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artup of you:人生就是一場創業

2019/08/0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寫在前面

很久沒有寫作了,我想寫下《The Start-up of You: Adapt to the Future, Invest in Yourself, and Transform Your Career》對我的啓發。

如果你也是想創業,或在個人發展上在變化萬千的時代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或許這本書的觀點會對你有更多的啓發。這本書並不是教你如何開展 startup,而是教你視自己為一間初創企業去看待,讓自己在變化萬遷的時代持續成長,持續獲利。


而這本書是由 linkedin創辦人Reid Garrett Hoffman寫的。

我十分認同作者的觀點,並努力實踐當中。

從打工到轉換自僱/創業路上,
由管理老闆到管理客戶,
由用時間換錢的的方式到用價值換錢的方式,
必須有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去經營的心態。
如何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去經營?


公司和個人的共通點

1 心態致勝:找回你的創業基因

有一次我問朋友:「為什麼你從創業變回打工?」

他說:「穩定好。而且試完發現創業不太適合自己。即使而家打工,我都有創業精神,最怕係用打工心態去創業。」

不一定要創業,同時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都可有創業精神。

書中有一句很好:

「人人都是創業家。當我們還在洞穴時,我們都是最專業的自雇人士,自己覓食、自給自足,那是人類歷史的開始。隨著文明的來臨,我們壓抑了這項能力,成為『勞工』,因為他們在我們身上貼了『你是勞工』的標籤。於是,我們忘記自己是創業家。」
──尤努斯(Muhammad Yunus),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微型信貸先驅


我們人類以前都是自僱,自己去覓食,甚到把所得以物易物換來更高價值的事。

所以,其實你會發現以前和現在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生存,不論用任何方式達到生存的目標。

在我們的人生中,如果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生存,那我們有甚麼方式達到這目標?是否只有打工這方式?


2: 面對急速改變的社會要有 ABZ計劃


【計劃A】代表我們正在從事的工作。

【計劃B】往往是最好的,可以將我們的競爭優勢發揮出來,達到價值最大化,但暫時沒法開始的計畫。

【計畫Z】是指我們的退路,也是救生船。在職業生涯中,我們總希望一帆風順,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因此必須有危機意識。


計畫Z目的在職業生涯遇到重挫,我們有計畫Z作為替代方案,代替計畫A或B。

如果計畫A無法將我們的競爭優勢發揮出來,就實行計畫B。或者計畫B的機會突然來了,就直接採用計畫B。一旦我們將重心向計畫B轉移並堅持下去,該計畫就成了新的計畫A。我們就需要準備新的B計畫。


LinkedIn創始人Reid Garrett Hoffman在創辦自己第一家公司時,他的父親為他在自己的屋裡預備了一間房,他的Z計畫就是暫時住在那裡,然後找另外一份工作養活自己。Z計畫激勵著Reid Garrett Hoffman在商業上大膽地不斷進取,因為他很清楚,即使失敗,至少他還有住的地方。


之前在一間營銷科技初創公司工作,ABZ計劃是這樣的。
公司:
A:透過營銷代理服務,維持Saas product 研發費用及公司費用,為公司帶來營利。
B:Saas product 達到 product market fit,用戶快速增長長。
Z: 倒閉



個人:
A:經營 yoyoimedia,帶來生意增長
包括個人品牌與自媒體策劃,文案制作,營銷,會賺錢的網站建設服務

B:到營銷公司工作學習

Z:找一份達到生活開支所需的工作


3: 人生永遠都是試用版
人生中總有不同的想法可做,未試過便全程投入去,成本會否很高?

那不如用 prototype的方式方式去試,讓自己去感受自己是否喜歡吧!

例如,曾有一位朋友想發展藝術治療,在想應否讀碩士。

成本相對高,會否先找一些興趣班/便宜課程,讓自己先感受自己是否喜歡?也可去訪問業界人士,讓自己用較小的力去試自己該投放更多的力。


4: 建立自己的人際網路


4.1 可先問這個問題:你最常相處五個人是誰?
根據五人均富定律,你就是身的最常相處的五個人的平均值,包括你們的性格、特質、甚至財富水平。

4.2 你要找的人經最多六層人脈網就會找到。
生命就是連結,每個人都有一個人脈網,而社交媒體包括 linkedin、facebook也是基於六度理論去設計。

例如 suggested friends,suggested connection等。

4.3 分清強連結和弱連結
強連結:你們的關係很緊密,相處時間長,想法、能力相似。

弱連結:剛認識不久,關係不太緊密。因背景不同,想法未必相似。


強連結傾向建立情感支援。
弱連結傾向合作、銷售、交換資訊。

4.4 維持人脈的關鍵
1 Help first :為人脈戶口入錢,種下種子
2 真誠:有人說,我選擇你為我提供服務,除了是專業,更重要的是可靠
3 From I to We:由我比我們,由你可以幫到我咩到 我們可創造甚麼/我可以為我們做甚麼。


5 不要盲目相信經驗


對許多人來說,「二十年的經驗」其實只是一年的經驗重複二十次,但如果你的職業生涯永遠處於測試階段,二十年的經驗就是不折不扣的二十年經驗,因為每年都是豐富的新挑戰和新機會。


在變化萬遷的時代,創出自己一條路真的需要 很多不同的軟實力和硬實力,有關人脈,最近也讀了相關書籍,將加過往經驗寫為下一篇文和大家分享。


原來,我要追求的,不是一個不會變動的職業生涯階梯,而是在這個變動時代中,學習與適應變化的能力。
yoyoimedia
yoyoimedia
yoyoimedia創辦人,致力透過文章、活動、課程,推廣生涯規劃 及可實踐的行銷技巧,推動別人實踐夢想,渴望鼓勵大眾認識自己,透過建立個人品牌,加上自我行銷,實現理想多元的人生。 http://yoyoimedia.com http://storyis.m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