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無須多說的過程淬煉出設計師的專業,林慧秋做設計的表達表達思考其實是做人的道理│林慧秋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文 陳彥如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0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林慧秋,中文系畢業,是台灣的平面設計師,同時也是銀海設計工作室負責人,經營有寫作頻道「設計私房誌」。並致力於透過文字幫助大家做設計,以及傳達設計。一位善於聆聽客戶需求,有溫度的設計師。

raw-image

從中文系跨入設計領域,誰說興趣走不出專業


對於許多人來說,夢想好像就只能是夢想,當它與現實的麵包相斥,那似乎夢就只能是夢,而興趣也是如此,但現在我想介紹她給你認識,她是 — 林慧秋。小時候她的夢想是漫畫家,也想過成為作家,但是在台灣的教育風氣中,對於技職其實並不友善,因而沒成為她選擇的路,雖然在她心中一直深深知道她喜歡設計相關的科目,從小到大都是。不過因為她本身就很喜歡文學,所以大學也選擇了中文系,在大學期間,她也正好到了美宣部幫忙,一做就是三、四年,轉念一想,何不把這個興趣作為自己的專業呢?

這也成了慧秋進入設計研究所的一個伏筆。

在進入研究所後,因為學校裡沒有商業關係的顧慮,反而能夠盡情表達自己真正的理念和想做的事,不過在出社會後,對於不同的案子,真正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和為誰服務,經過了不同時期的磨練,也讓慧秋的目光有了很大的提升。她正在做的事不只是因喜歡而做,更是她需要去做。

進入職場後,學會看見客戶真正的需求,也成為一個懂得聆聽的設計師


平庸設計師是慧秋人生中的第一個講座,或許這個詞彙對於許多人來說會感到納悶,怎麼會用這個詞彙來形容自己?她笑著說,取名為「平庸設計師」的理由是為了減少和觀眾的距離感。我想與其說是平庸,不如說是平凡,每個人都是平凡的都會有覺得自己不足的時候,但也就成了最沒有距離感,卻最有溫度的詞。或許她沒有得到過什麼大獎或是值得大大分享的經歷,但慧秋認為她自己是接觸過許多事情的人,她希望藉由這個講座,分享以往的經歷給更多準備成為或剛踏上設計師路的朋友。

很多人對於設計師的工作都有許多的好奇,為了回應很多民眾對設計師工作上專業相關的疑問,所以慧秋做了圖庫來為好奇的朋友傳達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台灣的設計師得到更多專業上的信任。除此之外,慧秋也在Medium上面發表許多文章,不僅是與設計相關,也有很多是對於社群與知識的經營。她說,她認為作為設計師很重要的是,不要只是關注自己的事,社群經營更是為了和社會做連結,也是一種動力去提醒自己要用更多方式了解社會。慧秋說,在一次和朋友聊天中,她發現自己的不足,所以在社群上,逼著自己不斷去吸收新的東西,而這也是在產出設計方案時所需要的,寫作也是自己學習和整理思緒的一個重要管道。


raw-image

用有溫度的設計打開長照領域


長照產業在台灣一直是一塊不可忽視的領域,最初慧秋對於長照區塊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不過因為朋友在這方面有許多的工作經歷,才進而合作想出了「銀海設計」。她也說到,本身其實也想做些除了設計外有興趣的事,當然也是因為她自身有相關的人脈,有了這些人脈,也組成了全新的設計師團體。在生活中,其實經常看到一些政府相關文宣,但這種枯燥、沉悶的議題真的很難吸引人去看,所以進而開始去思考解決方式,用創意讓更多人「看見」。

慧秋也與我們分享之前的一個案子,這個靈感來自巷子口的榕樹下。相信許多人也都曾看過公園中下棋、泡茶的老人們,那你可曾想過,記憶中的舊式環境,可能對年長者才是更好的生活呢?因此想到可以將巷子口的榕樹下的概念放到室內,並且在台灣許多的地方都辦了據點,白天老人們可以到這些地方,透過活動帶他們做運動和遊戲。

因為特別的機緣而接觸到長照事業,慧秋也分享了她認為長照設計與一般設計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在於意見上其實會有更多的衝突、還會有許多法規上的問題。在台灣的醫療法規政策裡,產業的供需其實有很多問題,大部分真正需要的人是買不起服務的。而負責做這一部份的人,因為背景太相似,所以在思考上總會遇到瓶頸,因此才需要設計師帶來沖擊。與基金會合作後,才發現其實他們需要「創新點子」上的徵才,因為過去接觸的都是社區協會的人,而他們的思想和企劃案都太過相似,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創意,所以慧秋提議出除了本身相關部門宣傳,也可以跨到其他學系上,不同的領域更有機會蹦出新的、有趣的想法。


raw-image

找出自己的優勢,成為接案設計師並不難


許多走入設計產業的設計師,都期許自己成為時間自由的接案設計師,但是更多的人卻因為摸不清自己的定位,而與機會擦肩而過,所以慧秋也藉由這個機會,分享了一些建議。 首先給自己定出適合的標籤,找出自己的長處、興趣、方向,專注的往一個領域發展,告訴別人你能夠做的事,你的專業在哪,而不是甚麼都做,卻做不精。

慧秋也說到,她的優點在於處理事情的能力和速度,加上良好的溝通能力有助於讓客戶更了解她的提案,也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客戶想要的東西。在工作時,她也會給自己較高的要求,做的比客戶要求的更多而且更好,這不僅是對於客戶信任的一種尊重,更是做好客戶關係的一種方式,以誠待人,收穫會比你想像中的多。最後,她也分享到如何能夠留住客戶的心,在這個行業裡,不是只有客戶在選他,其實設計師也在選客戶,也不用擔心客戶的離開。因為好的合作會有好的循環,好的客戶也會幫你介紹更多的朋友過來,口碑自然而然也會因為你的努力而被看見。



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請追蹤或是贊助讓我們知道您喜歡這樣的故事!同時也別忘了「分享」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持續關注更多創新故事! 什麼是「創新人物誌」?我們在追求什麼?

「創新人物誌」藉由數位化技能,從規劃、製作、故事、包裝等整合來製作完成。目的要推廣各色人物歷程,來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以失敗、挫折、轉型等職涯與目標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作契機,邀請你/妳共同參與這場成長改革的硝煙! 如果喜歡我們,也歡迎來到火力創新實驗室幫我們按個讚 👍! 或是在臉書粉絲團上進行互動,我們都熱情的歡迎您 🔥 🔥 🔥

原文出處:https://blog.firelab.cc/21st-innovation-colum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火力創新的沙龍
31會員
28內容數
獨特的人正獨特的活著,你還尚未見識到不代表不存在,創新星球中是新的居所,持續湧進。 歡迎觀看創新人物誌,何時你會被入選到星球呢?
火力創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21
如果每個人的起跑線一樣,與成功相關的論證與方程式大概早就存在,也不用各路投資專家每天盯著股票市場分析,何況現在網上資源從來不缺。但我想幾乎所有領域的成功人士大概都不會否認,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對自身的要求與規劃。 理財比起存錢更像是一門自我管理的學問,這老生常談大概在腦中大概已打轉了無數次,好像也
Thumbnail
2020/07/21
如果每個人的起跑線一樣,與成功相關的論證與方程式大概早就存在,也不用各路投資專家每天盯著股票市場分析,何況現在網上資源從來不缺。但我想幾乎所有領域的成功人士大概都不會否認,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對自身的要求與規劃。 理財比起存錢更像是一門自我管理的學問,這老生常談大概在腦中大概已打轉了無數次,好像也
Thumbnail
2020/05/04
李萬鏗,為「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大學就讀於香港藝術學院,畢業後緊接著來到臺北藝術大學修讀藝術跨域研究所。與香港相比,他更喜愛台灣的生活步調,對於創作環境來說也較為舒適,因而研究所畢業決定逗留在台灣發展自己的事業。起初李萬鏗與兩位好友成立三明治工的故事源於研究所時期的課程「藝術與社會參與」,也因此與
Thumbnail
2020/05/04
李萬鏗,為「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大學就讀於香港藝術學院,畢業後緊接著來到臺北藝術大學修讀藝術跨域研究所。與香港相比,他更喜愛台灣的生活步調,對於創作環境來說也較為舒適,因而研究所畢業決定逗留在台灣發展自己的事業。起初李萬鏗與兩位好友成立三明治工的故事源於研究所時期的課程「藝術與社會參與」,也因此與
Thumbnail
2020/04/13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或是學生背誦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數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會伴隨著嚴格和難親近的感覺,與像朋友般的相處模式好像沾不上邊。 學校中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兩者之間
Thumbnail
2020/04/13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或是學生背誦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數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會伴隨著嚴格和難親近的感覺,與像朋友般的相處模式好像沾不上邊。 學校中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兩者之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大家,歡迎收聽《陳執董的商業洞察》!我是陳執董,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個從室內設計師蛻變成功企業家的故事,那就是林明達的驚人轉變!
Thumbnail
嗨大家,歡迎收聽《陳執董的商業洞察》!我是陳執董,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個從室內設計師蛻變成功企業家的故事,那就是林明達的驚人轉變!
Thumbnail
小學時,當同學們熱衷於某些遊戲或流行時 自己偶而也會隨波逐流與同學們遨遊其中 但其當時的內心,卻像無法靠岸的小船,總覺得飄盪及飄渺 倒是很喜歡拿張白紙,找個角落隨手塗鴉,沉靜其中 只有在塗鴉時,才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整個世界遼闊踏實了起來~ 但這種行為和想法,在當時的環境與氛圍下似乎是非主流的…
Thumbnail
小學時,當同學們熱衷於某些遊戲或流行時 自己偶而也會隨波逐流與同學們遨遊其中 但其當時的內心,卻像無法靠岸的小船,總覺得飄盪及飄渺 倒是很喜歡拿張白紙,找個角落隨手塗鴉,沉靜其中 只有在塗鴉時,才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整個世界遼闊踏實了起來~ 但這種行為和想法,在當時的環境與氛圍下似乎是非主流的…
Thumbnail
「請在10秒內舉出至少3個台灣女性設計師!」 腦中一片空白的你,是不是也曾懷疑設計科系這麼多女性,為何卻消失在媒體與社會之中? 難道,做設計的女生真那麼少嗎?
Thumbnail
「請在10秒內舉出至少3個台灣女性設計師!」 腦中一片空白的你,是不是也曾懷疑設計科系這麼多女性,為何卻消失在媒體與社會之中? 難道,做設計的女生真那麼少嗎?
Thumbnail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發現,收收UI / UX發文的頻率與方向開始有點改變,過去我們每天提供資源、素材、文章給大家參考,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所找到的文章,從中有效率吸收與學習。 今天想換另一個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設計師的職位,在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發現,收收UI / UX發文的頻率與方向開始有點改變,過去我們每天提供資源、素材、文章給大家參考,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所找到的文章,從中有效率吸收與學習。 今天想換另一個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設計師的職位,在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
Thumbnail
簡報優化的好幫手-簡報優化設計師 祺浩  雖然曾經有老師說過如果有好的簡報技巧,會比單純只有專業業務能力的人更容易成功40%,但對簡報這件事覺得很花時間,就是一種讓人頭痛的問題,總想這件事情如果可以付費外包多好,但好像沒有聽說過有「專職」或是「兼職」做這件事情的朋友,可能是向宇宙許願的力量被聽到
Thumbnail
簡報優化的好幫手-簡報優化設計師 祺浩  雖然曾經有老師說過如果有好的簡報技巧,會比單純只有專業業務能力的人更容易成功40%,但對簡報這件事覺得很花時間,就是一種讓人頭痛的問題,總想這件事情如果可以付費外包多好,但好像沒有聽說過有「專職」或是「兼職」做這件事情的朋友,可能是向宇宙許願的力量被聽到
Thumbnail
如何成為UX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不論是對於想轉換跑道的社畜們還是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們。畢竟從名字上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從事的事情更是上山下海,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你有認真想過到底你適不適合,甚至在台灣你有沒有機會做到你想像的UX呢!
Thumbnail
如何成為UX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不論是對於想轉換跑道的社畜們還是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們。畢竟從名字上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從事的事情更是上山下海,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你有認真想過到底你適不適合,甚至在台灣你有沒有機會做到你想像的UX呢!
Thumbnail
大抵是小城裡可謂源遠流長的填鴨式教育制度和利益至上的社會價值觀,工作可以籠統地歸納成藍領和白領兩類;在白領的範疇裡,又很不具體地分成了文和理兩種,各自有其度量,然後以這度量去判斷一個工種的價值,再引伸出一份工作的薪酬。 這樣死板的標籤制度顯然有其優勢,在各行各業人士的聲討聲中仍然屬於主流,根基牢
Thumbnail
大抵是小城裡可謂源遠流長的填鴨式教育制度和利益至上的社會價值觀,工作可以籠統地歸納成藍領和白領兩類;在白領的範疇裡,又很不具體地分成了文和理兩種,各自有其度量,然後以這度量去判斷一個工種的價值,再引伸出一份工作的薪酬。 這樣死板的標籤制度顯然有其優勢,在各行各業人士的聲討聲中仍然屬於主流,根基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