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貼上標籤的人們 ─
原住民、移工與無所不在的歧視
圖片來源:【LiMA新聞世界第81集】A li an築夢
人際吸引理論 (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 說著我們喜歡區分我們跟他人,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我們會善待與自己較相近的人,而討厭與自己差異極大的人。習慣性地,我們會在別人身上貼標籤,從外貌、學歷、國籍、地緣或血緣都可以,最好還要在上面標個等第。要撇除這個習慣很困難,因為這是我們捷思的必經。然而,在工地現場,這樣的習慣卻帶來了壓迫與不平等。
在工地現場偶爾會看見原住民的身影。相較於全國平均,
原住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略低了一點,導致他們在工作上常遭受刁難。「口琴的聲音」一篇提了一個名叫「五個字」的原住民的故事,皮膚黝黑的他總被認為喜歡曬太陽 ─ 這真的是在狗屁,不過是為了省錢要他快點在大太陽下上工而已。他的家人們大多都在工地工作,在工地的工作技術一代傳一代,卻在工作中不斷被騙不斷地換老闆,直到熬到出師才真能夠不被剝削的賺錢。
「種族與歧視」則講著各種族群分化,從早期的本省人與外省人,近代的原住民、陸籍、越南籍、東南亞移工在社會中存在著怎麼樣的刻板印象。
近年來自國外的工人漸增,在各種場域諸如公園、工廠或賣場時而可見他們的身影,工地作為一個終年都在喊缺工的地方,移工來此工作的情況自是多有所見。不知不覺在臺灣的產業鏈裡頭,移工們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存在了。
工地裡的移工們對工地產業帶來許多影響,勤奮賺錢的移工們只要掌握了工地所需的技能,就能由粗工轉變為人力,年輕力壯的他們能夠取代無經驗、無技術、無設備的老一輩本地人。他們勤奮的原因無他,在自己家鄉的勞動條件更難過,所以當臺灣給出看似較低的薪水,對他們許多人而言那仍是高薪,做起事來仍甘之如飴。不僅如此,工地給予移工們較大的自由空間,常做完事情給錢後就不會再約束,不像看護工、漁工需要一整天被綁在同個地點。
在社會上相較弱勢的族群,總會聲援逃跑移工。對他們來說,這些移工並沒有做些違法犯紀的事情,要是他們被警察抓了,會幫助勸說警察放了他們,講著有些社會上幹盡黑心的有錢人不抓,卻總是欺負向他們一樣的弱者,所以弱勢族群總是把移工拉進同一陣線。令人難過的是,軍警受制於政府,政府受制於財團,警察們要業績,無法拿上頭的人開刀,也只能欺負下面的人。試想,如果真的待遇還算得過且過的話,這些移工們有必要冒著風險逃跑嗎?
我永遠不會配合警察辦案抓外勞。
我缺乏這種美德,而且不屑擁有。
受到社會公權力欺壓的移工們,倘若在工作環境發生了性侵害、惡性欠薪、蓄意毆打只能夠過仲介處理,但仲介又相當會搓湯圓,所以他們能依靠的還有誰?就只剩下那些人權團體及願意相信他們的人了。至於事件的處理若真要走法律程序,舉證及調查責任會在他們返國以前結束嗎?他們沒有時間與餘裕能夠去等待,只能回國,噤聲淡忘。
壓迫窒息的社會結構
社會底層的人面對各種刁鑽的公權力只能苟且偷生。沒有防禦的知識,更沒有攻擊的才能。「看板工」講著低薪、長期站著想上廁所還不能去的工人們忍耐燠熱,有些甚至嚴重到中暑。然而,像這樣沒有未來發展的工作,到底誰會來做?
窮人,窮人而已。窮人沒有選擇的權利,更不可能團結抵抗慣老闆,因為一抵抗連下一餐在哪裡都成了問題。人窮命賤大概就是如此。促成這些的不是誰,是構成社會中的每一個力爭上游的我們。
「工地拾荒者」中提到那些收垃圾的人家,他們工作爬上爬下,卻也只能換得少許的零錢,甚至近幾年還有回收價格下跌的趨勢。為了能夠順利活下去,他們必須要找到穩定而大量的垃圾源,各公司、商店、工地都是好對象。但是閒雜人等是不能進入工地,這樣的「法規」維護了表面的社會秩序,卻斷絕了更多人的活路,硬生生把他們的「重大」收入砍掉。這樣衍生出的社會問題難道會比較少嗎?或許會有人說他們都有領津貼,不見得只能做這個。但是,比起像是餵狗食,用著靠自己掙來的錢才能顯得有尊嚴吧!
「他在家」講的是一名更生人的故事。裡頭的內容在我第一次看到時給了我很大的衝擊,然而這次再看,細細品味,卻又只能感慨人生。更生人出監獄後,不管是工地、家人都沒人理他,像是被社會遺棄了一樣,一個人住在又髒又舊的屋子,裡面只有幹來的東西。作者原本只是要找他要回曾借給他的電鑽,去到他家後對方雖然說要再找找,但可能早已經變賣了。這時,對方拿出一些暖暖包跟衛生紙當作謝禮,說著這些是社工給他的。往往我們想著的是他要怎麼回到社會,但殊不知或許他根本也沒有回歸社會的打算,求職不斷碰壁,就像是社會放棄了自己一樣。社工唯一能幫的,是為他們重新建立與社會的正常連結,給予這些補給品從來就不是為了讓他們過的更好,只是給予他們尊嚴,讓他們有機會遇見別人時能夠正正當當地贈予別人一些東西。\
「認命」篇講著一名清潔工每年被迫遷志願離職,無法累積年資,只能在低薪及離開中做選擇。算的上選擇嗎?要是能離開早就離開了。「賊頭大人」講著許多警察依法行政,許多衝突他們與勞工站在對幹的第一線。他們做的事情是對的嗎?我很難說,畢竟對他們而言,無事賺錢才是最重要的。要業績的他們會開單當然只能找機率高的族群,也因為如此工人與警察之間才會有相互對立的不信任感。「罰單」講著環保局要開人六萬元的罰單,可是勞工薪水已經少的可憐了,而且情況也並非嚴重到那種程度,想當然爾又是找了對象開刀。環保局找來警察使喚,要對方認命,這時附近的居民們都紛紛圍上,眼看這不合理的狀況,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嗆了回去,才好不容易讓環保局只開了合理一千二的罰單。欺善怕惡這種事情在社會上不勝枚舉。
「告誡」篇寫著許多師傅們非常討厭公部門不合理的要求,包含標案選最低價、工程設計不良、為了配合不可能在時間內做完的工作而不斷地拉長工時,以為只要給錢就能了事。「每次都要等人,等時間,全世界所有工人都在等長官來看。結果等來的人除了拍照以外,又什麼都看不懂,是收個一二三四五喔!」。或許師傅們感受到的、生氣的,就是這些人的自以為優越、劃分階級的感受吧!
結論
《做工的人》前面幾篇多半描述工地的狀況與人物,到後面幾篇寫了幾個小人物的故事。《如此人生》則像是把小人物的故事給加長似的,跳脫以工地為主軸,講述了更多關於更生人、八大行業等等的故事,不變的是,他書中所描述的一直都是社會底層那令人窒息的黑暗壓迫。《如此人生》與《做工的人》比起來圖片的部分較多,內容也顯得更加直接而易於閱讀。相反地,《做工的人》的內容像是背後藏梗,每篇都刻意以一種短小卻意味深長的短語作結,每個人看同一篇文章都可以看見不同的端倪。篇篇刻骨銘心的文章讀來時的沉重感能夠引起共鳴,對於過著載浮載沉的人而言更是直接劈進心裡最深處。
看這兩本書的時候讓我想起了當兵的時候。好幾次必須要等一個不知名的長官,就為了聽他幾句跟我無關的話。對於兵來說,勢必是要提早集合好的,但長官呢?基本上能準時很棒,不準時......也只是好整以暇的信步走來。這些工人等政府官員來剪綵大概也是這種心情吧!自己的時間比起長官們的時間而言就像是沒有價值一樣。這個世界大概就是這樣吧!總是有欺負人的人存在,也有被欺負的人的存在。
最近讀了很多有關
資本主義的文章,看到資本家怎麼創造環境,讓勞工們沉醉在消費的世界中,左手壓榨他們賺錢,右手誘惑他們消費把錢收回來,讓他們只能對惡劣的工作型態習慣,讓他們到最後把資本花光,終老時無從選擇。書裡面提到的老年人、殘疾人士已經不具備可以對抗資本家的資本了,只能接受他們開出的不合理要求,只不過是為了活下去罷了。買不起自己蓋的房子、用身體去換資本家微薄的零錢、用意識形態來建立歧視、區分高低,資本家要大家在不知不覺中變的更像自己,說著只能往金錢高處爬,不然會掉到社會的底下去。禮教會吃人,資本主義更會。
看了
林立青的 Facebook,他直到現在還是會 PO 些對於身邊人事物的觀察與反思,不斷地書寫下去,繼續挖掘更多人的故事。有一篇的內容是關於香港反送中,一名女生被圍困在理工大學的
音訊檔,這剛好讓我聯想到這個社會的結構。總會有欺負人的人,也會有被欺負的人,過去是皇帝與百姓、莊園主與奴隸、到現在這個問題並沒有消失,而是無時無刻在周遭發生,只是隨著時代的演進以不一樣的型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如今的反送中也是,社會去壓迫底層的這群人,只是香港一部份的人剛好有機會站出來。追求的是什麼?大概就是做為人的尊嚴及活下去而已。自己也是個小人物,只能在電腦前打打文字,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有機會看到並反思而已。
或許小人物的人生就是這樣吧!只能無奈,卻又無能為力,也不過如此而已。
難易度:★★☆☆☆
可讀價值:★★★★★
保存價值:★★★☆☆
作者:林立青
出版社:寶瓶文化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