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張希慈 】把城市從探索踏進好奇心的教室,城市浪人是張希慈一輩子不會膩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文 陳彥如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7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張希慈,畢業於從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是城市浪人創辦人之一,TED x YuanzeU 年會講者,也曾擔任過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用社會學的靈魂,創出充滿溫度的團隊,畢業後展開充滿創新的生活。

raw-image

「社會系」教她學會看見問題,卻沒人思考該如何一起解決問題

「社會系」在許多人眼中,似乎一直是個吃力不討好的科系,總是探討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議題,努力看見別人沒發現的事,但能力卻是有限的,知道卻不代表能解決。高中起,希慈就已經決定未來大學的路,進入社會系後,大學課堂上的學習、實作經驗,讓她對於社會議題更加重視,究竟這些問題為何會出現。回到社會系的本質,在四年學習期間對於勞工權益、性別等問題都得到了不同的看法,但這些問題是需要社會上有不同專業能力的人去解決的,因為不同的領域,以不同的角度才能更有效的完整解決。她認為若是以單一觀點與角度是難以真正解決社會議題,因而也引申出了該如何將人才投入適當領域,並著手解決社會大環境的問題和議題。

大部分的人對於眼前工作上的問題可能早已手忙腳亂,鮮少會去關心社會上的問題,更不用說要他們去思考如何解決,可貴的是若是能試著將別人覺得無趣的議題,換個方法或重新包裝,再放回大眾面前,或許能蹦出不同的火花。希慈希望能讓有能力的人願意出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解決問題,而這正是「城市浪人」的本質 — 重視公民參與。我們的社會和教育,似乎都忘了教導大眾如何重視社會問題,久而久之自然大家也就不覺得自己需要參與社會議題。因此她也開始去思考,要怎麼樣能讓大家找到問題,並且用自己的專業去改善這個問題,而城市浪人正是工具之一。

以「啟發」、「引導」為團隊目標的核心,城市浪人是啟發青年,過去你很可能陷入迷惘,然而,在行動的過程更發現自己也可以付出。

「改變世界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了一點點。」

raw-image

創立「城市浪人」,教會學生公民參與的重要

希慈說,其實城市浪人當初成立時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只是希望推廣「行動力」的重要性,而這個品牌源自於她的一堂課堂的作業,當時是依據她大學舉辦活動的經驗而衍伸出的想法。很多人一定很好奇,一個大學生能有如此完整的組織概念,到底要有多完整的企劃才能實踐的如此好。希慈補充,很多事並非事事齊全才能開始,也並不是什麼都想好才發生的。最初是從一個活動開始,看著手上的專案,居然能讓同學都覺得感動,這時才是真正開始發酵的時候。記得第一年創業,她自己寫了五十篇至百篇的文章,開始自己行銷,自己學會做品牌溝通,而且在舉辦了第一次活動後,才去思考是否有更多人需要或希望嘗試參加更多的活動。經過一連串的SOP,網上的意見,最終她才決定要開始去辦更多的活動,一直慢慢的推廣,從台北到南部,甚至到其他更遠的地方。

回憶起創業的第一年,希慈她自己行銷,自己辦活動,她說原則上她不希望讓活動變成所謂的「菁英教育」,因為理念上不應由利益出發,更不應設下門檻,這才是推廣該有的樣子,所以也只收取了五百元為參加費用。對創業的新手來說,營運問題還是必須去考慮的,營運 VS 資金,她需要去想出不同的組織形態,來解決資金問題。希慈更說到,創業是需要不斷嘗試,才能找出平衡活下去的方法。

創新而富有意義的活動,給予他們一個勇於嘗試的機會

「城市浪人」這四個字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學生們的生活中開始變成話題中的一部份,也成為課外自我成長的一個方式。不過學過行銷的朋友應該也會知道,不論是商品還是活動,最重要的正是目標客群,那對於學生們來說,什麼樣的活動能讓正在玩耍年紀的學生們用於參與 ? 他們參與城市浪人真正想得到的是什麼?希慈說,她當時的作法是去做文字資料的分析、質化分析、跑文字雲,透過活動的前測後測去了解參加學生們真正的想法,從中發現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對於自己會有一些茫然、迷惘,所以他們會希望在參與活動後,能學會勇敢、認識自我,同時也想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

對於身為舉辦方的希慈來說,她希望得到的效果是,去建立外在學習系統,像是同儕,亦或是家人間的相互學習,希望他們能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度能夠提升。不過他說,其中她認為最成功的部份除了剛剛提過的外在學習部份,更重要的是與陌生人互動的勇氣,學會如何去突破舒適圈。當然,或許不是每場活動的參賽者,結束後都會是滿載而歸,但在活動的根本上,正是希望大家都能用心、全力的去參與活動。希慈和我們分享了例子,其中一個任務是,要寫信和父母溝通,其中由於與父母的對立角度,還有家庭背景等因素致使信件在尚未被拆封下,信件就被撕掉,失去了談心溝通的機會。因而在表面上,這個任務是失敗的,但你注意到了嗎?至少他嘗試,那這是否等於失敗?有時候我們給的正是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會以其他方式去嘗試,或是自己去尋求答案,而這些並不是所有成效,都是任務下能夠立即看見的。

入選為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卻依然有許多的否定、肯定的兩極評價

希慈說,剛開始收到消息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有些入圍都是讓她覺得厲害到自己追不上的。不過,在許多人的眼裡希慈正也是發光發熱的人,努力是會被看見的,或許在得獎後還是有人對於她做的事不感認同,但我相信在這個獎項肯定下,她是實至名歸的。後來某次的機緣下,她參與了一個活動,剛開始她很積極的與人對談,沒聊幾句卻有了些許尷尬,在友人的介紹下,分享到她得過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沒想到這個頭銜讓在場的許多人,突然間對她有了興趣。她說,這個「標籤」 確實吸引了一部份人想去了解她正在做的事,透過富比士肯定,更多的人是以這個「標籤」來快速定位你的身份。對她來說,這很諷刺,因為她並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但不得不說這的確有一定的幫助,她也把這次的經驗做為自己一次的警惕,她告訴自己,別用這種標籤的方式來決定一個人的內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真正去認識了,才得以下定論,別當個先入為主的人。

擁有許多不同工作面向的她,更能咀嚼出生活中精彩的味道

在成長旅途上,希慈是個作家,同時是個創業家,並且榮獲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的美名。擁有許多不同工作面向的她,最近她又有了新的嘗試 — 戀愛的教育者,她在女人迷上發佈了一些與情感關係相關的文章。希慈說,很多人其實都會覺得遠距離戀愛很困難,如果又是個工作狂簡直是難上加難,但很令人意外的是,反而難加難,問題卻變簡單了!她說在感情這條路上她成長了許多,她知道如何在一段關係上使自己既是獨立,卻又不孤獨,不過為什麼是獨立卻又不孤單?因為其實這些壓力也有一部份是來自於外在眼光的壓力,該如何找出自身平衡?其實就是需要伴侶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理解,能夠明白自身的感受,支持並相信,因此一個完整的人,首先要思考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剩下的是需要一個相信自己的人,就能夠獨立卻又不孤單。

raw-image

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請追蹤或是贊助讓我們知道您喜歡這樣的故事!同時也別忘了「分享」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持續關注更多創新故事! 什麼是「創新人物誌」?我們在追求什麼?

「創新人物誌」藉由數位化技能,從規劃、製作、故事、包裝等整合來製作完成。目的要推廣各色人物歷程,來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以失敗、挫折、轉型等職涯與目標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作契機,邀請你/妳共同參與這場成長改革的硝煙! 如果喜歡我們,也歡迎來到火力創新實驗室幫我們按個讚 👍! 或是在臉書粉絲團上進行互動,我們都熱情的歡迎您 🔥 🔥 🔥

原文出處:https://blog.firelab.cc/20th-innovation-colum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火力創新的沙龍
31會員
28內容數
獨特的人正獨特的活著,你還尚未見識到不代表不存在,創新星球中是新的居所,持續湧進。 歡迎觀看創新人物誌,何時你會被入選到星球呢?
火力創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21
如果每個人的起跑線一樣,與成功相關的論證與方程式大概早就存在,也不用各路投資專家每天盯著股票市場分析,何況現在網上資源從來不缺。但我想幾乎所有領域的成功人士大概都不會否認,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對自身的要求與規劃。 理財比起存錢更像是一門自我管理的學問,這老生常談大概在腦中大概已打轉了無數次,好像也
Thumbnail
2020/07/21
如果每個人的起跑線一樣,與成功相關的論證與方程式大概早就存在,也不用各路投資專家每天盯著股票市場分析,何況現在網上資源從來不缺。但我想幾乎所有領域的成功人士大概都不會否認,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對自身的要求與規劃。 理財比起存錢更像是一門自我管理的學問,這老生常談大概在腦中大概已打轉了無數次,好像也
Thumbnail
2020/05/04
李萬鏗,為「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大學就讀於香港藝術學院,畢業後緊接著來到臺北藝術大學修讀藝術跨域研究所。與香港相比,他更喜愛台灣的生活步調,對於創作環境來說也較為舒適,因而研究所畢業決定逗留在台灣發展自己的事業。起初李萬鏗與兩位好友成立三明治工的故事源於研究所時期的課程「藝術與社會參與」,也因此與
Thumbnail
2020/05/04
李萬鏗,為「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大學就讀於香港藝術學院,畢業後緊接著來到臺北藝術大學修讀藝術跨域研究所。與香港相比,他更喜愛台灣的生活步調,對於創作環境來說也較為舒適,因而研究所畢業決定逗留在台灣發展自己的事業。起初李萬鏗與兩位好友成立三明治工的故事源於研究所時期的課程「藝術與社會參與」,也因此與
Thumbnail
2020/04/13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或是學生背誦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數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會伴隨著嚴格和難親近的感覺,與像朋友般的相處模式好像沾不上邊。 學校中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兩者之間
Thumbnail
2020/04/13
時代不同,學生對老師或是老師對老師這「角色」的理解上都逐漸變質。教育競爭的激烈,補習班的泛濫,把老師的工作導向了著重知識的壓縮與傳遞,或是學生背誦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數對老師的刻板印象都會伴隨著嚴格和難親近的感覺,與像朋友般的相處模式好像沾不上邊。 學校中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老師還是教育工作者呢?兩者之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長大,不是因為時間到而發生,而是發生在你開始為人生抉擇的時刻。」 雖然講座主題是「在社創領域中開闢路徑,我如何在解決社會隱性痛點中見樹又見林?——好好星球執行長張希慈的利他職涯學」,但是在講者在分享中是以「一路成為你喜歡的大人」為主題,將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反思展開,述說他在人生道路上的經歷。
Thumbnail
「長大,不是因為時間到而發生,而是發生在你開始為人生抉擇的時刻。」 雖然講座主題是「在社創領域中開闢路徑,我如何在解決社會隱性痛點中見樹又見林?——好好星球執行長張希慈的利他職涯學」,但是在講者在分享中是以「一路成為你喜歡的大人」為主題,將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反思展開,述說他在人生道路上的經歷。
Thumbnail
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在日本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篇範圍內)本篇內容紀錄我以工作人員身份開始偷學的歷程,包括社會企業參訪以及在工作跟思想上影響我非常深的大學生工作坊PLUS KAGA。
Thumbnail
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在日本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篇範圍內)本篇內容紀錄我以工作人員身份開始偷學的歷程,包括社會企業參訪以及在工作跟思想上影響我非常深的大學生工作坊PLUS KAGA。
Thumbnail
2011年,萬華艋舺公園發生清潔隊在寒冬中灑冷水驅趕遊民事件,引發爭議。十年過去,台灣社會看待「遊民」及「無家者」的眼光是否改變?社會上的歧視聲音、尖銳言語,已經消除?無家者與在地居民之間的鴻溝能否跨越?是否能構築對話的空間?
Thumbnail
2011年,萬華艋舺公園發生清潔隊在寒冬中灑冷水驅趕遊民事件,引發爭議。十年過去,台灣社會看待「遊民」及「無家者」的眼光是否改變?社會上的歧視聲音、尖銳言語,已經消除?無家者與在地居民之間的鴻溝能否跨越?是否能構築對話的空間?
Thumbnail
有人說:「社會學是一門吃飽太閒的科學嗎?」不知道大家心中對「社會學」想像是甚麼?或許和社工師、太陽花運動的形象或許不太一樣,我舉個例子好了,如果觀察一間公共廁所,大家能聯想到什麼專業?是公共衛生、環境美化還是室內設計?總之,無法都想像到社會學。
Thumbnail
有人說:「社會學是一門吃飽太閒的科學嗎?」不知道大家心中對「社會學」想像是甚麼?或許和社工師、太陽花運動的形象或許不太一樣,我舉個例子好了,如果觀察一間公共廁所,大家能聯想到什麼專業?是公共衛生、環境美化還是室內設計?總之,無法都想像到社會學。
Thumbnail
「歐,那個成立幾十年的大學,終於願意來理解我們,並跟我們對話?希望這次不是如以前一樣都是為了交作業才來,我被弄怕了,實在很害怕又是一群沾醬油的。」這或許是近年來我最常從田野端,從地方實踐者口中聽到了聲音⋯⋯
Thumbnail
「歐,那個成立幾十年的大學,終於願意來理解我們,並跟我們對話?希望這次不是如以前一樣都是為了交作業才來,我被弄怕了,實在很害怕又是一群沾醬油的。」這或許是近年來我最常從田野端,從地方實踐者口中聽到了聲音⋯⋯
Thumbnail
洪璿岳,學生課外能力社群「讓狂人飛」的創辦人,積極樂天、滿腔熱血的他擁有源源不絕的梗與樂於分享的特質,擅長資訊整理創作懶人包,以學生社團為目標群眾,成功地讓「讓狂人飛」成為目前臺灣最貼近社團學生需求的智囊團。
Thumbnail
洪璿岳,學生課外能力社群「讓狂人飛」的創辦人,積極樂天、滿腔熱血的他擁有源源不絕的梗與樂於分享的特質,擅長資訊整理創作懶人包,以學生社團為目標群眾,成功地讓「讓狂人飛」成為目前臺灣最貼近社團學生需求的智囊團。
Thumbnail
自認是個感知能力很強的人,喜歡聆聽生活週遭真摯的故事,原本只是執行大學課程的一份作業,竟意外地開啟她的城市浪人之路。意識到真正缺乏、真正該去追尋的事情,開始啟發了行動需要,進而成為任務設計,像是「寫一封信給家人,並親自講給對方聽」等等。比普世認同的主流工作,張希慈更喜歡「城市浪人」的工作產出
Thumbnail
自認是個感知能力很強的人,喜歡聆聽生活週遭真摯的故事,原本只是執行大學課程的一份作業,竟意外地開啟她的城市浪人之路。意識到真正缺乏、真正該去追尋的事情,開始啟發了行動需要,進而成為任務設計,像是「寫一封信給家人,並親自講給對方聽」等等。比普世認同的主流工作,張希慈更喜歡「城市浪人」的工作產出
Thumbnail
張希慈,畢業於從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是城市浪人創辦人之一,TED x YuanzeU 年會講者,也曾擔任過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用社會學的靈魂,創出充滿溫度的團隊,畢業後展開充滿創新的生活...
Thumbnail
張希慈,畢業於從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是城市浪人創辦人之一,TED x YuanzeU 年會講者,也曾擔任過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用社會學的靈魂,創出充滿溫度的團隊,畢業後展開充滿創新的生活...
Thumbnail
街上有一群人。他們居無定所、三餐不繼,被熙來攘往的人們閃避唾棄;他們有很多名字,流浪漢、遊民、街友……他們是城市的「無家者」。透過認識無家者非主流的生存模式,及他們面對生命重大衝擊的生活經驗及豁達的生命態度,不僅可以打開文化視野,重新思索甚麼是人生中的必需,更可能了解每個無家者背後的「情非得已」。
Thumbnail
街上有一群人。他們居無定所、三餐不繼,被熙來攘往的人們閃避唾棄;他們有很多名字,流浪漢、遊民、街友……他們是城市的「無家者」。透過認識無家者非主流的生存模式,及他們面對生命重大衝擊的生活經驗及豁達的生命態度,不僅可以打開文化視野,重新思索甚麼是人生中的必需,更可能了解每個無家者背後的「情非得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