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如何超現實地紀錄──《布紐爾 超現實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布紐爾 超現實人生》是獲得 2019 安錫影展評審團大獎的作品,講述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導演路易斯.布紐爾拍攝紀錄短片《無糧之地》的過程。
本片開頭便揭示了藝術家們對於藝術目的懷抱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藝術是用來表達自我的──這當然是藝術的其中一個目的,無論是何種體裁,在先有觀者之前它已然被創作,「表達自我」是一個不需要經過他人同意就可以辦到的事情。然而一旦有了觀者,藝術便進入了被評價的階段,於是有了某些作品過於自溺的批評,就像布紐爾的某一位朋友如此嘲諷:「藝術家只會興觀群怨」。
然而一部好的作品卻能改變人的想法,甚至促進世界齒輪的轉動,歷代威權政府必然也注意到了藝術所蘊藏的魔力,不論是內斂而溫潤的訴說,或是如布紐爾般挑釁而直指現實的超現實主義作品,都成了他們禁制的一環。因為他們明白,不論宗教或政治,一旦這些作品反覆地凝視體制,那座高牆終將有剝落的一天。一如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曾說的:「不要害怕電影!電影沒那麼可怕,也沒那麼重要。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政體,因為電影而感到恐懼,那絕對不是因為電影太強,而是因為他們自己太脆弱了。」布紐爾必然也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只需發出自己的聲音,而這已經足夠挑釁。
片中還提及了布紐爾與達利合作第二部超現實電影《黃金時代》,部分觀眾咒罵這部電影,稱之為「法西斯」、「共產主義」、「骯髒的無神論者」等等,人們能想到的邪惡化身都與之連結起來,因為它挑戰了人們長期信仰的思想,也打擊了人們以為的世界運行的準則。布紐爾因此被影壇封殺,處處碰壁。
或許布紐爾的人生就是如此超現實。好友拉蒙中了樂透,於是依約前往西班牙偏遠山區拉斯烏爾德斯拍攝紀錄片,一個超現實主義泰斗如何去記錄真實本身就是一個複雜且有趣的課題,究竟布紐爾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本片將布紐爾的心境具象化,有著幾層樓高四肢的大象在路上遊走,黃色蝴蝶總是圍繞在他身旁,也呼應了布紐爾看出去的多是黃色色調。布紐爾一行人期望這部紀錄片能幫助這個地區的人們,這是藝術的目的,也是作為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藝術家所期盼達成的事情。片中亦將布紐爾的爭議事件道出,活扯雞頭、強逼山羊墜崖、讓驢子遭蜂群叮咬等等,都讓《無糧之地》的真實性被質疑。
紀錄片的客觀性與真實性究竟該如何達成,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因為即便只是紀錄都有可能因為被攝者感覺到攝影機的存在、而無法呈現最真實的模樣。紀錄片的視角與剪輯過程都是主觀的,它們從來不是虛假,而是部分真實,觀眾看到的是導演希望傳達的。如片中所說,他們希望能幫助這裡的人們,但他們的到來是一種介入與打擾,如同許多社會科學家在做田野調查時讓自己深入其中,人們從這個地方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甚至在經過十年、二十年後與當地人建立深厚情感。於是客觀變得越來越難,抽離則越趨殘酷,能做的便只有:用自己取得的資料回過頭幫助當地人們。
片中也刻劃了布紐爾與父親的關係,增添了一代大師更為人性化的面孔。不論幾歲,他在父親面前永遠都只是渴望獲得認同的男孩,然而父親與他總是隔著一段距離,或是背對著他。或許父親的缺席使得他渴望控制慾,渴望成為一位強而有力的男人,成為那個他所仰望的角色。他必須拍到那些他想要的畫面──不管它是否是自然發生,於是山羊和驢子都成了他作品的必要犧牲者。
然而,冷酷的表現在他面對村莊裡的孩子時瓦解了,他喜愛與孩子相處,卻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們的擁戴。布紐爾在那個身高只及父親腰際的年紀,必然也曾張開雙手乞求父親的擁抱,但或許一再落空,當他長到了當年父親的年紀,卻也部分複製了那年父親的模樣。
本片主要以動畫呈現,輔以《無糧之地》的黑白畫面,且配合得天衣無縫,讓人們去揣想布紐爾在拍攝這些畫面時,他的所思所想究竟是怎麼樣的情狀。本片導演是如此定位的:布紐爾直視死亡與痛苦,那樣戲劇性的畫面卻反映了世界上每一天都在發生的事情,觀者覺得殘忍、不忍直視,卻更呼應了片頭布紐爾的朋友說的:「它極度挑釁,沒有人能視而不見。」
在強調多元文化並立的今日,或許有人會質疑幫助原始地區的必要性,然而在見證了這些地區的生活情況後,是否還能站在高處旁觀這些人們的苦痛呢?埋首於研究室的蛋頭翻遍文獻資料,深知保護傳統文化的急迫性,卻忽略了文化從來不是固定不變,它是由經年累月的演化而來,此刻的我們,不過見證了它這個時期的風貌。
鮮少有人願意如布紐爾一般深入未開化之地,更別說長期定居於此,但多數人們卻大聲疾呼該如何守住這些地方的「原貌」。時間不斷地走著,外人卻視這裡的靜止為珍寶,這樣癡迷地觀望籠中鳥的態度實成了殘酷。這些人們長相怪異,因為村落封閉近親繁殖,使得他們的身體承載了那些本已被隱匿其中的症狀;他們沒有足夠的醫療水平,死亡總是離得很近,諷刺的是這裡也沒有墓園,要完成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卻又要好遙遠。
電影導演的眼睛是溫柔抑或殘酷的?他們總直視殘破,試圖捕捉人間萬象,用演繹或紀錄來呈現一個地區的人文面貌。布紐爾紀錄了這個國境邊界的荒蕪與悲涼,而《布紐爾 超現實人生》則是從一個粉絲的視角試圖望進布紐爾的眼睛,望盡他的心靈。
全文劇照提供:佳映娛樂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鬥是星戰迷的基因密碼。許多影迷們儘管仇恨前傳,但這種特性就是星戰迷的日常。死忠的星戰迷習慣「痛恨關於星際大戰的一切,但熱愛星際大戰的概念」。星戰迷們總是會想到方法來羞辱自己討厭的那些部分,提出一些嚴厲的措辭,常常包含詛咒與所有想像得到的髒字。
看著大銀幕上娛樂性十足的鬼與妖的暴衝,於我而言,那終究就是麥可.弗拉納根的「鬼—屋」:緊閉的門窗,隱喻了歲月的封死再不可逆,曾有過的念想,無節制地氤氳瀰漫,一天天長出體量,長出意志。它們或曾是些無害的、漂浮如塵的錯覺與白日夢,但在生命的沉積底,願望、怨恨、遺憾、迷惘、失落與思念,疊成了自己的形體
《陽光普照》是否是二十一世紀的《一一》?答案很簡單:它不是。這不是在論藝術成就的高低,而是除了家庭劇的分類外,鍾孟宏與楊德昌分別透過家庭劇為切點去探問的主題,並無可比性。鍾孟宏將鏡頭焦點放到了比較普世性的問題,也就是人際關係中,剝奪與被剝奪者的位置如何非自願性地受到人的脆弱無力所驅使,而不斷交替?
《陽光普照》和《熱帶雨》不約而同地透過天氣的元素,去暗喻了家庭與人際關係當中微妙、多變的情感牽絆。正如俗話所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些電影帶我們探索了破碎的家庭與生命中,再次愛與被愛的可能。無論是久旱甘霖的洗滌滋潤,或是雨過天青的煦煦陽光,片中的角色都再次找到了重新與他人連結的勇氣。
《陽光普照》灑進時間,呼風喚雨,將城市裡的每一粒灰塵都囊括進來,把人的內在翻攪一回再緩緩鋪開。無須張揚,真實的情感自然是打動人的,縱使那如台北的陰雨一般平常,如陽光般簡單得令人嚮往。走過冷冽、荒誕的黑色語言和類型電影的路途,鍾孟宏讓這成為一部凝練生命,精煉控制光影,讓影像盛滿天地脈搏的山河之作。
這四篇文章,代表釀電影對這場文化現象的參與以及省思,作為邀稿者與編輯,我更是從中得到無盡的收穫。再次分享連結如下,也期待大家訂閱釀電影,才能夠完整收看喔!
好鬥是星戰迷的基因密碼。許多影迷們儘管仇恨前傳,但這種特性就是星戰迷的日常。死忠的星戰迷習慣「痛恨關於星際大戰的一切,但熱愛星際大戰的概念」。星戰迷們總是會想到方法來羞辱自己討厭的那些部分,提出一些嚴厲的措辭,常常包含詛咒與所有想像得到的髒字。
看著大銀幕上娛樂性十足的鬼與妖的暴衝,於我而言,那終究就是麥可.弗拉納根的「鬼—屋」:緊閉的門窗,隱喻了歲月的封死再不可逆,曾有過的念想,無節制地氤氳瀰漫,一天天長出體量,長出意志。它們或曾是些無害的、漂浮如塵的錯覺與白日夢,但在生命的沉積底,願望、怨恨、遺憾、迷惘、失落與思念,疊成了自己的形體
《陽光普照》是否是二十一世紀的《一一》?答案很簡單:它不是。這不是在論藝術成就的高低,而是除了家庭劇的分類外,鍾孟宏與楊德昌分別透過家庭劇為切點去探問的主題,並無可比性。鍾孟宏將鏡頭焦點放到了比較普世性的問題,也就是人際關係中,剝奪與被剝奪者的位置如何非自願性地受到人的脆弱無力所驅使,而不斷交替?
《陽光普照》和《熱帶雨》不約而同地透過天氣的元素,去暗喻了家庭與人際關係當中微妙、多變的情感牽絆。正如俗話所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些電影帶我們探索了破碎的家庭與生命中,再次愛與被愛的可能。無論是久旱甘霖的洗滌滋潤,或是雨過天青的煦煦陽光,片中的角色都再次找到了重新與他人連結的勇氣。
《陽光普照》灑進時間,呼風喚雨,將城市裡的每一粒灰塵都囊括進來,把人的內在翻攪一回再緩緩鋪開。無須張揚,真實的情感自然是打動人的,縱使那如台北的陰雨一般平常,如陽光般簡單得令人嚮往。走過冷冽、荒誕的黑色語言和類型電影的路途,鍾孟宏讓這成為一部凝練生命,精煉控制光影,讓影像盛滿天地脈搏的山河之作。
這四篇文章,代表釀電影對這場文化現象的參與以及省思,作為邀稿者與編輯,我更是從中得到無盡的收穫。再次分享連結如下,也期待大家訂閱釀電影,才能夠完整收看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布紐爾刻畫出一個微型而緊縮的「環形監獄」。一部所有人都想不在,但無法不在的電影。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準備好皮衣和行囊,進入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獨特世界,換腦重生,享受、遊歷、成長,探索如何”生而為人……
Thumbnail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導演伍迪艾倫利用愛情的陳腔濫調,同時透露作者尖酸刻薄、帶點犬儒般(Cynicism)對於電影中描述角色的愛情觀,對應著導演的世界觀。但《情遇巴塞隆納》倒是成功地從歐洲和美國之間文化差異與民族想像的觀點切入,過渡到愛情與權力的身體及政治性,與最後透露(導演)自身的見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布紐爾刻畫出一個微型而緊縮的「環形監獄」。一部所有人都想不在,但無法不在的電影。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準備好皮衣和行囊,進入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獨特世界,換腦重生,享受、遊歷、成長,探索如何”生而為人……
Thumbnail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導演伍迪艾倫利用愛情的陳腔濫調,同時透露作者尖酸刻薄、帶點犬儒般(Cynicism)對於電影中描述角色的愛情觀,對應著導演的世界觀。但《情遇巴塞隆納》倒是成功地從歐洲和美國之間文化差異與民族想像的觀點切入,過渡到愛情與權力的身體及政治性,與最後透露(導演)自身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