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良知—道德的由來及其實踐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二章 第三節
年輕人:「那麼我們接下來要談什麼呢?」
史學家:「我們講了這麼多,你應該能夠理解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的原因是什麼了吧?」
年輕人:「因為我們有理智、有道德吧。」
史學家:「沒錯,道德問題是人所專有的問題,人有靈性理智,所以善惡的抉擇有其意義,雖說其終極意義為人所難言,只能歸予上帝,是以道德意識可謂是人的神性證明,雖說此念對於絕頂聰明而靈性不足者只能是無奈之選。功利主義者將其歸於追求多數人之幸福;虛無主義者則認為道德並無意義;唯物論者則是莫衷一是,殊不知其言論均深具矛盾性與自毀性。」
年輕人:「你的意思是,是上帝要我們行善囉?」
史學家:「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因為有上帝,所以我們要行善』。柏拉圖說的『一事所以為正當乃因上帝所欲』也是此理;杜斯妥也夫斯基也說『若無上帝則凡事皆無不可』。這些話即是說,因為有上帝,而上帝有善的性質,所以我們要行善,人們常見聞惡人惡事之所以有『天理何在』的感嘆,或是斥責為惡者為『無法無天』就是這個道理,否則這些話就只是無病呻吟的創作而已,因為並沒有『更高的存在』賦予善之為善的意義。」
年輕人:「原來從一些成語或俗語就能看出一些體悟超越性的思想了,我以前倒從來不會去想到這些。」
史學家:「是啊,前面我們就有討論過『為善而善』的失誤了,現在既然談到了上帝,你應該會更清楚人們行善的依據為何,並且經由思考判斷後的行善,才能算是真正的道德行為。」
年輕人:「我還算是可以理解有思考的行善才有意義這件事,至於上帝的存在,我……應該暫時先同意吧。」
史學家:「沒關係的,不過在此我必須再提一件事,那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義務論比目的論還正確這件事,其實並不是絕對的。」
年輕人:「啊?怎麼會呢?那你怎麼現在又突然改口了?」
史學家:「因為那時候我並沒有講到上帝,只有講到真理而已,以『由真論善』的角度以及實際行動來說,義務論當然是對的,不過如果能體會到上帝存在以及祂的基本性質,那麼,目的論也不是錯的。我前面之所以會說目的論有其失誤,主要是因為我反對它『由善求真』的路徑,以及以功利結果來做為行動標準這兩件事。」
年輕人:「那麼為什麼知道了上帝的存在後,就能說目的論也沒錯呢?」
史學家:「因為人的理智發揮到了極致,就能感知到上帝的存在還有祂的基本性質,那麼就能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上帝其實是『第一因』、『最終果』以及義務的由來,這些其實根本就是同一事。如果一個人抱持著目的論行事而是對的,那必是為旁人所不能理解的,因為他並不是知道這麼做會帶來好結果,而是他直接感悟到了上帝的指示,當然這實在太過玄幻離奇,已是靈性而非理性發揮到了極致,絕對無法證明,只有上帝與他本人才知道,所以就能知道目的論有廣大支持者肯定是錯誤的,我們還是必須以義務論為宗。」
年輕人:「這個概念又讓我一頭霧水了。」
史學家:「因為這個課題實在是太偉大、太超越了,理性或靈性稍有不足,便無法體會,而這並不能單方面靠我的解說就使你瞭解,因為這個課題實在是『只能意會不能言談』,簡直『無以名之』。」
年輕人:「老實說,雖然我還是不太懂,但是我好像開始可以慢慢接受了。」
史學家:「很高興聽到你這麼說,畢竟愈談愈深入,就愈難不提及上帝,希望之後我細講上帝的時候,你是可以理解的。」
年輕人:「我也希望我能理解。」
史學家:「好,我們繼續回來談道德吧。我問你個問題,假如有一名又冷又餓的乞丐在路邊乞討,這時有一個貧窮人見到這個情況,掙扎了許久,最後施捨了乞丐一些食物;而一名有錢人也見到了乞丐的慘狀,卻毫不猶豫地給予重金。你認為他們兩人是誰的行善意義會比較大呢?」
年輕人:「我以前可能會答不上來,或甚至認為有錢人行善意義較大,因為我想窮人猶豫了很久,而且結果給的比富人還要少,那麼應該還是富人的行善意義大,因為他的幫助比較多。不過現在,我想是窮人的行善意義較大,對吧?」
史學家:「沒錯,你現在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前面我們就討論過,道德是不能『以成敗論英雄』的,經過思考後的道德才是有意義的,掙扎愈大則善行的意義愈大,道德不是能力的大小而是心意的有無。」
年輕人:「不過就像你說的,一般大眾理性與靈性不足,愈大的善行就愈難被眾人理解吧?」
史學家:「沒錯,常人大多只懂得行善,卻不知行善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於是道德只是成為『約定俗成』而已,而當菁英做出為人所不能理解的大善時,反被指責是『違背善良風俗』。不過菁英早就有『忍辱負重』的覺悟而『擇善固執』,『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反被認為是『獨斷專行』的自大,真可謂人間悲劇。」
年輕人:「如此說來,菁英可真是高貴啊。」
史學家:「是的。」
年輕人:「對了,你既然提到了心意,那麼反過來講,有心為惡的人比無心為惡的人更可惡嗎?」
史學家:「這個還是得看是什麼情況,無心為惡要不是不存在,不然就是到了『成魔』的地步了。」
年輕人:「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有這麼極端的情況?」
史學家:「雖然說大眾都不知行善的真正意義,不過善惡的基本觀念及行為畢竟常存人心,若有人能夠不自覺地做出惡行,那其實是頗為可惡的事,因為代表他已經『習慣成自然』,真正『不知者不罪』的情形在現今實在少見。」
年輕人:「那麼『成魔』是什麼意思呢?」
史學家:「你看社會新聞版報導謀殺案件時,有沒有一種體會,就是看到一個人兇殘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反而不覺得他可惡,而只剩下心寒的感覺,因為這名為惡者已經喪心病狂到不是正常人所能理解的地步了,這已經不是『沒有人性』或是『獸性盡顯』所能描繪,而是只能以『魔性』來形容了。」
年輕人:「嗯,我每次看到這種人,即便我不知上帝存不存在,都會不自禁的想:『為什麼上帝會創造出這樣的人來』。」
史學家:「是啊,你心裡的這句問句其實也是出自於天性良知,可見人具有神性,而若這世上並無神的存在,則神性何來則無從解釋。這種人幾乎可以說不是人而是魔了,對於這種人幾乎不必多作討論了。」
年輕人:「我們討論了這麼多善人和惡人,那麼世上有不善不惡的人嗎?」
史學家:「沒有,這世上的人不是善人就是惡人,而其中當然以惡人為多。」
年輕人:「怎麼會呢?」
史學家:「人性的墮落力量很容易勝過天性良知,所以才有『不嚴格的人不可能是好人』的說法。常人大多似行屍走肉,而善出自於超越性真理,惡即是『不夠善』的概念,可見凡夫俗子多為不善。」
年輕人:「那麼像道家提倡『無為』,這也是不善囉?」
史學家:「『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但絕不『無為』,因為不積極為善則消極為惡,所以柏拉圖明指出『無為即是為惡』,所以漠視惡行的旁觀者不可能無罪,因為他實在是名符其實的『加』害者。奧理略也說『人不僅因其作為而犯罪,且常因其無為而犯罪』。」
年輕人:「難怪我總覺得道家給我一種很沒力量的感覺。」
史學家:「是啊,軟弱無力的主張怎麼可能振奮人心呢?這是很明顯的道理。」
年輕人:「總之,一個正義的好人,一定要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氣對吧?」
史學家:「是的,好人都應該要『見義勇為』,且雖然能預見大多數人都不能受教,還是要有九死不悔的氣魄來匡正風氣,因為這並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而是真理的,所以成敗並不在人,正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年輕人:「可是我怎麼覺得,好像年輕人才比較多有這種執行正義的勇氣,反而見識較深的老人無動於衷呢?」
史學家:「這一樣是因為人們對道德的實踐都有基本認知,但卻對其真正的內涵沒有深入的瞭解,所以年輕人的正義感常是一種天真的衝動,而老人就是因為對於現實利害的見識較多,然而對道德卻沒有更深的理解,才會沒有什麼道德堅持,所謂『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時間一直在前進,所以人也要跟著進步,否則你自以為只是原地踏步,其實根本就是在退步。」
年輕人:「知道了。對了,那我們做善事的時候,會碰到所謂的兩難困境嗎?」
史學家:「不會的,道德雖然的確是一種困境,但絕不會兩難,因為善惡大小絕對可以分辨,我們有義務選擇及執行大善。」
年輕人:「可是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吧?如果做善事卻造成惡事該怎麼辦?」
史學家:「做任何善事當然都會造就一些惡事,因為人間本來就不完美,只要我們的抉擇功過相抵後,功大於過即是有為,不能奢求中立或清白,否則即是無為或妥協。」
年輕人:「我瞭解行善的意義,但是人們實際上真的無法做到絕對中立而清白嗎?」
史學家:「一個人活著絕不可能中立或清白,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絕對都有其罪過。政府施政有所建樹也必有所破壞;名師傳授也必有缺失之處而有誤人子弟之過。大多數人常不能遵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而有違道德,而隱士更是逃避一切的懦夫,這些情況用經濟學的說法即是不求『機會成本』最小化。」
年輕人:「原來職業選擇也有道德問題嗎?這些我倒沒怎麼想到過,而且我一直以為隱士是很高貴的。」
史學家:「凡是屬於『應不應該』的問題都是道德問題,一個人只要沒有盡自己所能,發揮自身價值而完成使命,那都是不道德的。歷史上的隱士們,能力不凡卻退隱山林,其罪過更大於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因為『能力愈大,責任愈大』。」
年輕人:「這倒也是。」
史學家:「而且就算撇開社會責任不說,一個人日常生活中,呼吸、走路也會殺死微生物;飲食不管葷食素食都是殺生行為、開車也會造成空氣汙染,所以我才說人活著絕不可能沒有罪過,所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根本是無知而不可能的事。」
年輕人:「這些我還真的都沒想到過,經你這麼一說我還真覺得活著真是罪過。」
史學家:「所以偏激一點來說,人若不求有功,不如求死,雖然有識者也會知道自殺也是有違道德的事,所以人活著除了求善立功,也沒別的選擇了。」
年輕人:「你剛才說葷食素食都是殺生,那麼你認為吃素是沒必要的事嗎?」
史學家:「的確沒什麼必要,因為植物也是生命,素食也是殺生,雖然就生命層次而言,植物的確低於動物,可是這只是求淺在心安而已,因為農夫種菜也須驅趕害蟲,考慮生物鏈作用就知道素食者也等於間接吃肉。」
年輕人:「可是經典裡不是有一句話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嗎?」
史學家:「是的,這句話是出自《孟子》梁惠王篇,不過你忽略了下面那句『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這就是說,孟子雖然覺得殺生殘忍,但他並不阻止別人殺生。試問,如果殺生是錯的,那麼君子應該『毀』庖廚而非『遠』庖廚,因為我們前面說過,正義的事必須奮不顧身地去做,怎麼可以『聞其聲』了還能『眼不見為淨』呢?」
年輕人:「唉呀,原來是這樣,我瞭解了。」
史學家:「是啊。其實,這句話主要是說明君子『仁民而愛物』的仁愛之心,而不是說殺生是錯的。因為這句話的重點是『先』仁民而『後』愛物,這代表孟子瞭解生命層次的差別所在,所以人類殺生並無非絕對不可,但又體現了殺生的不忍與無奈,可見人的原罪所在與高貴的可能,所以孟子被稱作『聖人』可說是當之無愧。」
年輕人:「原來這些經典是這樣解讀的,我以前讀的時候都不會去想到這些。」
史學家:「要將智慧提升到一定程度、對真理有所明白,才能夠正確的解讀所有經典而不至『走火入魔』。」
年輕人:「那麼具體要怎麼呢?」
史學家:「接近有智慧的人;閱讀有智慧的書。不過,有智慧的人實在太少了,只有少數人能有機緣遇到,所以主要只能閱讀歷史上菁英所認可的、流傳千百年的經典,以此來提升智慧。」
年輕人:「藉由閱讀經典來正確地解讀經典嗎?怎麼感覺很複雜啊?」
史學家:「呵呵,這就要講到人究竟是怎麼認知事物的,以及認知能力從何而來和可不可靠的問題了,這在哲學就是屬於知識論的課題,是很高深的學問。我們一般認為理性和靈性是『先驗』的,也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否領悟大道理有先天和後天的種種因素,牽扯到了各人的資質問題,很難以科學的角度去解釋,只能訴諸上帝。朱熹講到這個課題也說『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年輕人:「真的是滿高深的,聽得我一知半解。」
史學家:「沒關係,老規矩,這些我們後面再詳談。總之,人活著就是要明白善惡程度的差別,並且要有莎士比亞『圖大是而造小錯』的勇氣,有『為善的代價是為惡』的認知,那樣就能理解子夏所說『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實在是無奈而非無賴的說法了。」
年輕人:「所以說愛好和平、不喜歡紛爭的人也有錯,對吧?」
史學家:「你說的沒錯,畢竟『善者不通情理』,世故老成的人絕非善人,和事佬只是濫好人而已,他們都是不懂或不敢承擔道德責任的人,不是無知就是懦弱。」
年輕人:「那麼,以你的邏輯來說,懲罰也是必須的囉?」
史學家:「是的。」
年輕人:「可是為什麼常有人說要『以德報怨』呢?」
史學家:「這常是出自一些所謂『慈悲為懷』的宗教徒之口,殊不知『以德報怨』只會縱容惡行並使善行失去了意義,完全忽略了現實情況,更混淆了人們對善惡的基本認知,若依此理,則善行也不該被獎賞,所以孔子說:『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年輕人:「那我明白了,可是這讓我不自禁想到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難道這不會使仇恨更加擴大嗎?」
史學家:「正如先前所說,好人是站在真理的立場來『責善』,道德感即是責任感,『懲奸除惡』是一種不得不為的義務,殊無『以牙還牙』的快感。康德也說『善盡責任比追求快樂更為重要』,可見盡責與求樂並不一樣,雖然人若有知,也會瞭解盡責之樂,因為盡責即是認命。」
年輕人:「盡責即是認命?可是我怎麼覺得認命聽起來很消極啊?」
史學家:「所謂認命的意思是,『明白自己的資質以及使命之所在』,你會覺得認命這個詞很消極,是因為無知的大眾常有『人定勝天』的想法,不願接受自己的『命運』而妄想如何去『運命』。」
年輕人:「難道人們應該抱持著悲觀的想法,然後坐以待斃嗎?」
史學家:「不,我絕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因為上帝既在,則人的命運早已決定,絕無『回天之力』,只是人自己不知道而已,所以還是要盡力活出自我。」
年輕人:「怎麼感覺好矛盾啊?這有什麼差別嗎?」
史學家:「當然有差別,因為大多數人渾不知『天高地厚』,以為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抱持的努力是『無知』式的;而聰明的人則有自知之明,瞭解到自己在宇宙中是多麼的渺小和無知,盡責是唯一能做的以及該做的事,『人定勝天』以及『事在人為』是在認命之後,負有責任意識的行事態度,而非無知又狂妄的口頭禪。」
年輕人:「我有點一知半解,有沒有不認命的實際例子呢?」
史學家:「我們都知道人應該要去惡從善,一個窮人若是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仍然無法擺脫貧困,那也絕不能去偷搶拐騙,因為這即是將自己應該要承擔的痛苦轉嫁給他人,這樣的惡行就是強行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就是不認命。」
年輕人:「我瞭解了,這就是說一個人要在不違背道德的情況下努力,而成敗與否都要自己去勇敢面對,不能怨天尤人,放棄了一個作為人的尊嚴,如此才是認命又努力的行為,對吧?」
史學家:「是的,實際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對於一般在路邊乞討的乞丐無法絕對同情,但如果這名乞丐以賣藝或是販售高價商品來營生,則會更讓人想幫助他們,因為他們更具備勇氣和行動力來承擔自己的命運。同理,有錢的債權人向貧窮的債務人索債也是符合道德的,因為雙方皆須面對自己的命運,當然債權人不能強人所難,但若自以為慈悲而放棄索債,則是不正義的。」
年輕人:「那麼搶劫小錢比起偷竊大錢,罪還是更重嗎?」
史學家:「沒錯,這和道德是看心意而非能力的道理類似,人們對搶劫犯比偷竊犯更有厭惡感,那就是因為搶劫比起偷竊來說,是以更加直接暴力的方式,將自己的不幸轉嫁給他人。」
年輕人:「那劫富濟貧的『義賊』,是為了不公平的社會而犯罪,這樣也是有罪的嗎?」
史學家:「還是有罪,因為不管是不是為了自己,這都是強行改變命運,雖然這樣的行為含有某種程度的高貴精神,但明理人皆知這絕非大義之所在,所以『義賊』在被逮捕後勇於認罪而激起民眾的敬意,這就表示他仍有罪,因為若劫富濟貧是正義,則他不應該認罪,而民眾對於這樣的正義使者被逮捕,應該要有激憤的反應而非同情與佩服,所以『義賊』仍是『賊而不義』。」
年輕人:「我瞭解了。對了,你剛才有說到自殺也是不道德的,能多說明一些嗎?」
史學家:「生命是可貴的,每個人都須對自己的生命有所交代,活出自我價值既然是眾所皆知,那麼前提當然是要好好活著,所以自殺與殺人皆為不可,除非是為了保全他人生命而『當仁不讓』,或是因自衛以及懲奸除惡而殺人。」
年輕人:「這麼說,你是贊成死刑的囉?」
史學家:「是的,死刑應該要存在。」
年輕人:「如果是因為自衛而殺人的話我可以理解,但你剛才不是也說了生命很可貴嗎?況且忽略了死刑的痛苦是不是有點殘忍?雖然我也不自禁的冒出『他殺人時有沒有在意受害者的痛苦?』這樣的問句,不過雖然這麼問就代表我含有『以牙還牙』的情緒衝動,反正,我只是想客觀地去看待這件事。」
史學家:「殺人之所以不當並不是因為造成其痛苦,而是剝奪他人盡自己生命責任的權利,所以迅速殺害一人的罪仍大於長期凌虐一人。而死刑之所以應該存在,是為了除去我前面所說的那種『成魔』的惡徒,這是一種執行正義的手段,不能以人權觀點為其開脫,須以『降妖除魔』的態度來面對。但是人卻又並沒有真正的資格來『代行神職』,不過人既有此能力,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可以『替天行道』的暗示?且不論一個人是否支持死刑,通常也無人樂見生命的消逝,所以執行死刑是一種承擔而令人痛苦,要以義務看待而不能以情感視之。雖然應處以極刑的人不多,但這畢竟是能盡力改善的技術性問題,即使改善不是完善,但萬事萬物本就不完美,這也是人的原罪,所以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該不該有死刑,而是該怎麼合理運用死刑生命的本質是痛苦的,死刑其實不是最大的懲罰,何況大多惡徒都不怕死。總之,除惡是為行善,執行死刑是義務而非報復。
年輕人:「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沒想到要明白這些大是大非,比我先前想的還要難。」
史學家:「其實,日常生活的小事,要做到真正符合道德,難度也不會小。」
年輕人:「是這樣嗎?難道小事不是比較容易遵守道德嗎?」
史學家:「正是因為是小事,所以人們才多無道德堅持。」
年輕人:「可以舉個例子嗎?」
史學家:「以約會遲到為例子好了,假設你與人約好時間卻遲到或不到,這代表你將錯誤轉嫁給其他人承擔,這就是不道德;而若你早到了,對方準時到,那麼對方絲毫不須感到抱歉。」
年輕人:「那麼,如果我是真的因為很重大或很難抽身的情況而遲到或不到,這樣該怎麼辦呢?」
史學家:「這就是所謂『天意』了,這樣的結果必須由雙方共同承擔,對方並不能責備你。當然你應該也不會絲毫不感到愧疚,這是因為『盡人事』是責任,不能以『聽天命』為己開脫,這是你的命運。人們常認為承諾就是應該要誓死遵守,所以都認為遲到一方的理由只是藉口,殊不知要對方信守承諾只可能會讓對方『一錯再錯』而造成『二過』,這和前面所說的美德須符合道德是一樣的道理。」
年輕人:「我懂了。那麼,誠實也一定是道德嗎?」
史學家:「誠實一定是道德,做人應該誠實,說謊是不應該的。」
年輕人:「無論在什麼情況都要誠實嗎?」
史學家:「是的,無論在什麼情況都要盡力誠實。」
年輕人:「但是如果是在誠實會導致不好後果的情況呢?」
史學家:「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康德就舉過『殺手追問無辜朋友的下落』這樣的例子,理想上,其實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也可以選擇說實話後,再以有效方式阻止慘案發生;也可以選擇顧左右而言他,或是乾脆保持沉默,所以有謂『說不知道也比說謊好』,雖有人會說這也是一種欺瞞,但這畢竟不會造成實際的罪過,也表達了對真理的敬意。」
年輕人:「這難道不會太迂腐了嗎?即便是壞人要做壞事,也不應該被謊言蒙蔽嗎?我們就要眼睜睜的看著無辜朋友被殺害嗎?」
史學家:「說謊的罪過在於『失真』,也就是違背真理,雖然真理不只是真實而已,但畢竟包含真實,所以說謊的罪過不在於『欺人』,而是『自欺』與『欺天』。說實話害怕導致不好後果,這就像是之前所說的,是以目的來衡量行為應該如何,這麼做是錯的,因為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後果為何,這是自以為自己是人生主宰,也就是自己就是上帝的謬誤。」
年輕人:「這我實在難以接受,我認為對殺手說謊,應該就是所謂『為善的代價是為惡』了吧?」
史學家:「善出於真,不真則不善,所以『善意的謊言』也是不道德,有謂『實話可能令人傷心,但勝過謊言』。不過還是要說,其實你說的沒有錯,我剛才說的情況只是理想。假如真的遇到棘手情況,當然說謊可能比較保險且容易得多,我只是要強調要盡可能誠實,畢竟人要追求至善、追求神的境界,但我們終究不能成神,所以不可能完全誠實,《新約》也有謂:『只有上帝為真誠,凡人都說謊』。不過這只是事實的描述,不能作為不盡力誠實的藉口。」
年輕人:「好的,我知道了,這樣我就能理解了,反正我們要有勇於承擔罪過的勇氣。」
史學家:「沒錯。還有一個概念必須清楚,那就是一個謊言中,若含有一定真的程度,那麼反而更有道德問題。」
年輕人:「什麼意思呢?」
史學家:「坦尼森說過:『一半為真的謊言最為陰險,一個全然為假的謊言易於對抗,但局部為真的謊言則難以迎擊。』;德國也有諺語說:『半真半假的謊言是最惡毒的謊言』……」
年輕人:「我懂了,這是因為半真半假的謊言更高明對吧?所以犯的罪更重。」
史學家:「對,就是這樣,這種『以假亂真』的謊言最具誤導性,而能撒出這種謊的人更聰明也更對真相力量有所體認,『知法犯法』當然更可惡,所以才說『愈會撒謊的人愈不該撒謊』,愈接近真則愈該要真,否則更不真。總之,人要追求『止於至善』,但卻有原罪問題,於不完美的現實不可能做到完美,不過也正因此人才有高貴的可能,但不能以為是不得不造小罪而完全心安理得,要知我們雖要追求功大於過,但過畢竟還是過,非但不可滅,亦不可減。」
avatar-img
36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程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一章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二章 第一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一章 第三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二節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一章 第一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企業為了保護商業機密,通常對於特定人士/高階主管會設有旋轉門條款,以確保公司的營運機密不致外洩到競爭者手中。服務於單位中,雖並非每個人都會受這樣的法律條款所約束,但做到職位避嫌當是忠於工作的基本職業道德。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事件敘述: 事件的開始是 全國美術比賽 漫畫類特優獎,由一位國中生的作品"帝皇條款"獲獎,作品的畫面呈現 綠燈剩3秒,一位帝王牽著烏龜行走在斑馬線上,周遭車輛等待他通過,駕駛們一臉不耐煩的臉色。 這篇作品據說引起諸多網路討論,質疑是醜化行人形象,車本主義,各種批評,一度逼得學校緊急下架慶賀貼文。
Thumbnail
一個天生的騙徒勵志逆襲成為一位律師,人生卻因為一個錯誤案子而瀕臨毀滅;現在,他遇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也有可能是某種轉機?終於等來了艾迪.弗林第一集:墮落老爸的救女之戰!弗林律師現身說法:因為我是一流的騙子,所以我成為高明的律師。結論:這兩個職業根本大同小異。
Thumbnail
今天來談個我最常遇到的檢舉之一, "感情忠誠度"問題! 商業道德部也要管這個? 當然不是呀 , 不過你看過有人能公私德兩面分明, 私下又偷又貪, 公事清廉無暇? 我們來省視一下"商業道德"原由跟界線吧!
Thumbnail
美劇《Breaking Bad》的衍生前傳《Better Call Saul》終於落幕。劇集以《Breaking Bad》中的配角Saul Goodman / Jimmy McGill 為主軸,講述這位樂於遊走在刀鋒上、與罪犯狼狽為奸的律師,是怎樣落得如此下場。
Thumbnail
《少年吔》由顏正國、黃尚禾、李千娜、張寗主演;其中,李千娜不僅在片中詮釋女警,更包辦電影原聲帶的製作。為《少年吔》又演又唱的李千娜,這次特別接受【好·嗑電影】專訪,除了分享拍攝《少年吔》的過程,也深入探討她對角色的準備及心境。
Thumbnail
慾望很大有了野心,呼風喚雨,製造了一場暴風雨,風聲鶴唳,人心畏懼暴風雨,正義的雷神敲醒了野心,風停了!雨停了!道德的光明重現了。 道德底線 有沒有慾望,強調了道德,慾望能不能滿足,決定了底線,道德底線訴說著人類的慾望。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企業為了保護商業機密,通常對於特定人士/高階主管會設有旋轉門條款,以確保公司的營運機密不致外洩到競爭者手中。服務於單位中,雖並非每個人都會受這樣的法律條款所約束,但做到職位避嫌當是忠於工作的基本職業道德。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事件敘述: 事件的開始是 全國美術比賽 漫畫類特優獎,由一位國中生的作品"帝皇條款"獲獎,作品的畫面呈現 綠燈剩3秒,一位帝王牽著烏龜行走在斑馬線上,周遭車輛等待他通過,駕駛們一臉不耐煩的臉色。 這篇作品據說引起諸多網路討論,質疑是醜化行人形象,車本主義,各種批評,一度逼得學校緊急下架慶賀貼文。
Thumbnail
一個天生的騙徒勵志逆襲成為一位律師,人生卻因為一個錯誤案子而瀕臨毀滅;現在,他遇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也有可能是某種轉機?終於等來了艾迪.弗林第一集:墮落老爸的救女之戰!弗林律師現身說法:因為我是一流的騙子,所以我成為高明的律師。結論:這兩個職業根本大同小異。
Thumbnail
今天來談個我最常遇到的檢舉之一, "感情忠誠度"問題! 商業道德部也要管這個? 當然不是呀 , 不過你看過有人能公私德兩面分明, 私下又偷又貪, 公事清廉無暇? 我們來省視一下"商業道德"原由跟界線吧!
Thumbnail
美劇《Breaking Bad》的衍生前傳《Better Call Saul》終於落幕。劇集以《Breaking Bad》中的配角Saul Goodman / Jimmy McGill 為主軸,講述這位樂於遊走在刀鋒上、與罪犯狼狽為奸的律師,是怎樣落得如此下場。
Thumbnail
《少年吔》由顏正國、黃尚禾、李千娜、張寗主演;其中,李千娜不僅在片中詮釋女警,更包辦電影原聲帶的製作。為《少年吔》又演又唱的李千娜,這次特別接受【好·嗑電影】專訪,除了分享拍攝《少年吔》的過程,也深入探討她對角色的準備及心境。
Thumbnail
慾望很大有了野心,呼風喚雨,製造了一場暴風雨,風聲鶴唳,人心畏懼暴風雨,正義的雷神敲醒了野心,風停了!雨停了!道德的光明重現了。 道德底線 有沒有慾望,強調了道德,慾望能不能滿足,決定了底線,道德底線訴說著人類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