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沒有標準答案,但是礙,有解答
小芬與阿偉約好了兩人要一起談談,怎麼會談到都進醫院了呢?原來,兩人會面後不歡而散,阿偉一時無法接受,直接騎機車從小芬後方撞上。雖然小芬躲開了,但阿偉又再度折返,下車與小芬嚴重拉扯、動手踹人,直到被路人報警才結束鬧劇。阿偉和朋友說,是小芬不乖,誰叫小芬不聽話,等小芬出院看她還敢不敢亂分手。(前情回顧:
關於愛的幾件事一)
在愛當中,沒有標準答案。而關係中的障礙,我們可以試著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
老生常談的尊重,該怎麼做呢?愛裡有尊重,除了要關心對方、學習瞭解他,更要尊重他的自由意願。在愛裡,保有自主性是很重要的課題,即使有伴侶,仍要保有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與自由,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這就是自主性。
因此「因為愛,所以要聽對方的話,因為愛所以妥協、聽話、乖乖是應該的,沒關係」可是大有關係!
「阿偉不准小芬穿短褲出門」
「不准小芬和其他男生交談、靠得太近」
「阿偉無法接受小芬要分手」
「誰叫小芬不聽話,等小芬出院看她還敢不敢亂分手....」
以上這些對話,都不應該發生。尊重就是不需要單方面的妥協,自己的需求永遠跟對方一樣重要;在愛裡不需要聽話,是要瞭解彼此的想法;乖與不乖都不應該一昧為對方改變自己的喜好與決定。
因為尊重,小芬依然可以決定自己要穿什麼樣的衣服、跟誰說話、跟誰交換臉書等…,當然也包括小芬決定要分手。愛情的迷人之處在於,它需要兩個人才能成立,而分手,只需要一個人。愛情,是一種喜好,是對人的喜好與情感,而我們需要學習,不將這樣的喜好,框住對方的行為、語言,甚至是衣著。
有鴻溝不要緊,怎麼疏通才重要。再親密的人都可能意見不合,這個時候就需要溝通,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委屈,都說清楚講明白,讓彼此都能聽懂對方。聽懂了,才是溝通,聽懂了才能理解彼此為何有差異,聽懂了,才會明白在關係中,有差異正常不過。
瞭解了鴻溝的模樣,才能疏通,但疏通絕不是消滅差異,而是試著理解差異的意義,試著與這些差異共存。有些人誤以為越親密越相似,所以無法接受關係中的差異,甚至可能把自己心裡的想法也當作是對方的想法,或是把對方的想法錯以為就是自己想要的。
「小芬的line和臉書帳號密碼阿偉都知道,可以隨時登入」
「臉書裡的男生帳號都被阿偉封鎖了。」
阿偉限制小芬交友並且誤以為小芬也認同,但其實阿偉並沒有向小芬表達自己的不安,也沒有和小芬溝通自己的想法,更沒有討論過可以怎麼做讓彼此能夠更有安全感。因為親密感讓我們害怕面對彼此差異,更誤以為對方一定懂自己,事實卻不是這樣。
溝通,沒有特效藥。需要不斷表達自己、花很多時間聽對方說、不斷確認彼此是否理解,才能真正同理對方。有時候就算疏通了還是無法接受對方的決定,可是又必須尊重對方,內心的感受肯定是波濤洶湧難以平緩的。
可以想像,我們會一下子沒有辦法消化這些感受,也有人誤以為「因為愛,才會 生氣、受傷、難過,所以發脾氣也沒關係」,當心裡委屈、生氣、難過、受傷、憤怒,想把這些情緒宣洩出來是正常的,但是胡亂發洩情緒、用傷害攻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不行的!
「因為我惹他生氣,他才砸東西、亂丟東西…。」
「怕小芬會變心,因為自己很愛小芬,這些規定都只是在表達對小芬的愛…」
「兩人談到不歡而散,阿偉無法接受就直接騎車從小芬後面撞上去...」
愛有多強烈,情緒就有可能多強烈,有時候這種強烈的感受,會讓我們想要用傷害、攻擊對方的方法來表達,讓對方也同樣感受到自己內心的不舒服與痛苦,這樣反而會使他本能反應啟動,以更強烈的方式反擊或是乾脆逃避為上(戰或逃)(*1)。如果總是以情緒對話,像是「生氣不能接受所以騎機車撞上去…」,小芬還是不知道阿偉想的可能是:怕自己不夠好、怕她離開,我不知道怎麼說自己很擔心。同樣的,阿偉也依然不明白,小芬想的也許是:為什麼一直要求我,是不是根本不信任我。
有時候我們害怕表達真實的感受,害怕示弱、害怕說出自己的情感、害怕道歉、害怕展現脆弱之後仍無可挽回。別忘了,親密關係不是光有愛,就沒關係的,親密關係需要練習,才有解答。要學會愛人是一輩子的事情(*2)。
未完,還有三部:那...我的愛,是愛還是礙?
*1:情緒心理學,心理出版社。
*2:搭配音樂:藝術家脾氣,收錄於Leo王「藝術家脾氣」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