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5| 性別議題Q&A |開學前7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簡單整理一下討論性別友善空間時會被問到的問題,兩年前評圖和討論時被問過的問題,還有一些衍伸的題型(?)一併回答。

開始囉------
1.特別「規劃」性別友善空間,難道不是一種歧視嗎?
在回答之前我們先定義出歧視的定義,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歧視,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僅僅由於其身份或歸類,而非個人特質,給予不同且較差的對待」。
再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可以用類比的方式說明。你如果不會覺得一間「親子餐廳」的出現是歧視「成員裡包含幼童的人類團體」,那「性別友善空間」一樣不會造成對「性少數族群」的歧視。
2.我覺得現在的空間對同志沒有不友善啊?
首先我想釐清的是,性別友善空間並非「只針對」性少數族群,而是以「任何人都不會因為其性傾向、性別認同、氣質而遭受不合理對待,並且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配置相關機能的空間」
現在大部分的空間基本上都是在父權社會的脈絡下進行設計的,我也想藉由分析現有性別友善空間,去討論和檢討,也許我們習以為常的空間設計,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絕對正確。
3.那異性戀是不是不被歡迎去那種空間,你484歧視異性戀?
如第二個問題回答的,性別友善空間的定義是如此,當然是會尊重每個人不一樣的性傾向。其中設置的機能或舉行的活動,任何有相關需求的人都能夠自由使用。
另外,一樣我們可以舉例,今天若是蓋電競活動的活動場,不會有人說「你484不歡迎所有不懂電競的人!你們484想開宅宅大趴踢來排擠我們潮潮!!」
那為什麼談論「性別友善空間」的時候,會讓你感到這麼害怕呢?
4.會不會有鄰避效應?
經過相關訪問後,大部分現在存在的友善空間是沒有鄰避效應的。(台灣人意外的能夠接受)某些空間確實有一些不太好的個別事件,但整體來說,和居民的關係算是非常平常(請注意我使用「平常」而非「和平」)的相處著。
當然,我不否認和性別相關的議題,確實會讓某些特定人群感到不安,但我也認為,這些討論和交流,是整個社會進步的關鍵。
5.是因為你是同性戀才想做這個吧?你484在洩憤?
我不否認,一開始對性別議題的關心,確實來自於我不是一個異性戀者,我有好奇心跟更多的動機去接觸相關的議題和討論。
但以建築人的身分,藉由分析現有空間使用模式,來看見特定族群在社會脈絡下的處境,提出我的立場和看法,並嘗試用建築設計的手法書寫出來,使用「洩憤」兩個字來簡化這個過程,並不適合。

還有我不是同性戀,硬要分類的話應該是雙性戀。
如此關心我的性傾向,有點害羞
———————拉線,以下閒聊———————

不得不說我覺得有點無奈,如果今天做的是環保議題、幼兒園、公共住宅,根本不會有人問這些問題的吧?
「你做幼兒園484要歧視沒生小孩的人!!!!」
「你484要譴責用免洗筷的人 !!」

應該不會有人這樣問的吧?

那為甚麼只要談到性別議題,就有人要很激動地彈起來,質疑「討論這件事」的正當性?想想也是,當我指出「友善空間」時,其實對某些人來說聽起來像是某種控訴,像是在指責他們的(所謂的)「尊重」和「退讓」還不夠。
也可以說,是明確的說現行的空間有「不友善」的存在。
指責某人並非我的初衷和本意,其實我也從沒想過這層意義,是他們自己很熱鬧的攪和進來,分析脈絡之後選擇自己的設計策略,提供相對應的機能給需要的人,或是藉由設計表達自己的立場,這些事情都不是那麼的二元,也不是一個說「不認同我的你們全部好壞壞」的事情。

講完了,以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kuang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內容包含: 腦內圓桌會議 >性別議題初次實驗的小回顧 >性別友善空間 >關於建立論述,我思考的東西 >寫給自己的,關於激情跟憤怒
內容包含: 腦內圓桌會議 >性別議題初次實驗的小回顧 >性別友善空間 >關於建立論述,我思考的東西 >寫給自己的,關於激情跟憤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前社會在討論性別與權利問題時,經常以個體的「性欲望」為核心訴求,這種錯誤的討論框架不僅未能解決平權問題,反而加深了對父權與陽具的恐懼與誤解。教育界和政治界藉由話語霸權,簡化複雜的社會議題,強化刻板印象。面對這樣的現象,教育應更為嚴謹,避免政治正確導致的偏頗,並維持理性與客觀性。
情人節閒來無事 分析一下最具爭議的話題【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首先純友誼的定義"沒有浪漫或性愛意圖" 換句話說不能有情人間的親密幻想 還有其他觀點居然也列入純友誼 "互相尊重"或是"共同興趣"還有"價值觀" 定義模糊難怪一堆人觀點混淆 以身為男性的角度來說【沒有浪漫或性愛意圖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不使用「男性/女性」、「陰柔/陽剛」、「異性戀/同性戀」這些二元架構會讓許多論述難以推展,但去使用這些二元架構,卻又讓我覺得抽象且偏離事實。這並不是在說,社會中有少數人不能被這樣的框架來涵蓋,我們必須去想到與尊重這些人;而是在說,每個人都是異質的,每個人都不該被這樣的框架涵蓋。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前社會在討論性別與權利問題時,經常以個體的「性欲望」為核心訴求,這種錯誤的討論框架不僅未能解決平權問題,反而加深了對父權與陽具的恐懼與誤解。教育界和政治界藉由話語霸權,簡化複雜的社會議題,強化刻板印象。面對這樣的現象,教育應更為嚴謹,避免政治正確導致的偏頗,並維持理性與客觀性。
情人節閒來無事 分析一下最具爭議的話題【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首先純友誼的定義"沒有浪漫或性愛意圖" 換句話說不能有情人間的親密幻想 還有其他觀點居然也列入純友誼 "互相尊重"或是"共同興趣"還有"價值觀" 定義模糊難怪一堆人觀點混淆 以身為男性的角度來說【沒有浪漫或性愛意圖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不使用「男性/女性」、「陰柔/陽剛」、「異性戀/同性戀」這些二元架構會讓許多論述難以推展,但去使用這些二元架構,卻又讓我覺得抽象且偏離事實。這並不是在說,社會中有少數人不能被這樣的框架來涵蓋,我們必須去想到與尊重這些人;而是在說,每個人都是異質的,每個人都不該被這樣的框架涵蓋。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