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好故事不能只在「說」故事(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在〈好故事不能只在「說」故事(一)〉裡探討「呈現」(show)故事勝於「說」(tell)故事,最關鍵的地方是作者不能讓讀者彷彿停留在聽童話故事(fairy tales)般:「在很久很久以前」(Once upon a time),然後由說故事的人把所有人物介紹一遍,接著情節的起承轉合,到最後以「從此他們就快樂幸福地生活下去了」就覺得滿足。讀者渴望的是進入故事之中,親臨其境,跟角色一起經歷各種危險和困難。誠然,以文字呈現故事跟電影電視的方式迥異,由人物的特徵、表情、聲線、動作,到場景的展示等都只能用文字這媒介來「呈現」,作者不能不仔細推敲怎樣建立故事的結構和舖排情節。
在建構故事世界之前,作者需要思考幾個問題:一、我對想建構的故事世界有多少認識呢?二、如果我就是活在故事世界的其中一個角色,將會如何觀察和感受那個世界?三、我怎樣從現實中增加對那個虛構世界中一切事物的認知?
第一個問題是建構故事世界的基礎,儘管故事的舞台可以是子虛烏有,但絕不是架空現實的時空,如果本身對那個世界的認識不多,是很難把它建構出來的。這在塑造人物方面尤其重要。假若你要寫一個面對追捕的劫匪,當然不用以身犯險,但他面對追捕時,是抱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如果你連逃避危險的經歷都沒有,是很難把被追捕的劫匪的複雜心情寫得淋漓盡致。又例如要寫一個人面對全世界只剩下他一個的境地,而你連被撇下的孤獨都未試過的話,又怎可明白那種被永遠拋棄的絕望感呢?幾乎所有故事世界都由不同的人物構成,有怎樣的人物,就有怎樣的世界。如果阿甘不是那個阿甘,《阿甘正傳》就會變成另一個故事了。
第二個問題讓作者率先投入在故事世界之中。很多時候,作者都會把自己投寫到故事的主角身上,並非因為作者都想做主角,而是一種自然的做法,把自身與故事中的角色結合在一起,這樣或令作者更投入在故事世界的建構過程中。儘管作者未必將自己寫成故事中的角色,他們也會或多或少透過故事把自己的觀感或明或暗的表達出來。據聞金庸就把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寫進小說之中。
第三個問題是屬於客觀認知的範疇。怎樣虛構的故事都需要從現實生活中取材,而作者的認知總會有限,實在需要從其他方面吸收創作的養份。互聯網和圖書館都是不錯的養份來源地。
別以為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就可以順利創作故事,創作最難的地方不在於到哪裡找素材和資料,而是怎樣取捨材料。「創造力」是指在創意上該包含甚麼,該捨棄甚麼的抉擇(註)。因此,希望在創作上有所進步的朋友,需要同步增強閱讀力和編輯力。
(待續)
註:羅伯特.麥基,《故事的解剖》(台北:漫遊者,2014),頁8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83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子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蘇恩佩在書中寫到:「為這城市哭泣吧——它是被咒詛的,被死亡的陰影籠罩﹗」這道死亡的陰影,來自一個龐大而腐朽的利益集團,它是被卡夫卡口中的妄念所支配著的,而且用妄念蠶食別人,也同時蠶食自己。
《謊話國》的主題回歸到人性的真誠與虛偽,當執政者想控制人民的思想,就會盡所有方法限制他們的自由,包括說真話的自由,就如周厲王對反對苛政的人民所做的暴虐一樣,終究不能得到民心,早晚會被推倒下台。
「把讀者帶到現場」就是與讀者一起「案件重演」,讀者並非坐在觀眾席上的旁觀者,而是故事中的一員,他可以觸摸和瞭解角色,以及置身在場景之中,沿著情節的高低起伏,感受故事的氛圍,用自己的角度領略故事的一切。
人無良知,寫出來的字是足以取人性命的,尤其是那些在大是大非前說的和理非非的話。
當我們說已進入Z世代,小孩的生活與他們真實的年齡漸行漸遠,只要進入互聯網的世界,他們就能與成人玩同一樣的電玩,看同一樣的電視、電影節目,專屬於童年的稚氣慢慢消失,連帶率真的性情、無畏的勇氣、不怕失敗的毅力,都恐怕有朝一日會蕩然無存。
最近到一所中學,跟年青人分享寫作,其中談及即興寫作,跟他們玩了一個「故事接龍」的遊戲。同學們在這個練習中,學習到即興創作講求「一剎那」的靈感;即興創作並非針對創作的整體素質,而是創作的爆發力,以及創作是一種需要持續進行的事情。
蘇恩佩在書中寫到:「為這城市哭泣吧——它是被咒詛的,被死亡的陰影籠罩﹗」這道死亡的陰影,來自一個龐大而腐朽的利益集團,它是被卡夫卡口中的妄念所支配著的,而且用妄念蠶食別人,也同時蠶食自己。
《謊話國》的主題回歸到人性的真誠與虛偽,當執政者想控制人民的思想,就會盡所有方法限制他們的自由,包括說真話的自由,就如周厲王對反對苛政的人民所做的暴虐一樣,終究不能得到民心,早晚會被推倒下台。
「把讀者帶到現場」就是與讀者一起「案件重演」,讀者並非坐在觀眾席上的旁觀者,而是故事中的一員,他可以觸摸和瞭解角色,以及置身在場景之中,沿著情節的高低起伏,感受故事的氛圍,用自己的角度領略故事的一切。
人無良知,寫出來的字是足以取人性命的,尤其是那些在大是大非前說的和理非非的話。
當我們說已進入Z世代,小孩的生活與他們真實的年齡漸行漸遠,只要進入互聯網的世界,他們就能與成人玩同一樣的電玩,看同一樣的電視、電影節目,專屬於童年的稚氣慢慢消失,連帶率真的性情、無畏的勇氣、不怕失敗的毅力,都恐怕有朝一日會蕩然無存。
最近到一所中學,跟年青人分享寫作,其中談及即興寫作,跟他們玩了一個「故事接龍」的遊戲。同學們在這個練習中,學習到即興創作講求「一剎那」的靈感;即興創作並非針對創作的整體素質,而是創作的爆發力,以及創作是一種需要持續進行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不論是剛開始創作小說還是已有一定的經驗,相信都(曾)面對同一個問題:我的小說完成不了!!(俗稱的開坑不填)或是一看到文稿便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如何下筆。其實這題我想直接回答寫就對了,不過這太水字數了,所以就有了這一篇
Thumbnail
別急著下筆!寫劇本前,必須花時間找到自己的故事核心,並僅用一句話表述清楚。 本文提供「發展故事核心的 5 個步驟」以及諸多電影的故事核心作為範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說故事的七個步驟,並探討了說故事的藝術神祕面紗和通用架構。閱讀這本書前可以先看第四章的概念,這樣會更好理解其他作者的故事。說故事的藝術自古以來一直流傳至今,是一門技藝,而如何說好故事是關鍵。書中透過口述方式輸出故事到聽者腦海中的方式,並探討通用故事架構和如何生成圖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不論是剛開始創作小說還是已有一定的經驗,相信都(曾)面對同一個問題:我的小說完成不了!!(俗稱的開坑不填)或是一看到文稿便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如何下筆。其實這題我想直接回答寫就對了,不過這太水字數了,所以就有了這一篇
Thumbnail
別急著下筆!寫劇本前,必須花時間找到自己的故事核心,並僅用一句話表述清楚。 本文提供「發展故事核心的 5 個步驟」以及諸多電影的故事核心作為範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上一篇〈寫小說的成長路徑2:創作者的新手期、中手期、老手期該做什麼?〉的最後,我談到設定這件事最好等到老手期再開始做。其實這樣說並不精準,因為我這邊的「設定」其實是指「設定集」--很多人故事還沒開始寫就先急著寫設定集,一來滿足自己的想像,二來相當有成就感,但沒經過故事的淬鍊,這些都只是紙上談兵。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說故事的七個步驟,並探討了說故事的藝術神祕面紗和通用架構。閱讀這本書前可以先看第四章的概念,這樣會更好理解其他作者的故事。說故事的藝術自古以來一直流傳至今,是一門技藝,而如何說好故事是關鍵。書中透過口述方式輸出故事到聽者腦海中的方式,並探討通用故事架構和如何生成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