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日本的傳統色:來自季節的贈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入秋之後的東京郊外氣溫逐漸下滑,前幾週還在20幾度,最近就開始降到有點冰涼的10來度,早晨的氣溫也經常地下探至個位數,似乎在預告那個每次都讓熱帶島民凍得吱吱叫的冬季即將來臨。在東京的郊區,隨著氣溫漸低,伴隨而來的是成熟繽紛的秋色以及空氣裡各種氣味的轉變。對於沒有季節轉換概念的台灣人來說,在日本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季節遷移時整個環境的變化。

攝影 | 雜談通信

攝影 | 雜談通信

日照與生理時鐘的體感差異

首先是日照時間。在台灣我們擁有相對不太變動的熱帶陽光。雖然我過去住在桃園南部的小山城上,那裡冬季的溼冷也是不比東京遜色。但是不管北半球的日照如何縮短,在台灣的冬季,日照時間還是從清晨六點半左右一路緩緩走到午後五點,入夜再早也是大約六點左右的時刻。在日本因為緯度的差異,這裡的夕陽和黑夜來得早,秋季三點之後的陽光就不帶任何溫度。下午四、五點差不多就天黑,如同台灣的晚上七點。冬季更早,大約三點半就已是黃昏時刻。我這副來自熱帶的身體也常常不知怎麼地,自動地跟隨陽光的作息,天一黑就開始想吃晚餐。

除了日照之外,還有日光的顏色讓整個環境不同。也是因為緯度的關係,太陽光切進地球後照射到日本的角度與台灣完全不同。這使得日本的日光相對於台灣少了許多紅色與橘色。尤其到了秋冬時,日光看起來相對比較偏白、變成一種帶有粉白色與金黃色的光。在植物開始轉黃漸紅的秋季,搭配上這種高明度的色光也讓這些橘橘黃黃的樹林呈現出與熱帶台灣截然不同的景色。秋葉的枯黃與大地色經常給人一種黯淡或是枯萎不振的形象,但在日本的「秋晴れ」的日子裡,乾燥的空氣讓天空的藍發色更清澄明亮。同時這個明亮的藍天與森林中的綠、黃、紅葉的搭配,反而呈現出另一種繽紛、充滿能量的清爽感。

綜合這些季節帶來的顏色、溫度、氣味等等的「感覺」,讓這個北方島國有了得天獨厚的「色感」。

日本の伝統色網站 | NIPPON COLORS

日本の伝統色網站 | NIPPON COLORS

傳統色: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觀察

到日本學習染色設計,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從零開始的新世界。因此一開始也去圖書館惡補了許多染色相關的基礎,在染色工藝的世界裡才赫然發現日本使用的「顏色」與季節息息相關。知名的色票網站「NIPPON COLORS 日本の伝統色」上記載了日本傳統用色的色票,纖細的顏色差異搭配許多浪漫的漢字命名。(多半是植物,其次是茶的名字)譬如帶有藍綠的淺色「白群」、以茶花命名的土黃色「山吹茶」、帶有薄薄的紫色與輕盈粉紅的「撫子」等等。相信許多從事設計或廣告工作的人都曾經在這個網站上流連許久。但或許大家不知道,其實這些「日本の伝統色」並不是以日本傳統繪畫中的顏色為基礎,而是有點像時下流行的顏色擷取方式:從生活中找靈感。

在日本,大多數對於顏色的命名與配方,和日本傳統的「織品染色標本」有強烈的關聯性。在那個印刷技術還在版畫的江戶時代、或是更遙遠的過去裡,製作和服、浴衣的染色職人們為了互相溝通染色的技術、將一次次開發的配色,做成無數的染色標本流傳至今。京都市染色試驗場曾經發行「日本の色名」去定義每個顏色的名稱。而我目前親眼看過最完整的一本染色標本,是在無印良品銀座旗艦店五樓的無印圖書館的藏書:由吉岡長雄 所編著的「伝統の色 : 日本古来の染め色の解明と復元」,裡面解說了各種顏色的配方與命名,同時這些顏色也與日本的季節變換有著十分有趣的關聯性。


《伝統の色 : 日本古来の染め色の解明と復元 》

《伝統の色 : 日本古来の染め色の解明と復元 》

《伝統の色 : 日本古来の染め色の解明と復元 》

《伝統の色 : 日本古来の染め色の解明と復元 》

個人覺得去MUJI銀座旗艦店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五樓的小圖書館了。裡面的藏書可不是一般美術系圖書區能輕易翻到的經典。

舉例來說,秋天是吃栗子的季節,在台灣我們常吃的可能是糖炒栗子,而日本則是有「蒸し栗」這個將栗子蒸的柔軟充滿香氣的甜點。所以才有了「蒸栗」這個淺淺的黃色與些許灰綠的配色。「榛色」則是利用秋季榛樹的果實、皮、落葉、樹枝等自然材料做成的染汁染出與「蒸栗」相似但更帶茶色的中色黃。其他也有「栗色」、「枯草」、「落葉」「朽葉」、「洗柿」、「洒落柿」、「柿渋」等來自秋天的自然顏色。
「染色」本身是一個變動性很高的工藝行為,1公克重的染料差異就能讓顏色的表現截然不同,甚至在染色當下的氣溫、濕度、都會讓同樣的染料表現出不一樣的色感。或許正是因為染色工藝有著這樣千變萬化的特性,職人們才能自由地把眼前燦爛的世界重現於我們眼前。
如果你有機會在秋冬之際到日本賞楓或是踏青,請務必嘗試、去感受這裡季節轉變時的魅力。


高尾山 | 攝影:雜談通信

高尾山 | 攝影:雜談通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寫的超美的...本周五要去東京!期待看到各種顏色!台灣這種四季常綠的地方,住久了真的會忘記四季輪替的感動!
avatar-img
雑談通信的沙龍
9會員
9內容數
雑談是閒聊,通信是對話。和你一起看見東亞日本的不同面向。
雑談通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1/12
昨天台灣歷經一場破紀錄的選戰,可以從各種得票之間看出一些端倪。這篇從我自己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看到的狀況 蔡英文以817萬票贏得2020台灣民選總統 |截圖自蔡英文INSTAGRAM 投票率回到高點74.90%,創下近10年台灣民選投票紀錄,在亞洲僅次於韓國2018年的77.23% 台灣的民主政治在
Thumbnail
2020/01/12
昨天台灣歷經一場破紀錄的選戰,可以從各種得票之間看出一些端倪。這篇從我自己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看到的狀況 蔡英文以817萬票贏得2020台灣民選總統 |截圖自蔡英文INSTAGRAM 投票率回到高點74.90%,創下近10年台灣民選投票紀錄,在亞洲僅次於韓國2018年的77.23% 台灣的民主政治在
Thumbnail
2020/01/09
逼近選舉,就有候選人要用旅遊業蕭條作為吸票的令箭,好像政府養不活那幾台遊覽車就是不會做事。這種說詞當然對於只當過觀光客的人來說很荒唐,對於真的失去生計的人來說很有號召力,但是,台灣的觀光產業被無賴政客用激情的語言刺激過後,能不能真的看見尚有努力空間的部分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0/01/09
逼近選舉,就有候選人要用旅遊業蕭條作為吸票的令箭,好像政府養不活那幾台遊覽車就是不會做事。這種說詞當然對於只當過觀光客的人來說很荒唐,對於真的失去生計的人來說很有號召力,但是,台灣的觀光產業被無賴政客用激情的語言刺激過後,能不能真的看見尚有努力空間的部分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19/12/12
有一天我在7–11裡,擺放著兒童玩具的貨架前面感到被某種視線給盯著。原來是被這雙眼惡狠狠地盯著我看。 「偷竊的是躲不掉的哦!」(万引きを見逃さない!)
Thumbnail
2019/12/12
有一天我在7–11裡,擺放著兒童玩具的貨架前面感到被某種視線給盯著。原來是被這雙眼惡狠狠地盯著我看。 「偷竊的是躲不掉的哦!」(万引きを見逃さな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的氣候與日本相比,日本的四季變化迥然不同,天氣冷暖差異也是很大,正因為日本四季分明,才能讓我們在不同季節欣賞到各種代表性植物,像是紅葉和銀杏。這次我來日本短暫旅行,當時看到秋季植物所營造的氛圍,看著鵝黃色的銀杏和紅葉交錯綻放的景象,才知道秋季植物帶來的色彩是多麼的亮眼。
Thumbnail
台灣的氣候與日本相比,日本的四季變化迥然不同,天氣冷暖差異也是很大,正因為日本四季分明,才能讓我們在不同季節欣賞到各種代表性植物,像是紅葉和銀杏。這次我來日本短暫旅行,當時看到秋季植物所營造的氛圍,看著鵝黃色的銀杏和紅葉交錯綻放的景象,才知道秋季植物帶來的色彩是多麼的亮眼。
Thumbnail
身為首善之都,東京不但好逛好買,集結了各種新舊並陳的元素;像是傳統日式庭園、高樓大廈、地鐵、球場等等。我今天從東京巨蛋旁開始,開啟彩色繽紛的一天。
Thumbnail
身為首善之都,東京不但好逛好買,集結了各種新舊並陳的元素;像是傳統日式庭園、高樓大廈、地鐵、球場等等。我今天從東京巨蛋旁開始,開啟彩色繽紛的一天。
Thumbnail
台日文化差異|飲食、交通、生活|日本 以台灣人角度紀錄在日本留學所感之當地生活文化,分為飲食、交通、生活三個篇幅來介紹,共11個例子。旨在透過介紹文化背景的源由,讓欲前往日本旅遊、留學的台灣人能遵守當地文化同時,了解其中意涵,並入境隨俗。 以輕鬆、有趣的角度,補充文化小知識,一起探索驚奇的日本文化!
Thumbnail
台日文化差異|飲食、交通、生活|日本 以台灣人角度紀錄在日本留學所感之當地生活文化,分為飲食、交通、生活三個篇幅來介紹,共11個例子。旨在透過介紹文化背景的源由,讓欲前往日本旅遊、留學的台灣人能遵守當地文化同時,了解其中意涵,並入境隨俗。 以輕鬆、有趣的角度,補充文化小知識,一起探索驚奇的日本文化!
Thumbnail
開始是星星點點、一簇一叢地往外冒,後來大膽了些,便不顧石牆的囹圄,一群一群地往外湧,鐵門攔不住,磚牆抓不嚴,漏網的可不只是魚,連鯨魚也鑽出去。最後是一片一片地從頭頂傾瀉,如瀑布一樣,往下落,往上長,肆無忌憚,無視石獄。
Thumbnail
開始是星星點點、一簇一叢地往外冒,後來大膽了些,便不顧石牆的囹圄,一群一群地往外湧,鐵門攔不住,磚牆抓不嚴,漏網的可不只是魚,連鯨魚也鑽出去。最後是一片一片地從頭頂傾瀉,如瀑布一樣,往下落,往上長,肆無忌憚,無視石獄。
Thumbnail
自然環境色彩中,除了岩石、砂礫與土壤等較為固定的基本色,也不乏鮮豔且引人注目的色彩,帶給我們新奇與愉悅的感受。
Thumbnail
自然環境色彩中,除了岩石、砂礫與土壤等較為固定的基本色,也不乏鮮豔且引人注目的色彩,帶給我們新奇與愉悅的感受。
Thumbnail
嘿,陰雨連綿又寒冷的雨水之後,適逢驚蟄,陽光又微微露臉,怎能輕易辜負這樣的好時光? 1939年昭和老屋翻建而成,日式房舍的每一處造景都有時光長河的縮影,舊與新交融,提煉出現代文青風,也讓每一顆忙碌翻轉不停的心,有駐足停歇的時刻,好好休息充充電,路才走的長遠。
Thumbnail
嘿,陰雨連綿又寒冷的雨水之後,適逢驚蟄,陽光又微微露臉,怎能輕易辜負這樣的好時光? 1939年昭和老屋翻建而成,日式房舍的每一處造景都有時光長河的縮影,舊與新交融,提煉出現代文青風,也讓每一顆忙碌翻轉不停的心,有駐足停歇的時刻,好好休息充充電,路才走的長遠。
Thumbnail
三日月茶空間是道地的茶屋,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設計當季的節令的和菓子,同時也能品茗到日本抹茶以及台灣茶,可說是臺日飲茶文化交流的美感空間。 開在台北的六張犁,鄰近基隆路往通化街的通道上,三日月選在外觀似老宅般的空間,室內設有茶席,可分為一般桌椅與榻榻米座位...
Thumbnail
三日月茶空間是道地的茶屋,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設計當季的節令的和菓子,同時也能品茗到日本抹茶以及台灣茶,可說是臺日飲茶文化交流的美感空間。 開在台北的六張犁,鄰近基隆路往通化街的通道上,三日月選在外觀似老宅般的空間,室內設有茶席,可分為一般桌椅與榻榻米座位...
Thumbnail
秋雨綿綿,我慢行於台北街頭的安靜巷弄,走進一棟外觀與周圍建物明顯不同的茶屋,享用一壺熱騰騰的茶,以及美味的日本傳統點心和菓子,在這寒涼的陰雨天中,暖胃又暖手,恬靜的幸福感讓人倍感滿足。
Thumbnail
秋雨綿綿,我慢行於台北街頭的安靜巷弄,走進一棟外觀與周圍建物明顯不同的茶屋,享用一壺熱騰騰的茶,以及美味的日本傳統點心和菓子,在這寒涼的陰雨天中,暖胃又暖手,恬靜的幸福感讓人倍感滿足。
Thumbnail
入秋之後的東京郊外氣溫逐漸下滑,前幾週還在20幾度,最近就開始降到有點冰涼的10來度,早晨的氣溫也經常地下探至個位數,似乎在預告那個每次都讓熱帶島民凍得吱吱叫的冬季即將來臨。在東京的郊區,隨著氣溫漸低,伴隨而來的是成熟繽紛的秋色以及空氣裡各種氣味的轉變。對於沒有季節轉換概念的台灣人來說,在日本最能感
Thumbnail
入秋之後的東京郊外氣溫逐漸下滑,前幾週還在20幾度,最近就開始降到有點冰涼的10來度,早晨的氣溫也經常地下探至個位數,似乎在預告那個每次都讓熱帶島民凍得吱吱叫的冬季即將來臨。在東京的郊區,隨著氣溫漸低,伴隨而來的是成熟繽紛的秋色以及空氣裡各種氣味的轉變。對於沒有季節轉換概念的台灣人來說,在日本最能感
Thumbnail
香港人喜歡煲湯來調理身體,一般來到秋冬季,潤肺湯水總是少不免。有一道白杏豬肺湯,據說清熱潤肺,可說是粵菜之中的精華。但要洗淨豬肺並不容易,動輒花上數小時。洗淨豬肺後,連同瘦肉、雞腳、菜膽等等燉兩小時,最後放入杏汁,是一道真真正正的手工菜,不是一般日忙夜忙的小家庭可以輕易處理的。
Thumbnail
香港人喜歡煲湯來調理身體,一般來到秋冬季,潤肺湯水總是少不免。有一道白杏豬肺湯,據說清熱潤肺,可說是粵菜之中的精華。但要洗淨豬肺並不容易,動輒花上數小時。洗淨豬肺後,連同瘦肉、雞腳、菜膽等等燉兩小時,最後放入杏汁,是一道真真正正的手工菜,不是一般日忙夜忙的小家庭可以輕易處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