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驚奇發現!11個和台灣不同的當地生活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情提要:分享日本生活文化的動機

▲ 從東京晴空塔30樓眺望出去的美景
鑑於深受日劇、動漫、偶像的影響,以及地理位置相鄰近,多年來台灣人海外旅遊國家的首選一直是日本,也有不少學生考慮到日本交換、留學。不過雖然台灣與日本同屬東亞圈,還是能發現台日生活文化上存在著差異,像是台灣的捷運是完全禁止飲食;然而,在大家印象中嚴謹的日本社會,電車內卻並無明文禁止飲食,反而是日本人有共同的默契,不會在電車中通話的
驚不驚訝!意不意外!!
(雖然後來仔細想想,在台灣搭大眾運輸時似乎也不常遇到有人講電話XD)
而這些驚奇(?)文化對於當時身處在日本留學,親身體驗的我來說特別有感!這激發了我想要製作關於「台日生活文化差異」的主題,加上網路上雖然有很多相關的資料和影片,但很少以動畫的方式呈現介紹。因此,想利用資訊視覺化的方式製作一份懶人包,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的方式,整理出從台灣人角度來看特別的日本生活文化。
為了讓計畫前往日本的台灣人,能更快速、正確地認識日本文化、入境隨俗,此研究內容是個人蒐集網路資料,統整後以問卷方式詢問日本人真實的意見來增加可信度,再從中篩選出幾項例子製作成影片,並分成三個層面來介紹。期望讓身為當地的外國遊客的台灣人,在遵守當地規範的同時也能理解其中的涵義!
此文的內容是我在大四時,為了畢業專題而進行的考察研究,動畫影片有製作成中、日版本發布在Youtube上,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觀看呦!

生活文化涉及的範圍廣泛,因此以下分成飲食篇、交通篇、生活篇,三個篇幅來介紹!

飲食篇

▲ 日本人有「為了不浪費,只點吃得完的份量」這個觀念,很少人會打包外帶。

第一點:日本的餐廳就算是下雪的冬天也提供冰水給客人

日本的餐廳就算是下雪的冬天也會提供冰水,而不會給一般常溫的水。
因為日本一到冬天室內就會開暖氣,喝冰水也不會覺得冷。而且,古代製冰技術不純熟,冰塊是貴重品,因此提供冰水是向客人表示敬意最好的方式。
另外,雖然日本水龍頭流出的水可以直接喝,但因為自來水有股奇怪的味道,對大多數的日本人來說,冷水的口感比較好,因此會加入冰塊來中和自來水的味道。
所以,到了冬天,餐廳大部分不會提供常溫的水,而是冷水或溫熱的茶哦!

第二點:日本人習慣吃冷便當

日本有許多學生或上班族會從家裡自備便當去學校或工作的地方,並在冷掉的狀態下作為午餐食用。主要的原因是,學校和工作的地方沒有像微波爐之類可以加熱的電器。而且冷便當和熱便當相較起來攜帶比較方便,且不容易壞掉也較不會滋生細菌。
而日本的便當菜色也相較台灣清淡清爽,以醃漬物、蛋、燉煮的根莖類蔬菜這種冷掉也好吃的東西,不太有湯湯水水的菜色,因此也不太需要加熱來食用。
此外,日本人以「不造成他人困擾」為出發點,在如火車上等密閉式的公共場所時,為了不讓便當的氣味影響到他人,會選擇吃氣味較淡的冷便當,因此日本的車站便當也都是賣冷便當居多。

第三點:日本的餐廳很少提供打包剩菜剩飯的服務

在台灣,外帶或是打包沒吃完的料理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日本,有「為了不浪費,只點吃得完的份量」這個觀念,很少人會打包外帶。
另外,日本人注重飲食健康,對於食物安全的顧慮,有許多日本人會避免打包外帶,而餐飲店也因同樣的原因而不提供打包外帶的服務。

交通篇

▲ 夜晚的日本電車

第四點:日本的公車在乘客坐定位後才會發車

在日本,考量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公車在等到乘客都坐定位後,或者握住把手之後才會發車。
而在台灣則是會很常遇到乘客尚未就座,司機為了趕時間而急著踩油門,彷彿在搭什麼遊樂設施(汗)。
小補充:日本的司機會利用廣播,在要進站或者急煞時提醒乘客,聽習慣台灣公車的機器播報聲後,覺得滿有親切感的!

第五點:日本的電車飲食OK!講電話NG!

在台灣的捷運是連飲水都禁止的,而日本的電車並沒有明文禁止飲食的規定,因為日本很多在來線的鐵路時程長達兩、三個小時,若禁止飲食的確有些不人道呢。
不過,為了不造成他人的困擾,大部分的日本人除了飲料或小點心之類不會散發出味道的東西之外,還是不太會在電車內吃東西。而且事實上,日本人普遍認為在電車上飲食是不禮貌的行為。
另外,在日本的電車和公車上,可以正常的聊天,但若使用手機講電話則是較不禮貌的。詢問100多位日本人的問卷結果,有高達9成的人表示不會在電車上講電話。由於使用手機講電話的話會不自覺地提高音量,而影響到他人。另一個原因是,聽到車上有人講電話的話,因為不知道不在場的第三者在講什麼,所以會讓人覺得煩躁(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因此,大家在日本搭車時,也要注意盡量避免在車上講電話影響到他人哦!
日本的電車上也貼有「在博愛座附近,人潮擁擠的時候,請關掉手機電源。」的注意標語。這是因為如果有植入心臟起博器等機械在體內的人在旁邊,電波可能會對他造成影響。

第六點:日本的計程車有設置自動門

台灣計程車的門是手動開關,但在日本是由司機遠端操作來自動開關門的,所以在上下車時不需要自己來開關門。如果乘客自己打開門的話自動門容易壞掉,說不定會惹怒司機哦!
小知識:自動門裝置是在1950年左右時,基於「讓客人自己開關門,容易和來車相撞引起事故」的理念而開發的。後來是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為契機,開始在日本普及起來。 因為日本是左側通行,和國外相反,若外國人從右側開門下車的話,可能會和後方來車產生相撞。因此,在東京奧運的時候海外來了大量觀光客,為了誘導海外的觀光客不從右側下車,才在左側安裝自動門早一步打開。

第七點:車子會禮讓行人

台灣的交通繁雜,在路上奔馳的機車也很多,但車子很少會禮讓行人。相較之下,在日本車子禮讓行人的情況比在台灣還要多,所以在過馬路的時候,較不太需要擔心危險。
雖然但是,不管在哪裡過馬路時都還是要注意安全哦!
小知識:日本的《道路交通法》規定,「車輛對正在斑馬線上通行的行人有讓其優先的義務」,同時也訂有罰則處罰違反規定的駕駛人。而台灣從2023/7/1開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也規定「未禮讓行人」的罰則從3,600提高至6,000,並更明確規範道路交通禮讓行人的條例。

生活篇

▲ 日本將垃圾分類得很細,垃圾也必須要裝進指定的袋子裡,在規定的星期、地方扔規定的垃圾。

第八點:手扶梯東京靠左站、大阪靠右站

在台灣,大部分人乘坐捷運搭手扶梯時,會站立右側。而在日本乘坐手扶梯時,大阪、兵庫、和歌山是站右側;相反地,東京等日本東部,還有位於大阪西邊位置的中國、四國、九州、沖繩,都是和東京一樣站左側。
不過,也是有隨隊伍變動,站左右邊都可以的地區,像是秋田、福井、奈良、鳥取、香川、德鳥、宮崎、佐賀、長崎、沖繩等地。

第九點:不管買什麼東西都會附塑膠袋

(2020年起推行付費制的規定)
因為日本重視包裝文化,在超商或超市不論買多小的東西,都會附免費的塑膠袋。
OS:記得當時在日本,我只是買個小薄荷糖,店員也立馬拿出小塑膠袋準備幫我裝袋,真的文化衝擊!
不過,基本上店員也都會詢問客人需不需要塑膠袋,如果不需要的話,只要說「袋はいりません(不需要塑膠袋)」就可以囉。
小知識:最近為了響應環保,日本的環境保護署已經發布:「在2020年東京奧運來臨前,要廢止免費提供塑膠袋,並實施收費的減塑計畫」 雖然後來東奧延期舉辦,此政策在2020年7月時已於各超商、超市正式上路了!塑膠袋價格依大小約落在2~10日圓,全家也推出「不拿垃圾袋,可集環保點數」的活動,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為環保做貢獻。

第十點:日本人的環保意識很高,將垃圾分類得很細。

基本上可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中的「瓶」和「罐」,還有「大型垃圾」這四類。而且,寶特瓶一定要將瓶蓋和包裝紙拆下,並丟到「可燃垃圾」。另外,垃圾也必須要裝進指定的袋子裡,並在規定的星期、規定的地方扔規定的垃圾,視居住地區會有不同的規定。

第十一點:在意「毛手毛腳」的除毛文化

因為沒有雜毛逐漸成為美的意識,追求光滑的肌膚,日本女生除了最基本的腋毛,手毛、腳毛、臉部的雜毛,甚至手指的毛也都會去除。男生至少也會將眉毛附近的雜毛拔掉。而除毛文化也和日本人重視禮儀、在意外界的眼光有關係,這就和日本女生不化妝就不出門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在日本隨處都可以見到除毛的相關商品、廣告和除毛沙龍,尤其是「永久除毛」特別普及。
小分享:記得當時剛到福岡留學,遇到在當地讀大學的台灣人,很興奮地看著我說遇到手臂有毛的人好有親切感!因為她剛到日本時,就只有她一個毛怪XD (雖然沒過多久我也入境隨俗地把手腳毛都除掉了B-)

結語

▲ 日本商店街常常看到無料案內所 ( 之後放在其他篇介紹)

> 多種元素塑造了如今的日本生活文化

雖然台灣和日本地理相近,但生活文化是受到多樣文化融合所孕育出來的,而就是因為不同地區具有該地文化的獨特性才會令人覺得有趣。
從以上幾項例子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不給人添麻煩」和「不想成為注目的焦點」深植在人們的腦海中,影響到行為舉止,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而像是「喝冷水」、「吃冷便當」的習慣是自古代開始發展,從原本的小習慣,隨著歷史流傳下來,逐漸發展成至今的文化,這就是歷史文化、民族性融合在生活文化中的證明。
另外,也有受海外影響的生活文化
像是源於歐美的「除毛文化」在傳進日本後,因日本人注重細節的民族性,將這項文化的擴張,演變成日本自身的文化。甚至有些例子是,日本政府為了迎接國內舉辦的國際盛事而配合海外旅客,或者因應國際化而推行的政策。像是世界博覽會時,大阪推行手扶梯站右側的政策,影響至今。還有為響應國際環保而特地在東奧來臨前推動塑膠袋付費制、實施減塑等等。

> 文化存在時間差、地域差

因為文化會隨時代和地域而有所變動,加上各人想法觀念不一樣,只能以「多數的日本人都這樣」的現象來說明。而網路資訊許多是以東京等大城市為主要研究對象,可能存在地域差的問題。且由於生活文化也會隨大環境,像是環保意識、政府政策改變而有所時代的差異。所以我認為,如何在資訊量爆炸的網路時代,正確地理解日本文化,是要記得文化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須隨時更新資訊、多方比較,並以客觀吸收資訊。

> 親身體驗、探索日式獨特文化

除了此篇文章所提到的,日本還有很多獨特的、驚奇的生活文化,像是「日本到處都是免治馬桶,到處都是自動販賣機」、「日本的街道上很少垃圾桶」等等。
不論是已經去過,或是未來計畫要去日本旅遊、留學的人,希望在看過這篇文章後對日本有更初步的認識,並期待各位在體驗當地文化時,也能抱持著開闊的心胸去探索其文化背後的意涵喔!

|關於個人Blog 的雜談|

距離日本交換留學已時隔三年半,這段時間一直很想將留學的心得、旅遊雜記以文字和圖片穿插的形式分享在網路上,而自從留學回台之後,中途因為環境遇到疫情、個人生涯規劃等種種因素而一直延宕。
在今年研究生生涯的暑假,沒來由地靠著一股勁將資料整理過後,終於如願的上架了第一篇文章,以此篇介紹「日本生活文化」為開端,期望能綜合有趣與小正經的內容,在回憶日本的趣事同時,練一下荒廢已久的文筆。
之後會不定期上架留學的雜記,會有滿滿的照片讓各位搭配文字服用,有興趣的人歡迎追蹤呦!
▲ 日本街道上,自動販賣機無奇不有、無所不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本文介紹日本豐富的文化傳統及主要觀光景點,包括日本獨特的禮儀與尊重、傳統藝術、飲食文化、動漫與漫畫、傳統節日、茶道,以及日本各地的景點介紹。文章將提及京都、奈良、大阪、滋賀、名古屋、岐阜、以及金澤和富山等地的著名景點。
Thumbnail
臺灣生活很方便和舒適,擁有世界第二高密集度的便利店和發達的大眾運輸系統。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生活便利,包括便利商店提供的各種服務、手搖店的客製化調整等,並分享了作者對於日本食物和包裝文化的喜愛。同時,也提到了對於臺灣的文化和公共設施的一些期望和建議。
Thumbnail
這天到苗栗出差,剛好有些時間,想吃些不一樣的東西,本來像去吃貓貍棒的,走進去結果客滿。出來繼續找吃的,有米飯,也有漢堡店,都不怎麼喜歡。剛好走過一個小小的麵攤。覺得味道還不錯,於是就走進去了。原本以為是台灣式的麵攤,吃結果仔細看了菜單,才知道是日本式的拉麵。其實日本式的拉麵跟台灣的差不多,主要就是湯
Thumbnail
這次去日本,觀察到一些和台灣不一樣的現象: 一、食:外面餐廳都是提供冰水,而且也在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也沒見過飲水機,對習慣喝溫水的我需要隨適應。餐點有許多冷食、炸物和咖哩飯,少有蔬菜類,會讓人懷念起青菜的味道。 二、衣:和台灣相近,不過有些觀光景點可以看到有人穿著和服,也沒有違和感,對傳統得服
Thumbnail
第二次實習,我選擇到日本神奈川。在這裡的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幾乎每天都讓我不小心脫口而出「這果然就是日本人啊!」我的生活圈離東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們擁有跟東京人相似的性格:謹慎、精緻且難以親近。
Thumbnail
「台灣人便當要加熱,簡直太任性了!」「炒麵冷冷地帶回家,再加熱不就好了?」我的日本師傅氣噗噗地對我說。吃熱便當是台灣人的獨有文化嗎?為什麼日本人都吃冷冷的便當呢?
Thumbnail
實不相瞞,縱使去了很多次日本旅行,卻鮮有嚐試「駅弁(鐵路便當)」。過去雖然試過從東京搭新幹線到名古屋(=長途車程),當時以為一個飯團就夠,而且那次是早上,一心想中午到了名古屋之後才享受午餐,為什麼要吃「冷飯菜汁」的冷便當?(失禮!)故此真的從未想過要吃鐵路便當…直到這兩次行程,無論從成田機場到岐阜…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本文介紹日本豐富的文化傳統及主要觀光景點,包括日本獨特的禮儀與尊重、傳統藝術、飲食文化、動漫與漫畫、傳統節日、茶道,以及日本各地的景點介紹。文章將提及京都、奈良、大阪、滋賀、名古屋、岐阜、以及金澤和富山等地的著名景點。
Thumbnail
臺灣生活很方便和舒適,擁有世界第二高密集度的便利店和發達的大眾運輸系統。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生活便利,包括便利商店提供的各種服務、手搖店的客製化調整等,並分享了作者對於日本食物和包裝文化的喜愛。同時,也提到了對於臺灣的文化和公共設施的一些期望和建議。
Thumbnail
這天到苗栗出差,剛好有些時間,想吃些不一樣的東西,本來像去吃貓貍棒的,走進去結果客滿。出來繼續找吃的,有米飯,也有漢堡店,都不怎麼喜歡。剛好走過一個小小的麵攤。覺得味道還不錯,於是就走進去了。原本以為是台灣式的麵攤,吃結果仔細看了菜單,才知道是日本式的拉麵。其實日本式的拉麵跟台灣的差不多,主要就是湯
Thumbnail
這次去日本,觀察到一些和台灣不一樣的現象: 一、食:外面餐廳都是提供冰水,而且也在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也沒見過飲水機,對習慣喝溫水的我需要隨適應。餐點有許多冷食、炸物和咖哩飯,少有蔬菜類,會讓人懷念起青菜的味道。 二、衣:和台灣相近,不過有些觀光景點可以看到有人穿著和服,也沒有違和感,對傳統得服
Thumbnail
第二次實習,我選擇到日本神奈川。在這裡的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幾乎每天都讓我不小心脫口而出「這果然就是日本人啊!」我的生活圈離東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們擁有跟東京人相似的性格:謹慎、精緻且難以親近。
Thumbnail
「台灣人便當要加熱,簡直太任性了!」「炒麵冷冷地帶回家,再加熱不就好了?」我的日本師傅氣噗噗地對我說。吃熱便當是台灣人的獨有文化嗎?為什麼日本人都吃冷冷的便當呢?
Thumbnail
實不相瞞,縱使去了很多次日本旅行,卻鮮有嚐試「駅弁(鐵路便當)」。過去雖然試過從東京搭新幹線到名古屋(=長途車程),當時以為一個飯團就夠,而且那次是早上,一心想中午到了名古屋之後才享受午餐,為什麼要吃「冷飯菜汁」的冷便當?(失禮!)故此真的從未想過要吃鐵路便當…直到這兩次行程,無論從成田機場到岐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