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角色說上話,是交流故事資訊最直白也最具有表演性的設計。對話的功能其實與角色視野很類似,它們都是在交代「小說正在發生什麼事」;不過比起用單純的敘述去一一解說,更符合情境的做法,是透過角色的交流去把該呈現的給講出來。
要學習寫對話,我們可以透過現實的經驗,寫出很「實」的講話模式;我們也能參考戲劇或電影那帶有律動起伏的腔調,讓句子看起來很文藝;或者,乾脆觀察其它文學作品的寫法,創造出一套獨特的說話風格。原則上來說,不管你採用哪種方法都是可行的,沒有所謂正不正確。真正的問題在於:
我們要如何讓對話能夠帶動讀者起舞、使故事隨著文字的交流而有進展?
讓角色說該說的話
在開始用對話講故事以前,我們依舊要先回到原點:說話者,也就是角色。以角色的設定為出發點,讓他說該說的話。
角色的說話方式與呈現的態度,都必須符合角色的定位。
你不能讓一名貧窮的乞丐在與問路的冒險者對話時,用極具禮儀的語氣說話;你也不能讓出身顯赫、形象威嚴的貴族在與人談判時,用充滿孩子氣的幼稚口吻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角色該用什麼方式去說話,都不能違逆角色本身的定位,除非你曾經給予過「反差」或者改變的契機,否則這是十分不合邏輯且糟糕的表現。這只會凸顯你跟角色的不熟悉,你不了解自己筆下的角色該以什麼面貌示於故事。
因此,為了要讓角色把話說好說對,我們身為作者必須考量幾件事:性格、情緒、身分,以及任何有關角色個體的特質與狀態,接著我們才能好好思考「該讓他們如何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