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聊聊跟我有關的那段:
「我真的很不懂,如果你的消費習慣以及品牌忠誠可以被免費的音樂祭取代,就像賓士的駕車體驗可以被免費的輕軌代替,到底是誰的問題?」
首先呢,比喻不是這樣用的,賓士跟輕軌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哈瑪星是比較像是稍弱一些可是免費的大港開唱,所以要比喻的話,比較合適的說法應該是:如果你的賓士車駕車體驗,可以被政府免費提供你一台國產車取代,那到底是誰的問題?
「是你創造的消費體驗不值一晒,還是從此不准政府免費服務來進行市場考驗?」
承上,一般人會說賓士車的消費體驗不值一晒嗎?我想不會,可是,如果政府願意免費提供你一台國產車,那或多或少會有些人覺得「我都有車開了,何必再花幾百萬買車」吧?當然,絕對有人覺得賓士車體驗無可取代,但也無法否認賓士車商會因此受到影響,而作為這個例子中唯一得利的國產車廠商,悶聲發大財就算了,還要出來說受到影響是你創造的消費體驗不值一晒、經不起考驗?我想是有點不合適。
如果今天哈瑪星的主辦單位是辦了一場票價更貴、體驗更好的音樂祭,進而使原本在地的音樂祭票房流失,那這種公平競爭沒人會說什麼,但今天不是,你是在一個原本就脆弱的市場裡,用免費競爭的方式來破壞行情,當然,你又接著說:
「更何況,跨年演唱會大家不都聽得很開心嗎? 怎麼不去幹各縣市的免費跨年演唱會害死大家的消費習慣。」
這同樣是個不當類比。如果哈瑪星擺明是跨年演唱會型態的請一堆線上藝人與居民同樂,那這種活動每個週末都有,絕對沒人會說什麼,但邀請獨立樂團(雖然最後沒幾個願意去)就是另一回事,如果要類比,那應該拿同樣是免費的搖滾台中或是桃園鐵玫瑰來比。
搖滾台中跟鐵玫瑰都是栽培在地獨立音樂產業,搖滾台中今年主題就是「乘載台中記憶」,還辦了跟台中有關的歌曲徵選,而鐵玫瑰一直都有「桃樂獎」來獎勵桃園樂團,兩個音樂祭的陣容也明顯偏好在地樂團,就是希望當地民眾能藉此認識這些獨立樂團,進而走進Live house支持他們,鐵玫瑰今年更舉辦為數不少的樂團專場,就是想要透過這種方式,在原本獨立音樂不發達的地區,逐步建立起願意支持樂團的群眾,讓獨立音樂產業可以更順利地發展。
而高雄幸運地擁有大港團隊把上述的事情都辦了,不敢說真的多好,但至少大港開唱在地十幾年也是建立起了一定的群眾和風潮,時間一到,樂團囝都呼朋引伴一個帶一個地進場,許多人的獨立音樂體驗都是由大港開始;結果現在,每年平均拿500萬補助的大港停了,又花至少300萬辦了一場人數規模大不如前、既沒有培養在地樂團又破壞消費習慣的哈瑪星,今天要是市長是民進黨,你信不信韓國瑜會說這是鳳凰走了來了一隻雞?
「說真的,一開始聽到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述,還一堆人振振有詞地轉載,我真的頗ㄏ。」
這段就不回,我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只是笑不出來。
可以理解,每個人辦完活動都想聽到一句「辛苦了」,對旁觀者毫不費力的指手畫腳肯定會不爽,但如果真的想對這個產業有所奉獻,與其把論述滑坡到什麼「跨年演唱會」或「市場考驗」,不如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獨立樂迷會不買單(連免費都不願意去)、為什麼談好的樂團會一個又一個辭退?而不是把質疑都歸類成「網路酸民的攻擊」。批評你的不一定都是攻擊,尤其在這種非熱門的產業中願意花時間的人,很多時候,批評都是希望你能做得更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