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七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第七章:中國的現代化

此章很多數字跟實行結果,筆者主要講影響狀況跟大致結論,細節不多敘述。

第一部分:雙邊的進出口關係

  1. 1933-1937:
進出口量翻了好幾倍,中國在1937成了德國出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從中國進口的貨物,也相對上升到第三大進口國。可以說無論進出口,在這段期間內,德國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2. 產品類別:雖然整體的量都上升,但品種類別有很大的差異。中國進口金屬製品的量下降,但機器設備、軍是化學品等都不斷的上升,軍事武器輸出更不用說,整師的中國部隊都德制化,如果照計畫走,中國將會有德制火砲、飛機與潛艇。在抗戰爆發時,上海甚至已經有著名的88砲在防守。
  3. 基本概念:德國將工業設備、工業產品,以及軍事裝備等,用易貨方式,交換中國出口的金屬礦、油品類等,其中金屬礦的比例在37年時,佔了德國進口的23%以上。若以鎢礦砂來看,37年時中國出口的鎢礦砂佔了德國鎢礦進口的7成,幾乎可以說是支配性地位。可以想見,德國對中國有色金屬的需求非常的大,也可以反映出世界局勢緊張,德國從其他地方獲取的困難度上升。

第二部分:德國在中國的工業發展

  1. 鐵路不順的原因:中國的鐵路不缺計畫,欠的是大筆資金,尤其是一次大戰後成立的四國銀行團(英、美、法、日),中國取得貸款需要四國一致同意,使得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任何成功可能性。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的反對,日本將任何援助中國的努力都視作威脅,可以說在政治上極為不智。更不提實際上中國鐵路債卷已經低到跟廢紙一樣,這狀況直到德國以第三帝國的名義,等同是國家擔保的貸款出現後,中國的鐵路發展才具體化。
  2. 鐵路的具體建設:主要的鐵路線,是假想日本入侵後的狀況,所以沿著杭州到貴陽的鐵路網,成為國民政府對抗日本的長江防線基礎,這在之後的戰爭中,成為東部地區到武漢的唯一鐵路線,在軍事上極具價值。其次,到江西的鐵路將大批有色金屬一車車的運送到工廠,再加工成為可出口的礦砂。實際上,德國工業界認為,以中國的開發狀態,鐵路鋪到哪邊,那邊的原物料與加工品就會如泉水般湧出。
  3. 公路與汽車:公路是與鐵路並進的,鐵路進行大宗貨物運輸,沿線的公路網則將日常生產的原物料與加工品,送到工廠製造與倉庫存放。中國缺的是汽車,而且沒有一家自己的製造廠,全數由外國進口。而德國方面與國民政府的協議是,建造一家汽車製造公司,實際上比較像裝配廠,德國出口底盤到中國,計畫在1941年時,中國可以完全自製德型汽車,但我們都知道戰爭提早爆發。所以後來的變通計畫,是汽車底盤從印度支那沿陸路送達貴州的裝配線,等到印度支那落入日本手中後,還透過蘇俄持續提供汽車底盤,直到德蘇戰爭爆發為止。公路對一般老百姓沒有多大影響,但對於政府官員、軍隊的運輸確實起很大的作用。
  4. 飛機:1934年中國同意德國的航空工業計畫,中國將航空工業全部給德國承包,計畫十年內,德國將提供所有的飛機材料供應、技術人員培養。原希望可以在第一年生產出轟炸機與戰鬥機,並在三年內達到每年200架的產量。但因為工廠的地點在杭州,中日戰爭一爆發就被迫轉移,所以無從得知實際生產狀態。但由於中國在1937年還有訂購數百萬馬克的飛機材料,顯然並非完全沒有。

第三部分:中國的工業計畫

  1. 1936年的三年計畫:這是多次計畫中最大的一次,計畫內容包括中德兩國合作,增加鎢礦與銻礦的開採、建造中央鋼鐵廠、開採新鐵礦與、擴大銅礦開採與建設練銅廠、建造煉油廠、與氮氣工廠、電器廠等。洋洋灑灑,多數是由德國提供全套工廠設備與人員訓練與各式各樣的探勘計畫,中國則提供大批的原物料與加工品。
  2. 計畫的可行性:三年計畫的總預算,幾乎佔掉當年直接稅的八成,看起來是毫無道理的。但實際上,礦砂的開採與出口,以及德國的信用貸款,提供了可行的基礎。更加實際的理由是,36年後歐洲局勢逐漸變化,有色金屬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增加,使得中國出口的價格越來越好,尤其是鎢礦的價格,37年幾乎是32年的9倍,且持續看漲中,中國的開採量是全球最大,具有決定價格的實力,事實上也真的單方面調漲過價格。
  3. 重要的礦業:共產黨在34年被逐出江西,代表國民政府可以對鎢礦進行壟斷作業,尤其是鎢礦煉製廠的建立與技術成熟,使得出口鎢礦砂的利潤不如加工後的鎢鐵。中國持續的從鎢礦獲利,直到44年才失去對贛南的控制權。中央鋼鐵廠是替代東北的損失,起初的選擇地點鄰近煤礦與鐵礦,是極佳的鋼鐵廠地點,結果在將要完工的時候,日軍的進犯使得工廠拆遷,一切成為泡影。其他的煉銅廠、油田開發、電器設備廠、化學廠幾乎都是同樣的命運。

第四部分:中國的軍事現代化

  1. 兵工廠:35年的時候,漢陽兵工廠已經可以生產德規的步槍,以及經德國顧問設計改良後的機槍、迫擊砲。株洲的兵工廠則可以生產多種規格的大砲與砲彈,但在38年遷往重慶,軍用光學設備廠在38遷往昆明。此外還有材料研究、彈道研究,由俞大維主持建設,所有的兵工廠規格都比照德國工業規範。
  2. 直接購買的裝備:德國出口給中國的裝備,在36年間佔了近30%,內容包羅萬象。實際交貨的包括88高射炮、坦克、Messerschmitt與Stuka戰鬥機,訂購但沒來得及交貨的,包括海軍下訂單的戰艦與潛水艇。總計,配備德制裝備的中國陸軍,在37年抗戰爆發前接近八萬人。
  3. 德制陸軍師:實際的戰鬥力,德國顧問的評估並不好,僅比之前的軍閥好些。原因很多,最大的問題是政治忠誠上,使得蔣介石只能用黃埔系的保持軍隊穩定。其次,由於沒辦法解編龐大的舊陸軍師,使得編制還是太過龐大,根本不可能整編完成。新編的陸軍師,時間上又來不及訓練完成,使得在戰前的實際戰力無法達到預期。
  4. 結果:中國對自己太有信心,高估了其作戰實力,日本則太低估中國被德國訓練後的實力,認為中國軍隊一接戰就會如往昔望風而逃,結果促成了37年全面衝突的一大原因。日本認為中國將會迅速崩潰,蔣介石政權將會被迫談判或倒台,日本可以繼續成立占領區與合作政權。中國則對自己的實力太過自信,認為已經具有抵抗日本進攻的實力,結果是兩方面都很慘。中國在37年抗戰爆發後,在上海一帶損失了三成以上的中央軍,最精銳的新編師損失了上萬名基層軍官,這些損失都無可挽回,造成日後重編的中央軍,不再具有獨立作戰能力。這不僅造成蔣介石本人的權力基礎受損,使他不得不跟地方軍隊打交道,又不能期待忠誠度,造成每次戰爭前都必須用大筆金錢換取地方軍隊的戰鬥意志,這又非常不可靠。(註:愛國憤青最會做的,就是要別人去當烈士。例如要貧弱的解放軍去單挑邪惡美帝精銳的那些大學生,要別人去死永遠比自己下海做簡單。)

第五部分:德國對中國的實際影響

  1. 產業上:中國的工業規範,幾乎都比照德國工業標準,大量的技術人才接受德國訓練。工廠設備上,德國等於是用貸款的方式,先送了大批製造設備與工具機給中國,使中國在後來的抗戰中,還可以維持一點基本的工業生產能力。這些技術人才不少到了台灣,成為戰後台灣工業人才的主幹。
  2. 政治上:雖然日後檯面上主要的人物,都為從親德轉成親美,但接受德國教育與訓練影響的事實不會改變。這些親德派後來在台灣,多擔任政府高官與學術大老,台灣許多的制度與標準,都可以追溯到這段歷史。

簡析

在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經濟上的重點在信用,只要德國相信中國可以持續提供原物料,那麼先讓中國賒帳是沒有問題的。這包含著實務上中國真的物產豐富外,還包括在外交上,德國處境越來越艱難的事實。相對於日本,日本可以給與德國的真的不多,工業產品水準不及德國,德國所需的礦物與油品又無法供應,再加上日本也再對外擴張,軍用資源還有衝突的地方。
在精神上,中國從清開始就遭強權壓迫,直到37年前日本成為實際上侵略中國最力的國家,這與德國當時的處境有雷同之處。更重要的是,歐洲與遠東兩塊區域沒有衝突,德國與中國不會有爭奪實際利益的可能。而且因為德國一戰戰敗,與中國的交往成為對等,這對中國來說在精神上簡直是感動涕泣。真正的平等條約不是二戰後期英美來簽署的,德國早就用平等精神在與中國交往。
以上綜合來說,可以看出德國與中國合作,並非建築在虛幻上,是有其雙方面的近因與遠因。
接著,德國對中國的建設,很可惜的在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一切都變了。希特勒的態度是一個關鍵,但日本不停的侵蝕中國的勢力範圍也是事實。本書作者就有問過一個問題,倘若一切照計畫走,到了41、42年的時候,日本會面對怎樣的中國?
此時中國會有30萬整編過的德制中央軍,配備坦克、重砲,還有德國聞名西線的梅塞施密特戰鬥機、斯圖卡轟炸機,在海軍上還有德國的戰艦與大批潛艇。在政治上,蔣介石將會因為手握現代化大軍,成為實際上中國的唯一權力者,日本將沒有多少見縫插針的機會。若真如此,歷史會不會改變?天知道。
中國當年的領導者,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產業界,都很清楚中國不具備對抗日本的實力,與德國的合作案,大體上還是朝著富國強兵的方向走,而且規畫者都受過現代教育的專業訓練,跟孫中山畫大餅的實業計畫很不一樣。只不過,現實不能盡如人意,而且到底是因為中國持續現代化,促成日本陸軍急躁的壓力,還是因為日本太急躁才讓中國快速現代化,真的是雞生蛋的問題。
筆者講這一些,並不是說要替蔣介石開脫,奉承他是偉大領袖跟最偉大的軍事天才。別鬧了,這種人沒幾個,在當年的中國知識份子並不笨,多數人想的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同樣的狀況在日本也一樣,日本親中派也不少,但相對於軍方急於立功的中下層軍官,是不是下剋上的普遍,使得日本不得不與中國對抗,這也很難說。
在大時代下,不同派系對自己國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我們事後諸葛,當然可以說誰是王八蛋、誰又不是。但就以當時來說,每一個派系都認為自己是對國家有幫助的,在精神上我們不能否認這一點。誰是真正的英雄,誰又是私心自用的梟雄,歷史常常是由勝利者來寫的。
當年中國與日本的全面衝突可以晚一年,中央軍的整編會比較完備,訓練較為充足,日本很可能會在上海與南京一帶碰釘子。一場軍事上的失利,在日本政界是否會促成親中派的抬頭,達成中日兩國的和解?這不知道,但我們從毛澤東的語錄中,倒是可以知道,老毛可是希望蔣介石跟日本打的越兇越好,才可以從中取利。
結果現在呢,我們26的文章多看一點,就會了解這種歷史的荒謬性。到底這些大時代下的人物,是為自己多一點,還是為國家多一點,筆者只是想跟讀者說,有時候話別講太快,反倒為自己的偏見下了最好的註解。(註:別忘了,希特勒一開始也是為了德國好,德國的最終結果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雨音中的孤獨祈禱在網路上做網紅這種工作的人,像我這樣的個性,真的是致命的缺陷,我自己也這麼認為,並覺得自己是個少數派。今天,又有網路上的某個人在某處開始呼籲要顧及少數派!這當然是件好事,社會能夠關懷少數派是值得歡迎的。然而,當聲音過於強大時,少數派有時會逆轉成多數派。
Thumbnail
avatar
日本男子KAZU
2024-05-30
印尼/峇里島旅行必讀:30天落地簽證的常見誤區與解答你是否曾經好奇過印尼的30天落地簽證可以第30天才離開嗎?這是一個許多計畫前往印尼/峇里島旅遊的人常問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印尼30天落地簽證的各方面資訊,解答你的疑問,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旅遊建議。
Thumbnail
avatar
峇里島攻略小編
2024-05-21
蝦那閱讀|戰爭會夢見戰爭嗎?電影導演荷索談「人之存在與意義」—《半夢半醒的世界》Werner Herzog《半夢半醒的世界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石,半虛構半紀錄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戰爭,他的戰爭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並未結束,而是持續了29年。
Thumbnail
avatar
一隻蝦
2024-02-23
半導體行業強中帶弱,AI獨強,工業與汽車市場連續下滑半導體行業巨頭們的財報開出,終端市場冰與火同時存在,市場見底了沒?看不同行業與供應鏈上下游的展望
Thumbnail
avatar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2024-01-24
如何分析「命運」?──讀鄭維中《島嶼歷史超展開》在命運的起伏中創造的自我意義即歷史。若然,貢獻於一個個體命運的因素,也同時影響著其他的個體。萬千個體的命運交織,也促動、干涉著萬千個體......
Thumbnail
avatar
羅馬薩滿
2023-11-24
非洲旅遊專家佳繽旅遊獨家行程:北極、巴基斯坦、印度、中亞與巴爾幹半島 十週年慶贈萬元旅遊金 非洲旅遊專家佳繽旅遊締造全台第一團納米比亞團、全台第一團巴基斯坦團以及全台第一團摩洛哥團新紀錄,旅遊界奧斯卡金質獎認證,疫情後屢屢寫下傲人出團紀錄的佳繽旅遊,今日歡慶成立十週年,正式宣布將進軍全球五大洲旅遊市場。由旅遊業界專業專家―佳繽旅遊創辦人暨總經理彭文欽領軍,誓言成為地表最強特殊旅遊專家!
Thumbnail
avatar
環遊世界366天
2023-02-22
張文環作品導讀(二):(隨筆集)與現代名嘴相較下毫不遜色的犀利口條張文環可以算是日治時期的大砲型名嘴,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過激的言論
Thumbnail
avatar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22-04-24
閱讀|《向誰效忠》:關於公職、領導與忠誠2017年五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士‧科米在發表演講時,赫然看見自己被開除的新聞。本書中科米詳述了他的公職生涯,與因為堅守法治,一步步走向被開除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Alice Shih
2021-06-29
許宗蔚:一種描繪自己與他人心理地圖的能力——導讀《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1-05-06
【職場讀書人選書】任性卻又迷人壞男友 與萬島之國來場戀愛-《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和屍體喝茶?召喚鱷魚群來懲罰吃人的鱷魚?這不是科幻小說的虛構情節,而是在現代發生的真實事件。印尼領土涵蓋萬餘島嶼,擁有超過三百個種族,身為太平洋最大島國,卻經常被忽略。它複雜的組成造就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而一位外國人的出現,也揭開了這些神秘面紗。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07-01