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一場思辯之旅》|正義的三張臉孔,兩難處境的我們該怎麼選?(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本書是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的哲學課集結成的書籍。透過「正義」這個概念,介紹了三大核心概念「福祉」、「自由」及「美德」。

儘管是本教科書,但結合了大量時事的舉例說明,讓哲學各個派別大比拚,枯燥的哲學瞬間變得生動有力,是本非常適合入門的哲學書。讓我們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思考的方向。

|正義的第一張臉:福祉 (功利主義)

今天你與同伴在海上受困20天,食物已經吃完,也缺乏正常的水源,有一個同伴快病死了,自己也即將餓死,吃了同伴就能活,你,會不會吃?
raw-image

這是1884年英國「木犀草號」的真實案件。在南大西洋海上受困的第20天,水手殺了病重的同伴,三人靠著同伴的屍體維持了四天的生命,因而獲救。從利弊的角度看,殺一人救三人,利大於弊。殺人者的辯方,主張的就是功利主義。

讓我們來看看功利主義的學者:邊沁及彌爾的看法。

邊沁(1748-1832)

1. 人追求「添樂減苦」

所謂人性就是追求快樂,減少痛苦,所以功利主義是符合人性的。例如:打電動帶來快樂,而念書帶來痛苦的壓力。所以學生選擇打電動,而不是念書。

2. 道德的最高原則:幸福最大化

眾人的快樂大於痛苦的總和,就是幸福,就是對社會好的選擇。

比如乞丐跟犯人對社會來說,是厭惡設施,因此邊沁設計了「乞丐管理」跟「透明監獄」。透明監獄把犯人或不適合社會的人都關進去,維持社會的祥和。他也很貼心的顧慮到犯人的快樂,因此瞎子要跟醜人關在一起、妓女要跟老婆婆關一起,所以每個人都能得到快樂。

批評邊沁的人,則提出兩個質疑:1.人權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 2.快樂與痛苦的價值,要如何用單一度量衡去衡量?

美國作家勒瑰恩的小說〈從歐梅拉斯出走的人〉的故事裡,歐梅拉斯是一個超級幸福的小鎮。但小鎮的幸福,是用一個關在地下室的受虐兒換來的,這樣的交換條件公平嗎?

彌爾(1806-1873)

邊沁的支持者彌爾,則回應這些質疑,並且試圖在人權與功利主義之間達成平衡:

1.功利要看長遠的好處,而非短暫的功利。比如限制言論自由,或許能達成短暫的社會和平,但長遠來看卻是有害的。因為少數的意見經過時間的淬鍊,或許會成為未來的真理。

2.人要有個體性,才能發揮價值 (應該拒絕從眾)。只要不影響他人,人人有為所欲為的自由。個人自由有助於整體社會的幸福

3.快樂有高低之分,如果高級快樂是A(精神快樂),低級快樂是B(感官快樂)。只要體驗過A與B的人,幾乎都會同意精神的滿足大於感官的享樂。

同樣的,反對者提出二點疑問:如果一個專制社會和樂安康, 那就不需要維護個人的自由? 不管社會是好是壞,只要侵犯到任何一人的人權,這樣還能算正義嗎?

功利主義瞄準人類本能的靶心,精準射擊。但我們如果只追求苦與樂,與其他的動物又有何區別?

|正義的第二張臉:自由 (自由主義)

一個想吃人的電腦技師,在暗網徵求自願被殺來吃的廣告,找到了另一名自願被吃的軟體工程師,雙方無關金錢交易,只為體驗過程,並且共同達成協議。請問殺人者是否有罪?
raw-image

這是2001年德國的「羅騰堡食人魔」事件。邁韋斯刊登廣告後,吸引了200多位應徵者,最後他選擇了確定想被吃的布蘭德斯。兩人同意將過程全程錄影。事後,因為人肉即將吃光完,當邁韋斯再次找尋新目標時,被一名大學生舉報,整個事件得以曝光。二審時,邁韋斯被判了終身監禁,最後在獄中改吃素,理由是對動物友善。

合意吃人是所能想像的最極端的自由。但自由主義不止於此,它豐富的蓬勃發展,延伸出了各式各樣的政治及文化議題。

右翼的自由主義

在80年代,自由主義曾是英美政治最受歡迎的主張。美國的雷根總統跟英國的柴契爾夫人,都支持自由放任、市場至上及最小政府的言論。支持自由主義的學者包括奧地利經濟學者海耶克(1899-1992)、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1912-2006)。而其中被熱烈討論的是,課稅,到底有沒有侵犯富人的自由呢?

哲學家諾齊克提出財富的「分配正義」只需看二點:

1.錢是否由正當管道取得(初始正義)? 2.錢是否由他人自願贈與(移轉正義)?

如果1+2符合,那麼別人就沒有權力分配你的金錢,包括政府。他認為課稅,是政府取走收入、強迫人民勞動、奴役他人使他人失去自我的手段。

諾齊克的右翼理論,正好與另一名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的左派觀念背道而馳。羅爾斯認為正義至少要照顧到社會最貧窮的人。羅爾斯的理論,又是從康德的「社會契約」所延伸。因此先來了解康德的自由主義。

康德的自由主義

康德對「道德的最高原則」與「自由」涵義分析深刻切理。康德的理論艱深複雜,但深刻的哲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raw-image


1.自由 (自主v.s他律)

何謂自主?「自主」與「他律」成對比。「自主」代表人有理性的能力,「人本身即是目的」,要自重也要尊重他人。相反的,「他律」就是被環境或慾望驅使而做出的行為,服從動物本性的渴望,這時,人成了追求目標的「工具」而已 (例如殺了病重的同伴,只為活下去)。

所以,康德反對自殺(把自己當成免除痛苦的手段)、反對說謊(不尊重他人、玩弄他人)、反對販賣器官(把人當工具)。因為這些都是「物化人類」的行為。


萬一我們被一個追殺朋友的兇手逼問朋友的行蹤,可以說謊嗎?康德反對善意的謊言,但不反對迂迴的真話。所以,你可以說 「我一個小時前看到他在雜貨店裡」,但不必說出「他現在躲藏在我這裡」的謊言。其中的差別是,細心者仍然能聽出言外之意,而我們維持了說真話的道德義務。

2.道德 (義務v.s個人喜好)

道德是義務,生存也是義務。比如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向他人伸出援手。助人不是為了慈悲心,而是尊重對方身為「人」的權利。即使心中不樂於助人,但因為義務所驅使,仍然幫助他人。這個時候,行善是符合道德的義務,而不是為了自我滿足或得到助人的快樂。

3.理性 (定然律令v.s假然律令)

康德將理性分為「定然律令」及「假然律令」。假然律令是「有條件」的理性。像店家誠實做生意,是為了維持長久的商譽。

定然律令是指「不需要任何條件」都要遵守的理性。定然律令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原則,而且將人本身當成目的。店家誠實做生意,不是為了維持商譽,而是為了尊重他人,不管生意好壞,都選擇不欺騙。

4.立足點 (理智領域v.s感官領域)

康德認為理性人的理智領域是「道德+自主意志」,不受感官擺布。但人也有感官領域,是由生物構造+神經科學形成的經驗動物。人類在二個領域來來回回,所以人類心中的理想(聖人模式)與現實(凡人模式)總會有所落差。

5.政治理論 (平衡的自由與社會契約)

(1)正義的政體,就是在個人自由與他人自由,尋求和諧。(康德:沒人可以強迫我幸福的去配合他人的福祉觀)

(2)合法的政府需要建立在想像的「社會契約」。這種契約不是實際的歷史產物,而是一種理念,但實踐起來,能讓立法者立出彷彿出自「符合全民意志的法律」。但是社會契約的實際樣貌,康德卻未解釋。直到1971年,羅爾斯替康德的社會契約,做了最佳的示範。


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

羅爾斯在1971年出版了著名的《正義論》。羅爾斯認為符合正義的社會契約,需建立在「無知之幕」的背後。甚麼是無知之幕?

raw-image


1.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gance),想像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性別、膚色、種族、階級、學歷、宗教信仰、健康狀況、家庭背景、天賦等。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你可能是比爾蓋茲或身障流浪漢。因此,在這個最原始的狀態下,共同達成的協議,就是最符合正義的社會契約。

為什麼在「無知之幕」下的契約,才是公平的呢?一個合理的契約,需要2個必要條件:自願+互惠。

不滿足兩項必要條件,會出現以下狀況:

(1)經過同意而不互惠的契約:利用老人對新資訊的不足,賣出的昂貴保健品,造成老人的經濟損失。(2)未經同意而互惠的契約:對方擅自到你家幫你粉刷牆壁,向你收費,造成意外的開支。最經典的是婚外情,對元配而言,缺乏本人同意,也不互惠,是一種單方撕毀婚姻契約的行為。

2.差異原則(平等自由主義)

差異原則:只有在為社會最底層帶來利益後,整個社會經濟的不平等才被允許。如果比爾蓋茲被課稅,金錢移轉到窮人的醫療、教育福利。這樣讓窮人活得比均貧或均富更好的話,就符合差異原則。

羅爾斯認為傳統的世襲制度(出身血統決定貧富)、自由市場至上(家庭背景決定貧富)、才能天賦至上(天生智愚決定貧富)都各有缺陷。而在合法的期望下,允許的差異原則,最符合正義(在法律的差異設計下,每個人賺取可期待的合理收入)。

反對者提出,很多成功者,是靠著努力出人頭地,為何要與其他人分享成功的果實?羅爾斯做出了有力的解釋,「天賦」從道德來看是一種任意因素。例如一個身高150公分的人,就算再努力也無法成為灌籃高手。

而且每個時代社會,看重的特質不同。一位數理優異、身材孱弱的工程師,今日能進科技業賺大錢,但在遠古的狩獵時代,恐怕會成為沒肉吃的可憐人。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命運。成功者往往忽略了自己成功的偶然面,而很多人很幸運剛好有社會看重的特質。

傅利曼對此提出批評,認為人生本就不公平,不公平也帶來好處,我們應該享受其中。但羅爾斯認為,現況如此,不代表應該如此。「天賦分配與社會偶然條件本來就不公不義......所以體制安排必有缺陷。自然分配既不正義也不是不正義,這些只是自然事實。所謂的正義與不正義,是體制處理這些事實的方式」發生的事實與面對事實的處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就像大財閥欺負小員工是事實,但不代表這就是合理的現象,不代表理應如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淺咖啡的沙龍
65會員
51內容數
天生愛看故事的人。 如果追劇看小說是浪費時間,那就讓這些浪費的時間活出它的意義吧!
淺咖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何謂「厭女」?簡單一句話:厭女就是男人輕視女人、女人輕視自己。 如果可以,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失去它的價值。 作為一本2015年在台灣出版的書籍,10年後的今天,我們是否已轉變為不厭女的社會?
Thumbnail
2025/03/21
何謂「厭女」?簡單一句話:厭女就是男人輕視女人、女人輕視自己。 如果可以,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失去它的價值。 作為一本2015年在台灣出版的書籍,10年後的今天,我們是否已轉變為不厭女的社會?
Thumbnail
2024/11/01
身為一個熱愛美食的人,總認為生活在台灣過於幸福。巷口早餐店的菜單玲瑯滿目,不管是中式的油條燒餅、蛋餅蘿蔔糕,西式的吐司可頌、漢堡奶茶都隨處可得。所以,只看了《百年早餐史》一眼,就義無反顧地把它帶回家,也在情理之中。
Thumbnail
2024/11/01
身為一個熱愛美食的人,總認為生活在台灣過於幸福。巷口早餐店的菜單玲瑯滿目,不管是中式的油條燒餅、蛋餅蘿蔔糕,西式的吐司可頌、漢堡奶茶都隨處可得。所以,只看了《百年早餐史》一眼,就義無反顧地把它帶回家,也在情理之中。
Thumbnail
2022/09/21
情色 —對生命的肯定,至死方休 作者巴代伊用獨特的哲學觀為情色辯護,19世紀的作品在性開放的現代社會,依然別有新意。透過這個瘋子及看似瘋狂荒誕的作品,我們試著跳脫文明的制約,看見檯面下蠢蠢欲動的隱晦人性。
Thumbnail
2022/09/21
情色 —對生命的肯定,至死方休 作者巴代伊用獨特的哲學觀為情色辯護,19世紀的作品在性開放的現代社會,依然別有新意。透過這個瘋子及看似瘋狂荒誕的作品,我們試著跳脫文明的制約,看見檯面下蠢蠢欲動的隱晦人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1. 邊沁 (Jeremy Bentham)是一名英國道德哲學家,是「功利主義/效益主義」的發明者。他認為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的標準是被人快樂和痛苦的感覺主宰,所以道德的最高原則就是: 整體快樂 - 整體痛苦 = 正數+ve= 道德  整體快樂 - 整體痛苦 = 負數-ve = 不道德 邊沁甚
Thumbnail
1. 邊沁 (Jeremy Bentham)是一名英國道德哲學家,是「功利主義/效益主義」的發明者。他認為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的標準是被人快樂和痛苦的感覺主宰,所以道德的最高原則就是: 整體快樂 - 整體痛苦 = 正數+ve= 道德  整體快樂 - 整體痛苦 = 負數-ve = 不道德 邊沁甚
Thumbnail
人性要是這麼好概括就沒那麼多問題了。 人性本「多元」。 雙方都可以舉出支持自己性善論、性惡論的例子,以及抨擊對方的反例。這已經不是拿特例當通例的無賴行為,而是雙方都是通例,何以如此,就因為兩邊的例子都他媽太多。 到底何謂「好人」、何謂「壞人」呢?如果你還是只能這樣二分,那你對這個社會的評斷,大抵上還
Thumbnail
人性要是這麼好概括就沒那麼多問題了。 人性本「多元」。 雙方都可以舉出支持自己性善論、性惡論的例子,以及抨擊對方的反例。這已經不是拿特例當通例的無賴行為,而是雙方都是通例,何以如此,就因為兩邊的例子都他媽太多。 到底何謂「好人」、何謂「壞人」呢?如果你還是只能這樣二分,那你對這個社會的評斷,大抵上還
Thumbnail
是否該廢除死刑?(Should the death sentence be abolished?)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Should euthanasia be legalized?)我們是否應該為歷史上的錯誤道歉及及國賠?(Should we apologize for historical wr
Thumbnail
是否該廢除死刑?(Should the death sentence be abolished?)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Should euthanasia be legalized?)我們是否應該為歷史上的錯誤道歉及及國賠?(Should we apologize for historical wr
Thumbnail
|正義的第三張臉:美德 (共善主義) 一位有腦性麻痺的高中生啦啦隊員,人氣極旺的她,只能坐在輪椅上替球員加油,到期末卻被踢出啦啦隊。理由是她無法作出跟其他隊友一樣的高難度體操動作。請問是否合理? 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 作者的社群主義 |正義到底是什麼? 正義的這把尺
Thumbnail
|正義的第三張臉:美德 (共善主義) 一位有腦性麻痺的高中生啦啦隊員,人氣極旺的她,只能坐在輪椅上替球員加油,到期末卻被踢出啦啦隊。理由是她無法作出跟其他隊友一樣的高難度體操動作。請問是否合理? 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 作者的社群主義 |正義到底是什麼? 正義的這把尺
Thumbnail
本書是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的哲學課集結成的書籍。透過「正義」這個概念,介紹了三大核心概念「福祉」、「自由」及「美德」。 儘管是本教科書,但結合了大量時事的舉例說明,讓哲學各個派別大比拚,枯燥的哲學瞬間變得生動有力,是本非常適合入門的哲學書。讓我們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本書是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的哲學課集結成的書籍。透過「正義」這個概念,介紹了三大核心概念「福祉」、「自由」及「美德」。 儘管是本教科書,但結合了大量時事的舉例說明,讓哲學各個派別大比拚,枯燥的哲學瞬間變得生動有力,是本非常適合入門的哲學書。讓我們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這本書依序介紹了四十幾位重要的哲學家與他們的主要思想,讀起來相當有趣而且淺顯易懂,將哲學家攤開在歷史的脈絡之中。
Thumbnail
這本書依序介紹了四十幾位重要的哲學家與他們的主要思想,讀起來相當有趣而且淺顯易懂,將哲學家攤開在歷史的脈絡之中。
Thumbnail
關於《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故事發生的時間在311地震後的十年,以一個好人——三雲忠勝被謀殺作為開端,他是福祉保健所的課長,無論工作與家庭,他的為人在身邊所有人的口中,都是值得尊敬的存在,而這樣的人又為了什麼樣的原因被殺呢? 這個世界可以更好,但或許此刻它也盡力了 得不到保護的人 得不到保護的心靈
Thumbnail
關於《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故事發生的時間在311地震後的十年,以一個好人——三雲忠勝被謀殺作為開端,他是福祉保健所的課長,無論工作與家庭,他的為人在身邊所有人的口中,都是值得尊敬的存在,而這樣的人又為了什麼樣的原因被殺呢? 這個世界可以更好,但或許此刻它也盡力了 得不到保護的人 得不到保護的心靈
Thumbnail
《正義教室》是8月新出版的書籍,號稱是暢銷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小說版本。 書籍開端,便提出了的故事,當休假中的消防員要到幼兒園接小孩回家卻意外遇上火災,走道的一邊是自己最深愛的女兒,走道的另一邊是一群素未相識的幼兒,應如何選擇,才是「正義」呢?
Thumbnail
《正義教室》是8月新出版的書籍,號稱是暢銷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小說版本。 書籍開端,便提出了的故事,當休假中的消防員要到幼兒園接小孩回家卻意外遇上火災,走道的一邊是自己最深愛的女兒,走道的另一邊是一群素未相識的幼兒,應如何選擇,才是「正義」呢?
Thumbnail
你想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站在何種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不論是區別事物的正義公平與否、好壞、優劣…等,而進行的差別區分,或以此來進行的任何選擇…
Thumbnail
你想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站在何種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不論是區別事物的正義公平與否、好壞、優劣…等,而進行的差別區分,或以此來進行的任何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