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焦慮,越失控?破解5種控制錯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越焦慮,越想掌控;但越想掌控,卻越感失控,為什麼?

焦慮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悄悄操控著我們的思緒。我們以為,只要更加努力、更加謹慎、更加準備周全,就能將不確定的未來緊緊攥在掌心。然而,現實是,越是試圖控制一切,越會發現這個世界不會如我們所願,風會變,雨會落,計畫好的路途仍會出現岔口。我們想要駕馭風暴,卻發現自己只是困在更深的旋渦裡,無法自拔。

焦慮不僅讓我們沉溺於無休止的思考,還讓我們在行動之前就已經被恐懼擊垮。我們以為自己在做準備,但事實上,我們只是在消耗自己。在這場與未來的較量中,真正能讓我們贏得自由的,從來不是對細節的掌控,而是對不確定性的接納。現在,讓我們一起拆解這五種錯誤的控制感,學會如何與未知和解,找回真正的內心平靜。

raw-image

1. 越想掌控,卻越感無力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想把每個細節安排得天衣無縫,確保萬無一失,彷彿這樣就能阻擋意外發生。然而,現實總是不按劇本演出,我們越是想要掌控,越會發現自己什麼都無法掌控,這種矛盾讓焦慮加劇,最終反噬自己。當我們發現自己依然無法預測變數時,內心的不安便如潮水般漫上來,將我們淹沒。我們在掌控與失控之間來回拉扯,結果只是讓自己越來越疲憊,卻無法真正改變任何事。

「你越想抓住的東西,越容易從指縫溜走。最穩固的掌控,是接受生命的不確定性。」

例子:你精心準備了一場簡報,反覆修改內容、模擬不同觀眾的反應,甚至考慮了突發狀況的應對方案。但當你站上台,仍然感到緊張,因為你無法控制聽眾的反應、無法預測臨場的情境。與其執著於控制所有變數,不如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能影響的事情上,比如真誠地表達你的想法,因為只有當你接受變數的存在,你才真的能掌控自己的狀態。

2. 過度思考,行動力下降


我們總覺得,想得越多,準備得越周全,結果就會越好。然而,當思考變成無止境的假設,當準備成了行動的替代品,焦慮便悄悄地將我們拖入無底洞。我們反覆模擬可能的風險,計算每一個細節,卻遲遲無法邁出第一步。思考應該是通往解決方案的橋樑,而不是讓我們停滯不前的深淵。

「有些路,只有走下去才會知道該如何前進。過度思考,不會讓未來更清晰,只會讓現在更模糊。」

例子:你準備參加一場面試,想要為每一種可能的問題都準備一個完美的答案,深怕任何細節出錯。但當你花了無數個小時反覆推敲時,真正重要的部分——你的核心能力與自信,卻在焦慮中逐漸被削弱。過度思考不會讓你更從容,反而會讓你被「準備不足」的錯覺困住。與其困在無限的假設中,不如相信自己的應變能力,因為最好的應對,從來來自於行動本身。

3. 擔心未來,忽略當下


焦慮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未來,想像著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於是我們開始「預支」恐懼。我們覺得只要一直擔心,就能提前應對,然而,擔心並不會讓未來變好,反而只會讓我們錯過當下的機會。我們的注意力被拉扯到那些尚未發生的事情上,卻忘了此刻的我們,才是真正能影響未來的人。

「擔心不會改變未來,只會偷走你的現在。」

例子:你擔心自己五年後的職業發展,害怕現在的選擇會讓未來變得更困難,於是你不斷焦慮,但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改善現狀。當你將時間浪費在假設的恐懼上,真正應該去做的提升和學習,卻一直被擱置。其實,與其糾結未來是否明朗,不如在今天多走一步,因為未來並不取決於你的擔憂,而取決於你今天做了什麼。

4. 過度責備自己,失去自信


當事情不如預期,我們習慣性地將所有責任歸咎於自己。我們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細心,才導致結果不如預期。但這種過度的自責,讓我們陷入無止境的內耗,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甚至害怕再嘗試。真正的負責,不是將所有錯誤背在自己身上,而是知道哪些可以改善,哪些該放下。

「錯誤是成長的墊腳石,而不是用來絆倒自己的枷鎖。」

例子:一次工作上的失誤,讓你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職業價值。然而,這個錯誤或許只是外在因素的影響,或許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環。與其一味責備自己,不如問自己:「這次經驗讓我學到了什麼?」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5. 用「準備」拖延,錯過行動機會


焦慮讓我們誤以為,只要準備得更完善,行動就會變得輕而易舉。但真正讓人前進的,不是無止境的準備,而是即使準備不完美,仍然勇敢踏出的那一步。等待最好的時機,往往只會讓機會與時間一併流失。行動,才是最好的準備。

「你不需要準備得完美,你只需要開始。」

例子:你一直想創業,但總覺得自己還需要再學習更多,於是年復一年,你仍然停留在計畫階段,而別人已經開始嘗試、調整、成長。沒有任何人是準備好才出發的,真正的進步來自於行動,因為只有走在路上,你才會知道如何前行。

結語:接受不確定性,才能真正掌控人生


焦慮讓我們試圖掌控一切,卻讓我們最終失去對生活的主導權。真正的自由,不是無所不控,而是能在無法掌控時,依然選擇前進。當你發現自己陷入焦慮時,請記住:「風起時,不必恐懼,學會乘風而行,你才能真正掌控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0會員
341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很多時候,我們太快把情緒當成自己,覺得焦慮就是我、失敗就是我。其實不是,我們只是正在經歷情緒,而不是那個情緒本身。這篇文章教你分清楚:「我有情緒,但我不是情緒」,讓你從情緒裡抽身,重新看見自己,開始練習溫柔地陪伴自己,而不是跟著情緒走到底。
Thumbnail
2025/04/19
很多時候,我們太快把情緒當成自己,覺得焦慮就是我、失敗就是我。其實不是,我們只是正在經歷情緒,而不是那個情緒本身。這篇文章教你分清楚:「我有情緒,但我不是情緒」,讓你從情緒裡抽身,重新看見自己,開始練習溫柔地陪伴自己,而不是跟著情緒走到底。
Thumbnail
2025/04/01
你不需要一直撐,也不需要每次都說「我可以」。承認「我不能/我不願」,不是放棄,而是讓自己有機會重新選擇。當你願意停下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可以/我想要」就會慢慢浮現。這篇文章,寫給那些累了、也想重新找回方向的你。
Thumbnail
2025/04/01
你不需要一直撐,也不需要每次都說「我可以」。承認「我不能/我不願」,不是放棄,而是讓自己有機會重新選擇。當你願意停下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可以/我想要」就會慢慢浮現。這篇文章,寫給那些累了、也想重新找回方向的你。
Thumbnail
2025/03/29
孩子說:「他不跟我玩了!」那不是一句抱怨,而是一種小小的心碎。面對被拒絕的失落,孩子需要的不是快快安慰,而是有人能懂那份委屈和孤單。這篇文章,寫給正在學習面對拒絕的孩子,也寫給我們內心那個曾經被冷落過的小孩。
Thumbnail
2025/03/29
孩子說:「他不跟我玩了!」那不是一句抱怨,而是一種小小的心碎。面對被拒絕的失落,孩子需要的不是快快安慰,而是有人能懂那份委屈和孤單。這篇文章,寫給正在學習面對拒絕的孩子,也寫給我們內心那個曾經被冷落過的小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來只是有點不安,轉眼就變得急躁,想趕快搞定事情,結果沒解決,反而變成焦慮?這就是情緒的「連環套」!不安讓我們快點行動,急躁讓我們亂了節奏,最後焦慮讓我們失去掌控感。 想要打破這個循環,關鍵在於:覺察不安、放慢急躁、調整焦慮。 只要學會聆聽不安,而不是被它推著走,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更穩定、更自在!
Thumbnail
本來只是有點不安,轉眼就變得急躁,想趕快搞定事情,結果沒解決,反而變成焦慮?這就是情緒的「連環套」!不安讓我們快點行動,急躁讓我們亂了節奏,最後焦慮讓我們失去掌控感。 想要打破這個循環,關鍵在於:覺察不安、放慢急躁、調整焦慮。 只要學會聆聽不安,而不是被它推著走,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更穩定、更自在!
Thumbnail
焦慮常讓我們想掌控一切,但結果卻越想控制,越感覺失控。其實,焦慮讓我們陷入了五種錯誤的控制感,讓自己不停地思考、準備,卻無法真正行動。過度思考會讓我們行動力下降,擔心未來又讓我們忽略當下,反而更難解決問題。學會放下這些控制的假象,接受不確定性,專注於當下的行動,才能真正走出焦慮,獲得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焦慮常讓我們想掌控一切,但結果卻越想控制,越感覺失控。其實,焦慮讓我們陷入了五種錯誤的控制感,讓自己不停地思考、準備,卻無法真正行動。過度思考會讓我們行動力下降,擔心未來又讓我們忽略當下,反而更難解決問題。學會放下這些控制的假象,接受不確定性,專注於當下的行動,才能真正走出焦慮,獲得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你是否經常感到焦慮和壓力?是否曾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而無法入睡,或在日常生活中覺得自己無法放鬆?焦慮是許多人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常見情緒,無論是來自工作、家庭還是過去的經歷。當焦慮情緒長時間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時,了解如何管理它變得至關重要。本篇文章將為你提供有效的應對方法,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你是否經常感到焦慮和壓力?是否曾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而無法入睡,或在日常生活中覺得自己無法放鬆?焦慮是許多人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常見情緒,無論是來自工作、家庭還是過去的經歷。當焦慮情緒長時間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時,了解如何管理它變得至關重要。本篇文章將為你提供有效的應對方法,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因焦慮而陷入拖延,渴望快速見效卻又不知如何行動。本文探討焦慮的根源及解決之道,提出具體的行動計劃,強調拆解目標的重要性,並分享提升專注力和行動力的方法,讓讀者能夠從根本改變自我,減少焦慮,提升生活效率。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因焦慮而陷入拖延,渴望快速見效卻又不知如何行動。本文探討焦慮的根源及解決之道,提出具體的行動計劃,強調拆解目標的重要性,並分享提升專注力和行動力的方法,讓讀者能夠從根本改變自我,減少焦慮,提升生活效率。
Thumbnail
接續上集釋放焦慮:自在的5個關鍵心態(上),還沒看過的朋友,建議先回去看會比較有概念哦! 如何改善焦慮? 1.接受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覺得自己「不應該」感到焦慮,而對自己感到生氣或羞愧,這只會讓我們的焦慮更加惡化。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試著允許
Thumbnail
接續上集釋放焦慮:自在的5個關鍵心態(上),還沒看過的朋友,建議先回去看會比較有概念哦! 如何改善焦慮? 1.接受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覺得自己「不應該」感到焦慮,而對自己感到生氣或羞愧,這只會讓我們的焦慮更加惡化。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試著允許
Thumbnail
「我們的焦慮不是來自於思考未來,而是來自於想要掌控他。」--紀伯倫
Thumbnail
「我們的焦慮不是來自於思考未來,而是來自於想要掌控他。」--紀伯倫
Thumbnail
你時常焦慮嗎?以前的我是的。面對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我們容易措手不及,因為我們無法控制,人們對於無法控制的事,總是會陷入自我膠著。但我們其實只要明白,不可控的事,就停止控制。將會釋放一半的壓力。 我曾看過一句話:「壓力和焦慮始終來自於對能改變的事不作為」面對焦慮的心境,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紙和筆,逐字
Thumbnail
你時常焦慮嗎?以前的我是的。面對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我們容易措手不及,因為我們無法控制,人們對於無法控制的事,總是會陷入自我膠著。但我們其實只要明白,不可控的事,就停止控制。將會釋放一半的壓力。 我曾看過一句話:「壓力和焦慮始終來自於對能改變的事不作為」面對焦慮的心境,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紙和筆,逐字
Thumbnail
人類在感到焦慮時,身心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例如心煩、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心悸、血壓升高等症狀。例如即將和重要客戶談判、將要進行一場大型演講,將要進行的事,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感,但是這未必是壞事,適當的焦慮感反而能讓我們保持警覺性,並適時改善自己。
Thumbnail
人類在感到焦慮時,身心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例如心煩、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心悸、血壓升高等症狀。例如即將和重要客戶談判、將要進行一場大型演講,將要進行的事,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感,但是這未必是壞事,適當的焦慮感反而能讓我們保持警覺性,並適時改善自己。
Thumbnail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Thumbnail
最近疫情又開始了 許多人的心情又開始擔心焦慮了起來 焦慮的人在心理身體會有一些反應 但不只如此 其實焦慮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也會有些特徵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 當人的焦慮度升的太高,會造成內心極大的負荷 人就容易進入了不同焦慮的困境 例如: 會很想推辭會引發焦慮的事物, 容易脫延,會很擔心做錯一些事情
Thumbnail
焦慮本身不是問題,他是一種自然的機制,但當它升高到會對你造成影響時,就應該去處理它。因為過度焦慮,在一個人身上就會出現五種阻礙成長的陷阱: 1過度猶豫不決
Thumbnail
焦慮本身不是問題,他是一種自然的機制,但當它升高到會對你造成影響時,就應該去處理它。因為過度焦慮,在一個人身上就會出現五種阻礙成長的陷阱: 1過度猶豫不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