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一家牛排館用餐,服務生依照慣例會問「有沒有來過」、「知道我們的點法嗎」之類問題;並在點好某些類型(通常是大塊、但肉質稍差的部位)的牛排之後,來上一段這樣的台詞:
「我們這個部位的特色就是紋路層次比較多、比較有嚼勁,所以建議熟度不要太高,才能充分享受到它的原味喔。」
一般客人聽到這段話,可能就只覺得是服務生的例行公事、或是善意提醒;但對於寫文案寫久了、或是文字敏感度高的人來說,這段話聽起來就疙瘩一大堆(這句話沒有貶意,只是形容)。
如果有心拆解一下,其實這幾句話裡面有整整十個梗,相當高明;寫文案的人要學起來。
1. 「我們」
這裡的「我們」指的其實不是「本店」,而是企圖拉近距離的發語詞。這是零售業者、演講者、以及婚禮司儀之類人士常用的技巧;有時會被用到浮濫的程度,例如:
讓我們歡迎今天我們的新人一起到我們的台上,向我們今天的貴賓講幾句話;也請我們的雙方家長……。
2. 「部位」
強調的是「部位」,而不是食材品質或烹飪手法的影響。如果覺得肉韌,是因為你點的部位便宜又大塊,不是品質問題。
3. 「特色」
「缺點」的另外一種說法。基本上缺點也是一種特色沒錯,至於這塊肉的特色算不算缺點,是由客人點哪個「部位」、以及對這個部位有什麼期望而定。
4. 「層次多」
從吃的觀點來說,一塊肉的構造不外乎瘦肉(包含油花)、肥肉、筋;所謂「層次多」多半就是「瘦肉少」的意思。反過來說,一塊均質的好肉不會有「層次多」這種特性。
如果是另外一種「層次多」,服務生可能就會說:
透過我們主廚的特殊烹調手法,我們會先用高溫鎖住肉汁,然後轉小火慢烤,讓肉的表面酥脆香濃,而我們的中間部位則保留了肉的精華、而且入口即化……。
5. 「比較有嚼勁」
韌。
通常比較負責的店家會在「有嚼勁」的後面加上「這樣能接受嗎」之類的但書。
6. 「建議」
你自己決定,不好吃不能怪我。
這跟有些食品(例如泡麵)包裝照片上標註的「烹調範例」或「建議調理方式」是一樣的道理;你很可能無法複製出一模一樣的效果,但技術上是做得到的。
7. 「熟度不要太高」
如果原本就是比較韌的肉,熟度高(例如七分以上)可能會更韌。
不過往好處想,敢於建議「熟度不要太高」的店家,在材料品質上應該還是比較有自信的。如果是品質不好、泡過小蘇打之類添加物的冷凍肉,可能會無視韌的問題而建議你吃全熟。
8. 「充分」
依照上面的建議來做,你才能「充分」吃到該有的味道;如果不照建議來做,味道就有可能會「不太充分」了。
9. 「享受」
以「享受」這種帶有正面意義的用語,來繼續暗示(或建議)「不要太熟會比較好吃」。
10. 「原味」
即使你依照服務生的建議熟度來做,享受到的是「原味」,而不保證是「美味」;至於肉的原味如何,責任當然在於那隻牛的品格。
許多烹飪書(包括漫畫,尤其是日系作品)特別喜歡強調廚師「透過廚師處理食材的功夫」「以最少的調味」「帶出食材的原味」。
這一點是對的,如果食材品質好、原本就美味,帶出原味當然會比用諸多調味料去「混」(甚至「蓋」)出成品的味道更好;而消費者在多年的「教育」之下,也多半可以認同這樣的概念,甚至簡化成「原味=美味」的印象。
而店家或許就利用這樣的印象,用「原味」來作為遁詞,同時達到提升顧客好感(「這家店餐點的原味應該不錯」)、或是規避食材問題(「這塊肉的部位就是這個味道啦」)的目的。
. . .
上述的這10個點,或許你會覺得這些點有點瑣碎、甚至勉強、「服務生哪會想那麼多」;不過很多文案的妙處,就在這些由細節組成、乍聽之下無懈可擊的腦波攻擊之中。
不過也必須公平的說,我相信大多數好的店家不會想自砸招牌,所以會努力讓食材因為品質和新鮮,而有好的原味;用這種遁詞來蒙蔽顧客的店,應該還是少數。
這類的話術攻擊,在房仲業、汽車業、顧問業、服飾業、消費性電子產品業都很常見;許多單位的道歉聲明、免責條款、或是產品介紹中也都充滿了這類疙瘩,仔細聽聽都可以聽得出來(如果你聽到好像是這樣的話,但拆解不出來,歡迎提出討論)。
但以這家牛排店為例,雖然用了這麼高明的話術,但絕對不一定代表東西不好吃、或是食材有問題;就像是用話術的汽車業務,賣的也不一定是假貨,只是用這類方法誇大自己的優點、輕描淡寫自己的缺點,例如「馬力小=我們的特色是省油,市區通勤不需要那麼多馬力,而且大馬力車多半稅金重」。
在這些看起來不經意的介紹裡,其實可能包含了很多相關業界、或是店家本身的經驗,顧到了很多層面的顧客問題、以及處理過的意外狀況。
換言之,很多時候這種話術的目的並不是要「騙」客人,而是被很多狀況「逼」出來的自保工具。
過去曾經提過,對於文案作者來說,除了促銷效果之外,文案的首要功能是保護業主、其次是保護自己;我倒不是覺得服務生這樣說不好,只是在點了一塊16盎司又不太貴的牛排之後,聽到這樣的一串介紹,覺得有點在意料之中而已。
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