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書如命]剛剛好,的生活

2019/10/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正視今日,因它就是生活,真真實實的生活。昨日已成夢境,明日只是夢想。只要好好地活在今日,你未來的每一個昨日,都是一個滿足的夢境,你未來的每一個明日,也會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夢想。
從小到大,我們不斷追尋著我們所沒有的,看著我們所不足的,不看自己的優點,只看自己的缺點,於是我們的人生不斷地在往前跑,其實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要跑到哪裡去。金錢的富足,那要累積多少才叫富足? 物質的富足,我們其實已經囤積了非常大量未使用的物品。追尋所謂的快樂,但甚麼是我們認為的快樂? 我們被電視媒體與社會灌輸我們需要甚麼,但我們是否有捫心自問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甚麼?! 甚麼才是適合我們的?
當餐廳推出吃到飽的方式,我們是吃到飽還是讓自己吃到撐呢? 資訊取得的方式現在非常容易,但我們是汲取所需的資訊還是跟著新聞的連結,最後連結到不是我們本來要汲取的方向,回過頭發現已經過了好幾個鐘頭。看著銀幕上光鮮亮麗的人們,穿著的服飾使用的包包,使用的汽車,限量的商品,我們是真的有需要?還是只是想要擁有,擁有物品?還是想要擁有目光或肯定?
我們需要的是甚麼,當你與自己的內在連結,你會找到答案。
我們其實,需要的並不多,剛剛好,就很好。
以下為內文摘錄
  1. 沒用的就是廢物,即便完好如新。
  2. 不是擁有太少者,而是渴求更多者,才是窮人。--羅馬哲士塞尼加
  3. 工時過長不是工作,而是苦役。
  4. 當人們自覺自己的社會地位較高時,大腦深處的兩個區域就會活躍起來,這兩個區域就是腦島(insula)和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
  5. 腦島的作用是,當別人把你看得很高時,就會讓你生出一種畏懼感。
  6. 腹側紋狀體則與動機和報償有關。為了擺脫自己的地位可能下降的恐懼感,我們只好努力工作,想用更高的社會成就來保護自己。
  7. 想達到知足常樂的境界,表示我們必須放棄金錢的不當用途,亦即不把金錢當作成就的象徵,或定義自己的一種方式,也不以金錢為藉口或補償,而不為真正的人生而努力。
  8. 不過度工作的動機並不是想躺在沙灘上曬太陽,而是要掌握機會去發掘人生的其他層面。
  9. 當我們的意識層面在想著別的事情或完全放鬆時,最能想通心理難以解決得複雜問題。
  10. 快樂剛剛好:其實你並非不快樂,而是不滿足。
  11. 知足之時,就是豐足之時。問題是,我們往往是反過來去思維,總以為豐足以後,才能知足。--沈時安
  12. 我們的社會將我們變得對福氣視而不見,只專注於生活中自己尚未擁有的無盡東西,以至於我們像機器一般只會追求更多的物品,在得到時會有短暫的興奮感,然後就因為「早就過時了」把東西拋到腦後,再去追逐下一個熱門的玩意兒。
  13. 當我們的靈魂失去了感恩的容量,我們就失去為自己所擁有感到喜悅的能力。
  14. 不要沉溺於夢想你所沒有的東西,要體會到你所擁有的所有恩賜,並且心懷感激地記得,如果它們不是你的,你會多麼渴望擁有它們。--沉思錄
  15. 追求越多越好的世界讓我們持續地脫離生活現實,因此解決之道就是:只有連結。
  16. 嘗試內觀,這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冥想的方式。內觀是特意專注於你生命中當下此刻的方式,當你發現自己分心時能回過神來,利用自己的力量喚回自我並充分活在生命的當下。
  17. 一天三次、每次三分鐘的冥想,會讓你在一天當中隨時提醒自己要活在現在。
  18. 當你覺得煩躁的時候,散個小步。讓身體放鬆,慢慢地走,不用有目的地,只要感受到你的肌肉,注意到你的呼吸,也留意到你周遭的世界。
  19. 挑一個你最喜歡的戶外,打坐一下,或漫步一下,集中注意力一兩分鐘在你的五感意識上,我們的五感意識是用來體驗這個世界的。我看,我聽,我聞,我嚐,我感覺。
  20. 安排個人安息日,進行深度的思考,安靜地做些甚麼並不重要。
  21. 正視今日,因它就是生活,真真實實的生活。昨日已成夢境,明日只是夢想。只要好好地活在今日,你未來的每一個昨日,都是一個滿足的夢境,你未來的每一個明日,也會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夢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哈德森太太
哈德森太太
社工師/長照工作者/生涯設計師/演員/編劇/薩提爾溝通模式治療師/和諧粉彩正指導師....等 走跳在精神科、兒少家庭、燒燙傷、長照領域的助人工作者~ 信念是生命影響生命,嗜書如命,喜愛旅行,熱愛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