商室裡也是如此。

在創傷與議題面前,沒有人是真正的惡人
要用壞人框住人很容易,但是在創傷與議題面前,沒有人是真正的惡人。我們都很渴望用「壞人」這樣的框架來理解世界,因為我們需要這個世界有解答:不要當壞人就沒事了、不要遇到壞人就沒事了、沒有壞人就沒事了。但我們真的都是好人嗎?壞人沒有一點好嗎?
承認吧!這個世界根本沒有這麼多壞人,只有自私利己的人、不願思考的人、渴望安逸舒服的人、優先考慮利益的人。而我們必定會在某些時候展現這些,我們都是某個人的壞人。
讓彼此了解內心的不足與不安,希望這些理解能逐漸有份量,足以讓我們放下自己的執念,所以溝通才如此珍貴。阿傑從來都沒有放棄跟這個世界溝通,從來沒有放棄辛苦但是愛著。
與其說「誰先愛上他的是」同志議題電影,不如說它想談的,是人。

談情,又痛又苦又迷人。
說愛,需要更多溝通與理解。
而生活,本來就充滿課題。

教室外的心理學

性傾向
無論我們對於不同的性傾向有任何想法感受,喜歡或是厭惡、接受或是反對,同志、性傾向並不是疾病!
20世紀上半時期,同性戀被視為異常並放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爾後經過研究反覆驗證同性戀的心理健康與適應力並無本質上的障礙,同性戀並非疾病或異常。因此在1973年,將同性戀從DSM手冊中移除。而世界衛生組織也於1990年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ICD)中刪除(*1)。
醫學研究已證實同性戀並非異常,只是人類各種自然的性傾向當中的一種。而任何試圖扭轉性傾向的療程都屬於違法(*2)。
性傾向已從精神疾病中除名,隨著醫學的演進,我們的刻板印象及污名也一併除名了嗎?
台灣於今年立法通過同性婚姻,成為亞洲第一。但這些變化意味我們對於同志抱持平等一致的想法嗎?國家在法律的態度上變得更加寬容,而實質上,我們的社會對於LGBT族群也同樣更加理解接納了嗎(*3)?
當我們的情感反應與法律、醫學態度不一致時,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以歧視來表達價值觀上的挫折,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之一。
*2:衛福部已於2018年以函釋方式,確定「任何宣稱可以扭轉性傾向的治療都是不被科學或是醫學所認可的治療方式,提供性傾向扭轉治療,最重會面臨三年以下刑期。」
*3:相關討論
心理學X諮商人XPsychoStudio
心理學X諮商人XPsychoStudio
心理系與諮商沃土養出來的孩子,在厭世生活中邀請大家在心理學裡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享受。 鬥陣俱樂部說:我們的世界大戰在心裡,我們最大的恐慌來自自己的生活。我們,一起,好好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