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八尺門的辯護人》:用影劇金句帶你思考新的價值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先說,我這篇一定爆雷喔!

日前有段時間,當劇跟書紅好一陣子時,vocus上有不少人寫了這劇的相關內容,但我一直苦無沒空看,直到過年在家閒閒,一連就刷完了了八集。但我沒有看小說,所以觀點就從我看完影視作品的角度出發。

當然因為不少人都寫過相關的內容,我也讀了一些,觀點上會盡量與其他人相左。而依我自己看來,我認為談點歷史料有下功夫追點相關佐證資料、蕭冠群 小兒科醫師X溫氏針灸 帶著自身經驗凸顯了實際情況中的資源差距與消費服務有點特色,除外就是姆斯閱讀空間有建立起一定觀點深度是我比較欣賞的。

至於我自己的話,我會先談談我本身對於選題的想法,再透過金句引出我想講的觀點。

選題

作者的選題牽涉到的有廢死、司法職人、外籍漁工、原住民族處境、解謎懸案等等的面向,在這點上面所下的功夫相當驚人,在編劇的多元面向與思考複雜度上相當出彩。

我想談談漁工的議題。位在基隆的八尺門為了補足捕魚所需的人力,找了當時的阿美族人熟番來捕魚,作為人力結構中的最底層。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原住民轉行其他工作,最底層的工作沒人做而找向了外籍移工,也才有了故事的海濱命案主軸。

值得一談的是,我最初注意到這個議題是因為 2016 年報導者出的相關深度報導,直到後來讀到《血淚漁場》、看過南方澳的幾次展覽,才漸漸知道有這麼一群外籍漁人在台灣生活著。起初濫觴之微,終成澎湃之勢,我認為經過近八年左右,這個議題逐漸透過各種傳媒發酵,使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是台灣的某種問題,帶起了對於移工議題的病識感。

而他們的存在,有人說是搶了台灣本地人的飯碗,但我倒覺得是他們接手了台灣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才有了台灣是遠洋漁業大國的美名與過度濫捕的惡名,他們的存在更是撐起了台灣很大的外銷市場,貢獻了貿易順差。而隨著在台灣的新住民增加,逐漸超過原住民,移民所帶來的問題與權益也漸漸浮上檯面。我認為作者在眼下的時間點以這作為主題是極為優秀的選題,相當切合當今的台灣社會脈絡。

此外,作者唐福睿本身的法律背景更是為司法職人劇打下了足夠的深度,內容本身不僅僅是出於對法條的理解,還點出了台灣司法體系的些許制度問題。更值得欽佩的是,作者對於現實社會中,社會關係網的形成與社會體制所造成的無奈有深刻的見解,更透過故事本身立體地敘述它如何助人與傷人。

觀點

raw-image

我個人最喜歡社會學觀點,所以從我想從這個切點下去談。

我們可以為這個社會中的人依其所在的職位分個階層,簡易描述大概就是上圖那樣。大概追完劇應該可以發現,雖然主軸是海濱命案,但案主也就是被被告,出現的次數並不多,甚至本人從頭到尾幾乎沒有透露出什麼有用的資訊,而是靠著案件中的公設辯證人的追查去還原事件的全貌。所以說,本死刑案只是個引子,引出了不同的人物對於該事件的反應。

然而,從結局來說,船業董事長順利全身而退,法務部長成功透過該死刑案提升了民眾的廢死支持度。動機也不難理解,船業董事長就是太多黑料怕麻煩(還不算怕坐牢,因為大多用錢跟人就彌平了),法務部長可能曾經有認識的人是被告,差點被判死,於是支持廢死。最終體制上層的人讓體制下方的人互毆,自己乾淨而退,不管是法務部長還是船業董事長都是如此。

這件事情可悲,可無奈的是,即便像主角一樣看透這樣的社會結構,仍無法所願。

只要給群眾他們想要的,就不會有人記得他們應得的。

這句可以套用在很多的社會情境裡,包含職場也是。也許你做一件事情產出有一百元,但因為你是員工,所以只能拿十元,九十元被老闆整碗端走。直到某天清醒了,員工覺得不爽,說自己不應該只拿十元而已,於是老闆軟硬兼施,一邊說著出去就會找不到好工作,一邊說「只要你願意乖乖聽話,我就會再給你五塊」。於是員工就被安撫了,繼續任勞任怨。

很多的權利與權力都是你應得的,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就被矇騙著帶走了。要避免這種群眾愚昧,坦白說,很困難,必須跳脫出你自己,從客觀的情境下看待自己應得的價值。然而「應得的價值」在大部分的社會脈絡下並不能換成純粹的金錢,甚至大多數人要計入哪些才是「應得的價值」都是難事。換個角度想,就像在談判前,你應該要清楚自己手上有多少的籌碼,才能進行商討。

不殺,就不能阻止繼續殺;如果必須要殺,那就要殺在最好的時刻。

這句話是法務部長在最後得知被告未成年,屬於無責任能力者時,所說的話。法務部長是支持廢死的,然而不出重手,仍然無法轉動風向。要讓人民清楚知道在法庭因證據錯誤而導致誤判時,可能造成的結果——一條人命的死去。

然而,人死了,太陽依舊升起,是最後那幾幕的用意。

大家往常地過日子,反正人不是自己殺的,自己也只是充其量叫唆或者支持別人去殺罷了,這個人死掉的責任是分攤給 2300 萬人,扣除真的支持廢死的,廢票視同贊同的,少說還有 1900 萬人跟自己站在同一線。這是典型的責任分散效應,當有功的時候自己會說自己有功,當有錯的時候認為自己無罪。

然而,為了達成目的,降低民眾對於支持死刑的聲量,只能用一條命來換,這就是法務部長的決定。如果能不殺,乾淨完成,誰想這麼做?但是如果達不到目標,那麼那就只能讓錯發揮其最大價值。而這又引申到下個金句。

真正的邪惡是平庸,是認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是不願意為了正道而放下執念的人。

大多數人不關心社會議題,是因為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當然我們的資本社會體制有意讓大多數人乖乖聽話,不要太關心社會議題,避免動亂。上面的金句是法務部長對檢座所說。大多數人不願意做出選擇,只願意當沈默的多數,或者就是「照規定走」,但是這真的就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默許糟糕的事情繼續發生,這不是邪惡嗎?

我們的社會教我們做人要圓融,此時要做立場表態就會顯得尷尬,這是整個社會圍繞在「和」與「控制」的議題上。為了「和」,大多數公司會直接說不准在公司內部表態政治立場。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包容對方有不同的立場時,每個人就不會是平庸,而是有力量的一份子:每個人都願意思考,不把自己置身事外。

更何況,大多數人其實是:衰小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怎麼沒有人來幫我?

那這時候就要問問你,平常你有在幫助別人嗎?

可是大法官根本就不願意宣告死刑違憲。
生命權真的就至高無上嗎?法律本來就是權衡跟妥協的產物。

這是人治的社會。充其量比起皇帝,現今的人們受憲法所保障。然而,宣告是否違憲這件事情仍舊掌握在人的手上。所以還是人治。只是,人們透過權力分立的方式,保障了某一方的權利不會受到嚴重的侵害。

除此之外,比起大多數人探討電車難題的道德問題,這本書將道德問題拉到更高的層次,質疑電車難題的前提:「生命權是至高無上、難以衡量且難以被他物所超越。」有沒有可能,我們會願意以某一個人的性命去換取別的東西,例如民眾的價值觀。

法律的建立是最低的道德標準,大家公民課都學過。然而法律為何會誕生,勢必是某個人的權利受到侵犯,普遍人們認為不合理應該處罰侵略方或者制定標準流程而產生,但是在人們的生產過程中,侵略是必然的,我們種植植物有菜吃、我們豢養家畜有肉吃,這都是某種形式上對於他種的侵略。

所以為此,人類必須制定一個標準,最低程度的可接受標準。所以法律是權衡情況,考量到被侵略者願意讓步到什麼程度是可接受,如此妥協之下的產物。

你這懂法律的了不起啊?

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社會裡頭,社會階級是由少部分的人所「擬定」,法律很大一部份就是為了執行社會階級所用的語言,這是現代社會運轉不爭的事實。

你不懂,被剝削,那就是理所當然。理由回到前述,無奈改變,但這就是當前體制。

還記得講《人慈》那本書說到,在私有財產制還沒出現以前,如果有人圈了一塊地,說這塊地是自己的,根本沒人會理他。直到私有財產制出現,每個人為了要確定自己所擁有的資產,必須要有某些「證明資訊」,這就是某種程度上法律的前身文本,更好的講法是明確規範土地的所有權人。

不過,有文本就有漏洞,因為文本與現實有差距,這是所有盡信書的人都應該認知到的事實。數據與文字沒有辦法指向現實的全部,充其量只能摘取其中的某些概念。既然如此,就有鑽漏洞的文字空間,不只是法律上,例如幾百年前只有土地文本的時候,找個小偷把別人的土地權狀偷出放一把火燒掉,再改個名稱,這就是自己的地了。

不僅如此,由於文字本身具備抽象性,所以可以透過精確(艱深)的文字表達,讓別人看不懂,建立起自己的陳述式威信,尤其又以時間最多的上層社會階層做最多這種事,自然體制會傾向他們。所以說,法律是給有錢人或讀書人用的是沒錯的。只是在資本主義下讀書人可能要刪除,剩下有錢人。

殺戮帶來更多的殺戮。 / 難道我們就不是人嗎?

永遠是最底下的人在網內互打,畢竟他們沒能看出結構的問題,就算看出了,也在劫難逃,因為結構不會讓你逃。我覺得這真的只能從改變自己做起,向體制低頭或者保持一顆善良助人的心。

老實說,被殺害的船長人很糟嗎?第八集幫他洗白,他是願意幫助逃逸漁工的,只是在船上的時候必須壓榨他,他何嘗不知道他可憐、他沒用、他根本是被騙來的?不過在那樣的情境下,他「需要」這麼做,這是環境及過往經歷告訴他的,至於是如何形塑的,我認為可以留給大家想像的空間。

而作者想表達,真正可惡的,是船業董事長。每一次在餐館出現都是西裝筆挺吃著魚,這意象著他對於底下漁工的生吞活剝。有一幕更明白的隱喻,即用某種日式刀法,可以輕鬆地讓魚不流血地死掉,那肉會更鮮美,其隱喻為他隨時可以找來廚師這樣的打手,將你們的辛勞美味吃掉,而且還不留痕跡。在這一點上反派的立場是相當鮮明的。

有一派的說法是,船業董事長與法務部長的對談間說了他的難處,他也是有苦難言啞巴吃黃槤。NO!NO!NO!這邊的文本並不是這個意思。首先,說起改善漁船或漁工的問題,他不要每次都吃山珍海味,發他油水的 1/10 出來給下面的人其實就足以大大解決,只不過他才不會這麼做。所以難處是假的。

再來,船業董事長要講的是,海洋這邊的結構問題並不是一個懂法律的法務部長就可以插手的,所以才故意提了某種捕撈方式。還記得,這個董事長根本就沒捕過黑鮪魚,不知道黑鮪魚魚鰭是藍色嗎?所以刻意陳述這種捕撈方式的行為是建立知識屏障,換言之就是「你不懂別管」,比劇中原住民們更高級的用法罷了。

你還年輕,你還有機會做更多事情。

這是主角公設辯護人對新人想一起參與抗爭時所說的。我看到這段真的很感動。主角也知道這個社會有多麽的不公,但很多時候,一旦被抓到把柄,很多事情以後就不能做了,即便你洗心革面也一樣。我們的社會雖然表面上說會教化受刑人,但實際上做的事情對他們出社會根本沒有幫助,進去監獄一輪遊後出來因為跟社會脫節更容易滋生社會問題,我覺得賀瓏夜夜秀的內容真的值得推薦,後半有闡述到這個概念。

所以,主角保護他,希望新人將來能夠帶著他的正義心,去影響更多人、更多案子。而新人確實也被打動了參加司法新訓,未來不願照著他爸的意志安排,而去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判決是為了被告而存在的

這應該是所有法庭上的人都可以思考的哲學問題:「為什麼要下判決?」

真的是為了正義嗎?真的是為了真相嗎?

在該劇本案中,被告與原告都是體制下的受害者,雙方都有錯也都有可恨之處,然而法律卻無法懲罰「不成文」的體制。所以不管最後判決誰輸誰贏,正義可能是有偏頗或瑕疵的。

那麼真相呢?之前有看一部日本動畫「虛構推理」很好的解釋了這個概念:人們要的並不是真相,而是要對於真相的合理解釋。而這個合理解釋又不能產生認知偏誤,即不能推給怪力亂神之類的。所以只要解釋得通就行。實際上事情發生了不在現場沒監視器就是不知道,所以我們只能盡量去靠攏真相。

所以回到問題:「為什麼要下判決?」

法官不語下裁判,檢方(原告)說出自己的委屈,唯一能變,就是辯方所處理的被告的刑責到底有多少。以我來說,我會這麼解讀上面的金句。所以,辯方律師或者公設辯護人就是能夠盡量改變這件事情的人。而律師要錢請,公設辯護人就是幫這些沒辦法請律師的人,也無怪乎主角自己說自己是最認真的。

我認為,法庭上玩的就是文本遊戲(意思同我上面,只能概略反應真實狀況),而這些要如何貼近現實的人們,以至於讓世界上的福祉最大化,或許這就是每個從業人員的最大任務吧!

結論

好啦!一天看完,當天寫完,有夠迅速,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喝吧!
103會員
194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喝吧!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這本書我去年只花了一天就看完了,讀得很順也真得好看。說起來我自己滿少看這種推理小說的,我純粹是之前看到別的推薦這本書,然後覺得這封面超美的,然後就買來看(喂!)。實際上內容也還真挺不錯的,電影當成看推理爽片,這就當成看推理爽書,也是不錯!
Thumbnail
2025/03/15
這本書我去年只花了一天就看完了,讀得很順也真得好看。說起來我自己滿少看這種推理小說的,我純粹是之前看到別的推薦這本書,然後覺得這封面超美的,然後就買來看(喂!)。實際上內容也還真挺不錯的,電影當成看推理爽片,這就當成看推理爽書,也是不錯!
Thumbnail
2022/11/19
#72《偽魚販指南》:魚腥味已經不是想洗就能洗掉的了,魚販生活的種種刻在作者的自我認同裡。作者回憶起生活中的各種點滴,做適當的排序,拼貼成了一幅魚販印象,最後成就了這本書。今天我想挑觸動我心的幾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那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2022/11/19
#72《偽魚販指南》:魚腥味已經不是想洗就能洗掉的了,魚販生活的種種刻在作者的自我認同裡。作者回憶起生活中的各種點滴,做適當的排序,拼貼成了一幅魚販印象,最後成就了這本書。今天我想挑觸動我心的幾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那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2022/01/08
# 65《厭世廢文觀止》:帶你用社畜的心重讀那些看似清高的古文!那這本書講了什麼呢?標題一語中的,用著有別於課本那種教誨式的闡述觀點,本書採更人性、更重文本性質地去解讀以前的課文。所以就讓我們以新視角來讀讀這些文章吧!
Thumbnail
2022/01/08
# 65《厭世廢文觀止》:帶你用社畜的心重讀那些看似清高的古文!那這本書講了什麼呢?標題一語中的,用著有別於課本那種教誨式的闡述觀點,本書採更人性、更重文本性質地去解讀以前的課文。所以就讓我們以新視角來讀讀這些文章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 TV 電影】:天外封鎖線 要是能無憂無慮 誰都能當大善人
Thumbnail
【 TV 電影】:天外封鎖線 要是能無憂無慮 誰都能當大善人
Thumbnail
喜歡懸疑劇可以一看,但怕你最後跟我一樣生氣就是了。
Thumbnail
喜歡懸疑劇可以一看,但怕你最後跟我一樣生氣就是了。
Thumbnail
這種憧憬或浪漫的樣貌,它不是一個抽象而虛幻的概念,它真實存在,如此魅力。
Thumbnail
這種憧憬或浪漫的樣貌,它不是一個抽象而虛幻的概念,它真實存在,如此魅力。
Thumbnail
對於這部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討劇中角色的心理與行為,以及對於劇名的獨特解讀。
Thumbnail
對於這部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討劇中角色的心理與行為,以及對於劇名的獨特解讀。
Thumbnail
很多人推的《全知讀者視角》,在電影上映前,先惡補劇情
Thumbnail
很多人推的《全知讀者視角》,在電影上映前,先惡補劇情
Thumbnail
摘要 本篇文章將會探討"黑話律師"的觀後感心得,先介紹劇情大綱,劇情設計巧思,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劇情大綱 "黑話律師"述說著一個有點窮但幸福快樂的情侶,不幸遇到黑吃黑,自己被栽贓入獄,最後打擊壞人的故事 劇情反轉(第一集設計)
Thumbnail
摘要 本篇文章將會探討"黑話律師"的觀後感心得,先介紹劇情大綱,劇情設計巧思,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劇情大綱 "黑話律師"述說著一個有點窮但幸福快樂的情侶,不幸遇到黑吃黑,自己被栽贓入獄,最後打擊壞人的故事 劇情反轉(第一集設計)
Thumbnail
今年我最愛的Netflix影集就是《八尺門的辯護人》 剛開始會看是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李銘順,覺得他戲演得真的好、人也很有魅力。後來被劇情帶著走,實在停不下來,很有新意的一個故事,後來我才知道,它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Thumbnail
今年我最愛的Netflix影集就是《八尺門的辯護人》 剛開始會看是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李銘順,覺得他戲演得真的好、人也很有魅力。後來被劇情帶著走,實在停不下來,很有新意的一個故事,後來我才知道,它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Thumbnail
https://m.youtube.com/watch?v=0IP0cjvf204&pp=ygUG54ax5pCc 預告 https://m.youtube.com/watch?v=UO1kk16O8ls 幕後 反派之一,竟然是《步步驚心》的十三爺飾演的...... 演得還挺好
Thumbnail
https://m.youtube.com/watch?v=0IP0cjvf204&pp=ygUG54ax5pCc 預告 https://m.youtube.com/watch?v=UO1kk16O8ls 幕後 反派之一,竟然是《步步驚心》的十三爺飾演的...... 演得還挺好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