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什麼新病毒總是來自於蝙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次武漢肺炎(正式學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病毒中間宿主雖然沒確定,但是推測最終的儲存宿主是蝙蝠,跟2003年的SARS一樣,中間宿主已經確認是果子貍,但是儲存宿主是來自於菊頭蝠。

為什麼總是蝙蝠?

其實蝙蝠的種類與族群數量非常龐大,翼手目(以手為翼,也就是我們通稱的蝙蝠)共有一千一百多種,佔所有哺乳動物的四分之一,換句話說,每四種哺乳動物裡,就有一種是蝙蝠。

而且蝙蝠喜歡群聚,每一族群都有數十萬到數百萬隻擠在非常小的空間,病毒就很容易在族群裡傳播,同時牠們也有非常古老的血統,大約五千萬年前已經演化出跟現在相似的外型,所以大部分病毒已能跟牠們和平共處。

蝙蝠每晚可以為了覓食飛行數十公里遠,也有些以食蟲維生的蝙蝠會依昆蟲多寡,在夏天冬天不同季節移遷到不同地方,有時兩個棲地相隔一千公里遠呢!這些年因為自然棲地的消失,再加上氣候變化也愈來愈不穩定,牠們的食物來源愈來愈稀少,所以為了覓食離都市或人類活動的農牧場愈來愈近,牠們身上的病毒,透過蛇、或狸,或是其他種種生物,跨種跳躍到人類身上的機會也愈來愈多了。

像這種人畜可以共通的傳染病這些年增加很快,種類也比我們想像中的多。有篇研究報告檢視了一千四百零七種已經確認的人類病原物種,結果發現,人畜共通的致病原佔了六成,而且近年新興的病原體中有近八成都是人畜共通型疾病,也就是說,這些病原體可以由動物傳染給人。

一般而言,病毒在儲存宿主中不會造成宿主太大的致病性,通常它們會穩定複製,卻不會大量繁殖,給宿主帶來太大麻煩,但是若溢出來,跨過物種,經常就會給新感染的物種帶來致命的威脅。

為什麼近年出現的新興疾病大多是來自於原本存在自然界的生物?我想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使得原始而穩定的自然生態瓦解,不管是焚燒雨林改種棕櫚樹或大豆、伐木、鋪路、採礦、墾殖成牧場……等等,而許多民族或是在雨林工作的勞工也有獵食野生動物的習慣……這些行為都讓更多微生物有機會進入到人身上。

在一百多年前,若是某種新型傳染病進入人類社群,常會引起大規模的死亡,甚至死掉的人佔全人口的三分之一或一半都是常見的事,但是近代醫療科技的進步,及公共衛生的觀念及基礎設備完善,幾乎都能在爆發新的疫情之初,就阻斷病毒的傳播,所以不太可能有太大規模的人命損傷。

但是逸出的病毒被滅絕之後,還是隨時有機會再重返的。就像2003年的SARS,全世界共有八千零九十六人受感染(引爆點的中國大陸有五千多個病例),其中七百七十四人死亡,最後一起病例是七月十五日在台灣發現並且接受隔離治療,痊癒後八月宣布SARS絕跡。

但是SARS病毒並沒有根絕,仍然存在最終儲存宿主或中間宿主體內。果然2003年12月底,廣東又出現三起SARS病例,其中一位是女服務生,接觸過果子狸,當病人確診後,廣東撲殺了所有養殖場裡的果子狸以遏止中間宿主。為什麼人工飼養繁殖的果子狸會感染上病毒?大家不要忘了剛剛提到的夜行百里的蝙蝠,只要有的與繁殖場或其他野生動物接觸,病毒就有可能跳到那個動物身上,若人再接觸到,也許就被感染了。

科學家認為,在受到干擾或支離破碎的生態系中,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很容易溢出,若是結構完整的生態系,溢出的機會就很少。

這些病毒在牠們的天然宿主體內,幾百萬年來共同演化,彼此已經可以很平衡穩定的相處,在一代又一代的族群中傳佈著,直到人類侵入了那個宿主族群,不管是獵捕牠們、吃掉牠們,或是把牠們趕出原本安穩生活的環境,這些病毒就有機會來到人類社會。

因此,維護自然生態的完整,也是保護我們自身的生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獨特的一類,不僅是分類之下唯一能夠持續飛行的類群,還發展出回聲定位能力尋找方向。牠們長期被視為多種人畜共通病毒的宿主,不管是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立百病毒(Nipah Virus)還是各種冠狀病毒(Coronavirus
Thumbnail
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獨特的一類,不僅是分類之下唯一能夠持續飛行的類群,還發展出回聲定位能力尋找方向。牠們長期被視為多種人畜共通病毒的宿主,不管是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立百病毒(Nipah Virus)還是各種冠狀病毒(Coronavirus
Thumbnail
【本作品純屬虛構】人物、事件、團體等,均為劇情所需設置,請勿代入現實。 當全世界面臨動盪,將有巨大轉折時,位於該時間點的人們該如何自處? 在2019年以前,邱穎熙曾想過這個問題無數次,想像包括了世界大戰、天然災害、世紀疾病等…覺得,那大概,會是生命裡,所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當事情真的來臨之時
Thumbnail
【本作品純屬虛構】人物、事件、團體等,均為劇情所需設置,請勿代入現實。 當全世界面臨動盪,將有巨大轉折時,位於該時間點的人們該如何自處? 在2019年以前,邱穎熙曾想過這個問題無數次,想像包括了世界大戰、天然災害、世紀疾病等…覺得,那大概,會是生命裡,所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當事情真的來臨之時
Thumbnail
辦展地點在科教館所以順道參觀館內,其中展櫃擺出蝙蝠的骨頭支架 蝙蝠不屬於鳥類,它的翅膀是半透明 內文提及蝙蝠專家們發動了倡議活動: 「Don't Blame Bats」(不要怪罪蝙蝠),為的是人們沒有根據而對蝙蝠詆毀與誤解
Thumbnail
辦展地點在科教館所以順道參觀館內,其中展櫃擺出蝙蝠的骨頭支架 蝙蝠不屬於鳥類,它的翅膀是半透明 內文提及蝙蝠專家們發動了倡議活動: 「Don't Blame Bats」(不要怪罪蝙蝠),為的是人們沒有根據而對蝙蝠詆毀與誤解
Thumbnail
採訪整理/李庭芝 在這次與副總統的訪談中,除了與台灣直接相關的防疫問題外,還有許多精彩的談話,可以看到這位人稱「大仁哥」的公衛學者,對「病毒」有著另一番思考。我們在此整理出來與各位讀者分享。
Thumbnail
採訪整理/李庭芝 在這次與副總統的訪談中,除了與台灣直接相關的防疫問題外,還有許多精彩的談話,可以看到這位人稱「大仁哥」的公衛學者,對「病毒」有著另一番思考。我們在此整理出來與各位讀者分享。
Thumbnail
最近這十年來,對於人類來說,「冠狀病毒」可以說是在傳染病學上寫下了一頁又一頁的可貴記錄。 《冠狀病毒的發現》 冠狀病毒早在1920年代就被發現,當時是在被傳染急性支氣管炎的雞隻中發現的,當時被感染的小雞約有40-90%的高死亡率,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雞瘟之一。1940年代晚期,發現在老鼠身上發現也有一
Thumbnail
最近這十年來,對於人類來說,「冠狀病毒」可以說是在傳染病學上寫下了一頁又一頁的可貴記錄。 《冠狀病毒的發現》 冠狀病毒早在1920年代就被發現,當時是在被傳染急性支氣管炎的雞隻中發現的,當時被感染的小雞約有40-90%的高死亡率,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雞瘟之一。1940年代晚期,發現在老鼠身上發現也有一
Thumbnail
什麽叫『疫苗逃脫』(vaccine escape) ?  當病毒變異到能避開疫苗的全部作用,並繼續傳染人時,就是「疫苗逃脫」 有可能嗎?我們先看一下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突變,是COVID19 病毒🦠日常生活 。COVID19 病毒🦠有那麽多的
Thumbnail
什麽叫『疫苗逃脫』(vaccine escape) ?  當病毒變異到能避開疫苗的全部作用,並繼續傳染人時,就是「疫苗逃脫」 有可能嗎?我們先看一下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突變,是COVID19 病毒🦠日常生活 。COVID19 病毒🦠有那麽多的
Thumbnail
毒控制腸道細菌數量,也控管細菌種類。所以病毒功能在於調節。通常不會引起疾病。但當它們跳躍到另個物種,該物種沒有能力去適當調節這種病毒。現今世上出現新病毒,也就是冠狀病毒。
Thumbnail
毒控制腸道細菌數量,也控管細菌種類。所以病毒功能在於調節。通常不會引起疾病。但當它們跳躍到另個物種,該物種沒有能力去適當調節這種病毒。現今世上出現新病毒,也就是冠狀病毒。
Thumbnail
網上傳言武漢肺炎是由帶菌的蝙蝠傳染至人類。中國人喜歡吃野味,加上專家都初步相信是經由動物傳播,令大眾都普遍接受武漢肺炎是因為吃蝙蝠這個說法。但是事情的真相卻不是那麼簡單。
Thumbnail
網上傳言武漢肺炎是由帶菌的蝙蝠傳染至人類。中國人喜歡吃野味,加上專家都初步相信是經由動物傳播,令大眾都普遍接受武漢肺炎是因為吃蝙蝠這個說法。但是事情的真相卻不是那麼簡單。
Thumbnail
這次武漢肺炎(正式學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病毒中間宿主雖然沒確定,但是推測最終的儲存宿主是蝙蝠,跟2003年的SARS一樣,中間宿主已經確認是果子貍,但是儲存宿主是來自於菊頭蝠。為什麼總是蝙蝠?
Thumbnail
這次武漢肺炎(正式學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病毒中間宿主雖然沒確定,但是推測最終的儲存宿主是蝙蝠,跟2003年的SARS一樣,中間宿主已經確認是果子貍,但是儲存宿主是來自於菊頭蝠。為什麼總是蝙蝠?
Thumbnail
有學者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根絕不斷突變的病毒,因為人口愈來愈多,為了開發更多土地,人與自然爭地,入侵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讓許多原本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當然,也可能有人喜歡吃野味,捕捉野生動物販售與宰殺烹調過程中,從動物身上得到。    假如我們無法根絕病毒,那只能學習與它們共處,或許
Thumbnail
有學者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根絕不斷突變的病毒,因為人口愈來愈多,為了開發更多土地,人與自然爭地,入侵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讓許多原本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當然,也可能有人喜歡吃野味,捕捉野生動物販售與宰殺烹調過程中,從動物身上得到。    假如我們無法根絕病毒,那只能學習與它們共處,或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